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作为冠心病(CHD)等同症的糖尿病,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进行性发展,且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虽然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可以显著降低CHD患者的死亡率,但是糖尿病患者的远期受益有限。笔者通过对比研究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旨在分析糖尿病对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介入技术治疗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21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照影检查,有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43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36例。结果 冠脉造影检查心肌梗死82例,造影阳性率为100%;心绞痛80例。造影阳性率为80%;可疑冠心病48例,造影阳性率为19%。左主干及主支病变血管共169支,43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随访545.5年。38枚支架置入36支冠脉病变血管内。随访647年,再狭窄6例,再狭窄率1l%。结论 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冠心病远期疗效肯定。但是有一定的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后心肌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比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行CS治疗后血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T)水平升高者与未升高患者术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结果 CS术后CK、CK-MB和cTn-T水平升高患者术后1、2年心功能衰竭发生率为1/24和9/24,较未升高组(1/18和3/1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陈旧性心肌梗死CS术后心肌标志物水平升高,标志着心肌再灌注成功的同时,既往变性坏死心肌细胞释放出一定量的心肌标志物,通过这些心肌标志物定量判断心功能不全的发生,为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且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将患者按照是否接受PCI分为PCI组30例和未接受PCI组30例。另选取同期本院住院经CAG检查排除冠心病(CHD)诊断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PCI组患者给予PCI治疗,未接受PCI组给予强化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预防治疗。受试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1、10、30天晨起抽取肘正中静脉血4 ml,采用粒子增强免疫法定量测定血清Cys-C水平。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吸烟、稳定性心绞痛家族史、高血压患病率、高脂血症患病率和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清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手术前后未接受PCI组和PCI组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对照组和未接受PCI组手术前后血清Cys-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术后第1、10、30天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术前1天(P<0.05)。结论 单纯CAG不影响CHD患者血清Cys-C表达,PCI术后1个月内Cys-C持续升高,其可能与PCI术后调控血管损伤修复的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后冠状静脉窦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动态变化,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对术后再狭窄防治的作用机制.方法:冠心病患者42例,随机植入药物洗脱支架26例,普通支架16例,分别于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前、支架术后即刻、1 h、3 h和6 h自冠状静脉窦采血检测血浆ET-1的浓度.结果:药物洗脱支架组与普通支架组ET-1水平在术后即刻均降至最低点后即开始回升,到1 h时已超过术前水平,以后普通支架组ET-1水平继续升高,出现释放的第二峰.但药物洗脱支架组程度较为缓和,未出现明显的第二峰,2组ET-1水平在术后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可有效抑制冠状静脉窦血浆ET-1浓度的升高,可能是其防治再狭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磁化支架安置术后冠状窦血浆内皮素-1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 ( ICS)后冠状窦血浆内皮素 -1( ET-1 )浓度的动态变化 ,探讨磁化支架对术后再狭窄防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冠心病患者 3 8例 ,随机安置普通支架 1 8例 ( 组 ) ,磁化支架 2 0例 ( 组 ) ,分别于 PTCA前、ICS后即刻、3 0 min、1 h、3 h和 6h自冠状窦采血检测血浆 ET-1的浓度。结果 :术后 组的 ET-1的浓度较术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在 3 h时为最低 ,为 ( 50 .0 3± 1 2 .2 5) pg/ ml( P<0 .0 1 ) ,而 组的ET-1浓度在术后即刻显著升高 ( P<0 .0 1 ) ,直到术后 3 h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磁化支架可有效抑制冠状窦血浆 ET-1浓度的升高 ,可能对再狭窄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PCI)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前后,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方法:比较PCI组、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TM变化。结果:PCI组术后5min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浓度较术前TM的浓度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TM的升高可能与PTCA+支架植入术中内膜机械撕裂及斑块挤压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8.
