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及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对GPI 在RA 中的致病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检测RA 组、健康对照组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照组血清的GPI、类风湿因子(RF).结果:RA 组的GPI 浓度值和阳性率都显著高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且RA活动组GPI 浓度值和阳性率显著高于RA非活动组(P<0.001).结论:GPI 在RA中的检测意义要大于其他身免疫性疾病,且它的升高程度与关节炎的活动性有关,GPI 和RF联合检测对RA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GPI 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系统,损伤关节表面,导致RA 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夹心抗体法检测80例RA患者、80例非RA人群中血清GPI抗原浓度。结果:①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GPI的敏感度是80.O%,特异度是77.5%。结论:GPI抗原在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能一定程度反映RA的临床病情,可作为RA诊断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的诊断意义及判断其活动性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0例RA病人,26例其它风湿性疾病病人和100例健康人群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所有风湿病组病例及其中50例健康人群并检测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RA病人同时还检测了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浓度。结果:RA组的GPI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当GPI为0.49μg/mL时,其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92.1%;GPI与关节肿胀个数、关节疼痛个数、RF、抗CCP抗体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其他指标年龄、CRP、ESR相比均无相关性。结论:GPI在RA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特异性。GPI阳性可能与RA活动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GPI)联合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7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血清中GPI抗原、抗CCP及RF-IgM水平。结果 RA组患者的GPI抗原和抗CCP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A组GPI抗原阳性率、抗CCP抗体阳性率、RF-IgM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GPI、抗CCP抗体以及RF-IgM单一指标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GPI、抗CCP抗体以及RF-IgM联合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达到100%,与单独检测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联合诊断后敏感性降低,与单一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GPI与抗CCP二者有显著相关性,GPI与RF-IgM存在显著相关性,抗CCP与RF-IgM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GPI抗原、抗CCP抗体均是RA敏感而特异性血清学指标,两者与RF综合分析,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同时可以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血清、关节液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浓度测定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升高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58例RA患者(活动期86例,非活动期72例)、96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RA患者同时还检测类风湿因子(RF)、关节疼痛及肿胀数、血沉(ESR)以及X线分级等临床指标;同时配对检测30例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GPI抗原浓度。结果①RA组GPI浓度明显高于风湿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②RA患者关节液GPI浓度明显高于血清,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A患者GPI抗原浓度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及ESR等活动指标呈正相关,与病程、晨僵时间、X线分级、功能分级没有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血清GPI抗原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RA诊断的一种新指标;关节液中GPI抗原浓度明显高于血清浓度;GPI浓度与RA病情活动有一定相关性,动态定量检测GPI抗原有助于RA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关性及其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4例RA患者、70例非RA患者包括34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SLE、SS、MCTD等)和36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PI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当GPI以0.28μg/ml为临界值时,RA组的GPI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AID组、风湿性关节炎组及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68.7%、26.5%、2.7%、2.4%,RA组的GPI阳性率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患者中GPI阳性率与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分别为68.7%和67.2%,GPI和RF单项和/或双项阳性率达93.7%。结论血清GPI在各对照组中,以RA组升高最明显,对RA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作为除RF外诊断RA的新指标,与RF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7例风湿病患者血清中GPI抗原的含量,其中68例RA患者,49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同时还检测其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heumatiod factor,RF)、血沉(ESR)、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补体3(C3)、补体4(C4)、酸性糖蛋白(AGP)和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分析RA患者GPI抗原水平与RF、ESR、IgG、IgA、IgM、抗CCP抗体、C3、C4、AGP和CRP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中GPI抗原含量为:(1.61±1.87)μg/ml,在RA患者中GPI的含量为(2.48±1.93)μg/ml,其他风湿病为(0.40±0.81)μg/ml。