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者在1978年前的8年间观察了15岁以下面神经麻痹患者137例。其中贝耳氏瘫37例,先天性单侧下唇麻痹(CULLP)35例,外伤性面瘫20例,Hunt氏综合征9例,耳源性面瘫5例,肿瘤引起面瘫9例,其它24例。初生时即出现面瘫者多为先天性单侧下唇麻痹,而产伤引起者极少见。CULLP中62%合并同侧耳郭及外耳道畸形。贝耳氏瘫常见于小儿,应着重指出,本病约半数见于3岁以下小儿;而Hunt氏综合征恰相反,后者无1例见于5岁以下小儿。小儿中耳炎合并面瘫者大多见于急性中耳炎。作者注意到有一组6例病人面瘫,呈缓慢  相似文献   

2.
急性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年发生率10万人中约为15~30人。然而,双侧同时发生面神经麻痹(bilateral simultaneous facial palsy,BSFP)则极其少见。文献报道同时发生的BSFP约占周围性面瘫患者的0.3%~2%,与单侧面瘫病因学分类不同之处在于BSFP很少归因于特发性或Bell面瘫,BSFP病因明确甚为困难,并且常表现有严重原发疾病。本文报告1例BSFP,并分析讨论引起BSFP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中医学称之为“口眼歪斜”、“口僻”.发病人群中任何年龄均有,但以青壮年居多.2007年1月~ 2011年11月,我们共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16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作者分析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瘫病人630例,发现外周性面瘫成人比儿童高出7~8倍,这主要与小儿颞骨内面神经管解剖构造的特点有关。作者解剖34块颞骨,发现面神经垂直段,在成人面神经干占管面积的40%左右,儿童1~3岁时面神经干占管面积的25%,4~7岁占30%。随着年龄增大,面神经干的直径增粗,面神经管也越接近成人。由此似可解释儿童面瘫发病率低的原因。另外,成人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的并发症较多,发生耳源性面瘫者占5.5%。而在儿童面瘫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胆脂瘤少见,93例中只1例手术证实为胆脂瘤。作者观察了1~4岁的儿童面瘫64例,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外科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面神经麻痹患者37例,病因包括:贝尔面瘫5例,颞骨骨折20例,中耳乳突炎4例,内耳道面神经肿瘤3例,颅脑颌面手术损伤5例,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外科治疗方式。结果:H-B分级Ⅰ~Ⅱ级恢复率:贝尔面瘫80%,颞骨骨折80%,中耳乳突炎100%;内耳道面神经肿瘤术后1例由Ⅳ级改善至Ⅲ级,2例术后无明显变化;颅脑颌面手术损伤行面-舌吻合者4例由Ⅴ级改善至Ⅲ级3例,Ⅳ级1例,行瘢痕切除+面神经探查减压术者1例由Ⅴ级改善至Ⅳ级。结论:针对不同病因导致的面神经麻痹,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严重面神经麻痹晚期面神经减压术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面神经减压术对晚期严重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从1979年至1989年在该院治疗的234例周围性面瘫病人中选择了23例严重面神经麻痹患者,并随访1年以上。病例选择标准如下:(l)面瘫评分<4(满分40分);(2)神经元电图(ENOG)反应。畅。(3)神经兴奋性差异(NED)>3.smA。23例病人分为3组。A组9例,患病后一个月内经乳突行面神经减压术;B组10例,其中8例患病后3O一60天手术,1例患病后60一90天手术,1例患病后131天手术;C组4例,均采取保守治疗。A组及B组中的部分病人在术前亦采取了保守治疗。23例面瘫患者冲Bell’3麻痹16…  相似文献   

7.
在面神经麻痹(以下简称面瘫)中,临床上以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面瘫多见,即所谓贝尔氏麻痹。作者详细研究了自1966年至1976年间所见到的约80%是贝尔氏麻痹的500例面瘫病例的神经症状。两侧同时麻痹的双侧面瘫和伴有麻痹侧眼球外展受限者,不管面肌有无机能异常亢进,凡是渐进性面瘫者,病后六个月毫无改善的面瘫病  相似文献   

