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与肝功能酶学指标在临床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100例,联合检测血清TBA与肝功能酶学含量,其中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并选取30例健康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最后对各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以及肝癌组和健康组相比,患者的血清TBA和ALT、AST、γ-GGT、ALP水平明显偏高;急性肝炎组TBA水平最高,高达(107.6±16.8)μmol/L,肝硬化组为(86.9±18.6)μmol/L、肝癌组为(39.2±19.7)μmol/L,均低于急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脏疾病诊断中,肝脏功能酶学和血清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对于肝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在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昆明市东川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病患者120例,按照疾病类型分为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每组各4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所有被试的总胆汁酸(TBA)水平;采用速率法检测传统的肝功能酶学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水平。结果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血清ALT、AST、ALP、GGT和TBA的水平均明显偏高(P<0.05);TBA在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中的阳性率明显比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阳性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A是反映人体肝细胞损伤的良好指标,在肝病的早期诊断、监测、治疗等方面其灵敏度及特异度比传统的肝功能酶学检测指标更高,比其他检测项目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清总胆汁酸(TBA)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在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肝病患者96例,其中急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分别为32例,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和对照组TBA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结果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TBA、ALT、ALP、AST和GG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TBA的阳性率均高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TBA是反映肝病情况的重要指标,在诊断肝病时的灵敏度优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α-L-岩藻糖苷酶(AF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的检测在肝胆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使用SYNCHRO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50例肝胆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清的各项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项指标在各组肝病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ADA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A在急性肝炎、肝硬化组中升高比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组更明显(P<0.05),AFU在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中均增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指标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酶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99例肝胆疾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62例,慢性肝炎78例,硬化52例,肝癌49例及胆结石58例)及5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5′-NT水平。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及胆结石组5′-N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呈显著性升高(P〈0.01);阳性率分别为51.6%、48.7%、44.2%、75.5%及72.7%。结论血清5′-NT检测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具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一项肝胆疾病辅助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酶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99例肝胆疾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62例,慢性肝炎78例,硬化52例,肝癌49例及胆结石58例)及5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5′-NT水平。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及胆结石组5′-N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呈显著性升高(P〈0.01);阳性率分别为51.6%、48.7%、44.2%、75.5%及72.7%。结论血清5′-NT检测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具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一项肝胆疾病辅助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前清蛋白(PA)、胆碱酯酶(CHE)的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82例各种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清TBA、PA、CHE的水平进行测定,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作对比研究。结果TBA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组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在急性肝炎组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E在急性肝炎组与健康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LT及TBA、PA、CHE的测定联合应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盛小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105-6105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和腺苷脱氨酶(ADA)的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60例各种肝病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TBA、PA、CHE、ADA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TBA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组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CHE、ADA在急性肝炎组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A、PA、CHE、ADA的联合测定应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腺苷脱氨酶(ADA)、a-L-岩藻糖苷酶(AFU)、单胺氧化酶(MAO)测定在肝脏疾病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58例各种肝病患者和60例健康人血清TBA、ADA、AFU、MAO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TBA、ADA、MAO在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U在急性肝炎组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A、ADA、AFU、MAO的测定在肝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测定模式,探讨该模式对肝胆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itachi 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分别对223例肝胆疾病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BA和ALT进行联合检测。结果各种肝胆疾病患者血清TBA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TBA的阳性检出率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癌、肝硬化分别为100.0%、89.1%、88.4%、84.0%和75.9%。