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一种多学科合作模式,其已被证实在多学科应用安全有效,但ERAS理论在肝移植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ERAS在肝移植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利用PubMed、Cochrane、Embase、CNKI、维普和万方及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和灰色文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7月8号。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应用Stata 16.0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共2 136例患者,其中1 008例患者接受ERAS干预(ERAS组),1 128例行传统围手术期管理(传统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3篇,临床对照试验研究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组比较,ERAS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OR=0.31,95% CI=0.22~0.43,P<0.001)以及排斥反应(OR=0.26,95% CI=0.13~0.53,P<0.001)、胸腔积液(OR=0.31,95% CI=0.17~0.57,P<0.001)、胆汁漏(OR=0.19,95% CI=0.05~0.65,P=0.008)、感染(OR=0.28,95% CI=0.16~0.50,P<0.001)和肺部感染(OR=0.53,95% CI=0.33~0.86,P=0.010)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WMD=-5.76,95% CI=-6.89~-4.63,P<0.001)、ICU治疗时间(WMD=-2.26,95% CI=-3.21~-1.31,P<0.001)、手术时间(WMD=-41.07,95% CI=-67.82~-14.32,P=0.003)和无肝期(WMD=-5.78,95% CI=-11.50~-0.07,P=0.047)均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WMD=-794.67,95% CI=-1 302.96~-286.39,P=0.002)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ERAS在肝移植术围术期应用安全有效,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间歇性充气加压(IPC)治疗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方法:检索中外文数据库所有关于IPC治疗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文献,并采用RevMan 5.2软件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63个RCT,共15 4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无干预组比较,IPC治疗组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OR=0.34,95% CI=0.26~0.45,P<0.00001)和肺栓塞(PE)的发生率(OR=0.45,95% CI=0.31~0.65,P<0.0001)明显减少;与压力循环袜(TEDS)治疗组比较,IPC组DVT的发生率(OR=0.55,95% CI=0.35~0.88,P=0.00001)明显减少;与抗凝药物治疗组比较,IPC组在预防DVT方面无优势(OR=1.05,95% CI=0.69~1.59,P=0.82),但出血风险(OR=0.31,95% CI=0.19~0.50,P<0.00001)明显降低。 结论:在预防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方面,IPC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且无抗凝药物治疗所带来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一期手术和二期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 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中文数据库,筛选出2018年6月之前发表的符合标准的一期手术与二期手术治疗HD的对比研究。应用STATA 14.0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同时对纳入文献进行发表偏倚检验及敏感性分析。 结果共筛选出10篇文献633例患者,包括9篇英文和1篇中文回顾性对比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一期手术组与二期手术组在吻合口狭窄(OR=0.56,95% CI:0.29~1.09,P=0.087)、吻合口瘘(OR=1.01,95% CI:0.16~6.51,P=0.995)、肠梗阻(OR=0.88,95% CI:0.44~1.75,P=0.708)、直肠脱垂(OR=1.29,95% CI:0.35~4.82,P=0.705)、手术部位感染(OR=0.61,95% CI:0.31~1.20,P=0.152)、再次手术(OR=1.19,95% CI:0.66~2.16,P=0.563)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二期手术组的术后小肠结肠炎(HAEC)发生率明显低于一期手术组(OR=2.09,95% CI:1.34~3.25,P=0.001)。在排便功能方面,两组术后排便功能良好率(OR=1.08,95% CI:0.58~2.01,P=0.804)、污粪(OR=0.60,95% CI:0.26~1.42,P=0.249)和大便失禁(OR=0.52,95% CI:0.17~1.55,P=0.237)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一期手术组术后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二期手术组(OR=0.49,95% CI:0.30~0.81,P=0.006)。 结论一期手术治疗HD避免了二期手术相关的吻合口并发症,而且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二期手术,但是HAEC发生率明显高于二期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测经劈三角肌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肌间隙入路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等知名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文献追溯相关文献,收集2006年1月至2018年04月国内外已发表两种手术入路的对照研究文章。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及提取相关数据资料,运用RevMan5.3软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行Meta分析。 结果纳入10项对照研究,共789例患者。结果分析显示:经劈三角肌入路和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在手术时间(95% CI:-26.56~9.77,P<0.00001)、术中出血量(95% CI:-73.79~-19.54,P<0.00001)、住院天数(95% CI:-1.35~-0.60,P<0.00001)、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95% CI:4.38~6.92,P<0.00001)、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95% CI:0.27~2.02,P=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95% CI:-1.66~6.74,P=0.24)、12月Constant评分(95% CI:-7.01~7.73,P=0.92)、术后12个月ADL(95% CI:-0.18~1.49,P=0.12)、上肢功能评分(DASH)(95% CI:-4.91~2.47,P=0.52)、并发症(95% CI:0.55~1.34,P=0.51)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劈三角肌入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减短、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更好。