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SCT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有围产期窒息史、且有临床症状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SCT表现并且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按受累脑叶范围将138例HIE分为轻、中、重度,其中轻度79例,中度36例,重度23例。结论 HIE的SCT表现颇具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住院的4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阐述CT诊断价值。结果 CT结果显示3例(7.0%)未见异常,40例有异常(93.0%);其中HIE分度轻度3例(32.5%),中度18例(45.0%),重度9例(22.5%)。结论 CT检查对HIE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9~2010年住院的4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阐述CT诊断价值.结果 CT结果显示3例(7.0%)未见异常,40例有异常(93.0%);其中HIE分度轻度3例(32.5%),中度18例(45.0%),重度9例(22.5%).结论 CT检查对HIE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作用及价值。方法 对53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4四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参数为80-120KV,50-70mAs,层厚、层距均为8.0mm。结果 53例中,正常4例;HIE49例,其中轻度36例,中度9例,重度4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提供可靠依据,并且具有检查快速、诊断准确和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螺旋CT表现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HIE的CT表现,依据病灶范围观察轻度至重度HIE的CT表现特征。结果 60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者中54例有异常CT表现,6例未见异常。51例病变CT值在10~18HU之间,3例病变CT值在18~21HU之间。脑实质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例。复查外部性脑积水4例,脑软化5例、脑萎缩1例。结论螺旋CT检查对HI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提供真实而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CT影像学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HIE患儿的CT影像学表现与特征及其临床表现。结果①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以蛛网膜下隙出血最多见,本组50例患者中,有37例,占71%,其中早产4例,足月33例,窒息20例,产伤17例;②脑水肿。本组单纯性脑水肿13例,脑水肿伴颅内出血5例,分别占21.5%和10%。结论 CT能够准确显示HIE病变的范围,大小,位置及其密度改变,了解其进展及转归,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44例临床拟诊为新生儿HIE病例,其中拟诊缺血缺氧性脑病75例,合并其他疾病69例,行螺旋CT诊断及治疗后复查。结果144例CT发现脑内低密度影,呈局灶样36例,呈弥漫分布105例;并颅内出血32例,小斑点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脑室内出血3例,硬膜下出血2例。12例患者1~4周复查CT,脑实质内低密度区复查后消失,出血病灶吸收,脑肿胀消退。结论螺旋CT可帮助HIE诊断,判断病情轻、重,并对治疗效果观察比较,有助于基础医院的HIE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祖存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78-107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CT诊断及CT检查的价值。方法:对35例HIE患儿行CT扫描,结合临床及CT检查结果加以分析。结果:CT扫描主要表现为白质区病变,分为3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CT检查对新生儿是一种简单、快速、易操作的检查方法,是HIE诊断治疗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对59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59例患儿中42例显效,16例有效,1例因早产并发呼吸衰竭而死亡。讨论HIE是围产期脑损伤。HIE临床表现与CT分度不一定相符。积极防治胎儿宫内窘迫和分娩窒息是防治关键,积极减轻脑水肿,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对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确诊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进行BAEP检查,并对BAEP异常的患儿进行1~3次BAEP复查,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 ①50例HIE患儿中BAEP异常的31例,占62%;正常的19例,占38%;②临床HIE轻度患儿BAEP异常率46.4%,中度HIE患儿BAEP异常率均为82.4%,重度HIE患儿BAEP异常率为100%;③临床后遗症发生率BAEP正常者无后遗症发生;BAEP异常的后遗症发生率为41.9%.结论 BAEP检查能客观、直接的反映脑的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对HIE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方长海 《安徽医药》2013,34(7):982-985
目的探讨双螺旋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64例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者,分析其CT图像,判断病变的部位、范围、有无合并颅内出血,并进行CT分度。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CT分度与临床分度的一致性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以上患者进行随访复查,通过CT观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后遗表现。结果 64例中16例CT分度为轻度,33例中度,15例重度。CT分度与临床分度总的符合率为73.4%,经检验P=0.000,CT分度与临床分度有较高一致性;64例中28例合并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类型;分度越重,出血发生率越高;27例进行了随访复查,其中11例正常,8例外周性脑积水,局限性脑萎缩4例,弥漫性脑萎缩3例,脑软化1例。结论双螺旋CT在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分度、有无颅内出血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缺血缺氧性脑病跟踪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1例早产儿HIE临床与CT表现。结果轻度HIE12例,中度36例,重度13例,均合并不同程度颅内出血。治疗后CT复查23例,其中治疗3个月后CT复查显示10例轻度,4例中度和3例重度HIE吸收好转;2例中度和4例重度HIE,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增宽,其中2例重度仍见弥漫性的密度灶;半年后2例中度和2例重度HIE蛛网膜下腔增宽消失,2例重度HIE遗留脑萎缩及脑软化灶,临床表现为脑瘫、智力低下。结论 CT扫描对早产儿HIE可作出准确的诊断和分度,能为临床治疗、观察疗效及评价癒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产生低钠血症的原因及液体疗法与病情预后的密切关系,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确诊为HIE的133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33例HIE中合并低钠血症的有62例,而且HIE的病情越重,血钠值越偏低。结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患儿应及早监测血钠的,对重度低钠血症应给与积极处理,可降低新生儿期病死率及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CT或MRI检查确诊的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系统症状,对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组92例HIE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后,有效率89.2%,治疗后患儿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为5.4%。结论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阳玉钦  杨桦 《河北医药》2003,25(11):853-853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 ,HIE)是围生期缺氧引起的脑部损害 ,主要原因为窒息 ,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 ,轻者预后尚好 ,重者可造成不可逆的颅脑损伤 ,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如智力低下、运动障碍和惊厥等。本病仅根据临床表现较难确诊 ,而CT能够提供准确诊断 ,对临床上正确处理窒息患儿有积极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经临床及CT确诊的 40例HIE患儿颅脑CT表现进行分析。男 2 5例 ,女 15例 ;年龄 :出生后 1h~ 2 2d。早产儿 7例 ,足月儿 2 9例 ,过期产儿 4例。难产史 2 6例 ,其中产钳助产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确围产期窒息史及临床症状的患儿进行CT检查及随访。结果本组50例HIE中,轻度30例,中度13例,重度7例,2例合并脑出血,死亡1例。结论CT对明确HIE的范围、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对临床早期干预治疗,降低后遗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在围生期窒息导致新生儿脑的缺血缺氧性损害,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症状。HIE是新生儿常见病,也是目前新生儿死亡及远期致残的主要原因[1]。CT检查简便、快捷,为诊断HIE提供了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分级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临床诊断HIE的新生儿MRI表现及其预后。结果 60例HIE患者轻度15例,T2WI表现为皮层及皮层深部白质斑点状、斑片状高信号,预后良好;中度35例,T1WI表现为多个脑叶及皮层深部白质内对称点状高信号,其中10例伴有局限性脑水肿,患儿多无明显预后不良表现;重度10例,表现为正常灰白质结构显示不清,T2WI上双侧额顶叶及枕叶广泛性不均匀高信号,部分病例累及基底节和丘脑,其中1例患儿伴有脑出血,患儿预后不良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性障碍。结论 MRI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分级与临床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有宫内窘迫史、窒息史,临床诊断HIE,有头颅CT扫描的新生儿60例回顾性分析。结果CT发现脑水肿、梗死、颅内出血,可明确诊断HIE的53例,占88%;其中轻度的有15例,中度20例,重度18例。结论CT可明确HIE引起的脑改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张扬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154-156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HIE诊断标准及分度标准,选择中、重度HIE患儿共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5%,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结论高压氧(HBO)是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非常理想的方法,对于新生儿脑功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