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在深度昏迷患者呼吸道感染特点以及其耐药性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 收集安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送检深度昏迷患者的气管插管标本中分离鉴定的183株铜绿假单胞菌.使用K-B纸片扩散法对12种抗生素做药敏试验,同时以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等4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进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测.结果 自609份气管插管标本中分离出302株致病菌,其中183株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在深度昏迷患者呼吸道感染率为60.60%.18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并检出112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占61.2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易引起深度昏迷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并对抗生素产生严重耐药性.应定期监测这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合理参考,从而达到控制医院感染、减少新的耐药菌株出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潞河医院2002年10月~2004年10月住院病人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36株,药敏使用Micnoscan微量稀释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6株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物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4,1%),其次分别为哌拉西林(89.7%)、亚胺硫霉素(85.3%)、头孢他啶(79.4%)、环丙沙星(77.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性严重。治疗中应根据分离株耐药特点选择合理用药方案,避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MD RP)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83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常规分离菌株,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美国临床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4标准采用WHONET5.6软件、MDR-1.03软件和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836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液(73.56%),神经外科检出率最高(30.38%)。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5.26%),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好(68.06%~90.07%),对其余药物敏感性小于60%;其中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41.39%和3.3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耐药率增长趋势稳定,且具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2~2014年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对分离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共分离得到1 123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主要为痰(753株,67.1%)、伤口分泌物(179株,15.9%)、中段尿(95株,8.5%),科室来源主要为神经外科(255株,22.7%)、呼吸内科(238株,21.2%)、ICU(177株,15.8%)、创伤骨科(84株,7.5%)。1 12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29.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0.9%)、头孢吡肟(27.8%)、左氧氟沙星(29.9%)、氨基糖苷类(15.8%~25.8%)具有较低的耐药率,对氨曲南(47.7%)耐药率最高。分离自痰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明显高于总耐药率。2012~2014年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数量逐年增加。结论日常工作中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监测,减少及预防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重症监护(ICU)病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本院ICU病区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利用MicSCAN-4半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分析仪及NC31G-菌鉴定板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临床常用的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ICU病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于痰液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5种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0%,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普深耐药率均低于20%。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重耐药株、泛耐药株,在本文中各占41.3%、1.7%。结论ICU病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出现多重耐药株或泛耐药株,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学标本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临床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该医院在2011-2013年期间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 335株,其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92株,占检出总数的29.36%。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有72.21%的菌株检自痰标本;其次是分离自脓液和分泌物标本。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70%以上,对米诺环素和氨曲南的耐药率达50%以上。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株比例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出现明显耐药,提示应加强耐药菌监测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内感染监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美国DADE公司生产的MicroScan WalkAway-96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菌进行菌种鉴定,同时对常用抗菌药物进行MIC测定。结果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762株,其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39株,占31.4%。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集中在ICU、呼吸科和烧伤科病房,分别占31.8%、22.2%和19.7%;标本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的痰标本,占59.0%,其次为创面分泌物,占20.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38.6%),其次为美罗培南(43.7),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多在60%以上。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较高,多重耐药性明显,临床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及预防管理,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扩散。  相似文献   

8.
2005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我国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现状。方法全国7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用Kir-by-Bauer法作药敏试验,并根据耐药表型(模式)分析可能存在的耐药机制。结果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323株,耐药率依次为:阿米卡星,22.5%,头孢哌酮-舒巴坦,22.8%,头孢吡肟27.6%,头孢他啶28.9%,亚胺培南31.3%,环丙沙星31.7%,美罗培南32.1%,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4.4%,氨曲南36.8%,哌拉西林44.2%,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0.9%。多重耐药(MDR)和泛耐药(PDR)株分别占8.4%和4.2%。对各种抗假单胞菌药物分别耐药的菌株仍有36.7%~53.4%对阿米卡星敏感,提示在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中,β内酰胺类抗假单胞菌药加氨基糖苷类仍是一个很好的联合用药组合。通过解释性判读"预测药物"可以推测耐药表型(模式)背后可能的耐药机制。结论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我国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相对较高,耐药机制非常复杂,需要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NICU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NICU病房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所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的10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达到30%以上;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10%以下。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NICU患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应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重点监测,以便更好的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6年来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细菌室分离的不重复铜绿假单胞菌10 662株,分析探讨其分离率与分布、耐药性变迁、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结果 2009-2014年逐年铜绿假单胞菌总分离率分别为13.8%、17.6%、15.2%、15.7%、14.4%和12.6%;主要分布在ICU(46.0%)、呼吸科(21.0%)、普外科(15.0%)和内科(11.0%)等;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74.7%)、血液(5.9%)、分泌物(5.7%)等;6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呈现整体上升趋势;逐年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22.5%、22.6%、26.0%、30.9%、32.5%和33.0%,呈升高趋势。结论该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增长较快,应加强监测以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ICU引起肺部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ICU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VITEK2ID-GNB系统鉴定菌种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33株铜绿假单胞菌,其药物敏感度依次为丁胺卡那霉素78.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9.7%,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均为66.7%,庆大霉素60.6%,哌拉西林57.6%,头孢他定42.4%;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结论:我院ICU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酰脲类青霉素有较高敏感性;对大部分其它青霉素类抗菌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及部分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及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西安地区四所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151株,通过药物敏感试验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携带情况。结果151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 ICU (37.1%)、神经内科 ICU (27.1%)及烧伤科(19.9%);所检菌株对多黏菌素 B 敏感,对其余9种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94株携带 VIM 基因,32株携带IMP 基因,5株携带 SPM 基因,3株携带 SIM 基因。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及泛耐药现象严重,其原因可能与产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表达有关,耐药基因以 VIM、IMP 为主,临床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3-2015年该院重症监护室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细菌鉴定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enix 100全自动细菌药敏鉴定仪,补充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药敏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标准进行判读,数据使用 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5年该院总共分离出病原菌1366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占90.9%,革兰阳性细菌占7.5%,真菌占1.6%。排名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黏质沙雷菌,分别占34.3%、18.6%、12.5%、9.8%。2013-2015年除复方磺胺甲唑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余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70.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70.7%),2013-2015年间除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唑和氯霉素外,黏质沙雷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0.0%以上。结论重症监护室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居高不下,耐药情况严重,多重耐药菌株检出量增多,临床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院感防控。  相似文献   

14.