但在并发症发生率、晚期上肢功能等方面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其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方法比较血管腔内修复术与开腹术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AAA)的围手术期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收集血管腔内修复术与开腹术手术治疗AAA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8篇文献,共2 807例患者,其中行血管腔内修复术1?433例(腔内组),开腹手术1 374例(开腹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腔内组较开腹组手术时间减少(SMD=-0.87,95% CI=-1.43--0.31,P=0.002),术中输血量减少(SMD=-0.83,95% CI=-0.94--0.72,P<0.00001),ICU监护时间缩短(MD=-38.11,95% CI=-48.61--27.61,P<0.00001),术后住院时间缩短(MD=-5.11,95% CI=-6.26--3.95,P<0.00001),术后30 d病死例数降低(OR=0.30,95% CI=0.16-0.55,P=0.0001)。结论:腔内修复治疗AAA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围手术期具有较大优势,但长期预后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早期肺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规范,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1997年5月至2009年10月,518例早期肺癌患者行VATS肺叶切除术中男297例,女221例;平均年龄(58.9±10.6)岁.结果 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分别为10.8%和0.4%.患者年龄(P=0.0300,OR=2.0148,95% CI 1.0700~3.7940)和手术时间(P =0.0007,OR=1.0086,95% CI 1.0036~1.0136)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1、3、5年总生存率为98%、81%、66%,术后病理分期(P=0.0036,OR=1.6071,95% CI 1.1677 ~2.2118)是惟一的影响因素.结论VATS肺叶切除术是治疗早期肺癌的一种安全手术方式.对于高龄患者应慎重;手术时间不宜过长;合理处理意外状况、必要时应果断中转开胸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胰胃吻合(PG)和胰肠吻合(PJ)两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腺消化道吻合术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PD术中应用PG和PJ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数据的提取,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对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并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1 121例患者,其中PG组562例,PJ组5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G组在胰瘘(OR=0.60,95% CI=0.44~0.82,P=0.001)、胆瘘(OR=0.42,95% CI=0.18~0.93,P=0.03)、腹腔积液(OR=0.50,95% CI=0.34~0.74,P=0.0005)发生率方面优于PJ组;两组在胃排空障碍(OR=0.98,95% CI=0.53~1.82,P=0.95)、术后腹腔出血(OR=1.29,95% CI=0.95~1.96,P=0.24)、二次手术率(OR=0.96,95% CI=0.61~1.52,P=0.87)、病死率(OR=0.82,95% CI=0.43~1.58,P=0.5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D在减少胰瘘、胆瘘、腹腔积液发生率方面较PJ更有优势,但两者的安全性与远期疗效尚值得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4年5月,语种不限。收集所有比较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按照纳入标准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软件RevMan 5.2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个RCT,共1039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放无张力组相比,腹腔镜技术在慢性疼痛(OR=0.40,95%CI:0.20~0.82,P=0.01)、切口感染率(OR=0.28,95%CI:0.10~0.81,P=0.02)、术后住院时间(国外:MD=-4.54,95%CI:-5.59~-3.49,P<0.00001;国内:MD=-2.46,95%CI:-2.83~-2.08,P<0.00001)和手术时间(MD=16.74,95%CI:14.69~18.80,P<0.0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再复发率(OR=0.73,95%CI:0.44~1.20,P=0.22)、急性疼痛(OR=0.74,95%CI:0.14~3.76,P=0.71)、血肿或血清肿(OR=0.73,95%CI:0.48~1.11,P=0.14)与尿潴留(OR=0.97,95%CI:0.46~2.07,P=0.94)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开放无张力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不可以降低术后再复发率但可以降低术后慢性疼痛与切口感染发生率;可以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但手术时间较长。两组在急性疼痛、血肿或血清肿与尿潴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内免疫营养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近期结局的影响。 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等数据库1999-2014年英文发表的对比肠内免疫营养支持与标准饮食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近期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方法评价文献质量,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检索到相关文献275篇,纳入14篇,纳入研究对象1793例。对于营养状况不良的病人,围手术期补充肠内免疫营养与标准饮食比较可以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率(OR=0.51,95% CI:0.36~0.70,P<0.001)、吻合口瘘发生率(OR=0.55,95% CI:0.33~0.91,P<0.0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OR=0.47,95% CI:0.35~0.64,P<0.001)和病死率(OR=0.33,95% CI:0.12~0.87,P<0.05),且可以缩短住院天数(SMD=-0.52,95% CI:-0.75~-0.29,P<0.001)。