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进高原战士血清胆红素及血脂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虽有对动物急进高原后肝肾的观察报告,但对急进高原人群血清胆红素及血脂的相关研究不多。本文对平原急进高原的部分战士血清胆红素及血脂进行检测,并与平原新战士进行对照,旨在探讨急进高原战士血清胆红素和血脂改变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世居平原健康运动员急进高原低氧环境下远距离大运动量后对心脏、呼吸、SaO2变化的影响,评价ECG、R、SaO2改变的生理意义。探讨预防或减少急进高原地区高强度运动量并发症的措施。方法:赛前、赛段的间歇期重点进行ECG、R、SaO2监测并随机检查,常用ECG记录、每分钟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进行观察与判断。结果:急进高原地区ECG S-T段呈"缺氧"样降低,呼吸随空气密度下降、大气压降低、肺通气量明显增加,海拔3 500m以上、SaO2〈85%以下,表现头痛、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经及时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并成功治疗外伤30例、急腹症30例、上呼吸道感染5例、高山反应10例。结论:世居平原健康运动员急进高原低氧环境下大运动量后发生的ECG、R、SaO2变化与急进高原环境生理性习服改变有关。目前世界各国采用循序渐进的高原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3.
郭俊  刘坤  裴晶 《西南国防医药》2008,18(2):263-264
高原脑水肿是发生于急进高原后,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引起的以脑细胞及组织渗出水肿改变为主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起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而并发肺部感染是危重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本文对我院1985~2005年20年间高原脑水肿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探讨针对高原脑水肿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急进高原者胃黏膜出血情况的调查,对平原个体急进高原后胃黏膜出血机制进行探讨。作者选取20例由平原急进高原个体于进入高原前、进入高原第3天和第7天进行胃镜检查,及进入高原后消化系统的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胃黏膜出血情况及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20例进行胃镜检查者,胃黏膜出血表现明显,与进入高原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镜下主要表现有胃黏膜充血、淤血、出血、糜烂、溃疡,其中13例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65%),  相似文献   

5.
高原脑水肿是急进高原过程中或者急进高原后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山病 ,部分病例为在高原生活过程中发病[1] ,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为其显著临床特征 ,我院高山中心近 1 0年临床病例平均约 2 0例左右 ,近年随着旅游和工作人员的增加 ,发病人员逐渐有所增加。高原脑水肿发病急、病情变化快 ,若诊治不及时 ,死亡率高 ,属于急性高原病中的危急重症。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一般不难明确诊断该病 ,但应该排除其它有相似症状的颅内疾病。意识障碍型病毒性脑炎发生于急进高原低氧环境时具有和高原脑水肿相似的一些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有时尚…  相似文献   

6.
刘奉平 《西南国防医药》2013,(11):F0003-F0004
部队急进高寒山地驻训已逐渐增多,高原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如大气压低、低氧、低温、昼夜温差大、多雨和紫外线强等,平原部队急进高原后,官兵身心健康会受到一定影响。通过对我部2012年7~9月份在海拔近4000m高原驻训期间伤病发生情况及规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低氧应激肽的特征和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后血清低氧应激肽的改变,探讨其在高原病治疗和预后的作用。方法采用质谱和核磁波谱方法鉴定高原病患者体内存在特征性的应激肽,采集40例高原世居健康者为对照组,以40例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急进高原后24、72h及1周后血清,用化学显色试剂对应激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40例世居对照组应激肽含量为(729±98)mg/L;实验组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急进高原后24、72h和1周后应激肽含量分别为(735±117)mg/L、(908±103)mg/L、(917±101)mg/L和(828±95)mg/L。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与急进高原后24h及72h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24h人群与健康世居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1周与急进高原后24h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激肽作为一种特殊的应激蛋白,在急进高原前后有较大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急进高原个体机体炎性改变及其胃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特点,作者选取平原急进海拔3 658m的男性青年20例,年龄(17~20)岁,平均18.24岁,对其由平原急进高原个体于进入高原前、进入高原第三天和第七天进行胃镜检查,并对进入高原后消化系统的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同步抽取血液标本,做血常规的白细胞总数(WBC)、  相似文献   

