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中误诊为恶性的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声像图特征。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对31 822名健康体检者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依据判定标准, 对声像图表现高度怀疑恶性结节者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结果  在超声检查可疑恶性的162个甲状腺结节中, 经术后病理证实33个(20.37%)为良性, 其中以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钙化或(和)纤维化最多见(12个, 36.36%)。误诊结节中最常见的超声征象为微小钙化(20个), 其他包括结节边界不规则(9个)、纵横比≥ 1(6个)、血流异常(6个)等。  结论  超声作为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检查方法, 准确识别其声像图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减少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诊断对软组织肿瘤相关性低磷骨软化症病变手术定位切除的指导价值及良恶性病灶成像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3例软组织肿瘤相关性低磷骨软化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超声图像资料,对照手术及病理结果,分析超声图像特征,比较良恶性超声特征差异。  结果  63例患者的65个病变全部在术前超声定位下完整切除,病理结果均为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其中良性病灶56个,中位最大径2.3 cm(1.6~3.3 cm),恶性病灶9个,中位最大径3.0 cm(2.5~5.5 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钙化和血流信号丰富的比例高于良性结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62.5%和66.7%/28.57%,P均<0.05)。其他征象如形态、边界、边缘特征、内部回声、回声水平、均匀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良恶性结节的成像模式具有差异(P=0.009),恶性病变66.7%为Ⅰ类,33.3%为Ⅱ类;良性病变80.3%为Ⅱ类和Ⅲ类。  结论  术前超声定位可以帮助手术完整切除软组织肿瘤相关性低磷骨软化病变,部分超声特征及成像模式对于鉴别良恶性病灶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急诊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的主诉症状及特点。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急诊科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留观的200例SLE患者主诉症状数目、常见症状分布、初治患者主诉症状分布、发热的病因等方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SLE患者急诊就诊时主诉症状以两种症状为多见(47.5%, 95/200), 发热是最常见症状(58%, 116/200);中枢神经系统(38.5%, 20/52)、呼吸系统(23.1%, 12/52)和消化系统(19.2%, 10/52)受累易伴发热; 初治SLE患者发热病因多为狼疮活动(78.8%, 26/33), 非初治SLE患者发热病因多为继发感染(69.9%, 58/83);感染性发热患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81.5%, 53/65)。  结论  急诊就诊的SLE患者主诉症状有一定的特点, 了解其规律可最大程度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位甲状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7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3例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资料, 对照核医学检查、手术及病理结果, 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  结果  13例中9例行异位甲状腺切除, 病理结果示单纯异位甲状腺3例(23.1%), 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7.7%), 异位甲状腺合并甲亢治疗后改变1例(7.7%), 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15.4%), 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7.7%), 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纤维化、钙化及腺瘤样增生1例(7.7%)。超声声像图显示13例(100%)异位甲状腺均边界清晰; 12例(92.3%)为形态规则的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 1例(7.7%)形态欠规则; 6例(46.2%)呈混合回声, 3例(23.1%)呈中等回声, 4例(30.8%)呈低回声; 6例(46.2%)为囊实性, 7例(53.8%)为实性。彩色多普勒显示10例(76.9%)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2例(15.4%)内部可见条状血流信号, 1例(7.7%)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  结论  异位甲状腺具有典型的超声成像特征, 可为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蛋白表达、基因突变和基因拷贝数改变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切除的9例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特征, 并以9例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腺瘤为对照,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corpion ARMS突变系统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的方法分析EGFR在二者中的蛋白表达、基因突变和基因拷贝数改变的情况。  结果  9例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中, Cushing综合征2例, 无功能性皮质癌7例。病例随访时间6~56个月, 皮质癌患者失访2例, 死亡6例。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中EGFR蛋白过表达率为77.8%(7/9), EGFR FISH阳性率为55.6%(5/9);仅有22.2%(2/9)皮质腺瘤存在EGFR蛋白的表达, 且EGFR FISH均为阴性。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腺瘤及皮质癌中均未检测出EGFR基因扩增及基因突变。  结论  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非常罕见, 其诊断依据病理学及免疫表型, EGFR蛋白过表达和7号染色体的高多体性较腺瘤更常见, 可能有助于与后者的鉴别诊断, 也有可能成为今后临床分子靶向治疗的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年轻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声像图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并被病理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的40例年轻患者(≤ 3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与超声影像资料。  结果  40例患者平均年龄(29.88±5.12)岁。14例患者(35%)有肿物短期内快速生长病史。3例患者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35例患者(共40个恶性病灶)接受超声检查, 超声漏诊5个病灶, 误诊4个病灶, 31个病灶在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肿瘤, 诊断准确率为77.5%。