GPI抗原的阳性率在RA患者中为98.5%,其他风湿病中为26.5%。RA组57.3%的病人浓度高于2μg/ml。GPI的含量在RA组和其他风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I与RF、抗CCP-Ab、ESR、IgG、IgA等存在相关(P〈0.05或P〈0.01)。结论: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RA组血清中GPI升高最明显。血清GPI可作为RA的诊断指标。如果GPI和RF、抗CCP-Ab联合检测,将对RA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湿热瘀阻证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其他证候RA患者及正常人之间的差异,分析湿热瘀阻证与R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66例,其中湿热瘀阻组27例,痰瘀互结组39例;其他风湿病组26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GPI的浓度。结果 GPI浓度湿热瘀阻组为(4.78±4.07)mg/L,痰瘀互结组为(2.07±6.26)mg/L,其他风湿病组为(0.075±0.037)mg/L,对照组为(0.059±0.038)mg/L。RA患者血清GPI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05),湿热瘀阻组和痰瘀互结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PI与RA活动性有关,湿热瘀阻证是RA活动期的证候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桂林市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降低的发病情况。方法使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 520例新生儿脐血G6PD活性,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G6PD活性降低总发生率为5.28%,男性为6.71%,女性为4.02%。男性大多数为重度降低(72.15%),少部分为轻度降低(27.85%);女性大多数为轻度降低(83.33%),少数为重度降低(16.67%)。结论桂林市G6PD活性降低发生率为5.28%,G6PD缺乏症的基因频率为0.067 1。对G6PD活性降低的新生儿应密切观察黄疸情况,尽量早干预,预防发生急性溶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及抗角蛋白抗体(AKA)在湿热痹阻型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305例RA患者临床数据,寒湿痹阻型146例,湿热痹阻型159例,纳入抗-CCP、RF、GPI分析样本276例,AKA分析样本253例。进行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4)],检测AKA、RF、抗-CCP、GPI水平,分析抗-CCP、RF、GPI及AKA在湿热痹阻与寒湿痹阻型之间的差异以及与DAS28(4)的相关性。结果抗-CCP、RF、GPI及AKA水平在湿热痹阻与寒湿痹阻型R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证型患者之间疾病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CCP、RF、GPI分别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DAS28(4)、C反应蛋白(CRP)等疾病活动性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抗-CCP、RF、GPI及AKA不能作为湿热痹阻及寒湿痹阻型RA的客观化分型依据,抗-CCP、RF、GPI与疾病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抽选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均安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接收的RA患者40例,设为RA组,并取同时期收治的患有其他类型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40例,设为对照1组;取40例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均安医院接受健康体检正常者40例,设为对照2组;三组均借助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及抗RA33抗体;并借助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nti Keratin Antibody,AKA)水平,对比三组四项指标阳性率,并分析其特异性,敏感性。结果:研究组抗RA33、抗AKA、抗CCP阳性率相比其余两组更高,且RF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度,但抗RA33、抗AKA、抗CCP诊断RA特异性更高(P <0.05)。结论:抗RA33、抗AKA、抗CCP在RA早期即可出现,且具有极高特异性,可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将临床确诊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52例采用针刺加西药治疗,30d为1疗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能有效调节体液免疫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羌威蠲痹合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s例队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羌威蠲痹合剂,每次60 mL,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28例予雷公藤多甙片,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55.0%,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愈显率39.3%,总有效率78.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上,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羌威蠲痹合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祛风除湿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祛风除湿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 0 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 2组观察治疗。治疗组 5 4例应用自制中药祛风除湿丸治疗 ,对照组 5 0例应用布洛芬治疗。疗程均为 6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6.3 % ,对照组总有效率 82 % ,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 .0 1 )。治疗后 2组受累关节 3个症状记分均有下降 ,2组比较显示治疗组记分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 ,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祛风除湿丸治疗RA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16.
古代医家以古代医书为依据,分别从肝失调达、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心不行血、肺气不固五大方面,以五脏理论为基础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进行总结,并明确其主要发病机理,阐述现代医家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的中医思想,从而指导临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刺病变局部与循经穴穴位为主,辅以阿是穴,如肩关节病变取肩髃,肩内陵和肩贞,踝及趾关节病变取昆仑,照海,丘墟,八风和阿是穴,并加用电针和微波照射.治疗了11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结果治愈12例,显效38例,好转6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7.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