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脾脏是人体重要免疫器官,全脾切除术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血栓等风险。保留脾脏功能的术式在脾良性疾病治疗中逐渐被认同,然而开展此类术式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脾良性占位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9年6月手术治疗17例脾良性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行开腹脾部分切除术7例,行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4例,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4例,行腹腔镜脾大部分切除术2例;均为腹腔镜下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开腹脾部分切除术平均135 min,腹腔镜脾囊肿开窗术平均42 min,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平均128 min,腹腔镜脾大部分切除术平均156 min。术后病理:脾假性囊肿5例,良性囊肿3例,表皮样囊肿2例,脾血管瘤5例,脾淋巴管瘤1例,脾错构瘤1例。术中出血量:开腹脾部分切除术平均416 mL,脾囊肿开窗术平均10 mL,脾部分切除术平均395 mL,脾大部分切除术280 mL。术后血小板变化:脾部分切除术血小板术后平均2周恢复正常,脾大部分切除术后血小板平均3周恢复正常,术后均未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17例随访6~78个月,中位时间35个月,无复发及远期并发症。 结论:脾良性占位的外科治疗首选腹腔镜下保留脾脏功能的手术,二级血管离断联合脾蒂阻断是脾部分切除术中一种新的阻断方法,可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选择性使用。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脾切除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大华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5):969-971
1991年Delaitre等首先完成了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以后,有关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报道及其与开腹脾切除手术的对比研究论文大量发表,国内也陆续开展了此项技术。目前腹腔镜脾切除术已经成为腹部外科最常见的腹腔镜实质脏器手术。一般认为,需要掌握高级腹腔镜手术技巧的外科医生才能胜任这种手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针对不同疾病的各种腹腔镜脾脏手术陆续开展,如脾囊肿开窗术、外伤性脾破裂修补及脾血管结扎止血术、部分脾切除术、腹腔镜副脾切除术及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儿童非寄生虫性脾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为6例脾囊肿患儿行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囊肿大小、患儿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复发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6例患儿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无中转开腹。患儿4~15岁,手术时间75~150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4~19 d,术后住院4~19 d。术后随访0.5~3年,2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脾囊肿开窗引流术治疗儿童脾囊肿安全、可行,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4.
��ǻ����������Ƣ����7������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介绍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脾囊肿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自1994年1月至2003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7例脾囊肿。囊肿位于脾下极3例,脾体中间部2例,脾上极2例。行囊肿去顶引流3例,脾切除4例。结果手术均成功,3例囊肿开窗引流术手术时间分别为25min、30min及55min;4例行脾切除者手术时间分别为45min、55min、55min及80min。囊肿开窗引流术术中几乎无出血;脾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均不超过50mL。所有病人术后第1天均可恢复饮食并下床活动。行开窗引流者术后2~3d出院,脾切除者术后住院4~5d。3例开窗引流者分别随访8年、7年、1年,未见囊肿复发。结论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脾囊肿,具有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有望成为脾囊肿外科治疗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下脾囊肿的保脾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囊肿保脾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腹腔镜微创器械和镜下单人双手操作缝合技术为8例脾囊肿施行保脾手术,根据囊肿所处的部位、大小、性质,采用囊肿完整剥除4例,脾部分切除2例,囊肿去顶开窗引流2例。结果8例脾囊肿都成功地完成了腹腔镜下去除囊肿和脾脏的保留,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60~120ml,平均80ml。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4~6d出院。8例术后随访1~72个月,平均38个月,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去除囊肿而保存脾脏的术式可行。  相似文献   

6.
