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与CT表现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 3 8例共 40个经病理证实且行动、静脉双期CT增强扫描的HCC病灶进行分析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VEGF、bFGF以及fas、bax、bcl -2和bcl -xl的表达情况 ,并结合病理分级将CT各个表现特征与免疫组化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VEGF、bFGF、fas、bax、bcl-2和bcl-x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7.5 % ( 3 1/ 40 )、75 % ( 3 0 / 40 )、2 0 % ( 8/ 40 )、2 5 % ( 10 / 40 )、2 7.5 % ( 11/ 40 )和5 0 % ( 2 0 / 40 )。VEGF分别与bFGF、bcl -2之间 ,bcl-2与bcl-xl之间 ,以及bax分别与bcl -2、bFGF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Ρ<0 .0 5 )。CT显示的病灶大小与bcl-xl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关系 (P <0 .0 5 ) ;病灶边缘清晰与否与VEGF的表达和病理分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Ρ <0 .0 5 ) ;瘤内液化坏死与病理分级有关 (Ρ <0 .0 1) ;强化类型和侵袭转移性则与肿瘤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Ρ<0 .0 5 )。结论 HCC的某些CT表现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VEGF和bcl-xl的表达 ,同时还受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螺旋CT表现特征与临床、病理关系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螺旋CT(spiralcomputedtomography ,SCT)增强表现特征与HCC多个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5 0例 (男 3 9例 ,女 11例 )共 5 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HCC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其SCT增强表现特征 ,包括包膜类型、强化类型、侵袭转移性、病灶大小和肝硬化等。记录H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如年龄、HBsAg、AFP值、肝硬化、瘤内有无坏死等情况。将SCT表现特征与上述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SCT表现特征与HCC的病理表现具有相关性。与SCT显示的包膜类型有关的是病理分级 ,与强化类型有关的是病灶的大小和瘤内有无坏死 ,与SCT显示的侵袭转移性有关的是病灶的大小 ,与SCT显示的病灶大小有关的是AFP值 ,与SCT显示的肝硬化有关的是HBsAg和病灶的大小。结论 SCT各种的表现特征与HCC的某些临床和病理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及胆管细胞癌(CCC)螺旋CT(SCT)增强表现特征与它们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行SCT增强检查的50例HCC(共54个病灶)和24例CCC(共28个病灶),观察其SCT增强表现类型及二者动脉期增强程度,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VEGF组织的表达水平,用CD34标记微血管染色,进行MVD计数。对二者的SCT增强表现类型与VEGF表达、MVD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结果(1)HCC和CCC肿瘤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方面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2χ=5.50,t=2.03,P<0.05);(2)HCC中动脉期强化类型与VEGF和MVD未显示出相关性(2χ=1.95,t=1.80,P>0.05);CCC中不同延迟强化类型病灶的MVD值差异具有显著性(t=2.09,P<0.05);(3)HCC和CCC病灶动脉期增强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2χ=46.6,P<0.01)。结论HCC和CCC的VEGF蛋白表达率及MVD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者SCT图像增强表现情况。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螺旋CT增强表现特征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的血管形成情况以及双期螺旋CT (spiralcomputedtomography ,SCT)增强表现特征与HCC微血管形成、其它临床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5 0例 (男 3 9例 ,女 11例 )共 5 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HCC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血管形成情况 ,将SCT的表现特征与免疫组化结果和其它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FⅧRA)表达部位以间质内皮细胞为主的占2 4.1% ( 13 /5 4) ,以肝窦内皮为主的占 18.5 % ( 10 /5 4) ,混合型占 5 7.4% ( 3 1/5 4)。所有病灶平均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为 5 2 .2 0± 13 .89,微血管的平均直径为 ( 15 .0 6± 7.76) μm。MVD与Edmondson分级有关 (F =3 .488,Ρ =0 .0 2 3 ) ;微血管直径与AFP值有关 (t =3 .3 0 3 ,Ρ =0 .0 0 2 )。与SCT显示的包膜类型有关的是MVD和病理分级 ;与增强类型有关的是肿瘤的大小和瘤内有无坏死 ;与SCT显示的侵袭转移性有关的是MVD、FⅧRA的表达部位和肿瘤的大小 ;与SCT显示的病灶的大小有关的是AFP值 ;与SCT显示的肝硬化有关的是HBsAg和病灶的大小。 