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脾损伤不同时期B型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材料与方法:将42例脾损伤声像图按不同检查时间分为A,B两组,A组为伤后30-60分钟检查。B组为伤后60分钟以后检查,并对A,B二组脾损伤声像图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二组的声像图分类构成有明显的差异,A组高回声型明显高于B组,而B组的混合性回声型明显高于A组,部分患者受伤范围较小,位于脾实质中央,经保守治疗,远期复查,以无回声的液性暗区为主。结论:脾损伤因超声检查时间不同,声像图会有很大差异,最早以高回声型表现为主,然后向混合型回声,无回声液性区转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检测,观察抗甲状腺药物(ATD)对不同声像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PHT)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均匀回声型(A组)和不均匀回声型(B组)PHT患者各31例,用ATD按内科常规治疗2年,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甲状腺功能(甲功)、甲状腺抗体,同时对患者甲状腺进行二维及CDFI检测,观察甲状腺声像、彩色血流分布并检测甲状腺大小(V)及上动脉血流频谱参数,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C组)作比较.结果 治疗前A、B两组与C组比较,甲状腺有关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V、Vmax、Vmin比C组高,A、B两组治疗前甲功、甲状腺超声有关测值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的甲状腺有关测值V、Vmax、Vmin随着甲功的降低而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甲状腺上动脉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的FT3,FT4,TRAb及甲状腺体积V比A组高,TSH比A组低(P<0.05),而A组的V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疗效不好的9例中7例转为不均匀型,B组中疗效好的10例转为均匀回声,其余21例疗效不好者仍为不均匀回声;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疗效较A组差.结论 抗甲状腺药物对PHT均匀回声型有较好的疗效,对不均匀回声型疗效差,这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超声诊断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大径大于5 cm)的声像图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7个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表现,包括病变大小、边界、位置、内部回声及血流特点. 结果 采用超声检查,11个准确定位(其中9个正确诊断为RAML),5个定位不清,1个误诊为肾上腺占位;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回声、低回声、中等回声或高低回声相间的混合性回声.较大的高回声、大多数混合性回声及所有低回声病灶内可探及程度不等的血流信号,其声像图表现类型与病灶内脂肪、平滑肌和血管的组成和分布密切相关. 结论 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超声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对多数病灶可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瘤的高频超声特点与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和病理组织学分类,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声像图特点。结果 超声检查实性回声型41例,无回声型23例,混合回声型34例,乳头状回声型2例,其病理学类型分别对应于滤泡性腺瘤、胶样腺瘤囊性变、滤泡性腺瘤囊性变和乳头状腺瘤。结论 不同声像图特点对不同类型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腮腺腺淋巴瘤的声像图特点,旨在提高其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54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声像图表现.结果 腮腺腺淋巴瘤内部回声分为3种类型:A型为均匀低回声(19个,23.8%);B型为低回声伴短线状强回声,呈“细网格状”结构(22个,27.5%);C型为混合回声,呈“粗网格状”结构,伴短线状、斑片状强回声及无回声区(39个,48.7%).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声像图特征性表现主要基于其病理组织结构的特点;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资料能进一步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上腺结核的声像图特点,评价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证实的肾上腺结核患者超声表现,评估病变的大小、内部回声特点及血流情况.结果 17例肾上腺结核患者单侧受累2例,均位于右侧,双侧受累15例,共32个病灶,超声漏诊5个.依据病灶内部回声不同,声像图表现分为3型:1.混合性回声型,共5个; 2.低回声型,共15个;3.强回声型,共7个.27个病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无1例探测到血流信号.结论 肾上腺结核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肝术后局部声像图表现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术后局部声像图表现类型。方法 对176例肝术后患者的手术方式、部位、残腔处填塞物类型及术后不同时间超声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术后局部声像图主要表现为:①部分肝叶或肝段缺损;②手术局部形成薄壁囊样局限性无回声区或混合性肿块;③手术部位呈不规则团状高回声;随时间推移手术部位囊样无回声区及混合性肿块边缘表现不规则壁样增厚,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填塞物及刮吸法手术后“残腔”周边可出现彩色多普勒闪烁伪像。