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马慧 《黑龙江医学》2021,45(8):799-801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对胸腹联合伤患者免疫功能水平、炎性指标以及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胸腹联合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含量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首次经肛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0 d手术相关再入院率等康复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前1 d IgA、IgM、IgG、CD3+、CD4+、CD8+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6 d观察组IgA、IgM、IgG、CD3+、CD4+、CD8+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4、6 d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1 d CRP、IL-6以及TNF-α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6 d观察组CRP、IL-6以及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首次经肛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后30 d手术相关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能够提高胸腹联合伤患者免疫功能水平,降低患者炎性指标含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关毅 《中国全科医学》2012,(33):3875-3877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乳清蛋白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胰岛素抵抗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2年1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5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术前12 h禁食固体或半流质饮食,行常规胃肠道准备;对照组常规禁水12 h,观察组术前5 d及术前12 h口服蒸馏水800 ml+乳清蛋白粉8 g,术前3 h口服蒸馏水400 ml+乳清蛋白粉4 g。观察两组患者术前4 h和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皮质醇、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FBG×INS)/22.5,取对数化的HOMA-IR(ln HOMA-IR)进行分析。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发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临床终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FBG、INS水平及ln 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皮质醇、IL-6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IL-6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围术期死亡病例,观察组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肠梗阻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4,P>0.05);两组发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口服乳清蛋白可以有效降低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初期FBG、INS水平及HOMA-IR,皮质醇、IL-6及CRP水平,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发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61-16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支架联合腹腔镜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左半结肠癌伴梗阻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患者全程采用快速康复理念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理念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术后情况、应激反应情况、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进食流质时间早,抗生素使用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术后72 h CRP水平低,术后72 h CD3~+、CD4~+、CD4~+/CD8~+水平高,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前24 h CD3~+、CD4~+、CD4~+/CD8~+、CRP水平,术后出血、吻合口瘘、感染及肠梗阻发生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支架联合腹腔镜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梗阻患者,近期疗效优势明显,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加味大柴胡汤联合针刺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CRP、VI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77例胃肠道肿瘤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59例;西医治疗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中药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用药的基础上应用加味大柴胡汤治疗,针药治疗组在中药治疗组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RP、VIP水平的影响。结果 针药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22%,明显高于中药治疗组的83.05%和西医治疗组的77.97%;针药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8.31%,明显高于中药治疗组的88.14%和西医治疗组的57.63%;针药治疗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第1次排气、排便、进食固体食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西医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P<0.05);针药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VIP水平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中药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采用加味大柴胡汤联合针刺治疗效果显著,通过降低血清CRP、VIP水平减少了炎性反应,加速了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患者康复效果、免疫功能及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FTS组(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处理)、常规组(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各40例,对比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术前术后的免疫功能及炎性应激指标。 结果 术后1、3、7 d,FTS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的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 d、7 d,FTS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 (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 (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A (immunoglobulin A,IgA)的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 d、7 d,FTS组患者血清CD3+、CD4+的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CD8+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FTS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 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处理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的炎症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手术治疗对胃肠道疾病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经快速康复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患者(快康治疗组)36例,传统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患者(传统治疗组)35例,于术前,术后第3天、第7天空腹取静脉血6 mL,检测CD3+、CD4+、CD8+、IgG、IgA、IgM、IL-6、sIL-2R并分析.