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狭窄、椎关节错位与滑移、钩突关节处骨赘伸入椎间孔等,都可引起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从而刺激或压迫相应节段的神经根。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是颈退行性改变的一种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椎间盘变性,椎体、钩椎关节、关节突骨质增生,韧带钙化而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后关节紊乱、椎间孔缩小及髓核突出等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我们以推拿手法治疗本病140例  相似文献   

3.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所引起的综合症。临床表现为颈肩部定位性疼痛,并向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患肢酸沉无力或手指麻木。笔对1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采用手法整复配合牵引治疗。分析认为通过以上整套疗法即可以解除颈肩部的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疏通气血,化瘀消肿,并且又能够刺激臂丛神经、尺桡神经等,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消除手指麻木症状,还能够除颈部功能障碍,纠正小关节紊乱,使关节突关节对称,加宽椎间隙,扩大狭窄的椎间孔恢复正常椎间关系,使关节突关节对称,加宽椎间隙,扩大狭窄的椎间孔恢复正常椎间关系,使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从而松解了神经根的粘连,消除或改善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的刺激和压迫引起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张涛研究员手法治疗颈肩背痛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亚南 《新中医》2001,33(12):9-10
介绍张涛研究员手法治疗颈肩背痛经验,详细论述了舒筋法、肩胛提肌拨筋法、通络法、桡、尺神经和臂神经拨法、运动关节法、颈椎仰卧牵拉复位法、胸椎仰卧顶按复位法、术后理筋法等在治疗颈肩背痛的操作方法、治疗禁忌及施法要点,值得临证借鉴。  相似文献   

5.
手法治疗颈性偏头痛疗效观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机关医院(北京100813)胡进江,路秀珍,王萍主题词颈性偏头痛/治疗,手法,颈性偏头痛/药物疗法,对比研究笔者采用托颅、提颈、舒椎手法刺激经穴和理筋整复治疗颈性偏头痛100例,与应用药物或理疗治疗的同类型...  相似文献   

6.
牵引能拉大椎间隙,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恢复因肌肉痉挛所致的小关节紊乱,调节力学平衡,又利于突出物回纳。踩跷法、探、点、弹拨等手法能舒筋通络,行气止痛,理筋整复,解除肌肉痉挛,使损伤组织恢复及炎症的吸收。指出:单一方法难以奏效,多种治疗手段才能有效地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7.
任陇滨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1):658-658
颈心综合征是由颈椎及椎旁软组织损伤、颈椎骨刺、骨赘、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失稳等退行性改变,所致颈部无菌性炎症,压迫、刺激神经根、血管、或交感神经链引而起的心脏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等一组症候群。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主诉。心电图示过早搏动、窦性心率失常、传导功能障碍、ST—T改变。  相似文献   

8.
对急性腰扭伤及其推拿治疗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分析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认为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应考虑到腰骶髂部的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关节、腰骶关节、骶髂关节以及椎间盘等深层组织.其疼痛原因应考虑损伤的腰部软组织及损伤所造成的脊神经后支刺激症状.其复发应考虑脊柱节段的稳定性因素.其推拿治疗应采用手法舒筋通络、理筋整复、点穴镇痛,尽量采取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法.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椎间盘变性、椎体、钩椎关节、关节突骨质增生,韧带钙化,致局部无菌性炎症,后关节紊乱,椎间孔缩小及髓核突出等刺激  相似文献   

10.
脊柱相关疾病及整脊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脊柱相关疾病是指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引起的临床多种综合症.且常由此发展而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所支配的脏器出现病症.脊柱相关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尤以其中之颈椎病与腰椎病发病率高,常影响人们的学习与工作,甚至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手法治疗有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祛瘀作用,是治疗脊柱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中西医结合整脊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患临床疗效确切、可靠,在前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此手法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是目前国内外治脊替代疗法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颈椎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其在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60%~70%)。临床上开始多表现为颈肩痛,伴有上肢部的麻木及疼痛感,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出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迹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本文就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针推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通过推拿、牵引及针灸的综合疗法对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治疗,同时与单纯采用针刺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综合疗法的观察组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单纯疗法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具有改善肌肉痉挛,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的作用,避免直接刺激对神经根;牵引能够使椎间隙及椎间孔增大,减轻神经根受到的压迫;针灸能够缓解肌肉痉挛、消炎镇痛及疏通经络;推拿、牵引及针灸联合的综合疗法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3.
颈椎椎间孔狭窄是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对颈椎椎间孔解剖特点与形成狭窄原因,颈椎问孔狭窄引起神经根颈椎病的诊断,针刀治疗颈椎间孔狭窄引起神经根颈椎病思路与方法,以及治疗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郑氏“颈四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临床症状、颈部生物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CS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予郑氏“颈四步”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一般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改善情况、颈功能活动度和椎间孔内臂丛神经根内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痛量表(NPQ)、视觉模拟评分(VAS)均降低,左旋转、右旋转、左侧屈和右侧屈等颈功能活动度明显改善,C5~7神经根内径明显减小,且观察组的NPQ、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各方向颈功能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C5~7神经根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郑氏“颈四步”手法治疗CSR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颈肩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缓解神经根水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采用水针刀松解,配合颈椎牵引,TDP神灯照射疗法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25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有效率96.7%。结论:综合治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更好地消除无菌性炎症,解除局部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和束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常见症状是颈项不适伴肩臂疼痛、麻木或眩晕等.在外伤、劳损、退变等因素作用下,导致颈椎的骨质增生、小关节紊乱和局部的无菌性炎症,这些病变对邻近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组织刺激和压迫的不同,使得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临床上常发生误诊.  相似文献   

17.
针刺触激脊神经根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一种既安全又疗效明显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方法: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125例,采用随机分类法,深刺触激术组63例,与传统针刺术组62例作比较,经过3个疗程(10次/疗程)治疗后统计疗效。结果:深刺触激术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术组,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采用长针深刺触激脊神经根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非常有效又安全的针刺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卢燚  王金贵  徐昭  王丽 《吉林中医药》2013,(12):1270-1272
分析腰椎间腰盘突出症3个不同时期临床表现,认为在急性期、缓解期的治疗过程中,过早运用整复手法容易激惹刺激神经根,形成新的炎症水肿,出现疼痛,甚至造成神经损伤。恢复期的特点是腰腿痛基本消失,活动欠灵活,筋骨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恢复期是整复类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佳应用的时机,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Cervical headache is a clinical syndrome[1]characterized by headache and pain radiating to theneck, shoulder and arms. This is caused by unstablejoints or soft tissue inflammation that irritates orcompresses the vessels and nerves. Contributingfactors include hyperplasia of the cervical spine,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decreased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7,(4):309-312
疼痛是机体所受刺激产生的反应,是一种主观感觉,常并见于临床各种急慢性疾病之中。高树中教授认为疼痛原因是失和,即气血失和、脏腑失和、上下失和、内外失和。疼痛是失和、不和的症状和信号,其中实而不和即不通则痛,虚而不和即不荣则痛,治疗疼痛主要有通、荣(调)两个大法,具体分为以痛为腧法、左痛治肝胆法、通经止痛法、刺络止痛法、缪刺止痛法、全息止痛法、合治内腑法、阴阳互引法、通关止痛法和流注止痛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