结论 肝术后局部超声图像可因手术方式、部位、切除范围大小、残腔有无填塞及填塞物的内容不同而表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附件区不同回声类型肿块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附件区肿块的患者,先行常规经阴道超声检查,根据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分为单纯性囊性肿块组、囊性为主混合性肿块组、实性肿块组及实性为主混合性肿块组,再行超声造影成像并分析其增强特点及时间-强度曲线,主要指标包括充盈起始时间(AT)、达峰时间(TTP)、廓清时间(WT)、造影曲线总时间(OT)、起始强度(AI)、峰值强度(PI)及曲线下面积(AUC)等。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病理诊断,其中单纯性囊性肿块组及囊性为主混合性肿块组均为良性;研究显示AT在囊性为主混合性肿块组及实性为主混合性肿块组晚于实性肿块组(P<0.01);AI及PI在囊性为主混合性肿块组低于实性肿块组(P<0.05,P<0.01)。在实性肿块组中,恶性组AT早于良性组(P<0.05),AI及PI高于良性组(P<0.01)。在实性为主混合性肿块组中,恶性组AT早于良性组(P<0.05),TTP晚于良性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附件区不同回声类型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发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发性乳腺癌的声像图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发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17例乳腺癌患者按年龄分为2组,A组:≤35岁,42例;B组:>35岁,75例.对两组病灶术前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乳腺癌病灶大,主要超声声像图特征与B组比较表现为横径大、纵横比小、内部回声不均多见、后方衰减少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边界、高回声晕、毛刺征或蟹足征、钙化灶、病灶内部血流丰富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对早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高频超声筛查甲状腺疾病在健康体检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疾病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采用高频段探头 ,对受检人员的甲状腺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检查 ,以清晰显示图像并记录甲状腺内部结构及相邻组织的声像特征及血流情况。结果 年度体检中经超声筛选检查甲状腺疾病阳性率为 12 .8% ,阳性符合率为 89.9%。不同类型结节回声特征不同 ,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癌声像特征以低回声为主 ;甲状腺囊腺瘤以混合性回声为主 ;甲状腺囊肿以无回声为主 ;其他肿块则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结论 运用超声检测手段筛查诊断甲状腺疾病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 ,可对新发现疾病进行随访复查并为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丹参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A组)、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肝缺血/再灌注加丹参治疗组(C组),分别在肝缺血前、缺血45min、再灌注45min共3个时相点,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丙二醛(MDA)浓度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结果肝缺血/再灌注组,血浆XO、MDA及ALT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0.01)。而丹参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0.01)。结论丹参可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增强SOD活性、减弱XO活性),拮抗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MDA浓度),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性激素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性激素在大鼠急性肺损伤中对肺脏病理变化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 复制大肠杆菌内毒素脂多糖诱发的雄性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模型,切除性腺15d后予以补充雌二醇(1mg/kg),观察急性肺损伤大鼠的肺组织显微病理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应用放免法测定外周血中的雌二醇、催乳素浓度变化。结果 雌二醇治疗组(A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较睾丸切除组(B组)大鼠为轻,B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较假睾丸切除组(c组)大鼠为轻:A组与B、c组及正常对照组(D组)相比外周血中的雌二醇及催乳素的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B组较c组及D组外周血中的雌二醇浓度下降,差异有显著性;A组雌激素、孕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较B、C、D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高雌激素水平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而低雄激素、高催乳素水平可能是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起辅助性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等容血液稀释和缺血预处理对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18头小型猪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 3组对照组 (组Ⅰ, n=6),缺血预处理组 (组Ⅱ, n=6),缺血预处理加血液稀释组 (组Ⅲ, n=6),测定心排血量( CO)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O2,) 、冠状动脉血流量,计算心肌氧供,氧耗量.