8.
几种常见面瘫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几种常见周围性面瘫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探讨其与面瘫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以面神经麻痹为主要诊断人院的患者共计157例按照病因及病情轻重分为Bell麻痹重症组60例,Bell麻痹轻症组19例,Hunt综合征组28例、颞骨骨折组28例,肿瘤性面瘫组22例。人院后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耳带状疱疹、良性面神经肿瘤、颞骨骨折、Bell麻痹轻症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Bell麻痹重症组纤维蛋白原水平(4.08±0.90)g/L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05),且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2.0~4.0g/L。结论病情严重的贝尔面瘫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由此产生的高凝状态将加重面神经微循环障碍,可能是保守治疗无效的主要因素之一。耳带状疱疹、良性面神经肿瘤、颢骨骨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Bell麻痹轻症组水平正常,预示着纤维蛋白原检测可能在贝尔面瘫预后方面有一定作用,建议作为Bell麻痹的临床必检项目,早期降纤及改善微循环可能是重症Bell麻痹患者新的治疗路径。  相似文献   

9.
作者们统计分析了1970~1982年面瘫116例,新生儿面瘫除外,计有儿童后天性外周面瘫72例(占62%)。 1.外伤性面瘫14例(占20%):其中颅外伤伴岩骨骨折8例,颞骨外腮腺区茎乳孔处直接外伤2例,乳突凿开术损伤1例和乳突根治术3例。其中9例在受伤后4天~1个月行手术探查,发现2例肉眼观面神经正常,4例神经挫伤或面神经骨管骨折及碎骨片压迫神经,3例神经完全被切断。损伤部位大部分位于面神经第三段或第二、三段拐弯处。 2.感染性面瘫19例(占26%):其中中耳炎8例,急性或亚急性乳突炎1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CI)后的面瘫并发症病例,探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998年3月~201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1299例患者中发生的面瘫并发症及其处理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99例患者中,4例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发生面神经麻痹,其中3例为迟发性面瘫,2例行面神经减压术,预后良好.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是相对安全的手术,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较低,为0.31%,经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双侧性面神经麻痹极为罕见,发病率各家报导不一,每年约为人口的500万分之一,或占单侧性面神经麻痹总数的0~1.2%,如以特发性面瘫为例,双侧性面瘫则占特发性面瘫的0.3~2.0%不等。患者面无表情,呆若木鸡,流涎极为常见,丧失唇音造成语音不清,不能吸吮流质饮食,进普通食物碎屑嵌顿于颊龈沟内,因味觉障碍导致胃纳不佳,患者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面神经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解放军总医院1986年1月~2000年12月间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14例原发性面神经肿瘤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14例患者中面神经鞘瘤9例,面神经纤维瘤3例,面神经血管瘤2例.面神经肿瘤的首发症状最常见为面瘫(10/14),其次是听力下降(5/14).最常见体征是面瘫(10/14),其次是鼓室内肿物(5/14),再次是外耳道肿物(4/14).本组14例面神经肿瘤均经手术切除治疗,手术中保留面神经完整1例,术后随访3年,面神经功能正常.保持部分面神经连续2例,分别随访1年和3.5年,1例面神经功能为Ⅱ级,1例为Ⅲ级.耳大神经移植桥接面神经6例,平均随访4.5年,面神经功能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1例.股外侧皮神经移植桥接面神经1例,随访6年,面神经功能Ⅲ级.1例桥小脑角面神经鞘瘤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9个月时行二期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后随访3年,面神经功能恢复为Ⅱ级.面神经中断者因断端寻找困难而未处理3例,平均随访2.5年(6月~ 4年),均为完全性面瘫(Ⅵ级).结论面神经肿瘤常见首发临床表现为面神经麻痹.一旦考虑为面神经肿瘤,应尽早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面神经的连续性或行一期面神经功能重建,若不能行一期面神经功能重建也要尽可能在短期内行二期功能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13.
中耳乳突手术面瘫的原因和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耳乳突手术面瘫和手术后面瘫的原因。方法 :回顾我院 1991~ 1998间年共行中耳乳突手术 5 16例 (5 30耳 )中 ,发生面瘫 18例 (18耳 ) ,占 3.4% ,术中出现面瘫 12例 ,其中有 8例立即行面神经减压术 ;6例为迟发性面瘫 ,行保守治疗。结果 :术中出现面瘫 12例中 ,行面神经减压术 8例 ,面瘫均完全恢复 ,4例未行面神经减压术者 ,其中 3例面瘫 2年部分恢复 ,1例 5年部分恢复 ;术后迟发性面瘫经保守性治疗 6例均完全恢复。结论 :术中出现面瘫 ,要迅速探查 ,常规行面神经减压术 ;术后面瘫可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4.
面神经电图 (electroneurography,ENoG)是一种客观评价面神经功能的方法 ,对面瘫早期的功能测试及评估预后有帮助。一、对象和方法总结 1993年 6月~ 1998年 4月面瘫患者 80例所作ENoG的结果。其中男5 5例 ,女 2 5例 ;年龄 6~ 80岁 ,青壮年(2 1~ 4 0岁 )共 3 8例 ,占总数的 4 8%。面瘫 2周内来诊者占 5 6%。致瘫疾病中Bell麻痹 3 5例 ,耳带状疱疹 2 1例 ,头外伤 16例 ,中耳炎 4例 ,中耳癌 3例 ,先天性胆脂瘤 1例。使用DantecEvomatic80 0 0型电生理仪测试 ,患者平卧 ,采用针电极 ,正极置鼻唇…  相似文献   

