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桡管综合征又称骨间侧神经卡压综合征、旋后肌综合征,是指桡神经深支在肘关节外远侧的桡管内被旋后肌浅层的腱弓或桡侧腕短伸肌的肌起腱弓所卡压、摩擦、刺激而产生的以肘关节局部疼痛,前臂肌群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2004年以来,本人采用以针刀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该病7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2.
桡神经卡压旋后肌综合症是指桡神经(骨间背神经)在旋后肌腱弓附近被卡住使前臂伸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症.又称旋后肌综合征、前臂背侧骨间神经卡压征、桡管综合征等,临床上较为多见.笔者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前臂桡神经深支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桡神经深支又称骨间后神经,其能游离的长度仅3.1cm-8.8cm。自主干分出后经肘关节及桡侧返动脉的前方,继穿旋后肌浅、深部分纤维之间经桡骨,旋后肌下缘稍上方穿出,支配旋后肌,桡侧腕短伸肌、指总伸肌、尺侧伸腕肌、拇长伸肌、示指固有伸肌,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支配腕背伸、掌指关节背伸、拇背伸、  相似文献   

4.
肱骨外上髁炎是常见的运动系统慢性损伤之一,主要症状是肘关节外侧疼痛,并影响手的握力。一、临床解剖: 肱骨外上髁上附着的肌肉有桡侧腕长短伸肌、指总伸肌、小指固有伸肌、尺侧腕伸肌和旋前圆肌的伸肌总腱等。在肱桡关节部位的指总伸肌和旋后肌之间有一滑囊、名为  相似文献   

5.
桡管综合征(Radial Tunnel Syndrome)为桡神经及其分支,主要是后骨间神经在肘外侧区受卡压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的通称。由于本病类似网球肘,临床上往往容易误诊误治。笔者自2007年至今,收治37例误诊为网球肘经治无效的桡管综合征患者,通过针刀松解Frohse腱弓、旋后肌管和伸肌总腱,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37岁~62岁;左侧患病12例,右侧27例,其中双侧同时患病者2例;病程1个月~28个月,因外伤引发的5例。上述病例均被误诊为网球肘,分别行理疗、封闭及针刀治疗未见疗效。  相似文献   

6.
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是C5、C6的重要功能,C5、C6神经根性撕脱伤的病例很难判断其残根是否留有功能,因此直接修复不能保证术后功能恢复1。因此很多学者选择神经移位来重建C5、C6的功能,用作神经移位的神经有副神经、膈神经、肋间神经、同侧C7、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或外侧头肌支,如果患肢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我们以副神经至肩胛上神经、尺神经后内侧1/6束至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至腋神经前支来重建肩外展和肘关节屈曲功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旋后肌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任龙喜程爱国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063000唐山)关键词旋后肌综合征诊断治疗旋后肌综合征(SupinaterSyndrome)系指桡神经深支(骨间背侧神经)在旋后肌处受压产生的一系列症侯群。国内外已有许多报导,在诊...  相似文献   

8.
网球肘又名肱骨外上踝炎、滑囊炎,是由于某些工作需反复屈伸肘关节及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引起桡侧腕伸肌肌起点损伤,致使肘关节之桡背侧部疼痛,表现患肢乏力,持物受限,夜痛较甚。1998年至2003年,我科对肱骨外上髁痛点采用局刺法治疗5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网球肘”又名肱骨外上髁炎、滑囊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由于某些工作需反复屈伸肘关节及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引起桡侧腕伸肌肌超点损伤,致使肘关节之桡背侧部疼痛,表现患肢乏力,持物受限,夜痛较甚,但疼痛仅限于肱骨外上髁之背侧。3年来我科对肱骨外上  相似文献   

10.
手三里穴和桡血管神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临床手三里穴针灸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解剖观测60例成人尸体上肢.结果:手三里上刺进针时,进针层次由浅至深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桡骨颈.针体面皮肤旋后肌浅面的深度为1.52±0.54cm,针灸达桡骨颈深度为1.95±0.37cm.针体周围93%为含桡神经深支和桡侧返动脉的致密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11.
<正>腕管综合征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桡侧手指麻木疼痛,夜间痛醒,屈腕无力,到后期可以出现鱼际肌萎缩[1]。因为前臂肌群(如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等)出现病理性紧张,形成患肌,从而使正中神经受到压迫,出现手指麻木疼痛等症状。临床上大多用针灸推拿、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浮针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患者周某 ,男 ,4 5岁。因右上臂不明原因疼痛 ,手指乏力半月来诊。门诊检查 :右上臂中段前外侧有一条索状物 ,有压痛 ,神经叩击征阳性 ,手背桡侧及前臂部感觉减退 ,伸指肌力Ⅲ级 ,余伸肌肌力Ⅴ级。初步诊断为右上臂桡神经迟发性神经炎 (卡压征 )。病人否认外伤史及醉酒史 ,并做颈椎磁共振排除颈椎病变 ,建议入院手术探查。病人拒绝手术治疗 ,遂到外地多家医院就诊 ,诊为左上臂桡神经炎 ,经药物治疗 ,病情逐渐加重。 1月后再次来诊。门诊检查见病人腕及手指均下垂 ,不能伸掌指关节 ,前臂不能旋后 ,手背桡侧感觉减退。肌电图示桡神经重度损伤…  相似文献   

