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修补房间隔缺损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优点。方法 86例房缺患者,在常温或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手术修补,缝闭房间隔时注意排气。结果 全组无死亡。并发肺炎2例,治愈,?A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3d后自行转为窦性心律。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对内环境影响小,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及心律失常少,房缺手术由于术野表浅,操作容易,可作为该术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28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对心肌保护,空气栓塞的防止进行探讨。方法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并体环境,维持全身浅低温32-33℃,心脏缓慢跳动,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应用无层级排气装置防止空气栓塞;行主动脉瓣替换,则钳夹阻断主动脉的同时,进行冠状静脉窦逆灌维持心脏血供。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空气栓塞,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心肌保护效果好,手术安全可行,尤其适用于重症病例。  相似文献   

3.
报告 1995年 7月至 1998年 2月期间 ,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10例的治疗效果。该手术方法不同于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的心内直视手术。它的优点在于体外循环不降温、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而保持冠脉灌注。有效避免了心脏的缺血缺氧导致的损害和再灌注损害。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 991年至 1 999年 1 2月采用浅低温心不停跳体外循环施行先心房间隔缺损修补 38例 ,手术效果良好 ,无手术死亡病例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男性 1 1例 ,女性 2 7例。年龄 5岁~ 49岁 ,其中 5岁~ 1 8岁 2 3例 ,1 9岁~30岁 8例 ,31岁~ 49岁 7例。术前无症状者 1 3例 ,有不同程度活动后心悸气促 2 5例。体检 :胸骨左缘2~ 3肋间均可闻及 ~ 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P2亢进或分裂 ,2例胸前区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2 1例心电图为右室肥厚 ,1 6例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4例有房性或室性早搏。 X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50例常温或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经验。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50例常温或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及CPB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景:全组患儿心脏手术操作完毕均可顺利脱机,不需要辅助循环,CPB时间11min~36min明显短于同期常规手术组。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对心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更适合于时间短、畸形简单的先心病矫治,但对复杂心内畸形的手术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灌注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46例浅低温心内直视手术,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建立体外循环后缓慢自然降温至31~33℃,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心内畸形纠正术。结果全组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均顺利,无心律失常和术后低心排等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该方法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下的体外循环灌注法,避免因心脏停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所造成的损伤,能最大限度保护心脏功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疗效评价及其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总结2004年3月~2008年12月间12例施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不阻断主动脉,鼻咽温维持在32~35℃,阻断上、下腔静脉,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心脏手术结束能顺利停机,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无严重心律失常,血尿发生率0%,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1例心房切口缝合针眼渗血,行再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第32h发生急性肺梗塞,均经治疗痊愈。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可避免再灌注损伤,有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房间隔缺损手术的经验。方法:鼻咽温(32~34℃)不阻断升主动脉,保持心脏缓慢空跳下完成畸形矫治。结果:全组32例患者除4例出现血红蛋白尿外,全部治愈,无其它并发症。心功能均在Ⅱ级以上,超声心动图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可有效减轻心肌缺血性损伤、再灌注损伤和低温生理紊乱。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优缺点,采用浅低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处于缓慢空跳下行心内畸形纠治或瓣膜替换。结果:在92例中治愈90例,死亡2例(占2.17%);并发症4例;随访76例(随访率84.4%)。结论:浅低温在不阻断升主动脉,降低心肌代谢的同时,保持冠状动脉血液供应,避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介绍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方法:自1993年7月~1999年6月,经正中或 前外胸切口,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14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67例,室间隔缺损35例,部 分性房室共同通道16例,法乐三联症13例,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3例,二尖瓣替换术 2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42.3min,平均腔静脉阻断时间为31.5min,术后恢复良好,无低心排、严重心 律失常、栓塞及脑部并发症,全部治愈。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 用,可广泛用于包括左右心系统相通的许多心内手术及二尖瓣替换术等。此技术的主要环节是预防术中心室纤 颤和动脉气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模型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广西巴马小型猪13只,10只用于实验,3只用于取血预充.基础麻醉采用阿托品、氯胺酮和咪唑安定肌肉注射,丁卡因喷喉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胺持续静注和间断吸入异氟醚.采用分级评估方法 对基础麻醉、全麻维持的效果进行评估.鼻咽温32℃~34℃体外循环,维持心率50~80次/min,窦性节律空跳.结果 成功建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模型9只,失败1只(在气管插管时误插入食道缺氧死亡).基础麻醉Ⅰ级7只(70.0%),Ⅱ级1只(10.0%),Ⅲ级1只(10.0%).全麻维持Ⅰ级8只(80.0%),Ⅱ级1只(10.0%).结论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和效果评估方法,是广西巴马小型猪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模型建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后肺及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行心内直视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应用中低温低流量的灌注技术,对照组应用浅低温高流量的灌注技术。记录每组的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心脏复跳并行时间,术后进行肺、肾功能的评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心脏复跳并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的体外循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婴儿心内直视手术,采用中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能够满足组织的血流灌注,减少回流保持术野的清晰,方便心内畸形的纠治,且未增加术后肺、肾功能的损害,为临床开展婴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3.
