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结合胆囊癌的CT直接征象分析其产生不同间接征象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胆囊癌的CT征象.结果 CT直接征象:肿块型6例,厚壁型18例,腔内结节型3例,胆囊颈型5例,混合型4例.间接征象:肝脏侵犯、肝内外胆管扩张合并胆结石、肝多发转移、淋巴结转移、胃窦及十二指肠受累、侵犯腹壁.是否合并肝脏侵犯不同型胆囊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4,P<0.05);是否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张不同型胆囊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84,P<0.05);是否合并胆结石、肝多发转移、淋巴结转移、胃窦及十二指肠受累、侵犯腹壁等间接征象不同型胆囊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胆囊癌的CT直接征象表现多样,故具有不同的间接征象,仔细分析CT间接征象对胆囊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延  张林海  郑国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52-153,I0002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MD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碘化油CT(CT)扫描对肝内富血管肝细胞癌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肝癌患者均行MDCT,DSA,碘化油CT检查,比较三种影像学方法对结节型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结果 对〉2cm的肝癌结节,三种方法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1-2cm的肝癌结节,三种方法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m的肝癌结节,MDCT检出47个结节(94.0%),碘化油CT检出27个结节(54.0%),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P〈0.01),DSA只检出16个(32.0%)〈1cm的结节,与MDCT和碘化油CT扫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9,9.03,均P〈0.01),结论 MDCT能够较好显示肝癌供血动脉情况,可作为治疗前综合评价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四期动态扫描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患者进行螺旋CT平扫和四期增强扫描,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螺旋CT平扫和四期增强扫描对病灶显示率.结果 本组38个病灶经平扫发现26个病灶呈现更低密度中央星状瘢痕,而多期扫描结果显示35个病灶存在中央星状瘢痕(其中26个病灶为平扫显示存在中央星状瘢痕者),多期增强扫描的中央星状瘢痕显示率(92.11%)明显高于平扫(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P〈0.05).结论 螺旋CT平扫及四期动态扫描检查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其中增强四期螺旋CT表现较具特征,对病灶显示率高,大多数病例可以明确诊断;但是,对部分不典型病例,必要时可做CT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9例胃癌患者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比较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所见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胃癌淋巴结转移CT平扫征象主要为实性、环状和囊状改变,其中较小转移淋巴结以实性为主,随直径增大呈环状、囊状改变增加;增强扫描强化特征有实性均匀强化,环带状强化和囊状无强化改变;螺旋CT多期扫描对转移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为86.4%,高于CT平扫,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较准确显示胃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肠梗阻梗阻部位及其病因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或纤维肠镜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并分析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肠梗阻征象的显示情况差异。结果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显示是否存在梗阻及确定梗阻平面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0、0.21、0.62,均P〉0.05)。但是CT增强扫描在显示肠壁强化异常、肠系膜血管形态改变方面则明显优于CT常规平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2、4.87,均P〈0.05)。42例患者经CT增强扫描诊断后,其诊断结果与手术或纤维肠镜检查结果完全一致,诊断符合率达100.00%。在肠梗阻病因中CT增强扫描诊断出粪石15例(35.71%),肿瘤12例(28.57%),感染性病变11例(26.19%),术后粘连4例(9.52%);有1例Crohn病患者被误诊为肠结核,肠梗阻病因诊断符合率达97.62(41/42)。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是肠梗阻术前非常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能通过任意方位重建和后处理明确梗阻部位和梗阻病因,工作中应避免单纯依靠平扫影像学征象做出诊断而出现的误诊,可为临床早期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庆市不同人群和季节中螨诱发变应性鼻炎特点。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2月就诊的992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记录点刺结果;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结果在不同季节中,秋季尘螨阳性率显著高于春季(χ^2=21.63,P〈0.01)、夏季(χ^2=18.25,P〈0.01)和冬季(χ^2=6.93,P〈0.01),而夏季螨过敏性鼻炎比例分别和春季(χ^2=137.13,P〈0.01)、秋季(χ^2=64.24,P〈0.01)以及冬季(χ^2=284.90,P〈0.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人群中,少年、青年分别和童年(χ^2=4.32,P〈0.05;χ^2=3.89,P〈0.05)、中老年(χ^2=24.01,P〈0.001;χ^2=27.57,P〈0.001)相比,尘螨阳性率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青年螨过敏性鼻炎比例分别和童年(χ^2=284.94,P〈0.01)、少年(χ^2=94.16,P〈0.01)以及中老年人(χ^2=62.24,P〈0.0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秋季是螨致敏过敏性鼻炎最高的季节,但夏季为螨过敏性鼻炎高发季节;少年和青年是螨致敏过敏性鼻炎的危险人群,青年人群的螨过敏性鼻炎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8年12月乳腺肿物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作为诊断标准,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确诊率明显低于胸部CT检查(χ~2=4.772,P 0.05),而漏诊率明显高于胸部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2,P 0.05)。