ALT的阳性检出率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胆道疾病、肝癌、肝硬化分别为100.0%、81.8%、73.9%、36.0%和37.9%。ALT在各种肝胆疾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均P<0.01)。血清TBA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胆道疾病中有明显升高(均P<0.01),其阳性检出率均在80%以上。急性肝炎时,TBA和ALT阳性检出率都达到100.0%,但两者在肝癌和肝硬化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道疾病中也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 TBA与ALT都是肝胆疾病的重要而且灵敏的指标,但是两者特异性、敏感性在不同肝胆疾病过程中并不一致,各有优劣,因此TBA与ALT联合测定在监测各种肝胆疾病中的有着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测定肝病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Fn含量,同时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组和肝癌组血清Fn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Fn含量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较其它肝病组血清Fn含量明显降低(P0.05);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硬化组血清F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组血清Fn较无并发症组明显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急性肝炎组、肝癌组血清Fn与TBA无相关性(P0.05),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及肝硬化失代偿组血清Fn与TBA呈负相关(r=-0.593、-0.677、-0.714,P0.05);各组血清Fn与Alb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Fn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细胞的功能,对于肝纤维化,尤其是肝硬化、肝硬化合并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Fn和TBA、Alb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圣艳 《新医学》2014,(9):625-627
目的探讨常见肝病中血清总胆汁酸(TBA)及4种肝酶的差异。方法 152例肝病患者为肝病组,128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TBA、AST、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其异常率。比较肝病组血清TBA与AST、ALT、GGT、ALP异常率。结果肝病组患者血清TBA、AST、ALT、GGT、ALP水平、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病组患者血清TBA异常率明显高于4种肝酶异常率(P〈0.05)。结论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疾病中,TBA异常率高于4种肝酶指标,且对潜在性肝细胞损害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测定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等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总胆汁酸含量,探讨其在判定肝脏功能,指导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健康对照组(n=82)、急性病毒性肝炎(n=4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n=156)、重型肝炎(n=41)、肝硬化患者(n=104)清晨空腹静脉血,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急性病毒性肝炎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及肝硬化组血清TBA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42、15、66倍和9倍(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TBA水平也显著升高.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含量的检测可了解肝细胞受损情况, 可作为肝功能检测的辅助指标, 对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四项生化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总胆汁酸(TBA)、腺苷脱氨酶(ADA)、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α-岩藻糖苷酶(AFU)四项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O 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91例各种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TBA、ADA、LAP、AFU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项指标在各种肝病中均有升高,其中TBA和LAP在急性肝炎时显著升高,阳性率为90%和85%;ADA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升高显著,阳性率分别为80.0%和85.2%;而AFU和LAP在肝癌中显著增高,阳性率各为71.4%和92.8%。结论在急性肝炎时TBA、LAP应用价值较高;慢性肝炎时和肝硬化时,ADA应用价值较高;肝癌时,AFU、LAP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在肝硬化、肝癌和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循环法对120例肝胆疾病患者(病例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TBA水平检测,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的活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肝癌组、梗阻性黄疸组血清TB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肝硬化组和梗阻性黄疸组的TBA水平明显高于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BA在肝硬化、肝癌及梗阻性黄疸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0%、100%,并且明显高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A是反映肝细胞损伤、胆道梗阻的良好指标,其灵敏度、特异性都优于常规肝功能酶学检测项目,对肝胆疾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和腺苷脱氨酶(AD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比较208例各类肝病患者及83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CHE、TBA和A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慢性延性肝炎患者外,其余各类肝病患者CHE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BA和A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CHE、TBA和ADA水平可反映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对各类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和总胆汁酸(TBA)在诊断肝硬化分级中的意义。方法试验组由96例肝硬化患者组成,对照组由95例健康体检者组成。分别检测试验组(按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三级分别为30例、33例、33例)和对照组血清中血清前白蛋白(PA)与总胆汁酸(TBA)水平,采用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试验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且A、B、C三级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总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且A、B、C三级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能较准确地反映出肝硬化的程度,敏感地判断肝硬化等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检测在慢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35例慢性肝病患者按病情程度分成慢性肝炎轻度组(32例)、中度组(18例)、重度组(8例),肝硬化组(62例),肝癌组(15例),同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对象血清甘胆酸的含量。结果慢性肝炎各组及肝硬化、肝癌组血清甘胆酸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甘胆酸水平在慢性肝炎各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甘胆酸较正常人升高,慢性肝炎患者随着病情加重血清甘胆酸升高。  相似文献   

19.
肝病患者检测血清总胆汁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常见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16例肝病患者血清中的TBA水平。结果 肝病患者血清中TBA水平均有明显升高。结论 TBA是肝脏受损的敏感指标,可广泛应用于肝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