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牵引疗法、推拿治疗、中药热敷、中频理疗、针刺、小针刀、音乐功能锻炼等法联合治疗颈椎病.结果:临床治疗40例中,治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具有协同作用,相辅相成,大大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对有效防治颈椎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颈椎牵引、中药热敷、中频及红外线理疗、口服活血化瘀及营养神经药物联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3例,显效22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程短,患者负担轻,能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减轻神经根受压,有利于神经根炎性水肿的消除,缓解痉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自1993~2000年,作者采用中药局部湿热敷配合针刺和功能锻炼治疗颈椎病31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1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我科于2002年10月-2008年10月间。采用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1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28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彬 《山西中医》2004,20(2):34-34
目的 :观察牵引、推拿并口服中药综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牵引、推拿、口服中药、导引锻炼等综合方法治疗颈椎病 2 83例。结果 :临床治愈 5 6例 ,显效 14 2例 ,好转 80例 ,无效 5例 ,总有效率为 98.2 %。  相似文献   

6.
推拿及中药内服、热敷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超 《中医药信息》2001,18(1):45-45
颈椎病是一种因颈椎退形性改变引起的疾病 ,也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 ,1 992~ 1 998年 ,共收治 1 0 2例本病患者 ,均采用门诊推拿及中药内服 ,中药热敷进行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0 2例病人中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2 4岁 ;病程半年以内 2 6例 ,半年~ 1年之间38例 ,1~ 2年间 2 1例 ,2年以上 1 7例。1 .2 临床分型 根据临床病人的主诉症状进行分型 ,有利于临床治疗。  肢体麻木型 :单 (双 )上肢麻木、疼痛 ,抬举无力不能持重 ,肢体受压后症状加重。臂丛 (N)牵拉试验 ( )居多。  头晕头痛型 :以…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2000年以来,采用牵引、推拿、针灸、理疗等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颈椎病20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取针刀松解为主,并结合推拿、牵引固定与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颈椎病14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颈椎病诊断依据及病理分型,对符合诊断标准并坚持连续治疗者,作为病例入选对象。本组140例,男59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半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 3例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1 3例 ,均经 X线平片确诊 ,其中男性 2例 ,女性 1 1例 ;病在右膝者 3例 ,在双膝者 1 0例 ;年龄 5 1~ 74岁 ,平均 61岁。全部病例均表现为下蹲困难、膝部疼痛、肿胀、僵硬感及关节变形。治疗方法中医疗法以针刺、推拿为主 ,辅以中药热敷。针刺取穴鹤顶、内膝眼、外膝眼、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阿是穴。用 2 8号 1 .5~ 2寸毫针 ,常规消毒后直刺或斜刺进针 ,得气后接电子治疗仪 ,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针后用 TDP神灯照射。治疗时…  相似文献   

10.
11.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科从2001年5月~2004年5月对本类患者施行以物理治疗为主的非手术治疗280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综合治疗颈椎病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劲松  余峥 《针刺研究》1998,23(3):206-207
自1992年以来,采用针刺颈部夹脊穴加灸配合牵引推拿的方法,治疗颈椎病68例,疗效满意。一般资料本组68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21~76岁;病程1个月一25年。有关症候属风寒湿型20例,气滞血瘀型14例,痰湿阻络型8例,肝肾不足型11例,气血亏虚型15例。所有病例均以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为诊断依据,具体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而定。治疗方法针刺:局部取穴以颈夹脊3~7为主穴,配合远道及辨证取穴。风寒湿型加风池、列缺、外关;气滞血瘀型加血海、足三里;痰湿阻络型加丰隆、阴陵泉;肝肾不足型加太冲、太溪;气血…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是一种因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的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临床上常见的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较高。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部不适,酸、胀、痛,或单上肢、双上肢麻木、疼痛,重者可导致上肢的肌力下降,部分病人还伴眩晕、头痛等症状,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影响较大,从1998~2007,本院门诊收治本病患者172例,全部采用牵引、推拿、中药热敷等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绪权 《针刺研究》1998,23(3):209-210
一般资料152门诊患者,男79,女73;年龄36~69岁;病程3个月~4年。其中神经根型69例;推动脉型12例,交感神经型14例,脊髓型4例,混合型53例。治疗方法神经根型:①针刺:证属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经络痹阻。取大抒(补),肾俞(补),颈部夹脊穴(平补乎泻),曲池(泻),合谷(补)。留针30分钟。②推拿:患者取坐位。先按揉、弹拨、样推颈、肩、臂部肌群10分钟,次点按、拿捏风地,缺盆、肩井、肩中俞、肩隅、曲池、小海、内外关、神门8~10分钟,续滚揉颈、肩,上肢,并摇板颈椎,搓抖上肢10~15分钟结束。③垂吊式或气囊自控式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笔者用小针刀配合推拿治疗本病30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0例中,男9例,女21例;年龄41~56岁;患处为左肩11例,右肩17例,双肩2例,共32个肩;病程最短2周,最长18个月.其中病情重者三角肌明显萎缩2例,有慢性劳损史21例,有明显外伤史6例,原因不明的3例. 2治疗方法 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在喙突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近肩前穴),冈上肌抵止端(近肩穴),肩峰下(近肩穴),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处(近肩贞穴);肩关节周围在肩井、巨骨、天曲坦、天宗等腧穴压痛点中,每次选用3~5个压痛点或腧穴,用75%的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然后右手持无菌小针刀柄,将刀口线与肌内韧带走行方向平行刺人患处的压痛点或腧穴,以纵行疏通剥离或切开剥离法或用通透剥离法,剥离患肩软组织的粘连;而后将针刀提至皮下,用左手指拇按压局部压痛明显减轻的点或腧穴,随即出针,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2~3分钟,再用创可贴敷盖.术后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患肢外展,让助手托扶患肢,并嘱患者充分放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牵引、中频电理疗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纯推拿组和推拿理疗组(推拿联合牵引、中频电治疗),每组各75例,进行疗效评价和症状体征评分比较.结果:2组经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均较前增高(P<0.05),治疗后推拿理疗组评分明显高于推拿组(P<0.01),有效率高于推拿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牵引、中频电理疗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手法调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并分析手法调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参考.方法:将临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推拿以手法调整为主),共41例,对照组(推拿以手法松解为主),共37例.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有效率92.7%.对照组,治愈11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有效率75.7%.经统计学X检验,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手法调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摆脱更多患者的痛苦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19.
针刀为主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观察针刀疗法与颈椎牵引对颈椎病治疗的临床效果。选用了诊断明确的126例现患者,随枘发为治疗组96例,以针刀治疗,对照组30例,以颈椎牵引治疗。两组同时配合服用中药。结果治疗组治愈86例(89.6%),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治愈17例(56.7%),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颈椎病的治疗,针刀疗法优于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三联疗法是指同一患者应用针刺、推拿和牵引三种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较单纯针刺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