增强CT扫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准确率明显高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2、4.853,P 0.05)。结论增强CT扫描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早期诊断的价值十分突出,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中内乳淋巴结复发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女性乳腺癌患者共38例,对本文所选患者的年龄、绝经情况、肿瘤直径大小、原发病灶的部位、手术方式、淋巴结阳性数及病理分期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上述7种因素是否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复发影响。结果①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月经因素:绝经期患者所占比例和绝经后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肿瘤直径大小因素:〈2 cm肿瘤直径患者所占比例〈2~5 cm所占比例和〉5 m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原发病灶因素:外侧区患者所占比例均小于中央区及内侧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手术方式因素: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阳性淋巴结数量因素:影响淋巴结数量为1~3个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其他数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病理分期因素:分期为0-Ⅰ期患者或Ⅱ期患者所占比例,均低于分期为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中内乳淋巴结复发与患者的年龄、月经、手术方式无关,而可能与肿瘤直径大小、是否在中央区或内侧区、阳性淋巴结数量、病理分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不同对比剂在开放式低场强MR直肠癌成像时显示肿瘤信号的能力。方法选择我院36例临床明确诊断为直肠癌患者行常规肠道准备和肌肉注射山莨菪碱20 mg后经直肠导入对比剂后,行MRI平扫与Gd-DTPA增强扫描。观察两种对比剂对肿瘤细节情况的显示能力并与术后病理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空气对比剂和水对比剂在T1加权像上显示病变范围、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情况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加权像上水对比剂对癌灶病变范围(χ2=4.181,P=0.041)、大体类型(χ2=3.956,P=0.047)、浸润深度(χ2=4.000,P=0.046)判断不如空气对比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开放式低场强MR直肠癌成像时应用空气对比剂可取得良好的对比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吴呈礼 《现代医药卫生》2014,(18):2825-2826
目的对比分析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类型的关系,以提高周围型肺癌CT诊断水平。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4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穿刺、病理活检或术后病理确诊。所有患者经CT扫描和病理切片检查,观察患者病灶大小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CT征象与组织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以及病灶强化和组织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病灶大小和其组织病理学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病灶的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阻塞性肺炎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病灶多见分叶征,伴有阻塞性肺炎、胸腔积液;腺癌病灶较多出现毛刺征,并多伴有阻塞性肺炎、胸腔积液和胸膜凹陷征;肺泡癌病灶的空泡征多于其他组织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病灶平均CT值、增强60 s CT值及CT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周围型肺癌病灶的基本形态,从而能对周围型肺癌进行诊断,CT征象和组织病理学间的差异有一定关系,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应用到临床诊断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影像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中CT表现及部分病例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胆囊癌中,肿块型11例,其中3例误诊,壁厚型7例,其中2例误诊,结节型3例,其中1例误诊。21例胆囊癌中伴肝内胆管扩张8例,肝脏浸润7例,十二指肠及结肠肝曲受侵犯1例,合并胆囊结石15例,伴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淋巴结转移7例。结论:综合分析各型胆囊癌多层螺旋CT表现对胆囊癌正确诊断及其误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1100例在我院普外科就诊者的相关资料,其中胆囊癌者76例,男50例,女26例,平均年龄(44.78±10.41)岁;统计分析胆囊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胆囊癌的发病率为6.91%(76/1100)。胆囊癌组的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组有胆囊壁增厚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组HBsAg+/anti-HBC+与HBsAg-/anti-HBC+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2.02),胆囊壁增厚(OR=2.07),HBsAg-/antiHBC+(OR=2.89)和HBsAg+/anti-HBC-(OR=2.44)。结论男性,胆囊壁增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胆囊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肉瘤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平滑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3例均为周围型。周围型表现为肺内巨大圆形肿块,密度不均,边缘光滑.增强明显强化,胸腔少量积液,无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结论:肺内较大肿块,边缘光滑,常侵犯胸膜,很少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应该考虑周围型肺肉瘤可能。中央型肺肉瘤CT表现难与肺癌鉴别。  相似文献   

14.