对于营养良好的病人,在术后感染率、吻合口瘘、总体并发症、病死率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免疫营养与标准饮食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对于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干预可以改善术后近期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治疗在直肠癌中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检索2010年5月前在PubMed.Ovid,WebofScience,Springer-Link,Elsevier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已公开发表的比较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与单纯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入选标准和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临床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1篇RCT共7407例患者纳入分析.新辅助治疗组3685例,对照组为3722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组局部复发率(OR=O.43,95%CI:0.37-0.50,P〈0.01)、远处转移率(OR=0.85,95%CI:0.76-0.95,P〈0.01)、5年生存率(RR=1.15,95%CI:1.04-1.28,P〈0.01)及保肛手术率(RR=I.48,95%CI:1.17-1.87,P〈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死亡率(DR=1.20,95%CI:0.68-2.13,P=0.53)及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OR=1.04,95%CI:0.73-1.48,P=0.8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有利于控制局部及远处复发.提高远期生存,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13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Ⅰ、Ⅱ期62例,Ⅲ期49例,Ⅳ期23例)腹腔镜术后复发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风险分析,筛查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纳入分析的患者复发率为16.4%(22/134),与内异症患者术后复发率相关的因素有r-AFS分期(OR=5.785,CI=1.939—17.261,P=0.002)、手术方式(OR=0.301.CI=0.109-0.830,P=0.020)、术后联合用药(OR=0.062,CI=0.016—0.234,P=0.000)。结论:r—AFS分期、手术方式及术后联合用药是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复发率的相关因素,临床应加强干预,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合成网片用于盆腔器官脱垂修补手术和阴道修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1980~2013年)、Cochrane图书馆(1995~2013年)、GoogleScholar(1980~2013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80~2013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13年),纳入合成网片修补术和传统阴道修补术2种治疗方法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成网片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阴道修补组(IVMD:16.57min,95%CI:14.06—19.08mitt,P〈0.0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传统阴道修补组(WMD:24.98ml,95%CI:7.13~42.84ml,P=0.006),客观治愈率明显高于传统阴道修补组(D尺:4.16,95%cl:3.10-5.58,P〈0.00001),主观治愈率明显高于传统阴道修补组(OR:2.13,95%CI:1.55—2.91,P〈0.00001),性交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阴道修补组(P=0.04),术后再发尿失禁、术后再次手术率无统计学差异(P=0.13,P=0.06)。结论与传统阴道修补术相比,合成网片提高主、客观治愈率,提示合成网片应用于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有效,但仍需高质量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手助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HLDN)与开放活体供肾切取术(ODN)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采用计算机互联网检索Pubmed数据库、Sciverse数据库、考克兰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已发表的包含HLDN和ODN两种术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通过筛选共纳入10个RCT,共1 2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活体供肾取肾时,与ODN术式比较,HLDN术式的手术时间和热缺血时间较长[合并比值比(OR)值为35.81,95%可信区间(CI)13.98~57.65,P=0.001;合并OR 43.99,95% CI 32.31~55.66,P<0.00001],但HLDN术式的术中出血量较少(合并OR-78.90,95% CI -123.59~-34.22,P=0.0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合并OR0.58,95%CI0.39~0.86,P=0.006)、住院时间较短[权重均差(WMD)为-1.15,95%CI-1.40~-0.90,P<0.00001];两组患者的术后进普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为-0.11,95%CI -0.67~-0.45,P=0.70)。结论 与ODN术式比较,HLDN术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降低了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比较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LS)与开腹手术(open surgery,OS)治疗直肠癌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在Pub 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检索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发表的有关LS与OS治疗直肠癌短期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文献,使用Rev Man 5.2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8篇RCT文献、1 518例病例纳入此次研究,其中腹腔镜组663例,开腹组8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MD=26.41,95%CI=(15.26,37.56),P<0.00001],淋巴结清扫数量稍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92,95%CI=(-2.39,0.55),P=0.22],出血量更少[MD=-54.22,95%CI=(-73.71,-34.74),P<0.00001],肠道恢复时间[MD=-1.19,95%CI=(-1.70,-0.68),P<0.00001]、第一次进食时间[MD=-0.95,95%CI=(-1.56,-0.33),P=0.002]、住院时间[MD=-3.62,95%CI=(-4.96,-2.28),P<0.00001]均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RR=0.76,95%CI=(0.63,0.91),P=0.003],其余指标均较好。