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疗效。方法:检索近5年中医药干预经间期出血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对文献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8篇临床研究文献入选,研究结果异质性检验:χ2=3.95,P=0.79。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合并后OR值为4.60,95%可信区间为2.63~8.04,菱形位于中间线的右侧,经Z检验,Z=5.34,P0.00001,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漏斗图"图形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1)中医药治疗经间期出血与西药治疗疗效相当,且可发挥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势;(2)在有力证据方面,中医药(尤其针灸)治疗经间期出血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文献,现阶段文献资料欠严谨。  相似文献   

2.
经间期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它表现为在两次月经之间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现代医学主要采用雌激素结合止血药物治疗,效果不确切。中医在辨证论治的指导方针下,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且无副反应。本文总结了近十余年来中医治疗该病的辨治方法与方药做简要综述,了解近期中医药治疗进展,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经间期出血”一词最早见于《易经》,1982年全国第一次中医妇科学术交流大会上被正式命名。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2次月经之间,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出血者。临床多见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出血量一般不多,持续1~7 d,可时有时无,常伴有腰酸,少腹作胀,带下量多等癌[1]。本病发生的时间,极易使育龄女性因出血而错过最佳受孕时机,最终导致不孕。如果对本病缺乏足够的重视不及时治疗,往往可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甚至迁延至下次月经来潮,或出血量的增多。  相似文献   

4.
"经间期出血"一词最早见于《易经》,1982年全国第一次中医妇科学术交流大会上被正式命名。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2次月经之间,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出血者。临床多见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出血量一般不多,持续1~7 d,可时有时无,常伴有腰  相似文献   

5.
姚美燕 《吉林中医药》2012,32(4):357-359
经间期出血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排卵期”出血,其发病原因基本是因为排卵前血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过多或内膜对雌激素波动过度敏感,不足以维持增长的子宫内膜或一批发育中的卵泡夭折引起雌激素的波动而出现少量撤退性的出血.《竹林女科》中有“一月经再行”的记载.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强调个体与整体性的统一,治疗上灵活应用,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6.
7.
8.
经间期出血治验1则邓惠春(江西省崇仁县航埠中心医院344218)关键词经间期出血,中医药治疗许某某,女,24岁,已婚.1993年7月20日初诊.17岁月经初潮,21岁结婚,婚后3年未孕。据诉:3年来每于月经过后11天左右即见有少量阴道出血,色暗红,约...  相似文献   

9.
补肾养阴法治疗经间期出血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君 《四川中医》1999,17(1):47-47
在两次月经中间,即之时,有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称为经间期出血,现代医学称“排卵期出血”’。笔者在跟随李广文教授侍诊期间,运用补肾养阴法治疗本病3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5例均来自门诊病人,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35岁。病程在半年以内者23例,半年~1年者9例,1年以上者3例。诊断依据:①在两次月经中间期,出现阴道流血,出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一般持续2~5天,并呈周期性发作。②测BBT呈双相,阴道流血常发生在体温开始上升时。2治疗方法以补肾养阴立法,处方:熟地、生地、女贞子、枸杞子各12g,旱莲…  相似文献   

10.
养阴清热止血治疗经间期出血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经间期出血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的少量阴道出血,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属于妇科常见病。运用二至丸合丹栀逍遥丸加减治疗肾虚肝郁型经间期出血50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秦击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4):78-78,80
目的:观察中药调肝汤对于经间期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予调肝汤口服,对照组予已烯雌酚口服,两组均于经净5天开始服用,至BBT上升2天停服,三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4%,对照组总有效率62.9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调肝汤治疗经间期出血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并且配合化学治疗为辅。但是,由于化疗药物的多重耐药性和其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开发出更多的辅助治疗肿瘤的药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而中药的高效低毒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亲睐。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在治疗结肠癌方面取得的成就做一个总结,希望能对结肠癌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辨证分型采用卫生部批准的降压片、镇心降压片、高血压速降丸等降压中成药进行对症治疗。结果:患者经中药辨证治疗后实现确切降压并持续保持血压稳定,头痛、头晕、失眠、乏力、心悸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或缓解。结论:利用中药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辨证治疗可以取得降压和稳压的确切疗效,且在保护易受损器官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方面有着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研究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文献库,纳入符合要求的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文献,提取原始文献资料并评价研究的质量;以RevMan 5.3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并通过亚组分析探索异质性来源,以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有1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涉及高血压病人4 401例,对照组7 934例,全部为横断面研究。痰湿质(OR = 2.24,95%CI:1.77 - 2.83,P < 0.001)、阴虚质(OR = 1.28,95%CI:1.13 - 1.45,P < 0.001)、气虚质(OR = 1.21,95%CI:1.06 - 1.37,P = 0.005)、血瘀质(OR = 1.24,95%CI:1.06 - 1.46,P = 0.007)是高血压人群更易出现的体质类型;而平和质是对照组更易出现的体质类型(OR = 0.56,95%CI:0.51 - 0.61,P < 0.001);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特禀质在高血压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的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亚组分析显示是否明确纳入既往诊断的高血压和研究质量是异质性主要来源;目测漏斗图未发现明显发表性偏倚。结论 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血瘀质是高血压易感体质,平和质是保护体质,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佳,且存在设计缺陷,无法说明中医体质与高血压发生的因果关系,结论需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6.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其反复性大,治疗棘手。本文将近五年来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痛经的文献做一综述,认为目前治疗痛经应加强治疗手段,对症治疗,提高其治愈率;需统一临床疗效标准及疗程;在临床上应推广一些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经济验捷的民族医药疗法。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脑积水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发病机制普遍认为与脑脊液循环障碍有关。本文介绍了中医药干预1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热性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也是儿科门急诊常见的急症之一。本文综述了中医药在防治小儿热性惊厥所发挥的作用,为今后中医药处理该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内外合治风湿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纳入观察的风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药、针刺、心理疗法、康复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内外合治,自拟痹通汤加减,治疗1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较好疗效,观察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愈显率对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外合治风湿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免煎颗粒辨证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对照研究。治疗组服用中药免煎颗粒剂,对照组服用碳酸钙D3片,观察临床疼痛改善情况(第4,12,24周)及骨密度测定。结果: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能增加骨密度,增加幅度有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免煎颗粒辨证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