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97.1%)、边界不清(82.9%)、内部回声不均匀(97.1%)、微小钙化常见(74.3%)、血流丰富(Ⅱ~Ⅲ级80.0%)。15例(37.5%)患者采用保乳术, 4例(10.0%)采用乳房单纯切除术, 21例(52.5%)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 占67.5%(27/40)。22例(55%)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对40例患者平均随访(64.08±5.87)个月, 8例(20%)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17.17±12.02)个月。  结论  年轻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复发率高, 淋巴结转移率高, 超声声像图表现多样。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组织活检(core-needle biopsy, CNB)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04年1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17例进行CNB、有完整手术病理或随访资料的甲状腺病变患者, 回顾性分析其甲状腺病灶的CNB及病理结果。  结果  CNB结果显示, 117例甲状腺病变中良性85例, 恶性28例, 可疑恶性2例, 取材不满意2例, 取材成功率98.3%;弥漫性病变37例, 甲状腺结节80例。29例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显示恶性24例(22例乳头状癌, 2例淋巴瘤), 其中5例CNB为良性(假阴性); 良性5例。80例甲状腺结节中小于1 cm者2例, 1~2 cm者21例, 大于2 cm者57例。  结论  超声引导CNB取材成功率高, 安全可靠, 可作为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FNA)的有效补充手段, 并可用于特殊甲状腺病理类型, 如淋巴瘤的首选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手术的96例患者共96个病灶的超声造影, 其中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1例。超声造影增强形式分为无增强、周边增强、均匀增强、区域增强和不均匀增强, 分析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造影特征, 并与病理所见进行对照。  结果  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经常规超声仅检出6例, 病灶1.6~3.9 cm; 经超声造影发现另外4例, 均为均匀增强, 病灶0.5~1.2 cm。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 均匀增强6例(54.5%), 区域增强4例(36.4%), 无增强1例(9.1%)。超声造影增强区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扩张导管内乳头状突出物, 以纤维血管为轴心, 树枝样生长, 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 非增强区组织病理学特点主要是扩张导管和纤维组织。  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造影主要为均匀增强和区域增强, 超声造影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有关。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常规超声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直径1~2 cm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1例直径在1~2 cm之间的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 女14例; 年龄24~77岁, 中位年龄46岁。  结果  31例患者中, 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排便次数增多18例(58.1%), 便血2例(6.5%); 余11例患者无症状。本组患者行局部切除术26例, 包括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19例(61.3%), 经肛门括约肌途径直肠肿物切除术(Mason术)4例(12.9%), 经肛门肿物切除术3例(9.7%); 行根治性切除手术5例(16.1%)。术后病理回报所有病例均为直肠类癌, 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25例; 浸润肌层6例, 其中淋巴结转移1例。29例患者得到随访, 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者(n=23)5年生存率为95.7%, 浸润肌层者(n=6)5年生存率为50%(P < 0.001)。  结论  直径1~2 cm直肠类癌, 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者可行局部切除, 病变侵及肌层者行根治性切除为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分析本院2003年以来成功实施的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切除术211例, 肿瘤直径2~16cm, 术前行内分泌、影像学及核医学等检查, 并服用2~4周α受体拮抗剂。  结果  21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97±29) min (60~170min), 术中出血量(84.6±56.3) ml (15~250ml), 住院时间(4.9±1.6) d (3~7d); 术后病理结果证实,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70例、副神经节瘤41例。随访3个月至7年, 12例因复发、转移而被诊断为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一经确诊, 应该在充分药物准备的基础上, 实施手术切除。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 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 具有微创、切除彻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交锁性膝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交锁性膝关节疾病,讨论其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对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术前高频超声提示正确率为81.6%(31/38),其中包括半月板损伤18例、关节内游离体7例及滑膜病变6例.漏诊5例半月板撕裂,误诊1例滑膜软骨瘤病和1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结论掌握不同交锁性膝关节疾病的高频超声特点对疾病的常规筛选和术前诊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胎儿膀胱外翻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漏诊和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2021年1月3例漏诊和误诊的膀胱外翻病例资料.结果 本文3例膀胱外翻,其中2例外院误诊为尿道下裂,本中心产前超声会诊后诊断为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可能,该诊断引产后得到证实.1例外院超声检查未探及胎儿膀胱,本中心产前超声会诊后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乳腺癌超声多参数(二维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造影)评估与病理对照。  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9月我院诊治的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61例(72个病灶),均行二维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造影和病理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种检查方法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准确度。  