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于己百教授为甘肃省名中医,第一、二批全国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老师,从医六十余载,师古创新,广征博采,勤奋不怠,注重实践,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研究古典医籍,一丝不苟,从不间断。在长期临证中,对多科病证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疗效确实可靠。兹将其代表性经验方萎胃宁、清胃增食煮散、健脾增食煮散、解热止咳煮散、更年宁、眩晕宁等总结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赵学军 《新中医》1998,30(3):9-10
脾胃病专家李任先教授临床经验体会赵学军主题词@李任先内伤病证/中药疗法脾胃病/中药疗法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李任先教授在承担繁重的学校领导和科研工作之余,对临床工作仍坚持不懈,在多年的辛勤耕耘中形成了一套治疗脾胃病证的独特经验,疗效显著,笔...  相似文献   

3.
对张国骏教授脾胃病的治疗经验进行简明阐述,并结合〈伤寒论〉相关内容辅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老中医高金亮教授从医四十年、学验俱丰,尤擅治疗脾胃病,重视脾胃升降气血,善用理脾胃,调气血,复升降诸法治疗功能性、炎症性胃肠病及胃癌前期病变,疗效显著,并取得四项部,市级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5.
于己百教授增食煮散治疗小儿厌食症62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氏增食煮散是于己百教授的经验方,I号以黄连解毒汤、小承气汤为主,加开胃消食、行气导滞之品而成,适用于胃热型厌食症;Ⅱ号为香砂六君子汤加消食开胃之品而成,适用于脾虚型厌食症。观察62例厌食症患儿,经治疗后食欲大多恢复正常,食量都有增加,伴随症状得以改善,体重也有增加,获痊愈45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100%。表明于氏增食煮散对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冯志荣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志荣主任医师从医30余载,学验俱丰,擅治脾胃病及临床疑难杂症,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师古而不泥古,治疗以辨证为主,证病结合,以通降胃气、健脾升运、疏肝理气为大法,现就其主要经验总结如下。 1 辨证施治,注重“通”、“运”、“疏”……  相似文献   

7.
于己百教授增食煮散治疗小儿厌食症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氏增食煮散是于己百教授的经验方 ,Ⅰ号以黄连解毒汤、小承气汤为主 ,加开胃消食、行气导滞之品而成 ,适用于胃热型厌食症 ;Ⅱ号为香砂六君子汤加消食开胃之品而成 ,适用于脾虚型厌食症。观察 6 2例厌食症患儿 ,经治疗后食欲大多恢复正常 ,食量都有增加 ,伴随症状得以改善 ,体重也有增加 ,获痊愈 4 5例、好转 17例 ,总有效率 10 0 %。表明于氏增食煮散对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马贵同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鸿毅  郑红斌 《新中医》2000,32(12):10-12
马贵同教授早年深受著名中医学家黄文东教授的学术思想影响,辨证用药继承了海派中医兼收并蓄、灵活善变的特色,尤其对脾胃病的诊治更是注重传统与现代认识的结合,反常合变,见解独到,用药虽波澜不惊,但简捷切要.笔者随诊之余,玩味其中,得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其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临床上多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等类型。笔者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7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朱宗元教授是内蒙古地区名老中医,从医40余载,学验颇丰,擅长治疗脾胃病、肾病等。笔者有幸侍诊左右,获益匪浅,现将朱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总  相似文献   

11.
杨兆钢教授是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芒针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杨老在芒针学方面造旨颇深,临证善用芒针治疗疑难杂症,强调针灸“治神”、“调气”,促进机体虚实状态的转化;注重针芒直达病所,气至而有效。临证屡起沉疴。笔者有幸侍诊左右,深得杨老师教诲,现摘其一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4):720-721
介绍朱方石治疗脾胃病经验,认为脾胃虚弱是其发病本源,湿热、寒湿、气滞、血瘀等为其主要病理因素,辨治过程注重辨病与辨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衷中参西,优势互补,并注重情志因素和生活调护,身心同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王少华主任医师从医近60载,学验俱丰,在脾胃病的治疗上提出如下观点:(1)温脾清胃,燥湿相济;(2)寓升于降,寓降于升,升降不息则脾健胃和;(3)治胃宜“以通为补”,切忌填补;(4)升降兼施,补泻并进;(5)寒热并调,阴阳两顾。  相似文献   

14.
徐景藩,教授、主任中医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江苏省名中医。1927年12月生于江苏吴江盛泽镇的中医世家,1952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人员"班学习5年毕业,1957年进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1990年被遴选为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996年获全国白求恩奖章。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兼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全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术委员、脾胃病学组副组长、学会理事,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顾问,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医杂志》特约编审,《江苏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江苏"333"工程人才培选专家委员会成员,江苏省高级卫技人员评审委员会主任等。现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学术上,对食管病强调宣通、润养,创"藕粉糊剂方"卧位服药法;治胃病主张从三型论治,参用护膜法,创"残胃饮"治疗残胃炎症;治慢性结肠炎,创"连脂清肠汤"内服加"菖榆煎"保留灌肠法。脾胃病治疗重视疏肝理气,用药注意刚柔相配、升降相须等。勤读书,勤实践,乐于助人,乐于奉献,认真诊疗,潜心研思,议病议药,提高疗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廉洁行医,无愧人生。  相似文献   

15.
(徐景藩诊治脾胃病经验之一已刊登于本刊2008年第12期)1验案分析案1.孙某,男,47岁。2006年2月13日初诊。主诉:胸脘疼痛间作3月。  相似文献   

16.
唐汉钧运用脾胃论观点治疗中医外科疾病举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唐汉钧老师治疗乳腺癌术后、下肢慢性溃疡、桥本氏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结肿大等疾病的举例分析,总结唐师以李东垣脾胃论观点为临床治疗、遣方用药的指导,在内治中注重脾胃调理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7.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张珍玉先生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脾胃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等理论,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张老认为脾胃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推崇通过调动、激发人体固有的愈病能力来治疗疾病。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应治病求本、标本兼顾,注重脾胃气机升降,调肝以治脾,处方用药量小力宏。针对具体疾病主张辨病辨证相结合,在基本方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18.
虞坚尔教授根据沪上地域特点和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征,认为小儿急性发病后多有“脾虚综合征”的表现,常异病同治,擅用健脾法,习用四君子汤化裁治疗儿科疾病。并对哮喘、心悸、血尿3则验案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冯明清教授从脾胃论治消渴病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冯明清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几十年,擅长内科疑难杂症的辨证论治,理论精深,经验丰富,尤其在消渴病的证治方面有独到之处。导师根据《内经》中的有关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诊疗经验和心得,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观点,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笔者有幸跟随恩师学习、临证2a余,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导师对消渴病的认识和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7,(2):254-255
肝之变动与小儿脾胃功能息息相关,倪师治疗小儿脾胃病常从肝出发,常用方剂有四逆散、董氏苏脾饮,特殊用药如三棱、莪术、扁豆花、旋覆花、厚朴花、合欢花等花类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