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东芝Aquilion One动态容积CT)用于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应用结果.方法 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采用320排CT对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180例连续性病例进行心电门控宽探测器平台下非螺旋伞器官容积增强扫描,其中14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CTA作对照.通过横轴位、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图像(MPR)和曲面重建(CPR)等方法,莺点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计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结果 冠脉成像质量4分145例(80.56%),平均心率为63(52~85)次/min;3分25例(13.89%),平均心率为78(77~98)次/min;2分8例(4.44%),平均心率为85次/min;1分2例(1.11%),平均心率为96次/min.全部病例无阶梯伪影.CTA发现40个节段狭窄≥50%,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发现37个节段狭窄≥50%.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4.59%、94.80%、87.50%、98.82%.结论 宽探测器平台下非螺旋扫描模式的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少,图像质量高,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CTA)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成像(CCTA)对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132例病例进行容积扫描,其中24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CCTA作为对照,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计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I级113例(85.61%),II级17例(12.88%),III级2例(1.52%)。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7%、98.68%、95.08%和99.12%。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颅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颅脑病变患者分别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88例)和64排螺旋CT扫描(46例),比较两组间的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值,并进行对比。结果320排CT扫描的平均有效剂量值为(3.28±0.36) mSv,64排CT扫描的平均有效剂量值为(10.15±0.59) mSv。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具有图像质量高、有效剂量低等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刁晓艳  王波 《重庆医学》2011,40(25):2569-2571
目的 采用320排动态容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探讨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与血脂成分的关系.方法 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CTA对该院180例胸痛原因患者进行心电门控宽探测器平台下非螺旋心脏全容积增强扫描,按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分为正常对照组(37例)、0支组(60例)、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低浓度造影剂螺旋CT在肺动脉CTA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肺动脉CTA扫描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扫描组和"双低"扫描组,每组各28例.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进行扫描,常规扫描组管电压120KV,造影剂欧乃派克350mg/mL,"双低"扫描组管电压100KV,造影剂威视派克270mg/mL.图像分析由同机Vitrea FX工作站完成,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各段CT值,噪声值(SD),图像信噪比(SNR),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以及碘摄入量.结果:两组患者肺动脉主干、肺动脉叶、肺段动脉,以及肺亚段动脉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扫描组和"双低"扫描组的SD[(7.7±2.1)vs(8.3±2.4)]、SNR[(23.9±7.3)vs(25.1±7.8)]、CNR[(24.9±6.6)vs(27.1±7.2)]和图像质量评分[(4.1±0.8)vs(3.8±0.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低"扫描组的CTDIvol[(6.1±0.4)vs(8.4±0.6)mGy]、DLP[(293.4±21.7)vs(391.5±33.2)mGy.cm]、ED[(4.3±0.4)vs(5.7±0.6)mSv/mGy.cm],以及碘摄入量[(6.2±0.9)vs(8.3±1.1)g],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辐射剂量低浓度造影剂扫描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而且与常规扫描比较,能显著降低辐射量和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脑出血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脑出血患者行头颅低剂量CT扫描,分析评价其图像质量,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并与传统扫描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图像清晰无伪影,对比度、分辨率均符合诊断要求;应用低剂量技术,40例患者的平均CTDIvol为37.25 mGy,较传统扫描方式的46.08 mGy,降低约19.1%。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高林 《大家健康》2016,(2):45-46
目的:探究使用320排640层动态容积 CT 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和图像品质。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3月100例 CAD 患者的 CTA 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320排640层动态容积 CT 进行检查,总结检查结果。结果:图像质量为 A 级为89例,B 级患者10例,C 级患者1例。所有患者无阶梯性伪影出现。结论:使用320排640层动态容积 CT 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有着方便,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且和以往检查方式相比,图像更为清晰,受心率影响较小,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的辐射剂量对病人血常规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7例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心电门控、固定扫描参数进行冠脉成像扫描,记录病人所受辐射剂量,所有病人扫描前进行血常规检查,扫描后24h、48h、72h复查血常规。