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对1998年3月至2000年3月住院治疗的105例肝硬变腹水病人进行了临床疗效分析,发现中西医结合可以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05位病人中男73例,女32例,年龄29~73岁,平均48.2岁;病程3个月~21年,平均6.8年。全部病例符合肝硬变腹水诊断条件:①腹水征阳性,面色暗滞,腹壁静脉怒张或有蜘蛛痣、肝掌,部分病人有外踝水肿,或阴囊水肿。②B超检查  相似文献   

2.
梁琴芳  代明叶 《山东医药》2001,41(16):58-58
1994年 5月~ 2 0 0 1年 2月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 5 5例小儿过敏性紫癜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同期收治 10 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 ,随机分为两组 :1治疗组 :5 5例。其中男 35例 ,女 2 0例 ;年龄 3~ 13岁 ,平均 6 .9岁 ;腹型 2 5例、关节型 14例 ,肾型 16例。中医分型 :风热型 34例、湿毒型 2 1例。 2对照组 :5 0例。其中男 30例 ,女2 0例 ;年龄 3~ 12岁 ;关节型 18例 ,肾型 12例 ,腹型 2 0例。两组患儿按《儿科学》第 4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确诊。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以下治疗 :1用激素地塞米松 ,缓解后改为强的松…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72年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破伤风105例,治愈95例(达90.5%),现将治疗情况和粗浅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性别及年龄:本组病人中,男64例,女41例。其中新生儿6~11天20例,1~14岁60例,15岁以上25例。病因:下肢及足部创伤52例,头颈部创伤19例,手指创伤10例,新生儿脐带感染20  相似文献   

4.
1 一般资料 32例均为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符合1990年全国寄生虫传染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慢性轻度28人,慢性中度4人。干部12人,学生8人,个体户6人,其他6人。男性21人,女性12人。年龄最小11岁,最大48岁,平均年龄26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8年,平均37.6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疲倦、纳差、恶心、腹胀、肝区疼痛及肝脾肿大等症状和体征。32例表面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2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系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均符合1995年北京全国第5次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治疗组180例,男116例,女64例;年龄13~52岁,平均年龄29岁;病程1.1~6.2年。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2~50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1~6年。全部病例HBsAg、HBeAg、HBcAb、HBVDNA均阳性,HBsAb、HBeAb均阴性。2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原学检测结果均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 81例患者均依据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予以确诊。患者年龄最大者63岁,最小者15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25年。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43岁,HBsAg阳性者42例,HBeAg阳性者32例,HBV-DNA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活动型肝炎(简称CAH)1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8例患者,诊断均符合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标准。随机分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西医组(对照组)。治疗组男98例,女30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34.5岁,病  相似文献   

8.
1996年9月~1997年8月,我们采用黄芪、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27~66岁,平均39.25岁。HBeAg、HBV-DNA均阳性者22例;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27~78岁,平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全部52例均为1997年6月~1998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标准。 52例患者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61岁;病程1~2年28例,2~4年17例,4年以上者7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22例。两组病例基本症状均有胁肋部疼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94~1996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2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84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诊断皆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病程均在1年以上,患者皆有乏力、纳差、腹胀、尿黄等症状;血清学检查:HBsAg、HBeAg、抗-HBe及DNAP均为阳性;ALT>40U,Bil>17.1μmol/L。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1.
1 一般资料 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我院1995年9月~1998年3月间的住院病人。其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其中男31人,女19人,年龄3~71岁,平均35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29人,女21人,年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按1990年5月(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予以确诊。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7岁;病程1~2年31例,2(1/12)~4年23例,4(1/12)~5年11例,5年以上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相似,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基本方:柴胡8g,黄芩12g,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各20~30g,丹参、茯苓各20g,黄芪50g,白术15~25g,灵芝、土鳖各15g,全虫6g(冲服),甘草10g。随症加减:湿热疫毒盛者加茵陈、蜂房、大黄;肝郁气滞者加醋青皮、木香;胁痛者加白芍、元胡;肝脾肿大者加川山甲、鳖甲、桃仁;肝阴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2~199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入院前均在门诊作了肝功能全套和HBV血清学标志物(ELISA法)检测,诊断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肝炎诊断标准。30例患者中,男性  相似文献   

14.
对17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尚属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均为1997年5月~1999年5月间本院住院病人,诊断及中医分型均按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  相似文献   

15.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清肝宝”(自组方:主药为田基黄、贯众、柴胡、茵陈、生地、甘草,丹参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按照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38.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7.5岁。两组患者均有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ALT高于正常值,HBV-DNA呈阳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我们遵循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自拟灵芝胶囊,配合西药治疗慢性乙肝90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慢乙肝住院或门诊患者共17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14~74岁,平均32.4岁,乏力82例,纳差75例,恶心呕吐65例,右上腹不适感60例。B超示肝大6例,脾大20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72~1024U/L,谷草转氨酶(AST)65~1342U/L,HBsAg、HBeAg、HBcAb均阳性(三大阳)者75例,HBsAg、HBeAb、HBcAb均阳性(小三阳)者10例,HBsAg、HBcAb阳性5例。对照组80例中,男64例,女16例,年龄12~76岁,平均31.5岁,乏力70例,纳差72例,恶心呕吐65例,右上腹不适68例,B超示肝火10例、脾大25例,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选择了我科1994~1999年底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例64例,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2例和西药治疗32例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慢性乙型肝炎64例均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HBsAg、HBeAg持续阳性1年以上,伴有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或反复增高3个月以上。6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重度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70例慢乙肝患者 ,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 (观察组 ) 3 7例 ,单用西药组 (对照组 ) 3 3例 ,治疗 1个月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总胆红素 (TBil)的变化情况 ,分析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症状显著减轻 ,肝功能明显改善和恢复 ,其有效率为 10 0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慢乙肝重度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1994年2月~1997年2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28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6例均为我院传染科住院患者,均符合1990年全国(上海)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CAH诊断标准。乙肝病毒感染史均超半年。入院时均有明显的乏力、纳差、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S、抗-HBc均阳性。ALT、TBil均升高。中西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4~62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淤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血淤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6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5例选择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19%(101/1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42/60),两组间比较可知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血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良好,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因而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