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好发部位、临床特点、影响因素、防治、预后等。方法对脑出血患者3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CT等动态观察。结果复发性脑出血34例,发生率为9.83%,发生在24h内较多,占59.38%,发生部位以基底节、脑叶为多见,发生原因与基础疾病、出血部位、血肿形态、抗凝治疗等有关,再出血患者病死率高。结论继续出血是脑出血患者早期病情加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近年来,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受到重视,但术后再次出血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人们。为了解再次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自护行为水平,笔者对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的患者的危险因素、自护水平进行调查,目的是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76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 结果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4.1%(76/538),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时间多数在发病后24 h以内(86.8%).经内科保守治疗30例,死亡8例,病死率19.5%;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20例,死亡4例,病死率16.7%;开颅清除血肿18例,死亡4例,病死率36.4%.存活患者均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结论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导致病情加重与死亡的重要因素.早期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出血部位、早期血压过高、凝血功能障碍、不适当应用脱水剂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赖淑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04-205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自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入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3例,患者根据治疗后是否合并有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及对照组。评估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与饮酒、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程以及收缩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收入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3例,其中发生继续出血21例,继续出血发生率为13.7%。本组对脑出血再出血相关因素中发现,再出血组酗酒例数以及收缩压≥60 mmHg患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饮酒与收缩压≥160 mmHg为导致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饮酒史与收缩压≥160 mmHg为导致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早期继续出血与CT影像资料所显示的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及出血量等因素的关系.方法:研究脑出血患者资料,以未继续出血者为对照组,以继续出血者为观察组,分析继续出血可能性大小与CT影像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经卡方检验,不同出血部位间继续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规则形血肿及出血量较大者继续出血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可通过CT影像特点评估早期继续出血可能性大小.  相似文献   

6.
65例住院患者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两周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用Logistic回归分析2003年2月至2008年5月我院6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入院24h内最高体温、入院时意识状态等因素对急性期两周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65例患者中两周内死亡12例,病死率为18.5%(12/6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出血量、入院时最高体温、入院时意识状态为脑出血患者两周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24h内最高体温与入院时意识状态可能是脑出血急性期两周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归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CT检查。结果出血量、出血部位、环池受压程度与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死亡高度相关。结论出血量≥100mL,环池重度受压量是早期死亡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凝血因子治疗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11年1月到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46例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分为重组凝血因子治疗组和止血敏治疗组。结果重组凝血因子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止血敏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也低于止血敏治疗组患者。结论重组凝血因子治疗脑出血继续出血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好发部位及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124例,于发病后24h内、24h~7d、8~14d进行动态头颅CT观察,并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出血继续出血35例,发生率为28.2%,多发生于24h内。继续出血与病后持续高血压、血肿形态、出血部位、长期饮酒、肝病史及抗凝治疗有关。结论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是脑出血患者早期病情加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对策。方法将我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3例,其中有10例出现了再出血而进行了二次手术。我们对其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脑出血术后二次出血原因众多复杂。结论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二次出血患者原因的深入细致分析,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尽量减少再出血的风险,进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47-48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院206例脑出血患者,对其入院后24h内、1周内、2周内作头颅CT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19.42%,发生时间在24h内者占57.50%。继续出血与既往史、长期饮酒和服用阿司匹林有关,而与血压及发病年龄无关。出血部位以丘脑多见。继续出血患者死亡率高。结论:继续出血是导致脑出血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临床研究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9.63%,经CT检查均为原出血部位再出血,且患者病死率61.54%.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与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等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手术方式、出血部位无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发病至手术之间时间、术前血肿量、血肿形态、术后血压控制、凝血功能及术后躁动情况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处理,以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邱杰夫  葛长江  骆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270-227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对轻、中度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继续出血的影响,探讨其应用时机。方法选取出血量不超过50ml的幕上非丘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在起病24小时后和6小时内应用20%甘露醇,并在治疗开始和治疗15天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80.0%、60.0%;继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3.3%、58.4%;病死率分别为4.0%、8.0%。治疗组(24小时后应用组)较对照组(6小时内应用组)对继续出血的影响小,疗效与安全性较高。结论选择发病24小时后应用甘露醇对轻、中度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具有合理治疗和推广应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早期锥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超早期锥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4例有效率83.3%;死亡9例,病死率16.7%。植物生存5例。结论超早期锥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出血病98例患者中,脑出血合并应激上消化道出血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出血发生消化道出血24例,死亡13例(54.2%),无应激上消化道出血74例,死亡7例(9.5%),两组在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应早期防治,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黄可 《河北医药》2006,28(11):1052-1053
目的 探讨危重患儿胃肠功能衰竭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与临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我科重症监护病房的328例危重患儿中,发生胃肠功能衰竭82例(25%)患儿,观察其发生胃肠功能衰竭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对策,并对早期干预与否的预后比较.结果 82例患儿胃肠功能衰竭早期临床表现依次为轻度腹胀、肠鸣音减弱或亢进、大便隐血强阳性、呕吐、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别为血红蛋白显著下降、循环不良或休克、酸中毒和低氧血症、MSOF;早期予综合干预的存活率分别是83.8%与57.1%,病死率分别是9.7%与22.9%.2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胃肠功能衰竭早期予综合干预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h内、24h内、一周内、2周内作CT动态观察。结果:本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16.7%,继续出血发生率在24h内为65.0%。不规则血肿(45.7%)及丘脑出血(40%)多出现血肿扩大;24h内应用甘露醇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15例(23.8%),明显高于未用组5例(8.8%)(P<0.01)。长途搬动血肿扩大者18例(31.0%)明显高于拒搬动组2例,(3.2%)(P<0.01)。结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多发生在24h内;早期血肿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血肿部位、形态、早期不适当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及不适当的搬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发生率、相关因素、防治和预后。方法 对240例住院确诊的脑出血患者于入院12h、24h、1周、2周内作CT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240例脑出血患者中继续出血46例(19%),12h内发生26例(56.5%),12~24h内发生11例(24%),1周内8例(17%)。继续出血与卒中史、长期饮酒、服用阿司匹林、出血部位有关。结论 继续出血是导致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以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于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并发消化道出血的49例(出血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无消化道出血的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9例(非出血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血气变化情况及肺性脑病发病情况等。结果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比较,动脉血气PH≤7.20及肺性脑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无创面罩机械通气治疗的病死率(14.3%)明显低于未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的病死率(53.6%)(P〈0.05)。结论严重酸中毒和肺性脑病可导致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无创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的早期再出血的部位和影像学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自发性脑出血的早期再出血的特征、部位、预后与临床资料。结果 314例自发性脑出血早期再出血患者按出血部位及发病至接受脑出血的治疗,临床验证,早期出血基底节区占34.39%,非基底节65.61%。其基底节区早期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各非基底节区(P<0.05)。引起颅内压、血压升高因素,至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为66.88%,早期再出血无引起颅内压、血压升高因素,发生率为33.12%,分析表明,前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的早期再出血,应尽快作CT/TCD等影像检查,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