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免疫疾病,主要是由于自身抗体同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的破坏增多.鉴于与其自身免疫相关的发病特点,本病的研究必须建立在与疾病本质相似的动物模型上.目前国内对ITP的实验研究主要采用免疫法造模[1,2],或者免疫法结合其它方法造模[3,4].笔者在实验中从经济有效的角度对该法进行了进一步摸索并稍加改进.  相似文献   

2.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瘀紫、鼻衄、内脏出血等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ITP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ITP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的主要手段,在ITP的研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制备与临床接近的动物模型是ITP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目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众多,主要有免疫造模、自发免疫模型、转基因造模以及其他造模方法。免疫造模是最常用的方法,实验用动物主要是小鼠,常用的注射途径是腹腔注射,常用的免疫原有抗血小板血清、单克隆/多克隆抗体、血小板等,自发模型与转基因模型比较少用。此外也有结合中医理论开展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主要有ITP热盛证模型,ITP肾阴虚证模型,ITP气不摄血证模型等,为该病的证候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对近些年来ITP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希望对该疾病的动物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现代医学免疫法腹腔注射抗血小板抗血清 ,结合中医苦寒泻下法灌胃番泻叶水浸剂 ,建立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观察小鼠一般体征、外周血象、血清D -木糖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及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变化 ,并予中药复健方加减归脾汤治疗。结果 :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符合ITP疾病特点 ,未改变ITP疾病模型的关键指标 ,未影响血小板减少造模法的主要特点 ;同时模型小鼠出现明显脾不统血证主症及脾虚客观指标变化 ,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 ,脾不统血证主症和脾虚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免疫法结合苦寒泻下法建立ITP脾不统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可靠 ,重现性强 ,为中医药研究治疗ITP脾不统血证提供了较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小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重,有关ITP的动物实验也越来越多,现将中药治疗ITP的动物实验研究情况概述如下。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1概念: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自身抗体同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的破坏增多,导致皮肤、黏膜、内脏出血的一种免疫性疾病。1.2致病机理研究1.2.1淋巴细胞及亚群。现已明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机体内环境的紊乱有关,而辅助T细胞(Th)与抑制T细胞(Ts)压群间的平衡是维持免疫内环境特定的中心环节。苏丽萍等〔1〕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附加条件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3批ITP模型小鼠相关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按照病证结合模型辨识标准,评估注射APS的被动性免疫造模法复制的小鼠模型是否能够模拟人类ITP发病过程与临床特征。结果:注射APS复制的ITP模型小鼠特征如下:1)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时间延长,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骨髓产板巨核细胞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0.001)。3)模型小鼠注射APS部位或其他部位有自发性出血。4)造模1周后模型小鼠即有活动减少,行动迟缓,不思饮食,进食(水)量明显减少,大便溏稀,皮肤瘀斑、瘀点,皮肤或注射部位自发性出血,并随造模时间延长,上述表征日趋加重。结论:在非附加任何条件下,注射APS的被动免疫造模法复制的ITP动物模型符合病证结合模型特征,从而为开展中药药理学实验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6.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验证IT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免疫法造模,依造模时间不同分3组,检测各组的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分类、病理及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模型1组,血小板在低水平维持72h恢复正常,模型2、3组,血小板在低水平维持48h即恢复正常,造模小鼠具有气虚血瘀证表现.结论:不加任何干预方法建立病证结合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不足,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中西医血液病专家共识将ITP的中医病名命名为"紫癜病"。ITP的中医病因复杂,外感内伤均可致病,病机主要为外感邪热,血热妄行;脾气虚损,气不摄血;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近年来研究表明,从中医临床实践到实验研究,中医药在治疗ITP的作用机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及改善血小板功能;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生成增多;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使其紊乱的免疫功能恢复平衡。本文就中医药干预ITP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为评价中医药治疗ITP的作用机制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为自身获得性的免疫相关性的一类血液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或是因血小板生成减少导致的外周血小板数值减低;近年有相关研究表示ITP的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2~5人。ITP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甚至有约1.4%的成人患者会出现颅内出血等损及性命的严重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证结合肾阴虚小鼠模型。方法:将 ITP BALB/c 小鼠疾病模型与口服甲状腺素片肾阴虚模型进行融合。结果:该模型除具有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等 ITP 疾病模型特点外,还具有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增高,促甲状腺素激素(TSH)降低,睾酮、皮质醇、雌二醇、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升高,饮水进食量增多,体重下降,体温升高等肾阴虚模型特点,滋肾阴方改善上述主要指标的异常,而助肾阳方反之。结论:ITP 病证结合肾阴虚小鼠模型造模方法简便,指标可靠,可为中医药临床基础研究提供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0.