结论 微血管形成决定HCC的某些生物学行为 ,SCT图像表现特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SCT表现特征与p21WAF1、p16INK4、PCNA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螺旋CT(SCT)表现特征与癌细胞中p21WAF1、p16INK4及PCNA表达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对39例(共41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HCC患者,观察每个病灶SCT表现特征,包括肿瘤大小、包膜的形成、侵袭危险性及强化类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p21WAF1、p16INK4、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评价SCT表现特征与这3种蛋白之间的关系. 结果 SCT图像上HCC肿瘤大小、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分别与p21蛋白、p16蛋白及PCNA有相关性(P<0.05),HCC包膜形成与p21蛋白、p16蛋白及PCNA无相关性(P>0.05). 结论根据HCC的SCT表现特征(肿瘤大小、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可在一定程度上推测p21WAF1、p16INK4及PCNA表达情况,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螺旋CT(SCT)增强表现特征与TP、TGF-β1及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HCC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SCT表现特征,包括肿瘤大小、包膜、子灶、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和强化类型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TP、TGF-β1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析评价SCT表现特征与3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TP及MVD与SCT图像上的高侵袭性、包膜有关(P<0.05).TGF-β1与高侵袭性有关(P<0.05).3种因子的表达均与肿瘤大小、强化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根据HCC的SCT表现特征可在-定程度上反映HCC微血管生成以及TP、TGF-β1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CC SCT表现特征与癌细胞中p21^WAF1、p16^INK4、Rb表达的关系。方法:对39例(41例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HCC病例,观察每个癌灶的SCT表现特征:肿瘤的大小、包膜、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和肝硬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中p21^WAF1、p16^INK4、Rb的表达情况。分析评价SCT表现 特征与这三种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SCT图像上HCC肿瘤大小、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分别与p21蛋白、p16蛋白表达之间有相关性(P<0.05),HCC包膜形成状态和癌灶周围组织有无肝硬化与p21蛋白、p16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HCC SCT表现特征与Rb蛋白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C的SCT表现与p21^WAF1、p16^INK4表达存在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根据HCC的SCT表现特征(肿瘤大小、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p21^WAF1、p16^INK4表达情况,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与螺旋CT增强特征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表达及其与螺旋CT(SCT)增强表现和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9例共4 1个HCC病灶 ,观察其SCT表现和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CC中VEGF、VEGFR 1/Flt 1和VEGFR 2 /KDR/Flk 1蛋白的表达 ,并与SCT增强表现和特征对照。结果 VEGF、Flt 1、KDR/Flk 1阳性率分别为 6 1.0 %、6 8.3%和 70 .7% ;在侵袭高危组、包膜欠完整和 /或无包膜组、小肝癌组中VEGF和KDR/Flk 1的表达均高于侵袭低危组、包膜完整组和大肝癌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VEGF和KDR/Flk 1的表达与动脉期强化类型之间无相关性。Flt 1的表达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 检验提示VEGF表达与KDR/Flk 1表达相关 (P <0 .0 0 1) ,而未显示VEGF表达与Flt 1表达、KDR/Flk 1表达与Flt 1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VEGF通过结合其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KDR/Flk 1促进HCC肿瘤血管生成因而促进H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且可通过SCT增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推测VEGF及其受体KDR/Flk 1和Flt 1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DSA表现特点与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择54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HCC患者,根据其在DSA的表现特点,如肿瘤大小及多少、病灶边缘是否清晰、肿瘤血供情况(包括肿瘤血管的丰富度及是否有动静脉瘘等)等特点进行分析;用Elivision TMplus法对HCC组织切片进行VEGF定性检测,根据染色程度及阳性细胞的百分比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进行HE染色,用Edmmond法进行病理分级,本组把Ⅰ、Ⅱ级划为高分化组,Ⅲ、Ⅳ级划为低分化组.