15.
以前认为面神经是人体中最易麻痹的神经,并认为这与坚硬的骨性面神经管有关。推测Bell氏麻痹(原发性面瘫)的发生可能是因面神经管中供应神经的血管受压,致神经冲动被阻断的结果。作者等则认为面神经并非最常发生麻痹的神经,喉上神经麻痹的发生10倍于面神经。大量的研究证明Bell氏麻痹是一种多神经炎,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局部解剖学诊断】从理论上讲,除外中枢性面瘫以后,藉助泪液分泌,镫骨肌反射、涎腺分泌和味觉试验等检查,可确定损害部位。Bell氏麻痹、耳带状疱疹和颅骨骨折总共占所有面瘫病人的90~95%。然而病变的精确定位是困难的。一般承认:Bell氏麻痹象耳带状疱疹一样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面神经麻痹作为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与社交的疾病,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面神经麻痹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类型,中枢性面瘫患者病变在面神经运动核以上,周围性面瘫系面神经核团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神经瘫痪,以面部表情肌的瘫痪为显著特征,出现提额、皱眉、加深鼻唇沟和露齿等动作。  相似文献   

17.
经乳突颞下迷路外进路面神经高位减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颞骨外伤性骨折面瘫,保全和重建听骨链的面神经迷路段减压术对面瘫与听力恢复的效果。方法 对7例颞骨高位骨折引起面瘫者,行保全听骨链的经乳突颞下迷路外进路面神经高位减压术。结果 术后随访0.5~4.2年,面瘫恢复致H-BⅠ级3例,H-BⅡ级2例,H-BⅢ级2例。术中保全听骨链,术后语频区听力平均提高26dB。结论 颞骨高位外伤性骨折面瘫,行乳突颞下迷路外径路,进行面神经高位减压保全和重建听骨链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报告1987~1996年间收治27例损伤性面瘫病例的治疗经验。男19例,女8例,年龄5~40岁。面神经损伤原因包括颞骨骨折10例,医源性损伤7例,砒霜腐蚀伤10例。治疗方式除1例迟发性面瘫经药物治疗外,余26例均经手术处理,术式为:经迷路;中颅窝;面神经隐窝等径路,进行病灶清除术(损伤性,炎性)及面神经减压术,或神经移植术。术后随访半年~6年,22例明显好转,其中以颞骨骨折组疗效最佳。文内详细讨论了各种术式及原则。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2002年4月收治1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男,42岁,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闭睑困难,口角向左偏斜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拟诊面神经麻痹、按贝尔面瘫治疗未见好转,无耳流脓及头痛眩晕史,听力正常。体检:右侧面神经麻痹,两耳外耳道正常,鼓膜标志正常无穿孔、两侧腮腺区无肿块,纯音测听检查两耳听力正常。CT检查右侧鼓室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交接处有软组织增生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避免医源性面神经麻痹,探讨鼓室成形术中所涉及的面神经水平段和垂直段的定位和保护措施。方法从2004年4月~2006年12月共185例行鼓室成形术。以鼓索神经、砧骨窝、水平半规管、面神经鼓索三角及水平段面神经血管纹作为定位和保护标志。结果全部病例中,术前存在面神经麻痹1例,术后即刻面神经麻痹1例,术后迟发面神经麻痹1例,发现面神经裸露25例。通过经验和教训,指出鼓室成形术中面神经定位的重要性和保护处理的原则。结论中耳乳突的固定标志是面神经的参照物,可作为术中及早且直接定位面神经的手术标志,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