近年,对脾脏免疫功能的深入研究及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全脾切除术后出现凶险性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1-3],从而使临床外科医师对治疗良性脾脏疾病的观念由全脾切除转变为功能保留性脾部分切除术。随着微创、精准外科观念的普及、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器械的更新,近年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LPS)逐渐得到应用。但LPS术中操作难度较大、临床实践较少,目前国内外报道不多,尤其在基层医院开展更是少见报道。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我院为3例患者行LPS,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3例患者中男1例,女2例,44~69岁,均为健康体检行腹部B超时发现,无临床症状。患者术前常规行腹部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位置、大小及脾蒂血管的走行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脾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14年6月,我科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9例脾良性病变,其中12例行腹腔镜脾切除,4例脾囊肿行囊肿开窗术,2例脾囊肿行脾下极部分切除,1例局限于脾上极的脾淋巴管瘤应用Habib 4X行腹腔镜脾上极切除术。结果 19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12例行脾切除术,其中一级脾蒂法5例,手术时间60~115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30~300 ml(平均170 ml);二级脾蒂法7例,手术时间85~195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30~500 ml(平均240 ml)。4例脾囊肿行囊肿开窗术,手术时间55~70 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20~50 ml(平均30 ml)。3例行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90、110、110 min,术中出血分别为40、60、100ml。1例由于术后短时间引流量多、引流液色红而再次行腹腔镜探查,发现取脾时意外撕裂大网膜导致出血,成功在腹腔镜下止血。术后住院4~11 d,平均6.0 d,无术后并发症。19例随访3~8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12例脾切除术无远期并发症发生,6例脾囊肿行开窗术或脾部分切除术未见囊肿复发,1例脾淋巴管瘤行脾上极切除术后无肿瘤残留、复发。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及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良性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脾被膜移植的规则性部分脾切除术治疗脾脏疾病,主要应用于无法缝合修补的脾破裂、脾囊肿及活体亲属供脾脾脏移植等18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无脾切除后凶险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粘连性肠梗阻以及术后近期再出血。实践证明,该术式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非寄生虫性脾囊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23例非寄生虫性脾囊肿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开窗引流术。结果 23例均成功完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2.6±14.5)min,术后住院时间(4.5±1.1)d,术后随访(12.3±7.6)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非寄生性脾囊肿开窗引流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非寄生性脾囊肿的有效、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脾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超声和CT是诊断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68例脾占位性病变中良性48例,恶性20例.手术治疗47例,其中脾切除37例,脾切除加胰尾切除2例,脾部分切除3例,脾切除加脾窝引流4例,单纯脾囊肿去顶减压1例.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 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脾窝脓肿,感染严重,被迫再次开腹行脓肿引流术,其余良性病变经手术治疗后效果好; 恶性病变术后效果差.结论 脾占位性病变良性多见,恶性少见;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手段.脾切除对成年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良性预后好,恶性预后差; 对儿童、青少年脾良性病变,脾部分切除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4-01—2015-03间共收治2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行急诊剖腹探查术,行脾脏修补术5例,脾部分切除术4例,全脾切除4例,全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移植术2例。全脾切除术患者中术后出现1例膈下感染,经对症处理后痊愈。7例实施保守治疗,其中1例中转开腹实施全脾切除术。22例患者均获痊愈,出院后随访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治疗应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及时全面评估脾损伤伤情并选择适当治疗方式,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保脾手术的沿革、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保脾手术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放射技术,来保留全部或部分脾脏,目的在于避免丧失脾功能及其所导致的后遗症。保脾手术可追溯到1590年,Rosetti成功地为外伤患者施行部分脾切除术。相继也有报道,如Péan(1867)、Sames(1892)、Zikoff(1895)、Christo(1962)等。但长期以来,认为脾脏并非生命所必需,切除“无害”,脾切除术一直是处理脾外伤和治疗脾脏疾病的标准术式,而难度大、风险高的保脾手术未能为外科界同道所重视和应用。直至1952年King和Schumaker报道了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婴儿切脾后2年内发生凶险感染死亡,认为术后易感性增加与脾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由我院同一治疗小组在2006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完成的39例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种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1例,脾血管瘤5例,脾囊肿4例,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例,酒精性肝硬化脾亢、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淋巴瘤各1例。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中转手助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脾长径(14.2±5.0)cm,手术时间(100.3±50.3)min,术中出血量5~1 500 mL(平均118.8 mL)。均留置脾窝引流管,术后24 h引流量10~1 000 mL(平均164.7 mL),拔管时间(3.64±2.12)d,术后住院时间(6.26±2.17)d。