于钳扎前、解除钳扎后 20,60 min分别测定血浆中丙二醛 (MDA),SOD活性、磷酸激酶( CPK)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MB) ,自左心耳剪下标本,测定 HSP 70 mRNA表达率. 结果①缺缺血 20 min 时 3组 MAP、 CI及 SVRI明显减低( P< 0.01) ,但 I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 II,III组.再灌注 60 min时, II组 ,III组 HR明显低于对照值( P< 0.01) ,III组 HR的变化则无统计学意义, I组 MAP,CI的下降幅度明显大 I组和 II组 (P< 0.05).②再灌注 20 min及 60 min时, III组的冠脉血流量明显大于 I组( P< 0.05).③再灌注 20 min和 60 min时, 3组 CPK, CPK-MB均较对照值明显升高( P< 0.05- 0.01) ,组 I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组 II, 组 III.组Ⅰ SOD值在再灌注 20 min, 60 min时逐步降低( P< 0.05),组 II, 组 III SOD值有升高趋势,与对照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 60 min时,组Ⅰ MDA值明显高于组Ⅱ,组Ⅲ.④组Ⅰ HSP 70 mRNA表达低于组Ⅱ和组Ⅲ. 结论等容血液稀释可明显增强预适应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分成常规护理组(A组)和常规护理 健康宣教组(B组),入院时和1个月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结果1个月后,两组S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B组SAS评分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常规护理可使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症状减轻,结合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维生素B12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MS)急性期的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甲泼尼龙加大剂量甲基维生素B12组36例(观察组)及甲泼尼龙组36例(对照组),比较2组的有效率、治疗前后扩充致残量表(EDSS)平均评分及神经电生理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变化。结果治疗7d时2组治疗前后EDS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01),有效率对照组为69.4%、观察组为75.0%,比较2组有效率和治疗后ED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30d时观察组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P〈O.05);观察组EDSS评分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诱发电位在治疗7d时2组总的改善率无差别(P〉0.05),在治疗30d时2组有显著性差异(P〈O.05),尤其在VEP、BAEP改善明显(P〈O.01)。结论甲泼尼龙加用大剂量甲基维生素B12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能提高有效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且长程使用效果可能更佳。大剂量甲基维生素B12可以作为免疫抑制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蛋白酶抑制剂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及中性粒细胞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手术对照组(A组),肝缺血90分钟组(B组),肝缺血9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组(C组),肝缺血9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加缺血前30分钟静注乌司他丁组(D组),观察动物肝组织病理切片;分别测定血浆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浓度,测定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光镜下B,C2组与A组比较,肝小叶结构紊乱,肝血窦和中央静脉有程度不同的淤血,有的肝血窦变窄,内皮细胞及肝细胞普遍水肿变性;C组肝细胞坏死较B组明显;D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血浆中肝功能酶学指标显著升高(B,C组与A组比较,P均<0.05),肝组织中MPO活性升高,以再灌注120分钟组为著(C组与A组比较,P<0.01),D组血浆中ALT,AST,LDH和MPO含量均较C组明显下降,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时,聚集,黏附在肝组织中的大量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蛋白酶造成肝损伤,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能明显减轻这种损伤,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终池持续引流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 2例 ,随机分成 2组 ,终池持续引流组 (A组 ) 2 6例 ,常规腰椎穿刺组 (B组 ) 2 6例 ;另设正常对照组 (C组 ) 12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B两组不同时点及C组的脑脊液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含量 ,同时行经颅多谱勒检查 ,检测痉挛指数。结果 A组引流量明显多于B组 (P <0 .0 1)。第 1天A、B两组脑脊液中CGRP含量无差异 (P >0 .0 5 ) ,但两组CGRP含量均低于C组 (P <0 .0 5 ) ;A、B两组痉挛指数无差异(P >0 .0 5 ) ,但均高于C组 (P <0 .0 5 )。