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超前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62例拟行单侧TKA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患肢股神经置管成功后,观察组注入0.5%罗哌卡因15~20 ml+盐酸右美托咪定0.75μg/kg,对照组仅给予0.5%罗哌卡因15~20 ml,然后接0.2%罗哌卡因患者自控镇痛(PCA)泵连续股神经镇痛。观察两组术后镇痛的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术后48 h内有效按压次数和曲马多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24 h内VAS评分、术后48 h内有效按压次数和曲马多用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能增加TKA术后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颈臂丛神经阻滞对锁骨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疆军区总医院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接受锁骨骨折手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R组和D组,每组各25例.R组术中应用生理盐水+罗哌卡因+颈臂丛神经阻滞,D组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颈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5例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单纯应用罗哌卡因组(R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组(S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每组各35例。记录3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安静和90°翻身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在术后1、2、8、12、24、48 h的安静和90°翻身活动时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S组和D组均显著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时,均能显著增强罗哌卡因的镇痛和镇静效果,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刺激仪引导下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淮南市朝阳医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9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因失访脱落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前行超声联合刺激仪引导下的前路坐骨神经阻滞。给予A组3.75 g/L罗哌卡因20 ml;给予B组3.75 g/L罗哌卡因20 ml, 0.50μg/kg右美托咪定20 ml;给予C组3.75 g/L罗哌卡因20 ml, 0.75μg/kg右美托咪定20 ml。比较各组患者术后2、6、12、24、48 h的静息视觉模拟评分(RVAS)及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PVAS),48 h内曲马多剂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6、12、24、48 h的Ramsay评分,术后2、6 h的Bromage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术后补救镇痛发生率。结果 B组、C组患者术后6、12 h的RVAS、PVAS评分均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术后48 h内曲马多剂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儿童上肢手术后采用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并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麻醉)、B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吗啡皮下注射麻醉)、C组(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麻醉).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价镇痛效果,以FLACC评分<4分的维持时间作为有效镇痛时间.分别于术后1,2,4,6,8,12,24 h记录各组患儿镇痛情况、镇痛时间.并且随访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镇痛时间与术后各时相点不需镇痛治疗的例数上,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镇痛时间显著延长,且术后4,6,8,12,24 h不需镇痛治疗的例数明显增多(P<0.05).三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用于儿童上肢手术后镇痛,能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前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01月至2021年10月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拟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9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均于术前24 h及手术当日麻醉前30 min行骨折侧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对照组患者使用0.375%罗哌卡因30 mL,观察组患者使用0.375%罗哌卡因联合0.5μg/kg右美托咪定和0.1mg/kg地塞米松共30 mL,术后两组患者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即刻(T0)、术前实施神经阻滞后12 h(T1)、入室时(T2)、术后12 h(T3)、24 h(T4)和48 h(T5)的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 VAS)及T3~T5时刻的运动VAS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泵的首次按压时间,镇痛药的使用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d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胸段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TPVB)镇痛,对照组50例予以罗哌卡因,观察组50例予以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比两组镇痛效果、阻滞时间、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6 h、12 h、24 h、48 h)机械疼痛阈值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T2~T3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3 d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IL-10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血压偏高、心率增快各1例,发生率为6.00%较对照组恶心呕吐、血压偏高各2例,躁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盐酸罗哌卡因在老年患者上肢尺桡骨骨折固定术中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01月至2023年01月80例老年上肢尺桡骨骨折分为对照组(40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罗哌卡因)、研究组(40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比两组麻醉效果、镇痛持续时间、镇静评分(采用Ramsay评分评估)、呼吸循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运动奏效时间与感觉奏效时间均较短,运动维持时间与感觉维持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均较长(P<0.05);入室时两组Ramsay评分对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麻醉后10 min、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30 min及术毕时Ramsay评分均较低(P<0.05);入室时与术毕时两组心率对比(P>0.05),麻醉后10 min、手术开始时及手术开始30 min两组心率均入室时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因为右美可降心率)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毕时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点血氧饱和度对比(P<...  相似文献   

9.