1例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止血,术后康复。无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膈下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多种需行脾脏切除的疾病,而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一次手术行多部位病变切除而不需增加手术切口长度的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脾切除的适应证和益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切除曾是治疗脾损伤的惟一方法,但自1952年King及Schumaker报道了5例因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而脾切除后两年内发生重症感染的婴幼童后才引起重视。随后的研究逐渐认识到脾具有免疫功能,脾切除后易发生“脾切除后极严重感染(OPSI)”,从而对脾损伤后的治疗发生了概念上的改变,即尽量保存脾。例如有选择地采用非手术疗法、各种保脾手术方法、脾部分切除及残脾自体移植等。我国经夏穗生教授倡导经多次脾外科专业会议后,脾损伤后应尽量保脾的概念已取得共识。文献中指出这类手术虽操作较复杂,但只要病例选择得当,并不影响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率,能保留脾的免疫功能,不至发生OPSI。除了脾损伤外,近年来对较罕见的脾肿瘤、囊肿甚至脓肿均有脾部分切除获得成功的报道。至于脾切除的其他一些适应证,如一些血液病及遗传性疾病则认为属病理脾,应在正规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行脾切除的概念未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脾切除术(包括开腹脾切除和腹腔镜下脾切除)与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3月至2006年12月42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行外科手术或介入处理的4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科切除组19例,部分性脾栓塞组23例,比较观察两组术后第3、7、14、30天及1年的外周血象主要指标(RBC、WBC、PLT)、术后1个月及1年的NK细胞活性、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血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性脾栓塞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P〈0.05),术后1个月及1年外科手术组NK细胞活性低于部分性脾栓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脾切除与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均有确切疗效,部分性栓塞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维持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更有优势,但治疗方案需个体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外伤性破裂的治疗方法与经验。方法对我院1995~2004年12月外伤性脾破裂4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进行剖腹探查,术中行脾修补术13例,脾部分切除术9例,全脾切除13例,脾切除加自体脾脏移植术5例,3例在严密观察下行保守治疗。结果2例脾破裂患者术后因合并颅脑损伤和严重复合伤死亡,41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根据脾损伤伤情及病人的全身情况去选择手术方式,分别施行脾修补术,部分脾切除术,全脾切除术,全脾切除术加自体脾片移植术。如果伤情允许术中尽量保留器官,对不能保脾的伤者可行脾片移植术以保术后病人有良好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许焕建  王荣泉 《腹部外科》2001,14(4):217-218
目的 探讨脾创伤保脾术的术式选择。方法 对脾创伤采用术中保脾的 15 8例手术方式进行分析 ,其中氩气刀止血 5例 ,ZT生物胶止血 3例 ,单纯脾修补术 2 6例 ,脾部分切除术 77例 ,修补加脾部分切除术 12例 ,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片网膜囊内移植术 35例。结果 全组病例治愈出院。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片网膜囊内移植术组 35例中 ,2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 ,11例出现各类术后感染 ,而其它术中保脾组 12 3例中 ,10例出现术后感染 ,两组总感染数比较 ,P <0 .0 1。结论 脾创伤术中保脾术的术式选择 ,应根据病人个体情况及脾破裂的类型而定 ,必要时采用联合多种术式保脾。对伴有空腔脏器破裂者也可选择性保脾。但应慎重选择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片网膜囊内移植术。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目前腹腔镜腹部外科微创技术日益成熟,腹腔镜全脾切除术已在各大医疗中心及基层医院广泛开展。但全脾切除术后导致的血栓形成、免疫功能低下、爆发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使得外科医生进行新的思考,比如腹腔镜下脾脏部分切除术因保存了脾脏部分功能而成为新开展的外科技术。然而,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因切除平面难以评估、术中出血难以控制,又是许多外科医师仍不敢轻易尝试的手术方式。笔者就近年来开展的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总结,探讨其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7月8例行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或诊断为脾脏外伤(Ⅰ~Ⅲ级),经讨论后认为有手术指征和条件。术中采用二级脾蒂分离技术行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脾上极切除2例,脾下极切除6例。手术时间150~350 min,平均(227.5±70.0) min;术中出血量200 (50~1 000) m L。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量为5~120 mL,平均为(84.4±24.1) m L,引流管均于3~5 d拔除。术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外伤性破裂的治疗方法与经验。方法 对我院1995-2004年12月外伤性脾破裂4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进行剖腹探查,术中行脾修补术13例,脾部分切除术9例,全脾切除13例,脾切除加自体脾脏移植术5例.3例在严密观察下行保守治疗。结果 2例脾破裂患者术后因合并颅脑损伤和严重复合伤死亡,41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根据脾损伤伤情及病人的全身情况去选择手术方式,分别施行脾修补术,部分脾切除术,全脾切除术,全脾切除术加自体脾片移植术。如果伤情允许术中尽量保留器官,对不能保脾的伤者可行脾片移植术以保术后病人有良好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全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hypersplenism,简称脾亢),长期以来一直是外科治疗的首选。近年来,由于对脾脏功能的深入研究和重新认识,选择这种治疗方式是否得2例死亡。这一发现后来被命名为全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OPSI),使人们对脾功能的认识有了根本的改变。从此,被冷落的脾部分切除术、外伤性脾缝合修补术重新得到关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自体脾组织移植术、脾消融术等各种保脾手术应运而生,同时引发了门静脉高压性病理脾切与保的争论。由此可以看出,全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病理脾,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