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 capsule endoscope ,CE)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行C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症状归类,分析CE对各类症状组检出疾病的阳性率。结果195例完成检查,胶囊内镜回盲瓣通过率为86.6%(169/195),123例发现小肠病变(63.0%),消化道出血组小肠病因检出率80.9%(68/84),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1)。其他各组小肠疾病检出率为腹泻组64.7%,腹痛组51.7%,消瘦组50%和腹胀组38.4%。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安全,顺应性好,可用于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姚勇  陈拥军  龙晓奇 《西南军医》2011,13(3):415-417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消化系统症状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完成小肠检查41例,检出病变33例(检出率80.5%),其中食道间质瘤1例、空肠间质瘤3例、空肠息肉(多发性)2例、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溃疡各1例、回肠末端溃疡2例、十二指肠远端活动性出血2例、空肠起始端粘膜炎5例、小肠血管畸形13例、小肠寄生虫3例,患者均无不适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对胃和结肠疾病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无绳胶囊内镜检查情况分析,评价胶囊内镜检查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7例疑小肠疾病或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病人或体检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人检查无不适感,15例完成小肠检查,2例胶囊分别滞留于食管、胃。7例不明原因胃肠道出血中5例完成小肠检查。均发现了小肠病变。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无痛苦、无创、安全的上消化道检查,是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胃肠道出血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胶囊内镜对慢性腹痛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7月慢性腹痛25例、无消化道症状体检20例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胶囊内镜均顺利完成检查,全部胶囊在检查结束后排出体外。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慢性腹痛患者中,小肠溃疡3例(12%),小肠息肉3例(12%),十二指肠扭转1例(4%),空肠静脉瘤1例(4%),空肠蛔虫病1例(4%),回肠黏膜糜烂1例(4%)。无消化道症状的体检者中,小肠息肉2例(10%),回肠黏膜糜烂1例(5%)。小肠疾病在慢性腹痛患者中检出率40%,明显高于无消化道症状的体检者(1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胃排空时间分别为(40.99±31.38)min和(37.90±24.89)min,到达回盲部时间分别为(220.89±91.64)min和(225.68±80.59)mi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的诊断中有良好价值,临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总结32例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检出病变28例,阳性率87.5%,胶囊内镜全部通过小肠,无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小肠疾病的方法,是诊断小肠疾病的首选;同时,对于经济条件好的人群,适用于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在不明原因腹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同时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和双气囊小肠内镜(DBE)检查,结合内镜和(或)手术病理、临床随访,分析MSCTE和DBE对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病变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结果 MSCTE和DBE病变检出率分别为64.29%(18/28)和75.00%(21/28),诊断准确率为82.14%(23/28)和89.28%(25/28).结论 MSCTE在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病变检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明原因小肠出血胶囊内镜检查术前准备,力图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前方法,提高疾病的检出率.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2年6月,因消化道出血就诊、胃肠镜检查未明确诊断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19例、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二甲硅油散)21例、C组(在B组的基础上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22例.观察胶囊内镜通过幽门时间、小肠检查完成率、图像采集质量(气泡量、消化液量、消化液清洁度以及整体观察效果)、病变检出情况、胶囊内镜术前肠道准备安全性等指标.结果 胶囊内镜通过幽门时间C组短于A、B组(P<0.05),全小肠检查完成率C组高于A和B组(P<0.05),气泡量A组较B、C组多(P<0.05),消化液量C组较A、B组减少(P<0.05),消化液清洁度C组较A、B组更为清晰(P<0.05).