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乙肝患者HBsAg/Ig的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LISA法同步检测乙肝患者HBsAg/Ig 和抗HBs-Ab_2,以去除HBsAg/Ig检测结果中存在的抗HBsAb_2影响因素.用本法检测乙肝患者三类HBsAg/Ig(IgG、IgA、IgM)的结果可见,患者常同时存在两类或三类HBsAg/Ig.HBsAg/Ig 检出率及在各型乙肝中的分布与HBV 的复制和病变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因子(RheumtoidFactor,RF)是一种抗变性的IgG抗体,可在自身性免疫性疾病中检出。RF与乙型肝炎关联性如何?笔者统计了我院叨例乙肝患者的RF因子测定结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检测对象均为我院近三年来的住院病人,经临床确诊的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包括慢性活动性乙肝和慢性迁延性乙肝)患者。共90例。1.2方法:采用胶乳凝集试验,按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执行。2.结果:90例乙肝患者RF测定结果见表1。3.讨论3.l从表1中可以看出乙肝病人RF阳性率可达35.56%。其中慢活肝高达68…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抗-CCP采用ELⅠSA法,RF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检测60例RA、100例非RA患者血清中抗-CCP和RF的结果.结果 60例RA患者抗CCP阳性45例,RF阳性50例;两项同时检测阳性56例,阴性4例,抗-CCP、RF及两者联合检测在RA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75%、83.3%、93.3%,100例非RA患者中抗-CCP阳性4例,RF阳性21例,无一例两项同时阳性,抗-CCP、RF及抗-CCP、RF联合检测在非RA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21%和0.经过统计学分析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A患者抗-CCP与RF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CCP和RF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RA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5例作为类风湿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非类风湿组,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类风湿组患者R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类风湿组(P<0.05),类风湿组患者和非类风湿组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类风湿组患者RF、CRP水平明显高于非类风湿组(P<0.05)。类风湿组患者IgA、IgG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非类风湿组IgG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类风湿组患者IgA水平高于非类风湿组(P<0.05),3组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CRP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升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灵敏度。结论在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诊断时,可以对CRP、RF进行联合检测,进一步提升诊断的灵敏度,降低漏诊的发生,并且可辅助检查患者Ig水平,对患者疾病进展情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浓度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检查的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6例为对照A组,健康体检合格者72例为对照组B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并对比三组患者血清中RF与抗-CCP抗体浓度。结果:观察组血清RF含量[(57.69±22.13)U/m L]、血清RF阳性率(82.7%)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而对照A组和对照B组的血清FR含量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另外观察组抗-CCP抗体浓度[(21.89±10.67)RU/m L]、阳性率(66.39%)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基层医疗条件较差的环境下,血清中RF和抗-CCP抗体浓度测定可用于RA疾病的临床诊断,如将RF与抗-CCR抗体指标联合检测就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意义。方法RA患者65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组47例,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抗CCP抗体和RF的水平,统计比较对R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RA组中的RF的特异性为83.51%,抗CCP抗体的特异性为94.85%,联合检测特异性为95.88%,RA组中的RF阳性预测值为75.38%,抗CCP抗体的阳性预测值为85.80%,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为90.91%,经χ2检验明显高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可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乙肝患者HBV DNA表达与Ig和CIC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乙肝患者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功能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在其发病机理中有重要作用[1,2]。本文对HBVDNA阳性和阴性的乙肝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多肽(ENA)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71例RA患者(RA组)、55例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非RA组)为研究对象,并选取3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RA组患者接受3个月的标准化治疗,根据疗效分为缓解组(n=45)、活动组(n=26).抽血检测RA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非RA组、对照组入院时血清RF、IgA、IgG、IgM、ANA、抗ENA抗体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RF、IgA、IgG、IgM、ANA、抗ENA抗体对RA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RA组患者血清RF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组患者及对照组,而血清ANA、抗ENA抗体阳性率虽高于对照组,但明显低于非R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非RA组患者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患者血清RF、ANA、抗ENA抗体阳性率及IgA、IgG、IgM水平均明显低于活动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RF、IgA、IgG、IgM、ANA、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RA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RF、Ig、ANA与抗ENA抗体检测可用于RA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且当上述指标联合检测时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及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60例活动期RA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6、IL-17、IL-23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RF及CRP水平。结果活动期RA患者血清中IL-6、IL-17、IL-23、RF、CRP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F与IL-17呈正相关。不同年龄组的RA患者之间,IL-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17、IL-23、RF及CRP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17可能成为临床诊断的潜在候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用 50 %与 33%饱和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分别自人、兔和大白鼠血清中提取得 Ig G组分 ,并将其变性成聚合物 ,以此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类风湿因子 ( RF)的双抗原夹心与间接 EL ISA法 ,经初步的临床检测发现 ,以 Ag HIg G作为包被抗原时 ,方法最敏感 ,Ag RIg G次之 ,而 Ag MIg G最差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间接法中 (以 Ag RIg G为包被物 )与双抗原夹心法 (包被抗原分别为 Ag HIg G、Ag RIg G)所测 RF有较好的同步性 ( P<0 .0 5或 P<0 .0 1 )  相似文献   

11.
