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血糖值的联系.方法:选取按WHO诊断标准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共100例,采用美国津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A1C和空腹血糖(FPG),取HbA1C=10%,小于10%为A组;大于与等于10%为B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HbA1C水平与FPG关系.结果:B组HbA1C值(13.4±2.5)%较B组HbA1C值(7.3±1.3)%明显高(P<0.05);A组患者FPG(12.23±3.1)mmol/L比B组FPG(8.78±2.5)mmol/L明显高.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是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方法:将病程在1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病人32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A组)和非胰岛素治疗组(B组)。治疗一年后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A组与B组相比较,A组FPG、2hPG较B纽控制好,HbA1c均控制在〈7%。结论:对2型糖尿病病人早期应用胰岛素,尤其是病程长、药物控制效果差的患者,效果更佳,而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DM)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DM患者50例进行综合干预:心理支持、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结果:综合干预时间为1年,结果为治疗依从32.00%(16/50)提高到的72.00%(36/50);空腹血糖(6.34±0.78)mmol/L、餐后2h血糖(8.35±0.89)mmol/L、糖化血红蛋白(6.62±0.34)%低于干预前的(7.79±0.56)mmol/L、(9.16±1.10)mmol/L、(7.37±0.45)%(P〈0.05)。结论:通过综合干预可以提高DM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血糖升高的预后价值。方法对我院内科病房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68例资料完整的AMI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人院后即刻、24、48h血糖浓度值共分为三组:A组血糖≤7.8mmol/L;B组血糖7.8~11.1mmol/L;C组血糖≥11.1mmol/L。比较各组心肌酶、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及住院病死率。结果(1)i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A组7.6%(17/225),B组8.1%04/421),C组33.3%(8/24),C组分别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梗死面积(S)进行比较,C组分别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住院期间死亡9例,存活59例,存活组与死亡组血糖分别为(7.10±1.02)mmol/L和(12.04—0.8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对AMI后30天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升高与AMI后30天住院期间病死率相关。并且30天住院期间病死率随着血糖升高而升高。结论血糖升高是AMI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短期皮下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和既往诊治长期血搪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不同改善。方法:选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大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大于9.0%的10例新诊断和10例既往诊断血糖控制差的T2DM病人,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3个月。分别在开始和治疗1个月、3个月检测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C肽1)、HbA1c、标准馒头餐(相当于75g葡萄糖)餐后2h血糖(2hPG)和胰岛素(P2hINS)、C肽(C肽2),计算C肽和血糖前后差值(△C肽-二C肽2-C肽1,△G=2hPG—FPG)及△C肽/△G比值、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INS*FPG/)22.5],治疗前后测量血脂,身高,体重,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个月结束,20例患者血糖均改善,但新诊断者疗效更好,同时新诊断者血脂及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有明显改善,治疗依从性好。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毒性,提高β细胞功能及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糖化血清白蛋白(GA)、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水平,评价GA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诊疗中的意义。方法:以56例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和10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液中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进行三项指标之间相互关系比较。结果: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中的GA、HbA1c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与非血液透析糖尿病患者相比,HbA1c水平偏低,而GA水平相对稳定。结论: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评价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糖水平时会导致评估不足,GA为一种更稳定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糖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发病12h内的191例STEMI患者依据血糖测定结果分为3组。A组67例,血糖〈6.1mmol/L;B组88例,血糖≥6.1mmol/L且〈11.1mmol/L;C组36例,血糖≥儿.1mmol/L。回顾性分析3组在入院血糖、白细胞计数、心肌酶、血脂以及既往糖尿病史、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率,同时记录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女性糖尿病患者多、白细胞计数增高(P〈O.05),而且C组比A组患者冠脉病变重,射血分数低(P〈O.01)。结论入院血糖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伴有多支病变,心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对80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并测定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酸等生化指标,根据血糖波动系数(BGFC)分为3组(A组BGFC≤1.5,B组1.5〈BGFC〈3,C组BGFC≥3.0),分析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①各组患者葡萄糖平均值、空腹血糖平均值、高血糖(≥11.1mmol/L)时间比、低血糖(≤3.9mmolfL)时间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②患者HbAlcA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BGFC的增加HbAlc升高。结论T2DM患者血糖波动可能与HbAlc相关。随着BGFC的升高,HbAlc升高。HbAlc越高的患者可能血糖波动越大。  相似文献   

9.
