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迎霞 《四川中医》2010,(12):48-49
中医传统的治法八法中虽无透法,但在温病的治疗过程中透法却被广泛应用。它贯穿于各类温病治疗的始终,体现了温病的治疗特点。温病的治疗讲究透邪,给邪出路,适时恰当地选用透法对各类温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平  张学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66-1667
透法在温病的治疗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上多在温病的营分证中强调透法的使用 ,即所谓的“透热转气”。但是通过对历代医家治疗温病的方药与治法的深入探求 ,我们发现 ,透法贯穿于温病卫气营血分证治疗的始终 ,体现了温病的治疗特点。透法是其主要的治法 ,包括透营达邪、清营透热、开窍醒神等许多具体的治法。这些治法是针对营分证热灼营阴、扰乱心神病机而设。而体现营分证透法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方剂当首推清营汤与凉开三宝。  相似文献   

3.
朱平  张学霞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66-1667
透法在温病的治疗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上多在温病的营分证中强调透法的使用,即所谓的“透热转气”。但是通过对历代医家治疗温病的方药与治法的深入探求,我们发现,透法贯穿于温病卫气营血分证治疗的始终,体现了温病的治疗特点。透法是其主要的治法,包括透营达邪、清营透热、开窍醒神等许多具体的治法。这些治法是针对营分证热灼营阴、扰乱心神病机而设。而体现营分证透法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方剂当首推清营汤与凉开三宝。  相似文献   

4.
温病透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辰 《山东中医杂志》1996,15(9):389-389
温病透法的应用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月辰关键词透法,温病,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治疗应用透法,就是透达邪热,通其郁闭,宣其气机,使邪由深出浅、向外透达的一种治法。通常,人们多习惯将透达表邪的治法称之为透邪,但临床实践中,透法的运用已...  相似文献   

5.
试论温病“瘀”的形成及治法特点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王乐平(010010)瘀血是指正常血行不畅或停滞的病理变化,本文试就湿病中"瘀"的形成及治法错点初探如下。h?fiG"jk"e1N,$6189外来四对温热之邪是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现代医学因感染、传...  相似文献   

6.
湿病治法理论源于《内经》,张仲景结合临床实践,开创了湿病辨证论治的先河,为温病学派最终将湿病治法体系化奠定了基础。湿为客邪,因势利导,予以出路;湿阻于中,芳香燥化,泻之于内;湿为杂气,多兼他邪,治宜有分;湿邪发病,内外相引,治重求本。从以上四个方面探讨了温病学派对仲景湿病治法的一脉相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锡纯在温病治疗方面,独重阳明,善用白虎,临床中注重实效,述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他认为温病之初,应以透邪为要;阳明温病,应以凉补为主;热邪久伏,则应清滋并用。通过对张氏《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几则治温医案,从辨证、治法、方药进行分析,反映了张氏“寒温统一,以寒统温”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8.
浅析温病清透法的配伍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透法是温病的主要祛邪大法,其运用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由于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病机复杂、证候各异且多有兼夹,故运用清透法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其它治法配合使用,才能更有效地驱除病邪、固护正气、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试论体质在温病“截断”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秀莲  孟繁洁 《陕西中医》2001,22(9):540-541
针对临床对温病“截断疗法”理解的误区 ,阐明体质在温病发生、发展、传变、预后中的作用 ,强调辨病、辨证均离不开辨体 (质 ) ,提出截断疗法在温病过程中不仅强调祛邪 ,而且重视治体 ,根据体质选择治法方药 ,才能防止邪陷 ,截断病邪 ,扭转病情 ,达到邪祛正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麻疹属中医"斑疹"的范畴,为温病热邪深入营血之象。现在的临床上麻疹常见于成人,发病特征与典型的儿童麻疹有异,而重症危重症在成人麻疹中多见,病情复杂,一般临床治疗方法较难收效,故防止重症危重症的出现是防治要点。历代医家治法各有不同,但以透热转气法最为有效,而此法祛邪又以"透"的思想为关键,其精髓在于针对病因"透"邪外出,进而调达气机,以求营分热邪有外泄之路,故称透热转气法。本文结合治疗麻疹验案一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丁鑫  王乐平 《中医药学刊》2014,(9):2240-2242
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析清透法在清代温病医案中温热类证候的用药特点及规律。结果显示:清透法贯穿于温病温热证卫气营血全过程。"透邪"药物首选的是味辛、性凉(寒)、质轻的药物;辛温/辛微温的药物在温病卫分证中根据邪气郁闭的程度和邪气性质及患者的体质等可与辛凉类药物相配伍,增强辛凉透表之功;"清法"的用药多注重脏腑和病位浅深,药物多归肺、胃、肝胆、心经。  相似文献   

