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患者的肝脾体积测量在评估肝硬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8年8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肝硬化的HBV感染患者(110例),选择同期诊治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42例)。分别行螺旋CT扫描,测量其肝脏各叶及脾脏体积,计算各叶所占全肝比例及肝脾比值,与肝穿刺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 肝左外叶体积、尾叶体积及体积比值在对照组中最小,随着肝纤维化进展逐渐增大,其中肝硬化组肝左外叶体积最大(均P<0.05)。肝右叶、肝方叶及总肝体积随肝纤维化进展,在S2期最大,随后呈下降趋势,肝硬化组体积最小(均P<0.05)。脾脏体积随肝纤维化进展,呈持续增加趋势,以肝硬化亚组体积最大;肝脾比值随肝纤维化进展,呈持续下降趋势,以肝硬化组最小(均P<0.05)。左外叶/总肝、尾叶/总肝比值与肝纤维化呈高度正相关(均P<0.05);总肝/脾脏比值与左外叶/总肝、肝纤维化呈高度负相关(均P<0.05)。 结论 螺旋CT测量肝及脾的体积是评估乙肝后肝硬化程度的一个无创的可靠手段,随着肝纤维化进展,肝脾体积与之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其中肝左外叶、尾叶、脾脏体积与纤维化的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随着硬化严重程度的增加,肝脏各叶及肝脏总体积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的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101例,Child-PughA级31例,Child-Pugh B级42例,Child-Pugh C级28例,平均年龄52.72岁,对照组为同期98例无肝脏基础疾病,因其他原因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受检者,平均年龄51.73岁.采用Syngo Acquisition工作站的Volume软件分别测量肝脏各叶体积.结果 肝硬化Child-Pugh各分级患者的肝脏左外叶体积均大于对照组,Child-Pugh A级大于B级(P<0.05);肝硬化Child-Pugh各分级患者左内叶、右前叶体积较对照组缩小(P<0.05);Child-PughA、B级肝硬化右后叶体积较对照组缩小(P<0.05);尾状叶体积Child-Pugh A、C级较对照组增大(P<0.05);总肝体积Child-Pugh B、C级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左外叶及尾状叶增大,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及肝脏总体积缩小,但肝脏各叶体积变化与肝功能异常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肝、脾密度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肝穿刺病理活检确诊的肝纤维化S1期12例、S2期14例、S3期9例、S4期/早期肝硬化13例、典型肝硬化16例以及20例正常组行上腹部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于CT平扫图像上分别测量肝脏、脾脏密度及肝/脾CT值比值,将上述参数值与病理学分期作对照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肝脏各叶的密度及肝平均密度均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其中S4期/早期肝硬化组肝脏各叶及平均密度最低。各组之间脾脏密度的比较均无差异。肝/脾CT值比值先降低后增高;S4期的肝/脾CT值比值最低(1.08±0.07),且与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肝脏密度和肝/脾CT值比值的测定对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是其临床应用价值是有限的,不能简单的通过肝、脾密度的测量来诊断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4.
穆晓洁  孟繁坤  郑颖  丁蕾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34-1234,1272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分期与脾脏大小及脾静脉指标的关系。方法 234例慢肝患者根据肝穿结果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五期,按炎症分为G1~G4四期。比较慢肝不同病理分期之间脾脏指标的差异。结果 S分期之间脾脏大小及脾静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S分期增高而增大。G4与其它各分期之间脾脏大小、脾静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于其它各组。结论慢肝患者脾脏增大,脾静脉内径增宽随肝脏病理纤维化及炎症分期的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肝脏体积测量技术在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5至2015/5来我院进行检查并确诊的85例肝硬化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患者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组30例、B级组29例和C级组26例。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4组入选者均进行CT肝脏扫描,比较肝硬化组患者与对照组肝脏各区域体积、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以及健康人不同年龄肝脏体积差异。结果肝硬化组患者左外叶和尾叶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內叶、右前叶、右后叶及总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随着Child-Pugh分级升高肝脏体积呈明显递减趋势,三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随年龄增长肝脏体积呈明显递减趋势,三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缩小程度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CT肝脏体积测量对患者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慢性乙肝肝硬化 B超分级与肝功指标:胆汁酸 (TBA)、前白蛋白 (PAB)、胆碱酯酶 (CHE)判断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检测 78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声像图改变与 TBA、 PAB及 CHE水平,并与肝活检组织纤维化分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肝脏病理组织纤维化分为 S1- S4期 78例.中代偿期 (S1- S2)38例,失代偿期 (S3- S4)40例. B超诊断符合率,代偿期 90.6%,失代偿期为 97.3%.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 PAB、 CHE逐渐下降, TBA逐渐升高. TBA、 CHE与纤维化分期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P<0.01), PAB与纤维化分期存在较弱的相关性 (P<0.05).