实测经络针灸疗法治疗糖调节受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实测经络针灸疗法治疗糖调节受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糖调节受损患者59例。分为埘照组31例及实测经络针灸治疗组28例。实测经络针灸治疗组包括足三里(ST36)组、足三里(ST36)+手三里(L110)组、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3个亚组,运用实测经络针灸治疗1月后,比较各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的血糖及平均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Is指数(Matsudaindex)、B细胞功能指数(△130//kG30IR、MBCI、I相Stumvollindex)。结果:足三里+三阴交组治疗前OGTT60min血糖(11.02±0.83)mmol/L,120rain血糖(9.06±0.85)mmol/L,平均血糖(8.10±0.62)mmol/L,AUCg(26.28±1.89)mmol·L·h。经过1月的实测经络针灸治疗干预后发现,足三里+三阴交组治疗后OGTT60min血糖(9.77±1.01)mmol/L,120min血糖(6.98±1.85)mmol/L,平均血糖(7.32±0.94)mmol/L,AUCg(22.92±3.32)mmol·L-1·h-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有显著差异。足三里+三阴交针灸组治疗后与其它三组治疗后相比,其OGTT30min、60rain或120min的血糖及平均血糖,AUCg均有明显下降(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实测经络针灸疗法治疗糖调节受损的患者,选择足j里+三阴交针灸治疗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餐后高血糖有明显改善,对于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预防严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66例2型糖尿病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用胰岛素泵输注入胰岛索;治疗组均于早、晚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同时口服二甲双胍(格华止),每日1000—2000mg。所有患者观察开始时和结束时均测定FPG、2hPG。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午餐后2h血糖、晚餐后2h血糖分别为:对照组7.62±2.11mmol/L,11.85±1.37mmol/L,9.71±1.33mmol/L和11.3±2.82mmoL/L;治疗组4.57±1.28mmol/L,7.73±2.37mmol/L,6.75±2.61mmol/L和8.23±1.25mmol/L。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24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者少(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用二甲双胍可有效控制.24h高血糖、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是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50例孕8~12周,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单胎妊娠妇女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的50例孕8~12周的健康单胎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析两组妊娠妇女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GLU)和餐后2小时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水平,采用液相色谱分析法分析两组妊娠妇女的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比较FPG、2 hPG和Hb A1c三项指标的诊断效能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GLU水平分别为(7.48±0.56)mmol/L、(4.71±0.39)mmol/L,2 hPG水平分别为(10.97±0.96)mmol/L、(6.35±0.5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别为(6.28±1.22)%、(5.13±1.05)%,观察组的GLU、2 hPG和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PG、2 hPG和HbA1c三项指标早期诊断GDM的灵敏度分别为67.5%、72.5%和85.0%,特异度分别为65.75%、75.21%和90.25%,HbA1c早期诊断GD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预测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人员为同期体检健康的成人志愿者一共100例,分别对他们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结果:实验组测定出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的测定结果,行且他们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分大于7.Ommol/L、7.0mmol/L与6.0mmol/L之间和≤6.0mmol/L三组的人数分别为:50、82、68,结果表明:r=0.727,p〈0.01,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能够反映人体内的血糖水平,对糖尿病诊断以及病情跟踪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芡芪真武汤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青山 《中医药学刊》2005,23(8):1523-1524
目的:观察芡芪真武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白蛋白排出的影响。方法:配对及开博通治疗对照研究。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糖负荷后2h血糖(2hPPG)、血压、血液流变学、24h尿白蛋白含量和24h尿总蛋白含量的检测。结果:(1)患者FPG、HbA1、2-P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全血羞占度、血浆拈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2)参芪真武汤能减少24h尿白蛋白含量(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的同时,辨证使用芡芪真武汤。可显著减少尿白蛋白的排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初诊 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空腹血糖〉11.1 mmol/L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 68例,进行为期 2周的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强化治疗,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和餐后2 h C肽(2 h C-P)、血清甘油三酯(TG)改变情况。 结果 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后 FPG、PPG、HbA1c、TG、FC-P、2 h C-P均有明显改善 (P<0.05).随访一年,有32例患者仅需饮食、运动即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显著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远期疗效好,部分患者不用任何药物,仅通过饮食控制就可获得良好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T2DM现患病例353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一般信息、自我管理信息、治疗方案、合并症及并发症信息、血糖、HbA1c值等。根据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达标组(HbA1c〈6.5%,78例)和未达标组(HbA1c≥6.5%,275例)。