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肝癌组织的VEGF表达与癌组织血供特点、病灶数日多少、轮廓完整性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或P<0.0167),与瘤体大小无关(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DSA某些表现特征与肝癌组织的VEGF含量有一定相关性,通过观测DSA 图像特征能提高对肝癌侵袭和转移评估的能力,给临床个性化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小肝癌(SHCC)的SCT多期扫描肿瘤包膜完整性与组织分级、p53、p21、CD34、VEGF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多因素分析,试图探讨SCT多期扫描包膜显示在评价SHCC的生物学特性中的作用。方法 手术病理证实小肝癌30例,共33个癌结节,术前均进行螺旋CT多期扫描,其中男26例,女4例。术后肿瘤行大体病理及其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包膜完整6个病灶,包膜不完整15个病灶,无包膜12个病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包膜显示情况相关的因素是癌结节大小、p21、VEGF、CD34(MVD记数);其中癌结节大小和VEGF为正相关因素,p21和CD34为负相关因素;癌结节大小的标准回归系数(0. 5115)最大,对包膜显示的贡献最大;其次为VEGF和CD34,两者的标准回归系数相当;p21对包膜显示的贡献最小。结论 肿瘤的大小与SHCC包膜的形成和完整性关系密切。包膜完整的肿瘤VEGF多为阳性表达;包膜显示不完整或无包膜的肿瘤VEGF多不表达。而p21多为阳性表达。p53蛋白表达水平、Edmondson组织病理分级与包膜显示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 CT 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5例 HCC 患者资料,术前行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术后对病理标本进行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常规 HE 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P 法,检测其 VEGF 蛋白的表达。将 HCC 的 CT 表现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并统计分析 CT 所见与 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①75例 HCC 患者,术前 CT 所表现的肝硬化和淋巴结肿大与手术病理所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HCC 的肿瘤长径、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的 CT 表现与手术病理所见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HCC 的假包膜、肿瘤长径、病理血管、瘤内坏死与 VEGF 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C 的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肝硬化、肝内病灶(单发或多发)、淋巴结肿大与 VEGF 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CC 的 CT 表现与 VEGF 表达密切相关,CT 征象虽然可以大部分反映 HCC 的病理及生物学特性,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边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与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探讨癌灶边缘强化程度与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HCC患者48例,术前进行全肝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观察肿块边缘CT表现与病理特征,分析包膜有无、包膜完整性及肿瘤的强化程度与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采用VEGF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手术标本肿瘤边缘区不同方位点VEGF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 CT显示包膜的有无及完整性与手术病理一致,包膜完整、境界清楚10例(10/48,20.83%),肿块无明确包膜17例(17/48,35.42%),境界均显示不清,包膜不完整、境界部分不清楚21例(21/48,43.75%);肿块周边不同方位点VEGF表达阳性率完全一致14例(14/48,29.2%),平均阳性率为(53.09±11.72)%,动脉期肿块周边组织CT强化程度(28.13±10.20) Hu;肿块周边不同方位点VEGF表达阳性率不一致34例(34/48,70.8%),平均阳性率为(78.24±14.73)%,动脉期肿块周边组织CT强化程度(57.25±12.83) Hu.结论 CT扫描能较好的反映肿瘤包膜的完整程度,肿瘤边缘区有包膜与无包膜其VEGF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肿块边缘强化程度与肿瘤边缘区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HCC肿瘤边缘区VEGF表达水平与HCC的边缘CT表现有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的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星形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CT征象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82例,分析其CT表现。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肿瘤细胞内的VEGF染色,并分析其表达程度与CT表现的关系。结果 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的程度与其病理分级、病变复发密切相关。星形细胞瘤CT密度的不均匀性、瘤周水肿范围、占位效应的程度、增强程度与VEGF表达程度明显相关,但星形细胞瘤的大小、部位与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星形细胞瘤的CT征象能反映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程度。