结果:术前、术后第7天两组CD3+、CD4+、CD8+,IgG、IgA、IgM,IL-6、sIL-2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快康治疗组CD8+、sIL-2R水平比传统治疗组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CD8+,快康治疗组sIL-2R均比术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疾病术后机体免疫抑制得到缓解,快康治疗组缓解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营养风险筛查和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快速康复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本院接收的胃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予以完全胃肠外营养液+流质饮食,观察组予以营养风险筛查、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将两组胃癌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状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胃癌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2.50%,观察组胃癌患者术后第1 d、第3 d的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治疗中于营养风险筛查后采取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可促使胃癌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韩伟  颜冰  孙兴  张志哲  苏泽  冯关荣  周瑞仁 《广西医学》2012,34(10):1287-129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治疗联合微波治疗在胃肠道手术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施行胃肠道手术患者2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A组)98例,快速康复外科联合微波照射治疗组(B组)96例,传统手术组(C组)80例,比较3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3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重置胃肠减压管比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C组(P0.01);B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C组(P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联合微波照射治疗应用于胃肠道手术,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19年3月并发NEC患儿65例,设为NEC组,按Bell-NEC分期将其分为Ⅰ期(n=20)、Ⅱ期(n=27)、Ⅲ期(n=18),分别于并发NEC后0 d以及治疗3、7 d后进行血清CRP检查。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的临床无感染征象的早产儿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NEC组和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并分析NEC患儿血清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进展、治疗方法及转归的关系。结果:NEC组并发NEC后0 d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并发NEC后0 d以及治疗3、7 d后,患儿血清CRP水平均表现为Ⅰ期Ⅱ期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并发NEC后0 d血清CRP水平比较,Ⅰ期、Ⅱ期、Ⅲ期患儿治疗7 d后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手术治疗患儿并发NEC后0 d以及治疗3、7 d后CRP水平均高于非手术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患儿、非手术患儿治疗3 d后的CRP水平同组并发NEC后0 d同组治疗7 d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4.62%。其中有并发症患儿并发NEC后0 d以及治疗3、7 d后血清CRP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Ⅰ期、Ⅱ期、Ⅲ期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00%、59.26%、10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检测可为新生儿NEC诊断提供依据,连续、动态监测有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短期小剂量甲强龙辅助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阿奇霉素组和联合组,各42例。阿奇霉素组接受单纯阿奇霉素治疗,联合组接受甲强龙+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阿奇霉素组总有效率为78.57%(33/42),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阿奇霉素组(P<0.05)。治疗5 d后,两组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TNF-α、CRP水平均较阿奇霉素组低(均P<0.05)。治疗5 d后,两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CD3~+、CD4~+及CD4~+/CD8~+水平较阿奇霉素组高,CD8~+水平较阿奇霉素组低(均P<0.05)。结论短期小剂量甲强龙辅助治疗重症支原体感染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水平,调节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综合分析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铁蛋白(SF)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E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SCC,免疫比浊法检测SF,检测10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30例健康者(健康组)血清中的CEA、SCC、SF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模型,用ROC曲线分析三种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的意义。结果肺癌组CEA、SCC、S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13.82±21.42)μg/L比(2.79±1.39)μg/L;(3.93±7.58)μg/L比(0.76±0.28)μg/L;(455.31±271.38)μg/L比(148.50±97.30)μg/L,均P〈0.01],腺癌患者CEA水平[(26.42±28.97)μg/L]最高,鳞癌患者SCC水平[(8.01±11.32)μg,L]最高,肺癌患者三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与TNM分期密切相关,(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15.17±23.20)μg/L比(8.72±11.70)μg/L;(4.57±8.42)μg/L比(1.53±0.86)μg/L;(479.08±280.72)μg/L比(365.90±215.86)μg/L,P〈0.05或P〈0.01],分期越晚,三种肿瘤标志物水平越高。建立回归模型Y=1/[1+EXP(2.261X1+3.459X2+4.267X3—1.082)1,新变量Y的AUC高于三种单一肿瘤标志物的AUC。结论血清CEA、SCC和SF对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联检可提高对肺癌的诊断率,综合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可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败血症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败血症患者60例,局部细菌感染患者60例,于入院第1天采集患者血清,测定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败血症患者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47/60);局部细菌感染者以革兰阳球细菌为主(43/60)。败血症患者组的Neu%、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其他指标,PCT用于诊断感染患者中败血症的发生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6.7%。结论 PCT诊断感染患者中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性均较高,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谢飞  叶云 《热带医学杂志》2013,(12):1496-1497,1549