杨小宇 《武警医学》2019,30(8):672-675
 目的 探讨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矫正术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效果。方法 选取2016-06至2018-06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矫正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予以超声引导定位骶管阻滞麻醉,对照组常规使用0.2%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患儿的穿刺情况;记录两组患儿的罗哌卡因用量、切皮前后血压(BP)及心率(HR)变化;记录术中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2、4、6、12、24 h及48 h的患儿疼痛FLACC评分及患儿首次使用乙酰氨基酚时间;记录患儿睡眠障碍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评价患儿术后12 h的镇静情况;记录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穿针调整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的穿刺时间[(13.42±2.50)min]长于对照组[(5.73±2.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罗哌卡因用量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术后首次觅求对乙酰氨基酚时间[(19.6±3.2)h]明显晚于对照组[(11.4±4.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试验组的FLACC评分(1.6±0.9)明显低于对照组(4.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12 h的Ramsay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DDH矫正术采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可提供术后24 h有效镇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付建楠  齐艳芳  陈宇  刘晓梅 《武警医学》2020,31(11):983-98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啶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联合静脉镇痛在单孔胸腔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01至2020-04医院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啶SAPB联合静脉镇痛组(RD组)、罗哌卡因SAPB联合静脉镇痛组(R组)和静脉镇痛组(对照组,C组),每组50例。手术结束后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前锯肌平面穿刺,RD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啶0.5 μg/kg)20 ml,R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注射生理盐水20 ml。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并对比三组术后2、 6、12、24及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PCIA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恶心、呕吐、瘙痒、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D组和R组术后2、6、12及24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D组术后2、6、12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R组(P<0.05),三组术后48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组和R组2、6、12 h的PCIA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D组术后2、6、12及24 h 的PCIA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R组(P<0.05)。RD组和R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75%罗哌卡因复合0.5 μg/kg右美托咪啶SAPB联合静脉镇痛用于单孔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更完善,阿片类药物用量更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0.125%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腰一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下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0例无自然分娩及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随机分成3组,其中0.125%布比卡因CSEA镇痛分娩(B组)100例,0.125%罗哌卡因CSEA镇痛分娩(R组)100例,非镇痛对照组(C组)100例,对分娩镇痛效果(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MBS)、产程、各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项目进行观察。结果B组和R组镇痛效果均良好,但镇痛效果B组优于R组,有显著性差异,与非镇痛组比较差异显著。PCA次数B组和R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运动神经阻滞B组和R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镇痛组内产程比较无明显差异,镇痛组与非镇痛组(C组)比较第二产程有差异但仍在正常范围,分娩方式无影响。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各组间无差异。结论腰一硬联合阻滞自控分娩镇痛是有效、安全的镇痛方式,0.125%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镇痛系统与自控静脉镇痛(PCIA)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并术后镇痛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PCIA,B组使用局部麻醉镇痛系统持续滴注罗哌卡因。用VAS评价苏醒后、术后4、8、12、24、48 h患者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程度;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切口有无炎性反应,渗液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良好,静息时VAS评分〈3,运动时VAS评分〈4;术后8 h内静息时和术后运动时VAS评分,B组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镇痛系统持续滴注0.375%罗哌卡因的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副作用少,患者满意程度更高,是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施以辅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Ⅲ级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70例,随机双盲分为2组,于颈丛麻醉后手术切皮前5min,Ⅰ组(40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h)、静脉注射氯胺酮0.8mg/kg;Ⅱ组(30例)静脉注射氟哌利多0.06mg/kg+芬太尼1.2μg/kg。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镇静镇痛效果。结果: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范围等无统计学差异;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数据Ⅰ组较Ⅱ组平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镇痛评分(NRS)Ⅰ组低于Ⅱ组(P〈0.05),Ⅰ组镇痛效果较好;镇静评分(RSS)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镇静效果均较满意。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颈丛麻醉下的甲状腺手术,其辅助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40例需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各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5%罗哌卡因30 ml.A组不加地佐辛;B组局麻药中加入地佐辛10 mg.记录各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同时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麻醉后4、6、8h的镇痛效果,并观察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B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12.03 ±3.07) h vs(9.28±2.16)h,P<0.05).麻醉后8hB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3.97 ±1.42)vs (6.38 ±2.32),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显著延长麻醉镇痛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余璇  缪冬梅  卢彬 《西南军医》2014,(2):133-13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麻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20例,ASAⅠ~Ⅱ级,随机等分为两组:D组(右美托咪啶组)和N组(空白对照组)。两组手术结束前30min停用麻醉药物,并给予负荷量(舒芬太尼5pg+格拉司琼3mg)。两组给予负荷剂量后,D组立即泵注右美托咪啶0.5gg/kg,10min内注射完毕,而N组立即泵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0min内注射完毕。观察麻醉前、用药后、拔管即刻、拔管后3、5、10min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躁动率的发生和苏醒时间的比较。结果两组各时点SpO2及两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注药前以及D组各时点比较,N组在拔管即刻、拔管3min、拔管5minHR、MAP、RR显著升高(P〈0.05)。D组各时间点三者无明显变化(P〉0.05)。D组躁动率低于N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右美托咪啶0.5gg/kg泵注能明显减轻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所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老年患者PCEA的比较分析。方法:108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0.15%布比卡因组;B组0.12%罗哌卡因组;C组0.2%罗哌卡因组。麻醉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接近结束时连接PCEA泵。记录术后4.8、12、24、48h的镇痛效果。结果:VAS评分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mmage评分A组高于B,C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组的患者术后活动能力恢复早,B组(0.12%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术后患者为有效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分别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足月阴道分娩产妇170例,分为罗哌组(61例)、左旋组(55例)及未予镇痛的对照组(54例),观察并记录各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结果 罗哌组、左旋组均取得良好镇痛效果(P<0.05);罗哌组第一产程(496.6±196.5) min,总产程时间(552.8±184.2) min;左旋组第一产程(503.1±201.7) min,总产程时间(569.3±182.0) min.两组均长于对照组(373.1±159.2) min、(429.0±126.4) min(P<0.05);产后出血量罗哌组(270.5±62.6 ) ml、左旋组(259.3±73.1 ) ml均高于对照组(228.8±55.0)(P<0.05).结论 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分别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可延长产程时间及增加产后出血量,对新生儿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