术前分析星形细胞瘤的CT征象与VEGF表达的关系,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膀胱癌中VEGF、bFGF表达及与微血管定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及与血管形成定量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6 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bFGF进行检测 ,并对其在 30例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形成的定量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 ,膀胱癌组织中VEGF、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6 5 %和 46 8% ,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和预后有关 (P <0 0 5 ) ;并与浸润性癌组织中微血管定量呈正相关 (P <0 0 1,P <0 0 5 )。提示VEGF、bFGF是膀胱癌血管形成的主要血管生成因子 ,血管形成与膀胱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脑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MRI表现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42例,分析其M RI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染色VEGF,并分析其表达程度与M RI表现的关系.结果: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与其病理分级、患者复发密切相关.星形细胞瘤MRI信号的不均匀性、边界清楚与否、瘤周水肿范围、占位效应及增强程度与VEGF表达明显相关,但星形细胞瘤的大小、部位与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星形细胞瘤的MRI征象能反映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术前分析星形细胞瘤的MRI征象与VEGF表达的关系,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MR动态增强表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微血管密度 (MVD)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MR动态增强指标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以 3 3例经手术证实为NSCLC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肿块的最大强化斜率 (Smax)和峰值到达时间 (TTP)。组织切片经CD3 4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分析MVD和VEGF表达的阳性率。将Smax和TTP分别与肿瘤的病理类型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MVD、VEGF)进行各自的比较。结果  ( 1 )肺癌的Smax与MVD和VEGF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6 1 5 ,0 .72 3 ,P <0 .0 0 1 ) ;( 2 )TTP与MVD和VEGF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分别为 - 0 .4 78和 - 0 .5 3 8,P <0 .0 1和 0 .0 0 1 )。结论 MR动态增强指标Smax和TTP能够反映NSCLC的MVD和VEGF表达的高低 ,从而推测其血管生成状况。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MSCT多期增强特征与bFGF及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 PCa)MSCT多期扫描的增强特征及与微血管密度(MVD)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情况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27例PCa患者术前行MSCT扫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组织的bFGF和MVD的表达情况. 结果 bFGF的表达与MVD有相关性;MVD与Gleason分级、肿瘤分化程度分级之间有相关性;最大强化幅值(MAV)与bFGF、MVD呈正相关关系(P<0.01). 结论 PCa 的MSCT增强特征受bFGF及微血管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CT灌注参数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CT灌注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以期获得在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状况的途径.材料和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组24例,对照组15例.患者均依次行常规全肝平扫、CT灌注扫描及常规全肝增强扫描.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中VEGF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肝动脉灌注量(HAP)明显升高,门静脉灌注量(HPP)显著降低,肝癌组比对照组肝动脉灌注指数(HAI)明显升高而门静脉灌注指数(PPI)显著下降;不同VEGF表达组的HCC灌注参数不同,HAP值与VEGF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 肝细胞癌CT灌注参数HAP与VEGF表达存在正相关,灌注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活体的肿瘤血管生成状况和恶性程度,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肾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及与病理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CC)的螺旋CT(SCT)表现及与病理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搜集行S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CC 34例,将SCT征象分组与病理征象进行比较。结果 (1) 34例RCC增强后均有显著强化,其中2 6例肿瘤在皮髓期密度等于或超过肾皮质,8例低于肾皮质高于肾髓质;SCT双期增强扫描对34例RCC的检出率为10 0 % ,定性诊断率为10 0 % ,分期的准确性为94 %。(2 )SCT上肿瘤边缘清晰者14例,病理检查12例有完整的假包膜(85 .7% ) ;细胞核分级在瘤体直径>3.0cm组、肿瘤边缘不清晰组、瘤体中心有坏死不强化区组,分别高于瘤体直径≤3.0cm组、肿瘤边缘清晰组、瘤体内无坏死区组(P均<0 .0 1)。结论 SCT双期增强扫描是RCC可靠的检查方法,能准确反映其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