256株非发酵菌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惠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3):2587-2588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常见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用kirby-Bauer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56株非发酵菌中分离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51.6%,不动杆菌属占18.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10.2%,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6.8%~70.0%,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低;不动杆菌属的耐药率和铜绿假单胞相似;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率为19.2%~84.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低,其他均存在较高耐药率。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引起医院感染主要的非发酵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高耐药率,应加强临床病原学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非发酵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特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应用MicroScan WalkAway-96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临床分离菌进行鉴定同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MIC;收集非发酵菌医院感染病例资料,并分析其临床感染特点。结果共检出非发酵菌1276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35.9%,其中鲍曼不动杆菌601株,占非发酵菌的47.1%、铜绿假单胞菌536株,占非发酵菌的42.0%;呼吸道是非发酵菌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其次为创面皮肤切口;病区分布主要见于ICU、呼吸科、烧伤科和神经内科;非发酵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60%-80%,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结论非发酵菌的分离率高,临床分布广泛,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Antibiotic resistance is documented to be a serious problem that affects the choice of appropriate antibiotic therapy and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unfavorable infection outcome. One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to cope with multidrug-resistant (MDR) bacteria is the use of alternative antibacterial treatments, which include natural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such as plant essential oils (EO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article is to review published studies on the activity of EOs and their constituents against MDR bacteria and to formulate perspectives for the future. In general, published studies indicate that EOs can be used as effective antiseptics against many species, including MDR bacteria, such as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 resistant isolat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others; certain EOs may potenti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biotics against MDR bacteria; EOs can be synergistic with bacteriophages; and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can be used for delivery of EOs and enhancement of their activity at the site of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 对我院ICU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12月各类感染标本所分离的细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离出的 5 4 0株细菌中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 76 .7% ,其次为真菌 12 .4 % ,革兰阳性球菌 10 .9%。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第一位 (31.2 % ) ,其次为克雷伯菌属和不动杆菌属 ,各占 15 .4 %和 14 .5 %。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 ,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 78%。不动杆菌属对所监测的抗生素多数耐药 ,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G 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其中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 (MRSA)占金葡菌的 96 .7%。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 ,占 5 7.8%。结论 ICU的感染及多重耐药情况严重 ,加强耐药性监测 ,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沈丽珍 《疾病监测》2008,23(3):188-189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特征、耐药性及其预防措施.对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间,浙江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ICU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2190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960株,革兰阳性菌88株(9.2%),革兰阴性菌746株(77.7%),真菌126(13.1%),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96株(30.8%);头孢派酾舒巴坦仍保持最高抗菌活性,亚胺培南和特治星的耐药率有大幅度上升.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现象严重,应注重耐药性监测,控制预防性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Ⅰ类整合子变化.方法 对2013-2015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分为2013年、2014年和2015年3个时间阶段,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 研究其对2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在3个时间段分离的菌株中分别随机选取100株,采用PCR扩增检测Ⅰ类整合子.结果 3个时间段分别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为366、437和5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22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增长明显(P<0.05),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为显著.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检出率逐年增加,且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耐药性明显高于阴性菌(P<0.01).结论 该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高,Ⅰ类整合子和多重耐药检测比例增加明显.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的检测和耐药菌监控,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安徽省胸科医院(结核病专科医院)2016年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 方法对安徽省胸科医院2016年1至12月期间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165株多重耐药菌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分离菌株的构成、多重耐药菌标本来源构成、年龄段和患者来源构成以及药敏结果。 结果多重耐药菌主要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组成,其分离标本主要来自痰液、灌洗液、中段尿。CR-AB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57.0%,ESBLs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均为0%,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达到86.8%。MDRPA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率低,分别为11.6%和17.3%,MRSA、MRCNS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100%。 结论虽然多重耐药菌对大部分药物产生高的耐药性,但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在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ESBLs大肠埃希菌的治疗中还是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还是已经检出耐碳青酶烯酶类肠杆菌科菌株;而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在CR-AB和MDRPA的治疗中还具有比较好的抗菌活性,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MRSA、MRCNS的抗菌活性均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