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再造的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家红  郑显兰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723-2725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再造的效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方法提取转运流程的节点并设计转运调查表,运用实地调研法找出我院现有危重患者转运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转运流程,进行临床应用,并评价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情况、医务人员转运行为规范性及医务人员满意度。结果流程再造前后输液管脱落或堵塞、供氧中断、呼吸困难、各种管道脱落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再造前后医务人员在没有通知目的的科室、分工不明确、站立位置有误和转运交接不清楚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务人员在手术没有通知电梯、物品准备不完善、转运方式不合适、没有约束患者、转运人员不具资质和目的科室准备不充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造后的危重患者转运流程科学、合理,能有效规范医务人员行为,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意外事件发生,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急诊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接诊各类危重患者的前沿窗口。患者急诊诊治后常因诊断和治疗需要进行医院内转运,而危重患者转运途中随时会有病情变化,危及生命。有文献报道,高达71%的转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病死率比平常高9.6%。2012年1—12月,我急诊室将转运流程应用到764例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式流程管理在脑出血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危重患者76例,以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各38例.常规转运组予以常规护理,MDT转运组予以MDT式流程管理.比较两组转运时间、护理缺陷发生率、接收患者科室满意度及家属服务质量评价.结...  相似文献   

4.
李凤英 《当代医学》2014,(20):124-12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危重患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80例ICU危重患者为基础组,采用常规转运方式;96例ICU危重患者为改进组,改进组在转运过程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危重患者的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病情恶化情况。结果基础组转运时间为(28.73±3.35)min,改进组为(26.4±2.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P〈0.05);基础组各种不良事件坠床(11.25%)、静脉通路中断(11.25%)、管道阻塞或脱管(15.00%)、供氧中断(10.00%)、心率改变(15.00%)、呕吐或气管堵塞(12.50%)和医疗纠纷(7.50%)发生率均高于改进组,分别为2.08%、3.13%、5.21%、2.08%、4.17%、3.13%和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血氧饱和度降低(18.75%)、血压升高或降低21(26.25%)、心律失常19(23.75%)、休克4(5.00%)和其他类别14(17.50%)病情恶化比例均高于改进组,分别为4.17%、8.33%、5.21%、0%和3.13%。结论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减少转运途中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分析从急诊转送至病房或检查科室危重患者280例,将2012年1-6月采取常规方式转运的1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7-12月采取预见性护理转运的1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转运途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率及平均转运时间。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2例中,痰液堵塞引起呼吸困难1例,胃管脱出1例。对照组意外事件15例中,痰液堵塞引起呼吸困难2例,供氧中断3例,胃管及输液管脱出4例,气管插管移位2例,血管活性药滴速不匀导致血压波动3例,送错科室1例。观察组接收科室满意率97.14%高于对照组82.14%,观察组平均转运时间(19.7±1.8)分钟短于对照组(27.4±2.8)分钟。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原因及管理措施。方法分析患者转运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对患者安全的影响。结果因护理责任性、沟通不力、评估不到位、医源性因素及转运制度不完善等方面而影响了患者的院内转运安全。结论对于患者需重视转运中的风险因素,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防范能力,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李丽  陈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0,(4):143-143
目的探讨介绍如何进行危重患者安全院内转运。方法652例患者均进行转运前评估及准备,严密途中监护及转运后交接。结果652例患者转运途中无并发症和意外事故。结论充分转运前的准备与途中监测是确保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院内转运时急诊科危重的患者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的2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转运,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的2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分析两组不同院内转运方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转运时间比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杨筱敏  李雪梅 《医学综述》2014,20(19):3626-3628
目的研究便携式呼吸机应用于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危重患者94例(院内转运178次)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呼吸机转运组和呼吸气囊转运组,跟踪记录转运过程中患者各项体征变化。结果 94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疾病是脑梗死和肺衰竭,分别为23例和19例,其余依次为癌症晚期、重低氧血症、脑出血及脑部外伤患者;呼吸机转运组转运成功率(91.01%)显著高于气囊转运组(68.54%)(χ2=7.47,P<0.05);呼吸气囊转运组患者转运前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与转运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25、14.069,P<0.05),而呼吸机转运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524、1.352,P>0.05)。