结果:①HbA1c迭标率为22.1%;②未达标组合并脑血管疾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率明显高于达标组(P〈0.001,P=0.008);③39.3%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10.8%患者HbA1c监测频率≥3次/年,5.8%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且HbA1c监测频率≥3次/年。患者知晓糖尿病知识、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的比例分别为35.4%、31.4%、53.1%。结论:目前T2DM患者的HbA1c达标率低,HbA1c控制与糖尿病合并症、并发症有关,提示应通过加强个性化的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尤其加强血糖、HbA1c监测力度及饮食和运动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丁曦  姚定国 《中医药学刊》2010,(9):1963-196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特征及中医的病机关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100例2型糖尿病(T2DM)肥胖和非肥胖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PBG),以及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肥胖T2DM辨证分型统计。结果:肥胖组与对照组年龄、病程、FPG及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BMI(26.0±3.67)kg/m2、PBG(15.17±3.79)mmol/L、FINS(10.77±7.93)μU/mL及HOMA-IR(3.64±3.27),与对组BMI(22.8±3.12)kg/m2、PBG(13.77±4.11)mmol/L、FINS(8.97±9.03)μU/mL及HOMA-IR(2.29±1.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肥胖组患者更易出现湿热困脾证。结论:肥胖的T2DM患者中存在高胰岛素血症、IR以及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湿热困脾是肥胖的T2DM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单用诺和龙(瑞格列奈)与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0例,分为诺和龙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60例和单用二甲双胍组(对照组)60例,治疗3个月,评估疗效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2纽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比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但体重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餐后2h血糖(8.55±2.1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9.48±3.12)mmol/L(P〈0.05),但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二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安全性分析表明,患者对诺和龙有较好的耐受性,尤其是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诺和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T2DM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以及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收集入院时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检测踝肱指数(ABI)、尿白蛋白肌酐比(ACR),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CGMSSoftware3.0对CGMS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依据ABI值分为低ABI组和ABI正常组;依据A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IAU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MAAU组);依据MAGE分为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结果年龄大、病程长、血压高、MAGE高是导致患者ABI降低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低ABI组MAGE(4.95±0.23)mmol/L,显著高于ABI正常组(3.05±0.14)mmol/L(P〈0.01)。年龄大、病程长、血压高、HbAlC及MAGE升高是导致患者发生尿白蛋白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MAAU组MAGE(5.61±1.13)mmol/L,MIAU组MAGE(4.81±0.69)mmol/L,均显著高于NAU组(2.80±0.87)mmol/L(P〈0.01)。MAGE升高组的低ABI、MAAU及MIAU发生率均高于MAGE正常组(分别为61.9%VS29.3%,35.7%VS7.3%,33.3%VS14.6%,P〈0.01)。年龄大、病程长、HbAlC高是导致MAGE升高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其中ISI的影响因素最大。结论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入院时随机血糖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80天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82例行急诊PCI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后即刻的随机血糖分为3组:A组血糖〈7.8mmol/L,B组血糖7.8~11mmol/L。C组血糖〉11.0mmol/L。3组患者入院24h内均行相关的临床检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并观察住院期间病死率及住院期间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年龄、性别构成、吸烟、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比例、梗死前心绞痛及胸痛发作至PCI时间方面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义(均P〉0.05);而在既往糖尿病史方面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入院即刻BG明显高于A、B组(P〈0.05):B组CK—MB峰值高于A组(P〈0.05);C组病变血管支数高于A、B组(P〈0.05);而住院期间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C组36.9%和18.4%,B组27.3%和5.5%,A组15.7%和3.4%,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升高是AMI患者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干预后住院期间术后180天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0.
王为向 《四川中医》2009,(10):118-11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4例糖尿病患者均针刺胆俞、脾俞、胃俞、三阴交、太溪,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14例糖尿病患者经针刺治疗总有效率为78.6%,治疗后空腹血糖由(9.29±2.77)mmol/L下降至(7.61±2.65)mmol/L,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餐后血糖由(11.72±2.46)mmol/L下降至(9.59±3.49)mmol/L,治疗前后餐后血糖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