结论肝脏 B超的声像图改变与 TBA、 PAB、 CHE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早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与脾静脉直径(SPV)、脾脏厚度(SPT)和脾脏长径(SPL)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55例已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并按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分为S1~S4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对其B超测量的脾厚、脾长径、脾静脉直径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各组患者上述几种指标的差异,同时将肝纤维化程度分别与脾厚、脾长径、脾静脉直径之间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深,脾脏的厚度、脾长径、脾静脉直径逐渐增大;各纤维化分期的脾厚、脾长径、脾静脉直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经相关关系分析,这三方面的变化分别与肝纤维化分期具有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随着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脾静脉直径逐渐扩张,脾脏逐渐增大。脾脏大小、脾静脉直径与肝纤维化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肝脏 B超形态学改变、周围血细胞计数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 2 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行 B超引导下肝活检及肝组织学纤维化分期 ;B超检查测定门静脉主干 ( MPV)、脾静脉 ( SPV)宽度及脾脏厚度 ;同时检测周围血细胞计数。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1 2 0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为 :S0 期 1 5例 ,S1期 40例 ,S2 期 2 5例 ,S3期 2 4例 ,S4 期 1 6例。从 S1~ S4 期 ,MPV、SPV增宽及脾脏增厚的比率逐渐上升 ,但 MPV、SPV增宽的比率在各期差别不大。脾脏增厚的发生率各期差别较大。从 S1~ S4 期 ,周围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 ,尤以 PLT下降最明显 ,S3、S4 期显著低于 S1、S2 期 ,其中 S4 期已在正常下限以下。RBC、WBC在 S1、S2 、S3期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S4 期则较前面各期显著下降。结论 :肝脏 B超形态学改变、周围血细胞计数对慢性肝炎患者较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是有限的。脾脏肿大、SPV增宽、PLT计数下降可能对较严重的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测量肝硬化肝叶体积大小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2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28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分别测量并计算肝右叶、左外叶、方叶及尾叶的体积,所有体积相加得出肝脏体积。结果观察组右叶体积、方叶体积及全肝体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ild A分级患者右叶体积、左外叶体积、方叶体积及全肝体积均高于Child B、Child C分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ild B分级患者右叶体积、方叶体积及全肝体积均高于Child C分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可较好的测量肝硬化肝叶体积大小,对初步判断患者肝功能情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扩散成像肝脾ADC比值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成像肝脾ADC值之比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能力。方法采用超导型全身磁共振扫描系统对39例肝纤维化患者和15例正常志愿者,选择b值为200,400,600,800,1000s/mm2行DWI扫描,分别在肝右叶和脾脏测量ADC值,计算肝脾ADC值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纤维化S分期与肝脏及脾脏ADC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增加,与肝脏ADC值呈负相关,而脾脏ADC值只与S2期以上纤维化有显著相关性。肝脾ADC比值与肝纤维化S0及S1期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536,0.491,p>0.05),而与S2-S4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81,-0.828,-0.385,p<0.05),且于b=800s/mm2相关性最强,评价效能最优(S2以上纤维化组AUC为0.842,灵敏度为0.819,特异度为0.947;S3以上纤维化组AUC为0.995,灵敏度0.857,特异度为1.000)。结论采用脾脏作为参考器官行DWI扫描,在b=800s/mm2时,评价肝纤维化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双能CT的碘定量功能,研究肝硬化与正常肝脏双重血供的差异。方at针对临床确诊的34例肝硬化组病例进行双能CT增强扫描,随机选择上腹部双能cT增强扫描正常肝脏27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病例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应用能谱分析软件获得肝脏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各叶兴趣区的碘基值,并计算出肝动脉碘分数与门静脉碘含量,再用SPSSl3.0软件对各项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朵动脉期肝硬化组和正常肝组之间,各叶碘基值总和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硬化组的左外叶动脉期碘基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门静脉期肝硬化组和正常组之间,各叶碘基值总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肝硬化组门静脉期左内叶和右叶的碘基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01)。肝硬化组延迟期左外叶和尾状叶的碘基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31)。肝硬化组左外叶、左内叶及右叶肝动脉碘分数即AIF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左外叶、左内叶及右叶的门脉期与动脉期碘含量之差PVIC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左外叶、左内叶及右叶hIF均高于正常组,门静脉供血量低于正常纽。结论肝硬化与正常肝脏两组病例间,在门静脉期和延肝脏各叶的血供存在明显差异,双能cT的碘定量功能可用于评价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2.
