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桂华 《四川中医》2005,23(8):54-5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均治疗20天后做疗效统计。结果:治疗组96例,痊愈58例。显效25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9%;对照组40例,痊愈20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 1 995~ 1 998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 4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 0例患者全部有体位性反复发作性眩晕 ,其中男性 1 7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4 5~ 59岁者 2 8例 ,≥ 60岁者 1 2例 ;病程 2个月~ 3年。 3 2例在发作期间有头重 ,行步不稳感 ;3 6例伴有耳鸣 ;2 8例有恶心、呕吐 ;1 2例有头颈部 (枕部多见 )疼痛和颜面、肢体麻木 ;3例有短暂意识丧失。伴眼震者 1 2例 ,高血压 1 8例 ,低血压 5例 ,视力减退、弱视或复视 1 0例 ;失眠、嗜睡、记忆力减退 2 2例。 4 0例患者在作卧位转换体位…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全 《江苏中医》1999,20(6):18-19
采用血管扩张药加中药制剂眩晕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7例,总有效率为89.4%;而单纯应用血管扩张药的45例为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68.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纯应用血管扩张药物。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6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和高压氧治疗,疗程20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椎-基底动脉收缩末期最大流速(Vp)、脉动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P<0.05)。治疗组在改善眩晕症状,提高脑部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性等指标方面均较对照组为优(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药为优。  相似文献   

5.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病因比较复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上简称VBL)是引起眩晕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为:眩晕发作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部分病人有视物旋转或自身倾倒感,不能活动,不敢睁眼;部分病人伴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40例VBI型眩晕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静滴西药倍他司汀液;治疗组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15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2%;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60例运用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运用葛根素静脉点滴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40%和80%,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60例运用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运用葛根素静脉点滴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40%和80%,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祛痰逐瘀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的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多普勒将后循环缺血伴眩晕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补益肾精、祛痰逐瘀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能增强机体自身的敏感性,减轻靶器官损伤,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分为治疗组(34例),给予定眩汤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尼莫地平、西比灵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18%、对照组73.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实验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实验方法:对来我院接受救治的共20位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的方法是随机分组后,一组采用西医救治,一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实验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康复速度快,时间短,而未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患者康复时间长,而且病情有不稳定现象。实验结论:对于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紧急救治,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要比单纯的采用西医治疗的方法效果要好,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培他司汀20mg加液体静滴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活血定眩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天。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服自拟益气补髓汤加减。两组均连用2周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刃针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药物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刃针配合手法治疗,药物组采用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盐酸培他啶注射液。对两组病人疗程前后进行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对比分析,均在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2%,药物组为8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药物组,且治疗组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平均速度变化比治疗前明显改善,亦优于药物组。结论:刃针配合手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其引起的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李深良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92+94-92,9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31耳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加服中药通窍活血汤治疗;对照组25例25耳为常规综合治疗,即用扩血管、改善内耳微循环、营养神经药物及高压氧等西医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经过统计分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对轮状病毒腹泻疗效。方法:选择自2010年2月~2011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的患者58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在对两组均进行常规的西药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使用自拟安肠止泻散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有21例痊愈,有效的有7例,无效患者2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痊愈患者有10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7.9%。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时间、止泻时间、总病程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较好的疗效,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行 PKP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PKP联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Cobb’s角及伤椎前/中部高度丢失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伤椎高度丢失百分数及Cobb’s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1年 VAS评分、Cobb’s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治疗痊愈率60%,总有效率95%;对照组痊愈率25%,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弥可保每次500u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西医结合自拟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