酒精中毒家兔血浆内皮素-1水平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酒精中毒家兔血浆内皮素-1(ET-1,pg/ml)水平的变化.方法:选用家兔24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灌胃法给予家兔含乙醇50%的烈性白酒8ml/(kg·d),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1、2、3、4、5、6个月取血检测血浆ET-1、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灌胃1、2、3月时ET-1和MDA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4~6月时ET-1和MDA逐渐增加(4个月P<0.05,5、6月P<0.01),ET-1与MDA含量呈正相关性(r=0.64,P<0.01).1、2月时SOD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3~6月时SOD活性逐渐降低(3、4月时P<0.05,5、6月P<0.01),ET 1与SOD呈负相关性(r=0.24,P<0.05).结论: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氧自由基作用增强,血管内皮素1增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可能在酒精中毒的发病机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于冠心病超长病变(≥50 mm)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选取6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超长病变患者置入Cypher支架、Firebird支架及Taxus支架,记录患者的治疗、在院期间和随访等情况.结果 68例患者PCI治疗均获成功,共置入Cypher支架84枚、Firebird支架42枚、Taxus支架69枚.1例合并糖尿病者术后出现支架内亚急性血栓,2例发生非Q波型心肌梗死,其他患者住院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患者均未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36例患者术后6~9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其中3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并行外科搭桥术.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超长病变PCI治疗中安全、有效,但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洗脱支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88例冠心病患者行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术,记录一般情况、术中支架植入情况以及随访结果。结果88例冠心病患者共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119枚,手术成功率100%,术中及术后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在防治经皮经腔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术后再狭窄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否相关,探讨NT-proBNP作为冠心病疾病严重程度客观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顺序入选因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且行NT-proBNP检测的患者844例,按照冠状动脉狭窄Gensini积分、不同冠状动脉病变和不同梗死相关血管进行分组,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等分析对比各组间NT-proBNP水平和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NT-proBNP水平升高,左房直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NT-proBNP水平、患者年龄和左室舒张末径(LVEDd)升高,LVEF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与年龄、左房直径、LVEDd、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NT-proBNP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NT-proBNP可能会成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Li XM  Wang S  Li B  Wang TS  Chen GL  Wang W  Ma JL  Wang Q  Su ZT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265-267
目的 评价小血管支架点状置人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小血管长病变的近期以及远期疗效。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5年8月接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小血管、长病变(血管直径〈3.0mm,病变长度〉20mm)患者。根据其治疗策略分为小血管支架点状置入组(SVS组)及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组(SES组)。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时支架内再狭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共有206例患者人选,其中SVS组113例,SES组93例。两组之间基础临床及病变血管特征均无显著差异。SES组有2例病变血管迂曲、钙化,CYPHER支架不能通过,换用DRIVER支架后顺利完成手术。在随访期间SES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4.0%vs26.5%,P〈0.05),TLR发生率(2.2%vs10.6%,P〈0.05)以及MACE发生率(3.2%vs13.3%,P〈0.05)均明显低于SVS组。结论 对于SES通过困难的小血管、长病变,可选用SVS点状置入。  相似文献   

13.
