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患12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西药尼美舒利、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与对照组治疗进行对比,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甲硫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桃红四物汤加减并配合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7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冶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消炎痛25mg、维生素B110mg,每日3次,肌肉注射维生素B120.5mg,每日1次。两组均以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3.33%和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电针夹脊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两组均7d为1疗程,共计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疼痛VAS评分、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采用药物加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随访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100.0%,对照组有效率68.3%,2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阿昔洛韦、维生素B12、维生素B1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局部围刺配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1%,对照组为8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围刺配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娟 《中医临床研究》2013,(2):64-64,66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配伍治疗,随证加减。治疗15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总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U=2.0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甲钴胺、加巴喷丁、多虑平口服及红蓝光治疗仪局部照射,治疗组另予维生素B12、利多卡因注射液阿是穴穴位注射以及口服中药。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谢玉华 《四川中医》2012,(7):135-136
目的:观察五输穴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五输穴合围刺治疗,对照组口服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0.3g,每日2次,维生素B1片20mg、维生素B12片10mg,每日3次,10日为1疗程,共计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97%。结论:五输穴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敏  钱云霞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85-586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用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 20mg、维生素30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为83.3%,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P〈0.05。结论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将来院就诊并确诊为青春期功血的患者160例平均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单纯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合适的西医治疗的同时给相关的中药辅助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并记录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激素水平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患者有41例痊愈,痊愈率达51.25%,总有效率高达91.25%,效果显著。对照组痊愈31例,痊愈率为38.75%,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比较,P〈O.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血相对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显著,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脑梗死治疗过程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方式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为74.0%,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敏性皮炎疾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疗效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过敏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一组为西药组,21例患者,采用纯西药治疗:5~10mg的磷酸地塞米松注入10ml的葡萄糖酸钙和2g的维生素C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推注,同时予以20 ml的溴化钙注射液,静脉滴注;另一组为中西组28例患者,在西药基础上辨证使用中药治疗,加用50ml的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中西组28例患者治愈21例(75%)、好转6例(21.4%)、无效1例(3.6%),总有效率为96.4%,西药组治愈11例(52.4%)、好转7例(33.3%)、无效3例(14.3%),总有效率为86.7%,中西组疗效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过敏性皮炎,疗效肯定,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ICH)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收取的10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观察,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通过单纯性药物治疗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的一组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总体有效率为96%,治疗后患者没有不良反应出现,且有31例患者病情完全缓解;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58%,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且只有11例患者完全缓解,研究组患者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44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72例。对照组严格按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进行诊断与治疗,并及时口服补液盐(ORS)或糖盐水。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中药联合脐部外敷法。治疗结束后,统计治疗时间、有效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临床面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型患者时,给予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近4年内收治的69例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型患者组成A组,并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另择取我院同期收治的70例同种疾病患者组成B组,该组患者仅单纯的实施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了明显的改善(P〈0.05)。组间比较,A组的改善幅度优于 B 组(P〈0.05)。A、B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75%、67.14%,两组对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临床在面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型患者时,给予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6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法,实验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详细记录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分别接受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和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组患者显效29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显效23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74.42%,总有效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比单纯的西医治疗法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156例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疗法,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两组疗效,随访6个月,对比复发率.结果:观察组1个疗程治愈率88.47%优于对照组的58.97%,瘙痒程度评分前后差值(1.82±0.27)分高于对照组的(1.43±0.31)分,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3.89%低于对照组的14.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可迅速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HP 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来我院治疗的64例 HP相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和西医对症措施。对照组患者每天给予与治疗组相同成分,相同剂量的西药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34.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选择性多,组方变化大,降低了幽门螺旋菌的耐药性,加之西药可快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但由于中医药的辨证、组方灵活程度较高,在临床诊治中缺乏统一的诊治标准,因此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女性外阴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①氯雷他定片10mg,1次/d,口服;②多虑平25mg,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①龙胆泻肝丸;②八土熏洗剂(自拟)外洗。两组10d为1个疗程。两组护理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80例,痊愈34例,有效4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80例,痊愈7例,有效40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5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女性外阴瘙痒症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