9.
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对急进高原患高原肺水肿患者进行治疗前、治愈后血浆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测定,并与急进高原的健康人作对照研究;结果: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浆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在治疗前显著高于治愈后和对照组(P〈0.01),且临床治愈后高原患者血浆中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含量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参与子高原肺水肿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健康青年男性急进高原早期鼻腔空间及鼻黏膜变化,为研究急进高原人群鼻腔生理及疾病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择100名在成都市(海拔463 m)集结的世居平原健康青年男性新兵,在鼻内窥镜下采集鼻腔图像,并测量鼻腔空间指标.然后随同乘飞机进入拉萨市(海拔3650 m),分别在进入高原后48 h、72 h重复上述检测,并与成都市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进高原后48 h、72 h,鼻腔空间与平原比较,均有所增加,其中48 h时空间最大,72 h开始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平原.进入高原后,鼻腔黏膜干燥,鼻腔空间增大,48 h时鼻出血发生率为19%,72 h时为22%.结论 从平原急进高原后早期,鼻腔空间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仍高于平原;急进高原后早期鼻腔黏膜干燥,鼻出血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高原紧急情况下大批急进高原人群急性重症高原病的现场救治进行探讨。方法:对"4.14"玉树抗震救灾期间在结古镇救治的18例急性重症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患者的高原现场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现场救治18例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其中高原肺水肿17例、高原肺水肿合并脑水肿1例),治愈17例,现场治愈率94.44%,好转后送1例,好转率5.56%,无一例死亡。结论:高原紧急情况下大批急进高原人群因高原低压缺氧等引起的急性重症高原病,在高原现场救治的基础上,并积极地实施综合的救治措施,对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高原环境下醋甲唑胺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研究。方法 Wistar大鼠于平原地区(~50 m)禁食12 h后将0.0049 g(约含醋甲唑胺0.476 mg)醋甲唑胺片剂灌胃给药,1周清洗期后急进高原(~4100 m),灌胃给药。平原组及急进高原组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083、0.25、0.5、0.75、1、1.5、2、4、6、8、12、24 h由眼眶后静脉丛取血,采用LC-MS/MS方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醋甲唑胺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相比部分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显著变化,与高原组相比半衰期从(6.72±0.41)h减小到(2.61±0.72)h,体内平均驻留时间缩短,峰浓度增大。结论急进高原后,醋甲唑胺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为平原和急进高原后临床合理应用醋甲唑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 ,探讨一氧化氮对高原肺水肿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对 34例急进高原的高原肺水肿患者进行治疗前、治愈后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测定 ,并与 2 0例高原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研究。结果 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在治疗前显著低于治愈后和对照组 (P <0 .0 1) ,治愈后血清中一氧化氮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原肺水肿血中一氧化氮水平降低 ,是造成高原肺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浓度的变化对高原肺水肿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平原人急进高原后立即开展工作的高原反应发生和工作完成情况,探索平原部队急进高原后执行应急任务的急性高原病(AMS)防治措施。方法:3批从平原(海拔500 m)乘飞机进入高原(海拔3 680、4 300 m)的11名研究对象,年龄28~55岁,男性8名,女性3名,除1名女性外,其余均有高原短暂生活史。在进入高原后,立即开展轻度劳动强度以下的工作。在他们进入高原后的前3 d,每晚逐日进行高原反应症状调查和评分,并观察他们的工作完成情况。结果:5人出现轻度高原反应症状,评分2~4分,未发生AMS;其余6人未出现高原反应症状。11人均圆满完成预期工作任务,未发生其他异常反应。结论:平原人急进高原后,对AMS的预防不应局限在"静态"的防治措施上,有医学保护的前提下,可以立即开展轻度劳动强度以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对于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平原组(对照组)、急进海拔4000m组(4km组)、急进海拔6000m组(6km组)。根据大鼠Morris水迷宫定位导航训练在急进高原饲养之前和之后,将实验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实验使用不同的大鼠),统计分析各实验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游泳总路程、60s内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滞留时间,并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当大鼠Morris水迷宫定位导航训练在急进高原饲养之前时,急进高原饲养后,6km组大鼠较对照组60s内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目标象限滞留时间显著缩短(P〈0.01)。当大鼠Morris水迷宫定位导航训练在急进高原饲养之后时,6km组大鼠较对照组第7天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总路程显著缩短(P〈0.01、P〈0.05);空间探索测试中,6km组大鼠较对照组60s内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目标象限滞留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急进海拔6000m以上将导致大鼠空间记忆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16.
急进高原战士低氧环境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进驻高原战士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的发生机制,为防治高原血液病和机体免疫系统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进驻高原不同时间、不同海拔地区的年轻战士463例运用免疫学等方法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结果:初进高原2周 ̄半年内RBC-C3b花环率免疫功能显著减低(P〈0.01),RBC-IC花环率明显升高(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3年后红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急进高原地区战士半年可引  相似文献   

17.
急进海拔4745m高原筑路工人的血红蛋白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急进海拔4745m地区很快从事中度以上体力劳动的筑路工人血红蛋白变化;方法:对48例筑路工人采用耳垂血进行同体连续Hb测定;结果:发现人体急进高原后Hb随适应时间的增加由高向低转变,且不同个体有其不同的适应轨迹;结论:Hb变化总体趋势是随适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但仍高于转低海拔地区健康人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原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如大气压低、低氧、低温、昼夜温差大和紫外线照射量多等,而且文化生活较单调,交通落后,信息较闭塞,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平原驻训部队急进高原后,需面对这一特殊环境,官兵心身健康受到一定影响。我们对2012年7月某部急进高原驻训部队官兵1140例3周内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了解急进高原初期疾病分布状况。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对胃溃疡并发胃穿孔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血清胃泌素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接诊的148例胃溃疡并发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n=68)与观察组(n=80)。常规组采用开腹修补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血清胃泌素及炎性因子水平、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动力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术后36、72 h,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常规组,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常规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溃疡并发胃穿孔,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胃窦部损伤较小,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炎性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20.
急进高原卫生防护知识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勇军  周其全 《西南军医》2010,12(6):1142-1144
平原人进入高原后将面临因高原缺氧导致的急性高原病(AMS)的威胁,特别是由于急性重症高原病如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后果严重,更使人们对于进入高原地区心存恐惧,不敢涉足.近年来高原地区的突发事件逐渐增加,大量人员从平原急进高原地区,因而在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准备中合理运用学科优势,系统介绍急进高原卫生防护知识,构建急性高原病预防体系,降低急进高原人群急性高原病发病率.不仅有助于扩展人类活动空间,对于人类更好地征服和利用高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我国高原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