Wang B  Han YL  Jing QM  Wang SL  Ma YY  Wang G  Luan B  Li Y  Wang ZL  Wang D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0):2099-2102
目的 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对于前降支完全闭塞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术后1年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收治302例发病12 h以内并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189例,分为2组,其中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组95例,裸金属支架治疗组94例.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1年内的心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以及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等复合疗效的终点事件以及两组患者支架内血栓的安全性终点.结果 两组患者心性死亡[3/95(3%)比7/94(7%),P=0.206]、再发心肌梗死[1/95(1%)比5/94(5%),P=0.112]、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的发生率[8/95(8%)比5/94(5%),P=0.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靶血管血运重建比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组明显降低[2/95(2%)比13/94(14%),P=0.009],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组复合疗效终点事件较裸金属支架治疗组低[12/95(13%)比25/94(27%),P=0.011],两组患者支架内血栓[1/95(1%)比4/94(4%),P=0.204]的安全性终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前降支闭塞的心肌梗死患者降低靶血管重建率,并且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无升高.  相似文献   

14.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尽管初始疗效较好,但术后再狭窄率较高。本文从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机制及其防治两个方面,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指出新生内膜增生和冠脉重塑不良可能是发生再狭窄的主要机制;对于再狭窄的防治主要有药物、支架、基因、切割球囊PTCA和放射等方法,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应用600mg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08年12月96例住院的老年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高负荷剂量组(600mg)和常规剂量组(300mg),PCI术前给药,其他常规治疗不变。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I血流分级;术前、术后24h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血小板计数(PTL);术后6、12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以及术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高负荷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罪犯血管术后即刻的TIMI血流分级(计帧法)分别为(35.5&#177;6.1)%和(38.7&#17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PA(%)分别为(17.5&#177;7.6)%和(18.3&#17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PTL(&#215;106/mm3)分别为(159.0&#177;48.3)和(186.2&#177;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及12hCK-MB(mmol/L)分别为:(16.2&#177;3.9)、(13.4&#177;3.9)和(18.4&#177;4.8)、(15.5&#17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dMACE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危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应用600mg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是安全、有效的,且疗效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16.
尼可地尔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绞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绞痛患者症状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近2年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绞痛的5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n=27)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患者PCI术后常规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尼可地尔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观察术后14 d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术后14 d随访时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事件,术后14 d尼可地尔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和心电图表现均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1953和2.2251,P<0.05).结论 尼可地尔对PCI术后心绞痛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凌玮  王志  杨华志  王秀芝  杨波  王东方 《河北医学》2006,12(12):1218-1220
目的:观察和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实行急诊PCI(≤12h)的患者61例,其中≥60岁的30例(老年组),<60岁的31例(中轻组),分析两组基础资料特征,即刻手术成功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心力衰竭及多支病变比例高于中轻组(分别为40%,6%和52%,23%,P均<0.05),老年组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长于中轻组[(63.86±16.7)m in(51.16±13.5)m in,P<0.05]。两组患者急诊PCI成功率分别为老年组97%,中轻组10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期间死亡老年组3例,中轻组0例,两组亦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4个月至2年,老年组发生心绞痛6例、心肌梗死3例、猝死0例(共占30%);中轻组发生心绞痛2例、心肌梗死1例、猝死0例(总计10%),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PCI成功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老年组和中轻组无显著差异,虽然老年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中轻组,但仍证明急诊PCI对老年AM I患者梗死动脉的开通是安全有效的并有良好的近、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Wang CH  Yang J  Shen ZJ  Fang Q  Zhang SY  Fan ZJ  Jin XF  Xie HZ  Liu Z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4):1682-1685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用药时间对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访期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214例接受了急诊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氯吡格雷用药时间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n=59)和≥1年组(n=155),收集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梗塞相关血管、冠脉病变血管支数、支架类型、术前Killip分级、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红蛋白、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临床随访平均(41.6±16.3)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28例.结果 两组在性别、心肌梗死部位、血管病变支数、梗死相关血管、Killip分级(Ⅰ级)、阿司匹林使用的比例及吸烟、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平均LVEF、血红蛋白水平及药物支架比例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P<0.0001,P<0.0001,P=0.0065);在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中,糖尿病的比例和平均年龄高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P=0.0190,P<0.0001);在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中,平均CK、CK-MB、CTnI高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P均<0.0001).在氯毗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中,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6.45%vs30.51%,P<0.01).停用氯吡格雷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2.58% vs 20.34%,P<0.01).结论 急诊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以上患者其随访期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者,氯吡格雷用药时间影响其随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调脂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及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方法135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69例)及非他汀治疗组(66例),另选健康对照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血浆HS-CRP、IL-8、ET-1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血脂各组成分及血浆HS-CRP、IL-8、ET-1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各组成分及血浆HS-CRP、IL-8、ET-1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干预ACS除获显著调脂作用外,尚可明显降低血炎性因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稳定,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