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窄波UVB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根据病变部位结合疼痛范围大小在夹脊穴相应神经节段及相应配穴给予穴位埋线;治疗组除在上述穴位埋线外,局部给予窄波UVB照射。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及灼烧感(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窄波UVB可有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2.
手2007年10月~2008年3月间,我科采用上海曼迪森科贸有限公司生产的MDC-1000-3IB型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典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六神丸,10粒/次,3次/日,患处外用六神丸,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0.1g/次,3次/天。15天疗程结束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  相似文献   

4.
<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祖国医学称"缠腰火丹",俗称"蛇丹"、"蜘蛛疮"。本病常突然发生,初期表现为红斑和簇集的水疱,沿一侧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局部灼痛、刺痛[1]。疼痛常在皮肤损害前数日先期出现,有时在皮肤病变愈合后尚持续数周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73.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胡美根 《江西中医药》2006,37(11):44-44
病例1.刘某,男,72岁,2006年4月1日初诊。 患者今年2月初因右侧头面部起水疱,疼痛剧烈,在某医院诊为“带状疱疹”,以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干扰素,口服阿昔洛韦片后,水疱逐渐干燥,但疼痛无明显好转,夜眠不安。检查:右侧头面部有数片色素沉着,少许结痂及脱屑,舌苔暗,苔白,脉弦滑,口干苦,便干。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辨证:气滞血瘀,毒热未尽。治法:解毒活血,行气止痛。方药:紫草15g,茜草15g,板蓝根30g,丹参15g,枳壳10g,木香10g,厚朴10g,延胡索10g,全蝎10g,木瓜10g,制乳没各10g,全瓜蒌15g,大黄6g,薏苡仁30g,牛膝10g。服用7剂后,疼痛减轻,继服14剂,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行常规针刺后,予艾灸治疗;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针刺。结果:经过1~3个疗程治疗后,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2.3%;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7%;两组患者临床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药物配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45例单用药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88%、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配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2年1月曾对181例带状疱疹(HZ)后遗神经痛的病例,分别口服血府逐瘀胶囊或维生素类药物,并将两组病例进行对照,以观察血府逐瘀胶囊治疗HZ后遗神经痛症状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臧鑫 《北京中医》2008,(4):261-263
目的比较中药、电针、西药分别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留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病人90例.随机分成中药组、电针组和西药组;3组分别予以中药、电针、西药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评价VAS评分。结果3个疗程后,3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的第18天,3组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的第6天和第12天,3组的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其进行两两比较,中药组、电针组在治疗的第6天和第12天其VAS评分减少.与西药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治疗的第18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药组和电针组虽有差别,但较西药组差别不大。结论中药组和电针组在治疗初期疗效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强度电针抑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91例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均给予电针治疗,但电针刺激强度随机分别设定为1 mA、3 mA、5 mA,共治疗15 d,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绪评分变化、及综合疗效。结果:在第7次和第15次电针治疗后,3 mA和5 mA电针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绪评分、综合疗效明显低于1 mA电针组(P<0.05、P<0.01),而3 mA和5 mA电针组组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绪评分、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抑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并不是强度越大越好,当电针强度达到3 mA时即可发挥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法,为PHN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95例住院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的一般信息、发病部位、皮损特点、合并病、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层分析,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将各因素列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先前逐步法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果PHN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程度(P=0.002,OR=14.507)、合并糖尿病(P=0.007,OR=7.066)或恶性肿瘤(P=0.007,OR=25.978)、皮损类型(χ^2=13.377,P=0.010)、前驱痛的发生(P =0.015,OR =5.366)、年龄(Z =-2.442,P =0.015)、皮损面积(Z =-2.203,P =0.028)。而性别、发病部位及诱发因素与PHN的发生无关。降低PHN发生的有利因素包括:发病开始治疗的时间(P=0.008,OR=9.785)及早期治疗方法(χ^2=9.535,P=0.009)。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影响因素最大的是急性期的疼痛程度,其次是合并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早期治疗、皮损类型、前驱痛的发生、皮损面积等,而性别、发病部位、诱发因素则与本病发生无关。带状疱疹及早治疗以及治疗早期加入中药及适量激素对预防PHN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配合药物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人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VitBl、干安倍肌注,尼美舒利口服,治疗组加用生物共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生物共振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优于传统药物,有效率达66.67%。结论生物共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电针夹脊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两组均7d为1疗程,共计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疼痛VAS评分、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对疱疹后神经痛(PHN)大鼠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级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20只。其中模型组和观察组均制备PH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组予以5 g/(kg·d)桃红四物汤灌胃。比较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模型组、观察组干预后1 d、7 d、14 d机械痛阈值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干预后7 d、14 d机械痛阈值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及观察组血清及脊髓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上述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及观察组血清及脊髓组织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血清及脊髓组织IL-2水平高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及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模型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芪消毒饮配合窄波UVB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7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窄波UVB,对照组用阿昔洛韦等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9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参芪消毒饮配合窄波UVB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和评价超微针刀结合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并与单纯服用加巴喷丁药物治疗进行比较,寻求一种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运用超微针刀结合加巴喷丁进行治疗,超微针刀隔日1次,每周3次,加巴喷丁每日服用。对照组运用口服加巴喷丁进行治疗,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整体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Th1/Th2细胞因子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治疗前后两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整体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第2、4周后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在治疗第2、4周后的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2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结束后IL-2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微针刀结合加巴喷丁治疗能明显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改善此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IL-2值,较单纯服用加巴喷丁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丹参川芎嗪联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静脉滴注联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丹参川芎嗪10mL静滴,1次/d;围刺治疗,1次/d。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300mg、维生素B120mg、腺苷钴胺片500μg,3次/d。2组均以治疗15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5%,对照组有效率70.0%。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好。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丹参川芎嗪;围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浮针治疗组和阿米替林药物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止痛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7%和87.09%;两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以浮针组治疗前后差值更显著(P<0.01)。结论:浮针可以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止痛效果优于阿米替林药物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镇六穴结合梅花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镇六穴结合梅花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口服消炎痛;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65.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镇六穴结合梅花针刺络拔罐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体征的改善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