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 应用体外循环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将牛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头。I组为低温体外循环冷晶体停搏心内直视手术组,Ⅱ组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组。结果 尽管阻断钳开放后两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有所升高,但组间比较Ⅱ组代表心肌损伤的各项指标均优于I组:I组阻断钳开放即刻及开放后30min血清CK-MB,丙二醛(MDA)显著高于Ⅱ组,三磷酸腺苷(ATP)显著低于Ⅱ组;而代表血细胞破坏情况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I组显著低于Ⅱ组。结论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避免了低温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损害,具有明确的心肌保护作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心肌损伤。另外,这种手术方式存在血液成分破坏较重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探讨心脏跳动中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的优点、意义,从而确定正确的手术适应汪。方法:随机入选单纯Ⅱ孔型房缺治疗组11例即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完成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对照组9例即在低温或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结果:术前心功能治疗组Ⅲ级3例,Ⅱ级8例,对照组术前心功能Ⅲ级5例,Ⅱ级4例,心肌酶谱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正常或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术后无变化或轻度改变。对照组心肌酶语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两组痊愈出院。随访3—48个月,效果满意。心功能治疗组I级11例,对照组Ⅱ级1例,I级8例。结论:心脏跳动中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符合当前微创心外科的基本原则。手术适应征必须局限在单纯Ⅱ孔房缺无并发心内其他结构改变或不合并心内其他畸形方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总结52例心脏不停搏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体外循环特点。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本组52例中,男性41例,女性11例,年龄3~23岁,其中心室双入口19例,三尖瓣闭锁20例,二尖瓣闭锁3例,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0例。均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下施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其中8例加用开窗术,6例先做了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术后2年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术前血红蛋白平均195g/L。体外循环时间(121±8)min,肛温维持在32~34℃之间。结果术后早期和晚期各死亡1例,分别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和反复肺部感染,50例心功能为Ⅰ级和Ⅱ级,动脉血氧饱合度92%~96%。结论心脏不停搏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体外循环中将血红蛋白维持在80~90g/L,除预充晶体外并加入胶体白蛋白和血浆及血浆代用品以保持一定的胶体渗透压.并且进行超滤减轻机体水负荷及减轻炎性介质对机体反应,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停跳与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测定体外循环(CPB)术中、术后心肌酶的变化,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了解术后升压药及库血的用量。方法60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不停跳组(实验组)和停跳组(对照组)。两组间术前心功能等指标无显著差异。效果评价包括:心肌酶、心肌超微结构半定量分析,升压药(多巴胺)及库血用量分析。结果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两组病例在术后均升高(P<0.01),停跳组比不停跳组峰值提前,且持续时间长。心肌超微结构显示停跳组比不停跳组改变明显。术后升压药用量及库血用量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CPB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在心肌保护方面优于停跳组,且库血用量、升压药用量亦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不停跳冠脉搭桥(OPCAB)患者心肌保护的作用. 方法选ASAⅡ~Ⅲ级24例择期OPCAB患者,随机分为参附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在切皮前、吻合后旁路血管开放时、术毕、术后2h各时间点观察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并测定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结果 参附组的CO和CI在T2、T3 时间点明显高于T0点(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升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T1、T2、T3时间点CK-MB、cTnT水平比T0点明显升高(P<0.01),但参附组在T2、T3点比对照组升高更为缓慢(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明显减轻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进行心内直视手术16例,其中二尖瓣替换手术7例,二尖瓣替换加室缺修补1例,室缺修补1例,室缺术后残余漏修补1例,房缺修补2例,窦瘤破裂破入右房手术修补4例,16例病人手术满意,均顺利康复,痊愈出院。并就体外循环中的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加速度肌松监测法探讨低温体外循环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内直视术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T组(n=20),自麻醉诱导至手术结束,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并根据TOF值追加罗库溴铵;C组(n=20)为对照组,除诱导期间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仪指导气管插管外,手术过程中根据临床经验追加罗库溴铵。记录以下指标:①诱导前、静注插管剂量罗库溴铵前、后及插管后各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②两组患者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总用量、围手术期罗库溴铵总用量;③T组体外循环(CPB)前、低温过程中、复温后罗库溴铵维持时间。结果①两组病人插管时、插管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与诱导前相比无显著性(P〉0.05),心率(HR)与诱导前相比明显增快(P〈0.05或P〈0.01);②T组患者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总用量明显少于C组,T组围术期罗库溴铵总用量也明显少于C组(P〈0.05);③T组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维持时间明显长于降温前(P〈0.05),复温后罗库溴铵维持时间与降温前相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低温体外循环中罗库溴铵用量明显减少,作用时间明显延长;罗库溴铵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心内直视手术低温体外循环中应该对患者神经肌肉功能进行定量监测,便于指导肌松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