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急诊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优势分析。方法:对于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病时间在12小时以内的,对150例患者(50例急诊介入治疗.50例药物溶栓治疗,50例普通药物治疗)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相对于药物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冠脉再通率可这90%,而溶栓治疗的再通率不足60%,明显减少心脏mace事件。结论:经过对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显示再灌注治疗,尤其是急诊介入治疗能够极大的降低死亡率,减少心脏不良事件,改善预后。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溶栓组予急诊静脉溶栓。未溶栓组除不使用尿激酶外,其它治疗方法同溶栓组。结果74例溶栓患者再通50例(67.6%),其中发病4h内溶栓45例,再通35例(77.8%),发病4~6h内溶栓29例,再通15例(51.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2=5.463,p=0.019)。溶栓组住院病死率为9例(12.2%),未溶栓组为8例(28.6%),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2=3.938,p=0.047)。结论急诊溶栓可以显著缩短溶栓延迟,提高溶栓率,提高AMI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溶栓适应症及无溶栓禁忌症的25例病人,尽快地给予UK溶栓治疗。结果 25例病人中,5周病死率为16.0%;总冠脉再通率52.0%,其中,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小于6小时者冠脉再通率为62.5%,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在6-12小时之间者冠脉再通率为33.3%;轻微出血发生率20.0%,严重(致命性)出血并发症为0。结论 国产UK溶栓治疗AMI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AMI总病死率;6小时时内实行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冠脉再通率;只要我们严格掌握溶栓适应症及禁忌证,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性变化,及时处理溶栓中出现的危险情况,UK溶栓治疗是比较安全的,溶栓疗法要求的设备、技术等条件不高,基层医院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07-608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静脉瑞替普酶溶栓后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其中溶栓-介入组25例为瑞替普酶溶栓后介入治疗,急诊介入组41例接受直接急诊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溶栓-介入组患者的发病至接受开通血管治疗的时间显著短于急诊介入组(P<0.05),CK-MB峰值显著高于急诊介入组(P<0.05)。两组在介入成功率、死亡率、近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心脏射血分数、左室内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溶栓后介入治疗并未增加患者的出血、死亡等风险,其近期疗效与急诊介入治疗相当。无条件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溶栓后及时行造影检查并根据病情进行干预是改善冠脉血供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国产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结果75例患者按临床再通指标判断为血管再通,再通率为78.1%,其中符合2项指标的有16例(21.3%),符合3项34例(45.3%)符合4项25例(33.3%)其中发病≤3h再通率为89.2%,发病3—6h的再通率为84.6%,发病6~12h的再通率为78.6%。梗死部位:前间壁33例再通率为44%,前壁29再通率为38.7%,下壁25例再通率为33.3%,下壁+右室5例再通率为6.7%,全部病例未发现有低血压及过敏反应,无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发生。结论在不能开展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应用链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仍然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总结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成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48例AMI患者给予尽早、尽快的溶栓治疗成功,并对其进行全方位有效的护理等。结果溶栓疗法是治疗AMI的方法之一,且疗效较好。而临床上可见因为护理缺失引起的并发症,轻者中断治疗,重者导致死亡。因而加强溶栓治疗期间护理和观察十分重要。结论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实施人性化服务的前提,完善、有效的健康宣教是提高AMI溶栓成功的质量保证,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T2DM)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86例AMI住院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组(n=32)和非糖尿病组(n=54),均在发病12 h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DM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非DM组(P〈0.05),病后30天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P〈0.05),但与同期未开展溶栓治疗的DM病例比较,病死率有明显下降(P〈0.05);而DM组溶栓后出血(包括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和脑出血)、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和心源性休克及30天心肌缺血发生率等均高于非DM组(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T2DM可以降低本病的病死率,但较不伴DM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近期疗效差. 相似文献
11.
1998年 5月以来 ,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的 9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 ,有 38例采用尿激酶加常规治疗 ,6 0例仅用常规治疗。临床观察表明 ,治疗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98例患者中 ,男性 5 9例 ,女性 39例 ,年龄 42~ 75岁 (均符合 1979年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 )。其中治疗组38例为在职或退休教师 ,男性 2 6例 ,女性 12例 ,年龄 42~ 75岁 ,平均年龄 6 0岁。本组均具备下列条件 :①严重胸闷 ,持续性心肌缺血性疼痛≥ 30min ,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②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 ,肢体导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09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40例进行常规治疗,另40例采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的显效率为31.24%,总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显效率为4.96%,总有效率为38.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静脉溶栓的可行性.方法急诊科出诊治疗的60例AMI病人,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无溶栓禁忌证.溶栓方法静脉应用尿激酶150万U+生理盐水100ml,半小时内滴入,观察4h后转入病房.根据根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冠脉再通四项间接标准判断疗效.结果拨打120急救电话至开始溶栓平均时间为45min,与同期院内溶栓病人相比,缩短了1h 15min.急诊溶栓组血管再通率(76.7%)高于院内溶栓组(68.3%),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住院死亡率低于院内溶栓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进行静脉溶栓,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安全可行.适宜于急诊科具有完善急救条件的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严重而急剧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坏死,溶栓治疗,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濒临坏死的心肌得以存活,是缩小梗死范围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使用链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溶栓中及溶栓后给予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15.
欧阳华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102-10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急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48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4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评价其急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急诊护理,应着重突出预防性,以降低治疗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进而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实施溶栓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中施予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抢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符合溶栓抢救治疗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规范治疗,静脉注射尿激酶,观察比较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68例患者中48例血栓溶解,20例患者血栓没有溶解,36例患者痊愈,17例患者病情好转,8例患者病情恶化,6例患者死亡,临床溶栓抢救治疗总有效率为77.94%,恶化率为11.96%,病死率为8.82%。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的溶血栓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血栓溶解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病率低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农村基层医院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急诊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36例,男26例,女10例。发病时间为3±1.2小时,除外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符合溶栓条件。即刻给予阿司匹林0.3嚼服,氯吡格雷0.3口服,以尿激酶150万u~18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描记心电图、监测心肌酶、观察再通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符合溶栓指征的36例中再通24例,溶栓再通率为66.7%,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农村及基层医院是急性心肌梗死病的第一接诊者,在最短时间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入院前溶栓组)50例和对照组(院内溶栓组)38倒。结果观察组溶拴时间、LVEF值、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溶栓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艾。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溶栓期的护理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AMI患者60例,溶栓期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估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SAQ评分护理前分别为(1.67±0.82)、(25.78±4.95)、(15.65±2.71)、(7.65±1.67)、(7.53±1.78)分,护理后(4.42±1.28)、(35.02±4.76)、(19.03±4.32)、(10.36±4.02)、(13.27±3.6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MI溶栓期采取针对性护理,可减少溶栓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