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示:61例(72个病灶)中有43例恶性(51个病灶),18例良性(21个病灶);二维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癌敏感度47.06%,特异性66.67%,准确度52.78%;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敏感度60.78%,特异性71.43%,准确度63.89%;剪切波弹性成像敏感度82.35%,特异性80.95%,准确度81.94%;超声造影敏感度86.27%,特异性85.71%,准确度86.11%;联合诊断敏感度94.12%,特异性90.48%,准确度93.06%。联合诊断乳腺癌准确率高于单独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造影检查(P < 0.05)。  结论  乳腺癌超声多参数(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造影)联合检查,可明显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多模式超声在胎儿非严重闭合性脊柱裂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多模式超声产前筛查并诊断为胎儿脊柱畸形的19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多模式超声在产前筛查胎儿脊柱畸形中的价值。结果38 564例孕妇中共19例被诊断为胎儿脊柱裂,其中产前系统超声共检出18例,超声脊柱裂检出率为0.047%(18/38 564),剩余1例因多次产前检查胎儿均为臀位,未获得可用的影像资料而漏诊,漏诊率为5.26%(1/19)。18例经超声检查提示胎儿脊柱裂者均自愿终止妊娠,并经术后尸检证实。19例脊柱裂胎儿中,开放性脊柱裂15例,闭合性脊柱裂4例。其中15例开放脊柱裂者中合并脑积水者6例,足内翻者4例,产前超声检查中有脑室扩张、颅后窝消失、柠檬头征、室间隔缺损等影像征象。4例闭合性脊柱裂均合并脊髓圆锥低位,1例同时合并椎管内脂肪瘤。  结论  多模式超声检查具有安全、可重复性强等优势,能有效筛查胎儿脊柱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导致不典型阑尾炎超声误诊及漏诊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被漏诊或误诊的急性不典型阑尾炎的临床、解剖及超声等特点,并进行二元因素赋值,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以上因素对超声诊断阑尾炎影响。 结果经6步回归分析,发现大量肠气、右下腹积液、腹膜后位阑尾、右下腹局部回声增强是成人阑尾炎被超声误诊漏诊是主要原因,而肠系膜淋巴结显影及憩室炎是小儿阑尾炎误诊的主要因素(均P=0.000,且模型分类判对率均大于85%)。 结论右下腹回声增强、积液以及肠内气体干扰是导致超声误诊漏诊急性阑尾炎的主要原因,对于小儿急性右下腹痛应仔细鉴别其与肠系膜淋巴结炎及麦克尔憩室炎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99mTc-MIBI SPECT/CT及颈部超声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92例疑似PHPT患者资料,评价99mTc-MIBI SPECT/CT及颈部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分析99mTc-MIBI摄取情况与术前甲状旁腺素(PTH)及病灶最大直径的关系。  结果  颈部超声、99mTc-MIBI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及联合检查敏感度分别为58.70%、71.74%、85.87%、93.48%,其中SPECT/CT显像、联合检查敏感度分别高于超声、99mTc-MIBI平面显像(P<0.05);99mTc-MIBI平面显像阳性组患者术前PTH和术后病灶最大直径均高于阴性组(P<0.05),且阳性组患者早期相、延迟相病灶与正常组织的摄取比值T/Ne、T/Nd分别与术前PTH、术后病灶最大直径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显示,术前PTH预测99mTc-MIBI平面显像阳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780,95%CI为0.675~0.886,敏感度为80.30%,特异性为69.23%。  结论  患者术前PTH、病灶大小分别与99mTc-MIBI摄取呈正相关关系,99mTc-MIBI SPECT/CT及超声联合对PHPT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ROC曲线对经腹及阴式超声诊断卵巢血肿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卵巢血肿的临床诊断价值,提高卵巢血肿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检查疑为卵巢血肿患者105例,均因腹痛、肛门坠胀感或阴道有少许新鲜血液流出就诊,年龄17~ 44岁,平均(35.6±8.9)岁.分别进行经阴道、直肠和经腹式超声检查,记录卵巢内肿块大小并描述其声像图特征及血流特点,分别在第1、2、3、6个月复查,均记录结果,若肿块消失者即为卵巢血肿,不消失者行手术治疗,追踪其病理结果.结果 经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最终诊断卵巢血肿者共88例,其中,包块最大者为6.3 cm×5.9 cm,最小者为2.0 cm×1.5 cm.经阴道超声确诊的有84例,误诊4例,经腹式超声确诊的有74例,误诊14例.经阴式及经腹式诊断卵巢血肿的灵敏性分别为94.3%、89.8%,特异性分别为88.2%、70.6%.结论 经阴道超声可以明显提高卵巢血肿的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超声表现及部分病例漏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病例5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手术证实升主动脉夹层36处,主动脉弓夹层29处,降主动脉夹层43处。超声心动图对降主动脉病变漏诊16处,对主动脉弓病变漏诊9处,对升主动脉处病变漏诊1处。漏诊导致对主动脉夹层Debakey分型错误,I型夹层误诊16例,II型夹层误诊0例,III型夹层误诊1例。结论:主动脉夹层漏诊数量由高至低依次为降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漏诊及误诊与超声医师因素、超声图像及设备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与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 2021年12月收治的疑似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98例患者均在本院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超声“萤火虫”技术及X线钼靶检查,统计两种检查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检出情况,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对比,比较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  结果  98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均为单发病灶,良性病变59例,恶性病变39例。超声“萤火虫”技术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诊断的敏感度较X线钼靶高(71.8% vs 61.5%),特异性较X线钼靶低(66.1% vs 76.3%),但两者对乳腺DCIS的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超声“萤火虫”技术联合X线钼靶对乳腺DCI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2.3%、91.5%及91.8%,均高于单纯超声“萤火虫”技术诊断(71.8%、66.1%、68.4%)和单纯X线钼靶(61.5%、76.3%、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超声“萤火虫”技术联合X线钼靶摄影在诊断乳腺DCIS时具有较高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有助于提高乳腺DCIS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