12.
《温病条辨》系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其对温病的辨治有独到之处,如温病后期,热羁下焦,消灼肾阴,其治以滋肾法为主,并针对病机演变,而分别辅以复脉、填精、敛汗、止涩、泻火、清心、降逆、熄风、透邪、利咽、攻下、护阳诸法,丰富了温病的治法。  相似文献   

13.
温病初期不是表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相如 《河南中医》2010,30(7):625-627
表证的特征性表现是"恶寒",判断是不是表证的关键是"恶寒"的有无。《伤寒论》中温病的提纲是"不恶寒"。温病的病因病机与表证不同。《温热论》中的"卫"不是表证,温病初起的治法不是解表。常见温病的初期没有表证。  相似文献   

14.
"在卫汗之可也"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创立的治疗温病的根本大法之一。意旨温热病邪所致的各种卫分证,通过汗法,可以祛除表邪而解除表证,从而切断温邪内陷之变。  相似文献   

15.
《温病条辨》治法禁忌与护阴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林 《光明中医》2004,19(4):5-6
温病以热盛伤阴为基本病理特点,因此,祛除温邪,保养阴津就成为温病治疗的基本原则。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人体阴津在温病发生、发展、预后的重要作用,不仅有关于保津养阴治法的论述,对某些治法对阴津的损伤也有论及。《温病条辨》从保阴津的角度告诫后学注意慎用禁用某些治法,以防津液损伤,论述详尽,对温病临床很有指导意义。1 邪在卫表,忌辛温解表治疗温病,首当忌辛温解表。吴鞠通指出:“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对此,他在自注中说:“温病忌汗者,病由口鼻而入,邪不在足太阳之表,故不得伤太阳经…  相似文献   

16.
刘祖贻研究员对温病源流有其独到见解,提出“温病起源于秦汉之前,并不晚于伤寒学说”的观点;认为正虚邪伏是“伏气温病”的病机特点,扶正透邪是伏气温病的治疗原则,从而丰富了伏气温病的内涵;在温病治法方面独树一帜,提出“祛邪毒,透泄为要”、“重防变,早治当先”的温病治疗总则;并运用其温病新论指导临床治疗乙型肝炎、银屑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相似文献   

17.
《温热论》中有关卫气营血4个阶段的治法,是叶氏在研究温病过程中的重大成果。其中,温病邪在卫阶段,若不辨之,动辄则用汗法解表,往往可致伤阴助邪,变证蜂起。通过对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的解读,正确认识温病肺卫阶段的证、治规律和特点,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绍琴用宣透法治疗温病经验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宽其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11):467-467
宣 ,指宣散、宣发、宣通、宣畅 ;透 ,指透泄、透发。宣透的治法属于“祛邪”的范畴 ,它的特点在于为邪气寻找出路以引邪外出 ,常选用味薄辛香升浮的药物 ,且用量较小 ,即所谓“用药轻灵”。赵绍琴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温病学家 ,对宣透治法的理解和运用很有心得 ,笔者拜读其《临床经验辑要》,受益非浅 ,颇受启发。特不揣浅陋 ,对赵老在温病治疗中的宣透经验作一阐述。温病的卫分证 ,属肺卫郁热证。因此 ,治疗应注意宣郁达邪 ,不可寒凉滋腻 ,使气机闭塞 ,邪气内逼深入。卫分证的治疗应辛凉清解 ,宣郁清热。辛能宣邪 ,凉能清热 ,轻清举上 ,清解肺…  相似文献   

19.
吴鞠通“逐邪就近说”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鞠通“逐邪就近说”浅探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部(361005)黄建军关键词 吴鞠通;温病;治则;治法“逐邪就近说”是温病学家吴魏通提出的冶热逐邪的重要法则,它贯穿于《温病条辨》之始终,对指导温病的处方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逐邪就近说”认为,攻...  相似文献   

20.
在温病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化燥伤阴的病机,因此养阴法是温病治疗的关键。温病发展的阶段不同,养阴的方法也有所异,其方法及运用规律是邪在卫分宜护阴,邪在气分宜保阴,邪在营分宜增阴,邪在血分宜救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