结论便携式呼吸机应用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效果较好,成功转运率较高,且患者呼吸及心率平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2452例,其中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采取传统方法进行院内转运的1204例为对照组,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采取全面安全护理措施进行院内转运的125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125例,死亡14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81.90%;观察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54例,死亡4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而且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急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2010年1月-2010年12月从我院急诊科转运至病房的危重患者2188例,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做好转运前物品的准备、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及转运后病情的交待等.结果:2188例患者采取上述护理后均安全转运至病房,无一例患者途中发生意外.结论:在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措施后,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科室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两年收治的全部需要院内转运的424例急诊危重患者,转运途中均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院内转运平均用时为29.1 min,其中<20分钟有329例(77.6%);途中发生意外6例(1.42%);患者或其家属对院内转运护理干预比较满意有421例,满意度达99.3%。结论:急诊收治危重患者通常要在院内转运,转运途中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缩短院内转运用时,减少意外情况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徐瑛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264-264
资料与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6月我院急诊科共对280例危重患者实施院内转运,男190例,女90例;年龄6天~83岁;颅脑损伤患者85例,胸腹部外伤25例,刀砍伤患者5例,腰椎或四肢骨折30例,其他外伤24例,脑血管意外40例,消化道出血14例,急性胰腺炎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例,急性中毒5例,心力衰竭患者11例,慢性支气管炎、呼吸衰竭患者15例,其中鼻导管吸氧185例,气管捅管20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146例。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7年1月~2010年1月急诊科实施转运共3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173例。对照组为单纯的卫生员或护士平车护送,包括常规的血压计手工监测、氧袋吸氧、浅静脉穿刺输液;干预组采取一系列完整的转运前、中、后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比较干预组发生转运中意外情况、死亡、患者及家属护理投诉少,转送科间满意程度高(P〈0.05)。结论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 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按照密封信封不透光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理组和安全管理组.常规管理组给予常规转运和护理;安全管理组给予安全转运和护理.评价(:1)家属满意率、抢救成功率(;2)转运时间、检查等候时间(;3)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 (1)安全管理组患者家属满意率、抢救成功率显著比常规管理组高(P<0.05)(;2)安全管理组转运时间、检查等候时间显著比常规管理组短(P<0.05)(;3)安全管理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管理组低(P<0.05).结论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和护理效果确切,可缩短转运时间、检查等候时间,为更好诊断病情和进行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患者家属满意,可有效规避护理纠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急诊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是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危重患者由于病情特殊性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院内转运其救治效果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因此,对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关键在于掌握转运的指征及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的组成,转运的器械药品准备,转运前的预防处理,途中的观察与抢救,搬运手法正确,严格交接班。保证患者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科室。  相似文献   

17.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内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救治过程不可忽略的环节。如果操作不当,不仅影响危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能发生意外或导致死亡。因此,对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关键在于掌握转运的指征及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的组成,转运的器械药品准备,转运前的预防处理,途中的观察与抢救,搬运手法正确,严格交接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12月急诊科通过转运危重患者31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转运,2008年1月~2010年12月转运的4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强化护理干预能力、实施转运前、中、后护理干预,持续改进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转运并发症发生率0.95%、护理纠纷发生率0.48%低于对照组的5.80%、2.26%;观察组转运时间平均(18.36±3.50)min短于对照组的(25.67±7.87)min(P〈0.05);观察组转送科间满意98.33%高于对照组的92.58%(P〈0.05)。结论针对转运隐患建立完整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转运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洋洋 《吉林医学》2013,34(11):2148-2149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35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安全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措施。结果:335例急诊危重患者均能安全到达相关科室。结论:妥善准备好转运前的各项具体工作,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积极完善交接管理,确保患者院内的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20.
侯聪玲 《当代医学》2012,18(24):128-129
目的流程管理在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取流程管理设计、流程学习及培训、危重患者流程管理应用、护理流程再造方法观察流程管理前、后危重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投诉率变化和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流程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工作满意度,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患者流程管理制订合理计划,工作标准化、程序化,分工明确、注重秩序规则,使工作流畅,避免救治过程总无序、忙乱,避免操作中重复、差错出现,更具有高效性,确保救治过程中时间性和高效率,提高了护士的依从性,为保障危重患者的安全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