目的探讨发热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及高敏C一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儿童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住院的172例发热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时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n=88)、非细菌感染组(n=61)和非感染组(n=23);同时,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n=42)。对各组儿童进行PCT、HsCRP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PCT值为(2.14~1.01)¨g/L,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的(0.09~0.15)斗g/L和非感染组的(0.15~0.12)斗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高于对照组的(0.08-0.05)斗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感染组、非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清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HsCRP值为(38.2±10.1)mg/L,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的(2.60~1.58)mg/L和非感染组的(15.3±10.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高于对照组的(5.0±1.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5斗g/L为诊断细菌感染的阳性阈值,其诊断敏感性为77.3%,诊断特异性为94.0%;以HsCRP≥5.0mg/L为诊断细菌感染的阳性阈值,其诊断敏感性为81.8%,诊断特异性为50%,PCT的特异性明显高于HsCRP。结论检测血清PCT和HsCRP对发热性儿童患者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伍增龙  黄永鹏  马俊  范小龙  庞荣锋 《医学综述》2014,20(20):3788-3789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术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以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胸腔术后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脓毒血症确诊后的第1,3,5,7,10日分别抽血检测患者的PCT及CRP。结果 40例胸腔术后脓毒血症患者,治疗1个月后24例患者存活,作为存活组,16例患者死亡,其中7例2周内死亡,9例在24周内死亡,并列为死亡组;存活组和死亡组PCT、CR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的评分在第1,3日较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逐渐降低,而存活组患者在第10日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第1周内,死亡组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在第7,10日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存活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r=0.327,P=0.021),CRP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相关性(r=0.378,P=0.002);第7日PCT、CRP及APACHEⅡ评分预测术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三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三项指标ROC曲线下面积<0.75,提示单个指标评估重度脓毒血症28 d预后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结论胸腔术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确诊后第7日PCT、CRP水平与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检测PCT和CRP对重度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术前1 d和术后1、3、5、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CRP水平,观察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数、肠动力恢复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  相似文献   

16.
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已经临床确诊的4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第1、7、14天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PCT值、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判断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正五聚蛋白3(PTX3)与C反应蛋白(CRP )在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定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66例体检健康者血浆PTX3水平,同时测定血清CRP浓度,计算两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以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血压组PTX3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并发脑血管病组和并发心血管病组PTX3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两者在并发疾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Ⅱ级高血压组两者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和Ⅰ级组,Ⅲ级组PTX3水平显著高于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Ⅱ级组与Ⅲ级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TX3对并发心脑血管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TX3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95% CI (0.861~0.955),高于CRP:0.876,95% CI (0.822~0.901);PTX3的诊断界值为3.833mg/L ,其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89.2%,阳性预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86.8%。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诊断中PTX3比CRP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CI)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认知功能障碍和血浆Hcy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脑梗死后MCI患者76例(MCI组),同期收集单纯脑梗死患者45例(CI组),并设健康对照35例(对照组)。检测入选对象的Hcy水平、C-反应蛋白(CRP)、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血肌酐(Scr)、血尿酸(UA)等指标。结果 FA、VitB12、UA均为Hcy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74、0.86、0.53,P〈0.05)。MCI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为(17.65±5.6)μmol/L,明显高于CI组的(10.75±3.5)μmol/L和对照组的(6.23±1.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水平对预测脑卒中患者是否发生MCI有一定的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95%CI为0.758~0.89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血浆CRP、UA、LDL-C、FA、VitB12、Hcy均是老年脑梗死后MCI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65、1.25、1.11、1.40、0.84、0.98、3.58,P〈0.05或P〈0.01)。结论老年脑梗死后MCI形成有多种影响因素,其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症颅脑损伤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重症颅脑损伤继发感染31例(感染组),未继发感染的重症颅脑损伤30例(未感染组),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观察三组间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水平(CRP)。另观察6例重症感染者PCT水平的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第1天感染组PCT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P〈0.001);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与未感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高于对照组(P〈0.001)。重症感染的6例中3例PCT水平持续〉7.3ng/ml者死亡,3例存活患者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PCT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PCT水平与临床感染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诊断重症颅脑损伤继发感染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对维持性血透(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2例MHD患者随机分为组合型人工肾组(HD+HP)组和血液透析(HD)组,2组患者在首次治疗前后及,HD+HP治疗8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TNF-α、IL-6、CRP水平的变化。结果HD+HP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CRP水平降低(P〈0.05),治疗8周后复查比首次治疗后轻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治疗前后TNF-α、IL-6、CR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型人工肾能有效降低MHD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通过本研究提示:进行间断的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可以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