13.
神经失用(neurapraxia)临床报道极少。在上肢损伤中后期出现的桡神经失用,临床报道则更少见,常被误认为桡神经损伤或桡神经卡压旋后肌综合症。本院自1992年~1994年共收治此类患者25例,现报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例中,骨折及损伤治疗,院外17例,院内8例;男性10例,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上廉穴短刺治疗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治疗52例,取患侧上廉穴。进针后,先使针尖触及桡骨骨膜,再将针体倾斜与皮肤约呈30°,使针尖在骨膜上轻度摩擦,以局部产生明显酸胀感或针感放射至患肢桡侧大拇指、示指和中指为度,留针20 min。每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52例患者中治愈50例,占整体的96.2%,显效2例,占整体的3.8%。患者治疗后桡神经浅支传导速度平均为(49.38±2.97)m/s,快于治疗前的(29.31±5.94) 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廉穴短刺治疗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临床疗效较好,取穴少、疗程短,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胡思进  应有荣 《中医正骨》2007,19(11):46-46
肱骨外上髁炎,是临床常见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经对症治疗后,大多可治愈,而合并前臂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1〕,易复发,是骨伤科疑难症之一。自2004~2007年,作者采用铍针加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合并前臂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3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33~58岁,平均48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2年,平均3年。左侧9例,右侧23例。所有病例均有劳累史,肘关节外侧疼痛,同侧前臂桡侧及腕背有刺痛,烧灼感和麻木,在肱骨外上髁处有局限性压痛点,可触及锐边,前臂桡背侧针刺痛觉改变大多为减退,…  相似文献   

16.
朱丽  徐照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8):538-541
目的研究内关透外关透刺针局部的毗邻结构。方法用福尔马林固定成人男性上肢标本26例,对内关、外关穴进行定位标识,毫针透刺后进行局部断层解剖。结果与透刺针密切相关的神经、血管、肌肉等毗邻结构依次为正中神经、骨间前神经、骨间后神经等神经干;正中动脉、静脉,骨间前动脉、静脉等血管;桡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等前臂前群肌及前臂骨间膜,拇长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小指伸肌等前臂后群肌。结论透刺针的长度以40 mm或50 mm为宜。正中神经是内关-脊神经节-心脏的主要联系途径,为了通过刺激正中神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应紧贴桡侧腕屈肌腱的尺侧进针。  相似文献   

17.
<正>腕管综合征(CTS)又称鼠标手,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卡压,而导致以桡侧三个半手指的麻木、疼痛,并以夜间加重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和手工劳动者。轻中度CTS以保守治疗为主,中医针灸等均可改善患者的症状[1]。神经双卡是指1根神经在同一肢体的2个不同部位同时受到卡压,可导致肢体特定部位运动、感觉及植物性神经营养功能障碍[2]。最常见的神经双卡综合征是腕管综合征和神经根型颈  相似文献   

18.
肘部桡神经卡压又称旋后肌综合征。是骨伤科常见病,笔者在临床上采用局部封闭加手迭治疗52例旋后肌综合征,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男37例,女15例。左侧19例,右侧32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最短14天,最长5年。其中28例有明显外伤史,其余均为体力劳动者。1.2临床表现:肘部外侧疼痛和放射痛。在胶骨外上髁远端5cm左右常可找到痛性结节,偶诉腕背部疼痛,这是止于腕骨的终未神经支受刺激所致。疼痛常在夜间或体力劳动后发生。病人无法忍受强力的前臂族后,中指伸直时,肘部疼痛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骨间背侧神经(PIN)的临床解剖学特征及体表定位方法,以减少前臂手术中对PIN的损伤。方法取防腐成人尸体上肢标本24侧,解剖出桡神经及其分支。在前臂旋后90°位时测量掌侧手术入路时PIN相关结构特点,在前臂旋前90°位,显露旋后肌及PIN,测量背侧手术入路时PIN相关结构特点。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在PIN穿出旋后肌部位在前臂的比例,同时观察PIN穿出旋后肌管后各肌支的分布及形态特点。结果PIN自桡神经主干发出的位置与AB线的距离为(3.25±10.7)mm。PIN穿入旋后肌的位置距AB线的垂直距离为(29.87±3.1)mm,桡动脉返支与AB线的垂线距离为(25.74±2.6)mm。PIN穿出旋后肌的部位与肱骨外上髁的距离(AC)为(68.4±17.6)mm,且C点位于肱骨外上髁与桡骨L ister结节连线AE线的尺侧,与AE连线的水平距离为(5.6±1.3)mm,肱骨外上髁与尺骨茎突尖端(AD线)的长度为(235.7±22.8)mm,AC与AD之比为0.28±0.06。结论准确的体表定位可为前臂手术中避免损伤神经血管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电针治疗前臂伸肌腱周围炎25例杨元普,杨旭霞山东东明县第三人民医院(274500)杨念时山东聊城第二棉纺厂职工医院(252000)主题词腱炎/针灸疗法,前臂,电针疗法本病又称桡侧伸肌群肌腱周围炎,桡侧伸腕肌群轧辄性腱鞘炎,桡侧伸腕肌群捻发音性腱周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