结果病人接受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平均辐射剂量38.36±5.42 mGy,扫描前平均血常规,WBC(5.33±1.12×109/L),淋巴细胞(2.05±0.13×109/L),扫描后24h出现血常规WBC(4.95±1.78×109/L)减低,淋巴细胞升高(2.37±0.65×109/L)4,8h WBC(4.47±1.43×109/L),淋巴细胞(2.44±0.78×109/L),72h WBC(4.78±1.42×109/L),淋巴细胞(2.17±0.28×109/L)。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可以导致病人血常规WBC减低,淋巴细胞升高,这一作用在扫描后72h开始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2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颞骨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怀疑颞骨病变的儿童行32层螺旋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比两种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与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 32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对显示颞骨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1)。低剂量CT扫描显示儿童颞骨扫描参数中CTDIvol为6.24mGy、DLP为25.04mGy·cm,常规剂量CTDIvol为12.48mGy、DLP为50.07mGy·cm。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相比,其CTDIvol和DLP降低了约50%的辐射剂量。结论 32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儿童颞骨的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32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临床怀疑颞骨病变的患者,完全能替代常规剂量的32层螺旋CT扫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低剂量对于泌尿系结石成像质量的影响,评估16层螺旋CT低剂量结合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泌尿系小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150例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61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成3组,对成人泌尿系结石患者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16层螺旋CT扫描.运用工作站后处理软件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容积再现.结果 常规剂量组患者扫描图像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image quality score,IQS)为4.90分;按BMI衡量低剂量组患者扫描图像的平均IQS为4.70分;固定低剂量组患者扫描图像的平均IQS为1.80分.常规剂量组和按BMI衡量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患者扫描图像容积加权CT剂量指数(volume weighted CT dose index,CTDIvol)8.15 mGy;按BMI衡量低剂量组患者扫描图像CTDIvol 4.08 mGy;固定低剂量组患者扫描图像CTDIvol 2.04 mGy.但2个低剂量组的噪声值均大于常规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及BMI联合低剂量组能够满足诊断,10%固定低剂量组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 螺旋CT低剂量成像结合BMI诊断泌尿系结石明显降低患者辐射危害,且不影响诊断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低管电流宝石能谱CT低剂量扫描对结肠仿真内镜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对45例临床怀疑为结肠息肉病变的患者平均分为3组,行宝石能谱CT降低管电流结肠仿真内镜成像,其中按固定管电流分别为50,30,15 mAs进行扫描,其他参数按常规进行,并对3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有效辐射剂量进行评价.结果:固定管电流为50 mAs(A组)时,结肠仿真内镜成像(CTVC)及透明重组图像(Raysum)平均评分为(2.93±0.26)分,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与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1.68±0.00) mGy和(80.62±3.44) mGy cm;30 mAs(B组)时,上述平均评分为(2.53±0.52)分,剂量平均分别为(1.01±0.01) mGy和(45.09±5.54) mGy cm;15 mAs(C组)时,上述平均评分为(1.93±0.70)分,剂量平均分别为(0.05±0.00) mGy和(22.16±1.96) mGy cm.3组CTDIvol与DLP平均分别降低了80.05%、88.00%、94.06%和80.73%、88.95%、94.57%.结论:降低管电流在CTVC成像中,在管电流与辐射剂量分别降低88%以上的情况下,仍能兼顾图像质量,而降低至94.57%时,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副鼻窦CT扫描时,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MSCT副鼻窦检查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5例。A组为对照组,应用固定管电流技术扫描,管电流为200 mA;B、C、D组为研究组,应用ATCM技术扫描,分别预设噪声指数(NI)值4、7、10,管电流设定范围10~250 mA,其余扫描参数一致。记录每次扫描的平均管电流(mA)、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测定并记录特定感兴趣区的噪声标准差(SD);由2名高年资CT诊断医师分别评价图像质量及主观噪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D组的平均ED分别为(0.80±0.05)、(0.26±0.03)、(0.14±0.02)mGy,较A组的平均ED[(1.03±0.00)mGy]分别下降22.33%、74.76%及86.41%;A组与B组的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的SD差异则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7、43.31,均P〈0.05),而图像质量和主观噪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在图像质量和主观噪声的评定上2名医师评价结果取得了满意的一致性(Kappa值=0.805、0.783)。结论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应用ATCM技术,在大幅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心率情况下64排螺旋CT低剂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1月10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A组)和低剂量组(B组),每组50例,分别进行冠脉CTA检查,对两组不同心率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有效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降低了70%以上的有效辐射剂量,两组辐射剂量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心率偏慢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降低更明显。心率偏慢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更高。【结论】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对心率偏慢患者减少的有效辐射剂量更多,图像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我院的90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地均分为A、B两组,各为45例。