第 3天 ,CGRP含量B组低于A组 (P <0 .0 5 ) ,A组低于C组(P <0 .0 1) ;痉挛指数B组高于A组 (P <0 .0 5 ) ,A组高于C组 (P <0 .0 1)。第 5天 ,CGRP含量B组低于A组 (P <0 .0 1) ,A组低于C组 (P <0 .0 5 ) ;痉挛指数B组高于A组 (P <0 .0 5 ) ,A组高于C组 (P <0 .0 5 )。第7天 ,CGRP含量B组低于A组 (P <0 .0 1) ,A组略低于C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痉挛指数B组高于A组(P <0 .0 1) ,A组高于C组 (P <0 .0 5 )。结论 终池持续引流能降低CGRP含量的下降幅度和明显降低脑血管的痉挛指数 ,对减轻脑血管痉挛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塞患者白细胞粘附功能等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脑梗塞患者白细胞粘附功能(LAF)和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脑梗塞患者66例,30例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常规组),36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LIB治疗(ILIB组)。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5,10d后LAF和血清sICAM-1浓度,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LAF和血清sICAM-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16.50~17.94,P<0.001)。常规组治疗后LAF和血清sICAM-1浓度降低,仅在治疗10d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3.18,P<0.01;t=3.96,P<0.001),而ILIB组治疗后5d及10d时LAF和血清sICAM-1浓度均明显降低(t=4.48~12.72,P<0.001),且明显低于同期常规组(t=2.67~7.81,P<0.01或0.001)。ILIB组比常规治疗组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明显恢复的时间较早,治疗有效率高(χ2=4.48,P<0.05)。结论 ILIB能降低脑梗塞患者LAF和血清sICAM-1浓度,这可能是ILIB治疗脑梗塞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核因子-κB(NF-κB)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组织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其对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健康Wistar大鼠96只,采用双侧股骨骨折伴失血性休克创伤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创伤休克组30只,GR阻断伴创伤休克组30只,NF-κB抑制伴创伤休克组30只.动态观察伤后0.5、2、4、6、8 h大鼠肝组织GR、NF-κB,肝脏病理,肝功能,血清TNF -α、IL-6等变化.GR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蛋白含量,NF-κB采用EMSA法测定结合活性,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肝组织GR的蛋白含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2 h即开始下降,4 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6 h降至最低,8 h仍显著低于正常(P<0.01);NF-κB的活性伤后迅速升高,伤后6 h达到高峰(P<0.01).光镜下伤后4~8 h肝窦内少许淤血,有散在炎性细胞浸润;血清TNF-α、IL-6、ALT、TB伤后4 h 开始增高.GR阻断后再致伤,NF-κB在伤后各个时相点的表达均较未阻断有明显增高,光镜下伤后2 h肝窦内即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血清TNF-α、IL-6、ALT、TB在伤后2 h即有明显升高(P<0.01).抑制NF-κB再致伤后,GR在伤后肝组织中的表达增强,TNF-α、IL-6伤后各个时相点均迅速回落,光镜下伤后4~8 h肝细胞变性明显好转,肝窦内见淤血减轻,仅见少许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伤后4 h,血清ALT、TB即明显下降.结论 GR、NF-κB参与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损伤的发生,阻断GR使NF-κB的表达增强,肝损害程度加重;抑制NF-κB使GR表达增加,肝损害程度减轻.提示GR及NF-κB在严重创伤休克后肝组织细胞损伤过程中关系密切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肝灵煎剂(清肝灵)对α-萘异硫氰酸酯(Alpha-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NIT模型组、茵栀黄注射液(菌栀黄)治疗组、清肝灵预保护组、清肝灵低剂量组以及清肝灵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5组均用ANIT 100mg·kg~1体重灌胃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除清肝灵预保护组于ANIT攻毒前3d起作预保护给药外,所有实验组应用ANIT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的变化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动物ANIT中毒后24、48、72h的血清ALT、AST和TBil等肝功能指标。结果:经ANIT灌胃后各实验组大鼠的ALT、AST、TBil的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在ANIT攻毒后24、48、72h茵栀黄治疗组和各清肝灵治疗组的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各清肝灵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茵栀黄治疗组(P<0.01或P<0.05)且以预保护组为最佳。结论:清肝灵能明显减轻ANIT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其保肝降酶退黄效果明显优于茵栀黄注射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