肝素对类风湿因子(RF)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素抗凝对类风湿因子(RF)检测的影响.方法 用迈克试剂公司生产的类风湿因子测定试剂对200例病人分别用促凝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进行测定.结果 血清标本其RF高于正常值的百分比为5%,而肝素抗凝血浆标本其RF超出正常值的百分比大大增高为25%,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素抗凝会使RF测定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12.
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疑似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抗环瓜氨酸肽及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以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方法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简称抗CCP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类风湿因子采用散射速率比浊法,对163例早期疑似患者和67例患病2年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对照检测。结果 抗CCP抗体、RF及两者联合检测在早期疑似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6.01%、55.21%和69.94%;抗CCP抗体、RF及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在患病2年以上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6.27%、53.73%、73.13%。经过统计学分析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抗CCP抗体和RF两种试验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RA患者184例(RA组)、非RA患者76例(非RA组)、健康对照组30例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CCP IgG型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比较单项和两项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RA患者的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分别为77.7%和76.09%;串联方式的特异性高(96.22%),但敏感度(60.32%)减低;并联方式的敏感度(93.48%)明显提高,但特异性(39.67%)较低。结论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可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乙肝患者血清丁肝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庆元地区乙型肝炎病人中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的状况,同时对丁型肝炎标志物(HD-VAg、抗-HDV)在不同类型肝炎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检测对象临床确诊的365例不同类型乙肝(见表1)及52例HBsAg携带者,其中男247例,女170例,年龄2~68岁。1.2试剂乙肝二对半,丁肝抗原、抗体试剂盒均采用华美生物工程公司。1.3仪器芬兰雷勃集团生产Wellwash4Mk2Labsystems酶标洗板机和MultiskanMk3Labsys-tems酶标仪。1.4方法严格按试剂盒上操作说明书的要求进行。2结果2.1365例乙肝病人中51例HDV标志物阳性,以重肝检出…  相似文献   

15.
血清抗CCP、RF、CRP和ESR检测对R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多发、致畸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致残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神经系统疾病、心包炎、淋巴腺炎等。我国患病率为0.3%-0.6%,R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如果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于1987年制定的分类标准诊断,往往已是其患病后的1~2年或更长时间,此时已出现不可逆的关节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CCP)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抗-CCP和RF.共检测70例RA患者,30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结果 RA组抗-CCP和R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抗-CCP抗体检测的灵敏度为81.4%低于RF(88.6%);特异性为95%高于RF(83.3%).联合检测时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均有所增高.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中抗-CCP和RF对RA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定39例RA患者(Ⅰ组)、24例其他风湿病患者(Ⅱ组)、20例健康体检者(Ⅲ组),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RF、CRP,经Westergren法对ESR检测,对比组间RF差异。结果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Ⅲ组、Ⅰ组和Ⅱ组之间RF、CRP、ESR检测结果均具有明显差异;83例受检者中,RF、CRP、ESR总阳性率分别为43.37%、37.35%、46.99%(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各组RF、CRP、ESR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类风湿因子(RF)首先由Rose等于1948年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发现,是一种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是IgM型抗体,经过实验证实,RF不仅只有IgM,还有IgG、IgA、IgD、IgE等,类风湿因子不仅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因子(RF)发现已有几十年历史,过去曾使用曙红胶乳试验,但该法为非特异性方法,目前已被淘汰.现在常用的胶乳凝集试验所用试剂是将人丙种球蛋白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致敏到聚苯乙烯胶乳的表面上,此法制备虽不复杂,但重复性较差,特别是在大批量致敏时,条件掌握稍有不当,便易产生胶乳自凝现象。近来,我们分别采用羧化聚苯乙烯白色胶乳和羧化聚苯乙烯彩色胶乳为原料,参照金属阳离子致敏羊红细胞的原理,设计一种新的致敏RF胶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