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血管性眩晕是指因血管因素所致的眩晕,如:脑动脉硬化或颈椎病所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等.血管性眩晕虽可见于多种疾病,但从中医气血津液理论来认识,则其病理机转多为血瘀气滞,进而酿湿生痰,阻遏气机,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髓脑失养或受迫而致.病因病机有其一定的因果联系和规律性,因此,整体上就有一个相应的基本治法和组方,而后根据临床病证变化化裁加减.据此,笔者拟定了活血化痰、降逆定眩法以治疗血管性眩晕.基本组方:丹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半夏、茯苓、泽泻、车前子、川牛膝、夏枯草、枳壳. 相似文献
2.
眩晕病病因复杂,常涉及多个不同系统,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患者经常会有明显的自身或外物环境旋转感,患者突然发病并伴恐惧感,且比较顽固,反复发作为其特点,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有效缓解眩晕症状在目前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银川市眩晕病诊疗中心作为区域专病医联体、区内首家眩晕病多学科诊疗中心,首次将不同学科(针灸、脑病、康复、耳鼻喉、眼科)、不同医学模式(中医、西医)进行融合发展,治疗眩晕病颇具特色。中医药因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成为科室眩晕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方式。现将银川市眩晕病诊疗中心中医论治眩晕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老年性疾病中属于虚、痰、瘀三证(及其兼证)的比例很大,我们在治疗老年性疾病时应抓住主要病因病机,应用相应治法,可取得满意疗效。1虚证常见的虚证之中,以脾肾两虚为多,先天后天,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故历代医家均着重选用健脾益气、温阳补肾法治疗老年虚...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很早就有关于痰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六经正纪大论>篇中即有"太阴所致,为积饮痞隔."初步认识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相似文献
7.
疼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 ,究其原委 ,不外虚实两类。“不通则痛”多为实痛新病 ;虚痛是气血津液失于濡养 ,阳失温煦而致 ,其治疗古代医家早已在临床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 ,用补益方法治虚痛已有不少论述 ,如大、小建中汤 ,理中丸治疗中虚之腹痛 ,猪肤汤治疗少阴病阴亏之咽痛 ,桂枝新加汤治疗大阳病汗后营气不足之身痛等。金·李东垣在《脾胃论》中 ,对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腹痛 ,头痛、身痛等义理明了。明·张介宾在《质疑录》中说“凡属诸痛之虚者 ,不可以不补也”。清·程钟龄曰 :“若属虚痛 ,必须补之”。清·…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冠心病痰瘀同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侯:痰瘀互结、阻滞心脉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因此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但是,痰瘀同治并不是单纯的活血化痰,应用痰瘀同治法时应顾痰瘀同治,重在温阳;宜先调气,时佐清热;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4.
中医无动脉粥样硬化相对应病名,常归属于"胸痹"、"心痛"、"真心痛"、"中风"等范畴,其病机以痰、瘀、虚为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炎症反应及其诱发的细胞坏死,而炎症反应与中医的痰、瘀、虚存在紧密的联系。以"虚"是炎症产生的根本,"痰瘀"是炎症激发和加剧的条件,痰瘀为标,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的理论为指导,从痰、瘀、虚与炎症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西医病机,并结合最新研究发现,如清道夫受体内陷导致胆固醇逆转运异常、清道夫受体同时可介导低密度脂蛋白进入血管内皮、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激活炎症通路诱发血管慢性炎症持续状态和激活细胞坏死相关通路诱发细胞坏死,最终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为临床认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拓展临床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眩晕的认识及治疗,探讨了眩晕的病因病机,并从中医角度论述了眩晕各种辨证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分析慢性蒌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化痰消瘀方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参照治疗方案做分组,其中2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另外25例采用化痰消瘀方治疗,对比不同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之前所有患者的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均超过2分,在治疗后均呈现出下降表现,但对比之下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眩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内服、牵引、推拿综合治疗,15d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86例患者中,临床结果痊愈26例,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2%。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于治疗颈椎病眩晕症状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