郭晓山  王全来 《贵州医药》2009,33(3):213-215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MMP-9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病理及MMP-9免疫组织化学资料。结果30例周围型肺癌中,MMP-9阳性表达18例,阳性率为60%,MMP-9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MMP-9在肿瘤直径〉3cm的表达强度高于肿瘤直径≤3cm者,与肺癌CT征象中深分叶征、棘突征、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9的表达与CT征象相关,可以在蛋白表达上判断周围型肺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邵建富  王敬瑄  郑宝军  冯俊伟 《河北医药》2012,34(22):3370-3372
目的探讨正常胃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胃癌组织中CD44v6和ICAM-1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8例胃癌组织、3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30例正常胃组织中CD44v6和ICAM-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和ICAM-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率在低分化组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CD44v6和ICAM-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T3、T4组明显高于T1、T2组(P<0.05),在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联合检测CD44v6和IC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可明显提高检测胃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 CD44v6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ICAM-1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综合分析上述两指标,能明显提高检测胃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准确的判断胃癌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及CT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3例胆囊癌患者纳入研究组行回顾性分析,另随机抽取同期于本院就诊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良性肿瘤患者共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CT诊断结果,统计分析两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不同期相的CT值差异.结果 胆囊癌组中女性比例、年龄段60~69岁之间的发病人数比例分别为79.07%、48.8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27.50% (P<0.05);胆囊癌组的CT平扫、动脉期、门脉期CT值分别为(35.14±4.07) HU、(51.36±6.27) HU、(66.58±7.74) HU,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14±3.30)HU、(42.61±5.24) HU、(57.69±5.49) HU (P<0.05);在43例胆囊癌患者中,CT直接征象检出:肿块型18例,结节型13例,壁肥厚型12例.间接征象检出:合并胆囊结石22例,侵犯邻近组织16例,淋巴结转移13例,远处组织转移4例,腹水5例.结论 老年女性是胆囊癌的高发人群,虽然其临床特征不显著,但可以患者不同期相的CT值与影像学图片为参考基础,综合考虑一般资料与病史后进行胆囊癌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7.
WWOX及P53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浸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云昌  曲华  王凤安 《河北医药》2010,32(21):2959-2961
目的探讨WWOX(WW domain-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基因及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分别检测WWOX及P53基因在35例大肠癌组织及14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WWOX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突变型)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WOX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P53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密切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WWOX与P53基因的表达情况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WWOX与P53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r=-0.442,P=0.008)。结论 WWOX、P53(野生型)基因同为抑癌基因,且两者之间在大肠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过程中有着较为明显的协同作用,联合评价其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癌侵袭和转移螺旋CT征象与癌组织中VEGF及iNOS的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螺旋CT平扫、动静脉期双期增强的大肠癌患者,观察每个病灶的浆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中VEGF及iNOS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螺旋CT征象的关系。结果螺旋CT征象上肿瘤的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与VEGF及iNOS蛋白表达有关(P〈0.05)。结论大肠癌侵袭和转移CT征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VEGF及i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表现与细胞DNA增殖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肝细胞癌(HCC)35例,根据CT动态增强表现分为典型组(A组)28例和非典型组(B组)7例,增强后记录各肿瘤结节的CT增强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始退时间及增强持续时间。所有病例均在行CT动态增强后行手术切除,术后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与流式细胞术检查。分别记录各肿瘤结节细胞增殖的DNA各期比率以及增殖系数PI,计算2组间DNA非整倍体(异倍体)干系的百分比率。结果CT动态增强检查,始增时间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时间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始退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增强持续时间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细胞DNA分析,A组肝癌细胞表现为高增值的S期比率及增殖系数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异倍体峰出现率高达53.57%(15/28),B组则无1例出现异倍体峰。结论CT动态增强持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与恶性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MP-9,CD105在胰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9,CD105在53例胰腺癌组织(实验组)及10例正常胰腺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MMP-9的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胰腺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非肿瘤性胰腺组织。CD105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其MVD值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胰腺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9的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MVD值有可能作为判断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