方程  李波  宣吉晴 《当代医学》2009,15(33):67-68
目的用实测法观察肝脏移植手术中切除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肝尾状叶占全肝体积比例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从2005年6月-2006年6月肝移植术中切除的48例慢性肝炎肝硬化病肝,用排水法测量体积,测量其尾叶体积及其占全肝的体积比例的平均值.再探讨肝硬化病肝尾叶体积比例的变化规律。结果慢性肝炎终末期肝硬化的肝脏尾叶体积占全肝的体积比例的平均值为(2.4±0.6)%。终末期肝硬化肝脏与正常肝脏比较,尾叶体积占全肝体积比例相对增大。结论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尾状叶占全肝体积比例比正常肝脏有明显的相对增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慢性血吸虫肝病的CT特征,以提高CT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分析125例临床病理确诊的慢性血吸虫肝病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CT特征,并对其各肝叶径线及脾指数进行测量对比.结果(1)血吸虫性钙化:125例中,120例肝脏有不同程度的钙化:肝内及肝包膜下线条样钙化76例,肝内地图样和网格样钙化44例,肝内门脉系统钙化33例;脾脏钙化15例,肠壁钙化85例;(2)肝脾形态改变:肝尾状叶、肝左叶增大,且肝尾状/肝右叶比值亦较正常组大,肝右叶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囊窝增大82例,脾指数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吸虫肝病合并症:胆囊炎和胆囊结石58例,肝癌11例,肠癌5例,膀胱癌3例.结论 肝内钙化和肝左叶及尾叶增大为慢性血吸虫肝病CT征象,常合并许多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的CT、MR诊断初步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初步探讨CT、MR检查在肝纤维化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16 8例经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证实的肝纤维化患者行CT和 /或MR检查 ,根据肝纤维化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进行影像资料和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 肝左叶和脾脏的大小以及肝表面形态、门静脉侧支血管等的影像学改变 ,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加重而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创伤性的CT、MR检查是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的病程演进和临床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肝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分析56例肝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41例行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术,左半肝切除术2例,右半肝切除术3例,左外叶切除术7例,右半肝切除及尾状叶切除术1例,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及尾状叶切除术1例,尾状叶切除术1例。结果:经手术治疗,5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结论: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和规则肝切除术是较好的肝血管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肝硬化不同阶段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肝硬化不同分期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方法 :经肝穿刺活检证实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 30例、肝硬化患者 75例。肝纤维化患者分S12例、S2 4例、S3 10例、S414例 ,G13例、G2 5例、G3 10例、G412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 -Pugh分级A级 2 8人、B级 39人、C级 8人。对照组为 2 0例健康人。所有患者肝穿刺活检的同时 ,取血清测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 (TNFa)、内毒素(LPS)。结果 :TNFa随肝炎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 ,具等级相关。r分别为 0 .6 2 3(P <0 .0 5 )、0 .6 4 9(P <0 .0 1) ,NO等级相关性r=0 .32 8(P >0 .0 5 ) ,LPS在肝纤维化阶段尚无明显增高 ,只是在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B、C级时才显著升高。结论 :LPS早期未参与肝病的慢性损伤 ,在肝硬化时与肝功能损害互为因果 ;TNFa在慢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 ,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NO早期未参与肝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左右半肝形态及肝硬化病人肝组织标本的HE染色和肝硬化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的表达。方法对30例乙肝肝硬化致门脉高压征行脾切除术和乙肝肝硬化失代偿行肝移植手术病人行CT检查,手术中标本摄片,留取形态学资料。同时留取此30例病人肝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根据肝硬化标准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MP2和bFGF2的表达。结果1)发现右半肝萎缩较左半肝萎缩明显增多;2)HE染色亦显示右半肝肝硬化较左半肝肝硬化明显增多;3)MMP2在病例组左半肝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半肝表达,有统计学差异;4)bFGF2在病例组左半肝表达与对照组左半肝表达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在病例组右半肝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右半肝表达,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肝硬化时左右半肝纤维化程度存在明显地差异性,为我们今后治疗肝硬化合并肝癌,手术切除肝组织大小及部位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显像仪测定147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流速、脾静脉血流流速,并检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相关指标.结果:不同证型(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血瘀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无显著性差异;患者门静脉流速、流量,血瘀证与湿热内蕴证比较P<0.05;脾静脉内径,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血瘀证比较P<0.05,与脾肾阳虚证比较P<0.01;脾静脉流速,血瘀证、脾肾阳虚证与湿热内蕴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静脉流量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比较P<0.01;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与Ⅲ型前胶原,肝肾阴虚证与湿热内蕴证比较P<0.05.在Child-Pugh分级中,C级脾肾阳虚证发生率最高,A级肝气郁结证发生率最高.结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证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湿热内蕴证和肝气郁结证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