李团结  韩雪 《光明中医》2023,(8):1461-1465
韩雪教授充分遵循“辨证施治”这一原则,以“益气升阳”法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结果显示这种疗法效果确切且安全,与激素类药物治疗相比此病更具临床价值。在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进行干预时,可结合该疾病症状,以益气升阳法为指导,对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同时还能改善人体免疫失衡。益气温阳,重在“益”“温”“通”“化”4个方面,韩雪教授用此法在临床上治愈很多ITP患儿,疗效颇佳,非常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加减归脾汤对脾不统血型ITP模型小鼠免疫学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加减归脾汤对脾不统血型ITP模型小鼠免疫学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法腹腔注射外源性抗血清(APS)并结合中医苦寒泻下法灌胃番泻叶建立脾不统血型ITP小鼠模型,分别运用加减归脾汤(大、小剂量)、犀角地黄汤、泼尼松治疗,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象、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脏器均重、免疫器官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大剂量加减归脾汤能明显降低造模后小鼠死亡率,明显提升血小板,使骨髓巨核细胞数恢复正常,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结论 加减归脾汤对脾不统血型动物模型有明显治疗作用,其疗效机理是通过对细胞免疫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敏  张慧 《江西中医药》2011,42(11):72-7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率高,容易复发,预后良好,是血液科疾病中研究较多的疾病之一,本文主要从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等各种疗法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范颖  马骥 《中医药学刊》2003,21(3):401-402,4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主要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异常有关。ITP患者自身免疫的最终效应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和其他相关抗体。在ITP的发生机理中,T、B淋巴细胞的功能状态起关键作用,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发病及治疗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加归脾合剂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在临床证实新加归脾合剂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具有明显疗效基础上,试图通过ITP动物模型验证其疗效,为进一步探讨该方作用机理与新药研发奠定基础。方法 用免疫造模法建立小鼠ITP动物模型,并选择相应检测方法观察ITP小鼠外周血象、骨髓象与病理组织学以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新加归脾合剂具有明显提高ITP小鼠外周血小板数、促进巨核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效应,对于骨髓与脾脏组织病理学无明显影响。结论 新加归脾合剂对特发性减少性紫癜治疗有效、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7,(3):659-66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粘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中医学家将ITP中医病名称为"紫癜病"。慢性ITP中医病机多与"脾不统血"密切相关,文章基于"脾统血"理论浅析从脾论治IT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均提示从脾论治ITP具有良好的疗效,体现中医从脾论治ITP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ITP)既往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本病发病率高,容易复发,预后良好,是血液系统疾病中研究较多的疾病之一,本文主要从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ITP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雷公藤多苷(TG)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的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ITP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现代医学免疫法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抗血清(APS),建立ITP动物模型。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TG大、小剂量组,泼尼松组,均从第1次注射APS36h后灌胃,每日1次,连续10d,实验结束后,检测外周血象、骨髓象,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雷公藤多苷大剂量组有明显回升血小板、降低骨髓巨核细胞、CD8+明显降低及CD4+/CD8+上升的作用。结论:大剂量雷公藤多苷对ITP模型小鼠有明显治疗作用,使造模后动物死亡率明显降低,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明显上升白、骨髓巨核细胞数明显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得以改善,提示其疗效可能是通过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简称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治疗主要运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输血及血小板悬液等。虽然慢性ITP切牌后患者缓解率达到75%~90%。但是其中30%~50%复发,故从中医辨证论治角度探讨新疗法有重要意义。笔者于1994年在南京市中医院实习期间,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19例ITP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出血性疾病,内科治疗为其首选。有部分难治性病例,内科疗效不佳,容易复发,且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不良反应多,因为脾脏是ITP产生血小板抗体和破坏血小板的重要场所,因此脾切除可使血小板数量得以提高,是治疗ITP的主要手段之一。近10a来,我院行脾切除治疗ITP28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外周血小板减少,伴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经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疗效欠佳,又不宜做脾切除手术者,在此归为难治性ITP。笔者认为本病以肝、脾、肾虚损为本,瘀、热之邪为标,用益气养阴、扶正祛邪法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