整体观察效果,C组无任何干扰并优于A、B组,C组病变检出率高于A、B组(P<0.05),A组有1例未完成检查;胶囊内镜术前肠道准备安全性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胶囊内镜术前服用促胃肠动力的药物,可缩短胶囊内镜通过幽门时间,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术前服用消泡剂,可以减少肠道中的气泡量;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二甲硅油散和莫沙必利分散片,祛泡效果佳、清洁度强、耐受安全性好,提高了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检出率,是较理想的胶囊内镜术前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PillCam SB胶囊内镜取像及IPP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检测,研究分析小肠的衰老进程,探寻小肠衰老的评估指标。方法将在北京荣祥再生医学研究所进行PillCam SB胶囊内镜检测的115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截取其近端空肠典型图像后,用IPP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绒毛长度、绒毛宽度、绒毛密度及黏膜皱褶厚度,计算绒毛长宽比及黏膜指数,并对比分析各项指标与年龄的关系。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肠绒毛长度逐渐变短,绒毛宽度逐渐变宽,绒毛密度逐渐变小,黏膜皱襞厚度逐渐变薄,绒毛长宽比值逐渐变小,黏膜指数逐渐变小,其中30~39岁年龄段绒毛长度变化最为明显;30~39岁及70~79岁年龄段绒毛密度变化最为明显;70~79岁年龄段黏膜皱襞厚度变化最为明显;各年龄段黏膜指数变化均较明显。结论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小肠黏膜的形态结构会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进而影响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通过对人体小肠衰老状态的评估,可早期了解小肠的衰老程度,以便给予有效的防治措施,为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气囊辅助内镜(BAE)在小肠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6例临床疑似小肠肿瘤并行BAE检查的患者,其中80例患者同时行腹部CT检查,22例患者同时行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24例患者同时行胶囊内镜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小肠肿瘤阳性检出率、特异性、敏感性、漏诊率、误诊率等方面的差异.部分患者行BAE镜下治疗并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 BAE对于小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为92.9%,明显高于腹部CT(47.5%)和消化道钡剂造影(68.2%),但与胶囊内镜(9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E与胶囊内镜检查小肠肿瘤的敏感性均为100%,明显高于腹部CT(71.1%)和消化道钡剂造影(66.7%,P<0.01).BAE检查小肠肿瘤的特异性为100%,明显高于腹部CT(82.9%)、消化道钡剂造影(28.6%)及胶囊内镜(22.2%,P<0.01).BAE检查与胶囊内镜检查的漏诊率均为0,与腹部CT(28.9%)、消化道钡剂造影(33.3%)比较明显降低(P<0.01).本组病例中,BAE检查未发现误诊病例,腹部CT误诊率为17.1%,消化道钡剂造影误诊率为71.4%,胶囊内镜误诊率为77.8%,BAE误诊率较腹部CT、消化道钡剂造影、胶囊内镜明显降低(P<0.01).BAE可对部分小肠肿瘤患者进行镜下治疗.结论 BAE检查对小肠肿瘤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及特异性,且对于部分小肠肿瘤的内镜下治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OMOM胶囊内镜对健康体检者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健康体检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07-2009—07间行胶囊内镜的健康体检50例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完成的50例检查者中,共检出8种病变14例,包括小肠炎2例,胃内隆起1例,糜烂性胃炎4例,小肠息肉2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结肠息肉2例,结肠炎1例。盲肠憩室1例。未见异常36例。阳性检出率28%。50例胶囊均能自然排出体外,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的胃、小肠图像均较清晰。结论:对于健康体检者胶囊内镜检查无疑是一种无创、无痛苦的消化道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8年8月~2011年2月64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评价其疾病诊断率和安全性、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图像质量.结果 64例受检查患者中,成功完成胶囊内镜检查63例,1例因幽门溃疡、梗阻,内镜下送胶囊入十二指肠失败.胶囊在1~4 d内自然排出,胃内通过时间2~349 min,平均56 min;小肠内检查时间35~497 min,平均295 min.患者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74.6%(47/63).63例患者中,有52例检出病变,阳性率达82.5%(52/63).所得图像较清晰.结论 胶囊内镜安全性好,患者痛苦少,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胶囊内镜的问世,真正地实现了小肠疾病无痛苦、无创伤、可视性的诊断。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采用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40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G.  Masselli  E.  Polettini  E.  Casciani  L  Bertini  A.  Vecchioli  G.  Gualdi  孙东辉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32(4):391-392