A组采用方案:固定对比剂用量(70mL Iopamidol 370),B组采用方案:根据患者的实际体重来选择对比剂的用量(0.8mL/kg)。对多平面重组图像以及横断面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方案下的图像质量、对比剂的增强水平以及对比剂的实际用量。结果:B组质量分级、质量评分(4.45±0.67)分、左回旋支(LAD)近段、左回旋支(LCX)近段、右冠动脉(RCA)近段、后降支(PDA)、右冠动脉(RCA)远段、主动脉根部、主肺动脉、左室、右室对比剂增强效果明显优于A组;对比剂用量(50.24±4.65)mL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体重组增强效果相对固定于一定阈值范围。结论:与固定对比剂的应用方案之间进行对比,在冠状动脉成像之中按照患者的体重来选择对比剂的用量能够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对比剂用量明显减少,同时还能够助于获取更佳且更为一致性的对比剂增强水平,应对该技术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70次以下心率条件下,64层与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冠脉分支的显示能力。方法对10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征求患者同意,对该组患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作为做对照。B组行25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结果 A组质量评分为(2.50±0.43)分,B组质量评分为(2.49±0.52)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冠状动脉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50%的狭窄的敏感性为95.6%(66/69),特异性为95.7%(114/119),阳性预测值92.9%(66/71),阴性预测值97.4%(114/117)。结论 70次以下心率条件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与256层螺旋CT无明显差异;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诊断真实性及辐射剂量。方法选取我院64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行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以传统冠状动脉成像作为金标准,在VR、MPR、CPR重建的基础上分析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诊断指数,同时比较两项检查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64例患者共评价冠状动脉836个血管段,优良率为90.6%,可评价比例99.9%;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80.5%、98.1%、97.4%、85.0%、78.6%;CTCA组和CAG组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1.5±8.10)mSv、(4.03±3.35)mSv,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P=0.000)。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明显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应该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筛查和复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低辐射剂量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CT扫描时的最佳管电流值,降低CT的辐射剂量。方法将连续60例HIE新生儿纳入本研究并按检查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三组,150mAs组、100mAs组和75mAs组,其他扫描参数完全相同。比较三组患儿的CT辐射剂量(CT剂量容积,剂量长度乘积值)和图像质量。结果 150mAs组、100mAs组和75mAs组的CTDIvol和DLP分别为29.8mGy和238.4mGy·cm、19.9mGy和159.2mGy·cm、14.9mGy和119.2mGy·cm,100mAs组和75mAs组的辐射剂量分别比150mAs组的降低33%和50%,75mAs组的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需求。结论使用75mAs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进行CT扫描,即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又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在临床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前门控模式下低体质量指数人群降低管电压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法:本研究入选行CTCA检查的病人40例,其中心率( heart rate,HR)〈65 bpm、心率变异(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5 bpm、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所有病人均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管电压设置为100 kV,管电流400mA。统计描述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估率与CTCA辐射剂量。结果:40例病人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数527个,平均每例病人显示13.18个节段。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估率为99.05%。40例病人平均计量长度乘积( DLP)为(91.41±13.36)mGy·cm,范围80.52 mGy·cm--103.37 mGy·cm;平均有效剂量(ED)为(1.58依0.23)mSv,范围1.37 mSv---1.83 mSv.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下管电压设置为100 kV可以大幅度减低辐射剂量,并且可以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刘影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65-166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不明原因胸痛患者及24例健康人群体检进行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0例"胸部多合一"扫描均获成功,2例冠状动脉显示失败,2例肺动脉显示失败,共检出胸部血管性病变:冠状动脉48例、主动脉25例、肺动脉11例,检出肺内及纵隔病变21例。结论 Philips 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是临床诊断不明心血管病变及胸部病变患者及健康人群体检,一种首选、及时、可准确定性的无创检查方法,同时对于临床治疗、疗效评价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本研究对15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双源CT冠脉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方法本研究包括接受双源CT冠脉检查的患者共150例,其中男98例,女52例,平均年龄58.3岁。冠脉图像评价共分为5级,Ⅰ级-Ⅲ级为合格诊断图像,Ⅳ、Ⅴ级为不合格图像。对于心率波动〉10次/分患者采用小螺距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4.5—5.5ml/s。结果15O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平均心率波动幅度9.3±7.1次/分(房颤l例除外)。150例中共计142例为合格图像,8例为不合格图像。8例图像中有5例(窦性心率不齐2例,室性早搏2例,心脏起搏二联律1例)经心电编辑后达到合格,其余3例(呼吸伪影2例,房颤1例)经后处理图像仍未达标。结论采用小螺距扫描可在一定程度降低心率不齐对双源CT冠脉图像的影响;熟练应用心电编辑及时相重建技术可有效提高图像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