结论:LS治疗直肠肿瘤短期疗效优于OS,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腹腔镜经腹腹膜前(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与完全腹膜外(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2012年PubMed、EMbase、scifinder scholar、ovid fulltext数据库。检索语种为英语。纳入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为TAPP与TEP在成人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比较,由两名工作人员分别提取数据,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最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最终纳入7个试验,共包含1 999例患者。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OR=0.90,95%CI(-5.31,7.11),P=0.78]、术后住院时间[OR=-0.08,95%CI(-1.22,1.07),P=0.90]、术后疼痛[OR=0.21,95%CI(-0.31,0.74),P=0.42]、远期复发率[OR=1.23,95%CI(0.53,2.87),P=0.6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1.82,95%CI(0.83,4.01),P=0.14]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恢复工作时间[OR=3.83,95%CI(3.05,4.61),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PP与TEP均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术式,在术后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方面TEP优于TAPP,其他方面的区别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09年7月间连续282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资料,152例接受全胸腔镜手术,另130例为开胸手术,对比2组清扫纵隔淋巴结组数、枚数、各区域淋巴结枚数和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结果胸腔镜组与开胸组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数[中位数4组(3~6组)vs4组(3~7组),Z=0.603,P=0.544)和枚数[(13.7±6.1)vs(14.6±7.2),t=-1.136,P=0.257)差异无显著性,各区域(右侧上纵隔、中下纵隔,左侧主动脉弓周围、中下纵隔)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枚数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胸腔镜组乳糜胸2例,开胸组乳糜胸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χ2=0.031,P=0.860)和胸腔引流时间[(8.1±3.9)dvs(8.6±4.1)d,t=-1.048,P=0.296]也未到达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可以达到等同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且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160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采用不撑开肋骨三孔法,并与同期247例接受常规开放手术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比较。结果胸腔镜组淋巴结清扫组数(2.4±1.5)组与开胸组(2.6±1.6)组无显著差异(t=1.262,P=0.208),胸腔镜组清扫淋巴结(9.8±6.2)枚,与开胸组(9.9±5.9)枚无统计学差异(t=-0.160,P=0.873)。开胸组并发症发生率11.7%(29/247)和围手术期死亡率2.8%(7/247)与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9.4%(15/160)和围手术期死亡率0.6%(1/160)无显著差异(χ2=0.564,P=0.453;χ2=1.446,P=0.229)。胸腔镜组生存情况优于开胸组(χ2=5.373,P=0.020)。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其淋巴结清扫可达到开放手术的范围,远期疗效不亚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与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以及Medline数据库2003—2013年期间公开发表的有关胃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危险因素的文献,提取文献资料,采用RevMan5.0软件分析胃排空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9篇文献共9976例胃切除患者纳入分析,术后胃瘫572例(5.85%).60岁以上高龄患者(P<0.01,OR=1.65,95%CI:1.31~2.09)、术前贫血(P=0.01,OR=1.48,95%CI:1.08~2.02)、术前存在胃肠道梗阻(P<0.01,OR=3.72,95%CI:3.05~4.55)、毕Ⅱ式吻合(P<0.01,OR=3.35,95%CI:2.72~4.13)、术后应用镇痛泵(P<0.01,OR=1.74,95%CI:1.33~2.26)、围手术期血糖超过8 mmol/L(P<0.01,OR=2.64,95%CI:2.00~3.49)、术后白蛋白水平低于30 g/L (P<0.01,OR=2.13,95%CI:1.62~2.79)、术后出现腹腔并发症(P<0.01,OR=2.41,95%CI:1.77~3.29)及存在不良心理反应者(P<0.01,OR=5.94,95%CI:1.79~19.73)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明显升高;而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机及根治与否则与胃排空障碍发生无关(均P>0.05).结论 年龄、术前存在胃肠道梗阻、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镇痛泵的应用、围手术期血糖和白蛋白水平、术后腹腔并发症以及患者心理状态是胃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方法,收集国内外发表的关于Oct-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2年10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8个研究,包含胃癌病例62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Oct-4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胃组织(OR=37.50,95%CI:4.76~295.51,P〈0.01);低分化胃癌组织的Oct-4表达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组(OR=0.27,95%CI:0.16~0.45,P〈0.01),但胃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情况(OR=2.09,95%CI:0.63~6.94,P=0.23)及TNM分期(OR=0.62,95%CI:0.25~1.54,P=0.30)与Oct-4表达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组织中Oct-4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说明Oct-4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可能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