目的前瞻性评价有症状的病人MR小肠灌肠检出小肠肿瘤的准确性。以传统的内镜、组织标本、胶囊内镜、常规小肠灌肠和随访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方法人类研究委员会批准了本项研究计划,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150例(男性83例.女性67例;平均年龄42.6岁,年龄范围17~84岁)临床怀疑小肠肿瘤,且既往上、下胃肠道内镜检查结果正常的病人进行了MR小肠灌肠检查。MR小肠灌肠表现依下述内容进行前瞻性评价:局限性肠壁增厚、小肠肿块和小肠狭窄。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MR小肠成像诊断Crohn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准确性,并建立一个磁共振评分标准。对30例疑有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Crohn病病人均进行了MR小肠成像检查和内镜检查。检查结果由3位放射医生采用一个基于影像质量、增强对比度、小肠壁和壁外改变的磁共振评分标准进行评分:MR0(异常改变),MR1(微小黏膜病变),MR2(弥漫性鹅口疮样溃疡性回肠炎,中度复发),MR3(透壁性改变及壁外改变,严重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对82例受检查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胶囊内镜检查中均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82例中8,0例顺利完成检查,1例因贲门癌致贲门部狭窄。进食少许食物后胶囊通过贲门进入胃腔内,并顺利排出;1例因回盲部肿瘤胶囊滞留于回肠末端,经手术切除肿瘤并取出胶囊。79例发现有消化道病变,检出率为96.3%。检出病变包括贲门癌1例,胃癌1例,结肠癌2例,小肠疑似克罗恩病1例,非特异性小肠炎48例,非特异性结肠炎29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方便,对胃肠道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胶囊内镜10例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检查与诊断中的价值,使用以色列GIVEN影像公司生产的胶囊内镜,对1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消化道全程检查。结果显示,胶囊内镜图像清晰,操作简便,无副反应;对小肠病变具有较好的检出,同时对途经胃的部分有一定的观察价值。胶囊内镜是小肠可视性检查的最好手段,具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胶囊内镜用于比格犬等较大体型动物上消化道黏膜疾病实时监测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1)对PillCam SB2型胶囊内镜进行简单改造,采用4号手术线一端束缚胶囊内镜的腰部做牵引线,另一端从胃管的顶端穿过,从一侧孔穿出胃管,通过拉伸将胶囊内镜顶靠在胃管的前端;(2)麻醉比格犬,胃管辅助胶囊内镜通过比格犬口咽送入食管、胃腔.(3)40%无水乙酸40 ml灌胃,胶囊内镜检查系统观察消化道黏膜变化.结果 (1)改装后的胶囊内镜在胃管的帮助下可以顺利地进入比格犬食管和胃内,并可通过拉伸牵引线将胶囊式内镜顶靠在胃管的前端部,控制胶囊内镜改变拍摄位置和角度.(2)40%无水乙酸40 ml灌胃,成功制造比格犬急性胃黏膜病变模型.(3)胶囊内镜可以清晰拍摄胃腔图像,观察胃黏膜在不同时间点出现的不同表观变化,实现对动物消化道疾病模型黏膜变化的实时监测.结论 成功建立了胶囊内镜实时监测上消化道黏膜急性病变发生发展的方法,将其初步应用于观察体型较大动物比格犬胃黏膜急性损伤过程中的表观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胶囊内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方法对行首次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预约方法,干预组进行综合性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肠道准备、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根据胶囊内镜检查评定标准比较两组的肠道清洁度、观察效果及病变检出率。结果两纽患者肠道清洁度、观察效果及病变检出率等各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胶囊内镜检查肠道准备具有协同作用,提高了肠道清洁度、观察效果及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气囊辅助内镜在小肠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怀疑或证实有小肠疾病的患者538例(男282,女256)进行了705例次(经口319次,经肛386次)气囊辅助内镜检查,并对210例小肠疾病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结果 705例次检查共检出病变440例次,小肠疾病阳性检出率为62.4%.对210例患者共实施镜下治疗操作1 171例次,其中成功摘除小肠息肉1 103枚,镜下止血治疗62例次,其中53例止血成功(85.5%,53/62),小肠狭窄扩张治疗6例次,4例经治疗后腹胀及呕吐等症状明显缓解,另2例无效.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共6例次(小肠穿孔3例,术后有3例出现引起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消化道出血).结论 气囊辅助内镜不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诊断方法,并能对小肠疾病进行内镜下治疗,开辟了新的小肠疾病治疗模式,可有效避免一些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20.
小肠是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而且小肠黏膜下固有膜层还广泛分布着丰富的淋巴组织,如空肠的教在淋巴结和回肠的集合淋巴结等,小肠本身可以发生炎症、肿瘤、血管畸形及外伤等病变,不少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动脉粥样硬化等也可以累及小肠.虽然胶囊内镜的运用,使内镜检查成功地延伸到小肠.但是,胶囊内镜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仅能观察小肠黏膜面的情况,无法了解小肠肠壁全层、肠腔外结构及腹部其他脏器的情况;而且胶囊内镜有可能嵌塞在病变肠管近端的风险,在Crohn病患者中胶囊内镜嵌顿的发生率高达13%[1];胶囊内镜的另一个缺点是,把可出现在正常人群中的黏膜中断和糜烂征象作为早期病变,而导致较高的假阳性率.因此,小肠病变的检查仍然大量地依赖影像学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