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的关系,探讨二者与糖尿病并发血管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的联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颈动脉IMT厚度,把4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IMT正常组及IMT增厚组,分别进行血脂、血浆Hcy、CRP的测定.同时选择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相关项目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Hcy、CRP显著增高(P<0.05).糖尿病患者中IMT增厚组Hcy、CRP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5),且糖尿病患者血Hcy和CRP与颈动脉IMT均呈正相关(P<0.05,P<0.01),Hcy与CRP也相关(P<0.05).结论 血Hcy和CRP可能参与AS的炎症反应,并在预测2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清Fractalkine(FKN)因子和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Ⅰ组45例为无糖尿病肾病组(UAER<20 μg/min);Ⅱ组43例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UAER 20~200 μg/min);Ⅲ组42例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组(UAER>200 μg/min).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FKN和CRP的浓度,分析其在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的变化.结果 (1)糖尿病肾病组FKN和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无糖尿病肾病组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均P<0.01);(2)FKN与UAER、CRP、FPG、2hPG、HbA1c呈正相关,CRP与UAER、FKN、2hPG、HbA1c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FKN与CRP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血清FKN和CRP与DN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FKN和CRP可作为检测糖尿病肾病预后及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改变,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糖尿病患者亚临床期血管病变。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DM组)90例与正常对照者(NC组)120例的IMT及血清超敏CRP。结果:DM组和NC组IMT分别为(0.98±0.19)mm和(0.72±0.14)mm;血清超敏CRP分别为(2.81±0.78)mg/L和(0.73±0.32)mg/L。2型糖尿病组IMT及血清超敏CRP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与CRP的相关分析表明IMT与CRP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IMT较对照组为厚,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CRP可促进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张晓玲 《吉林医学》2014,(20):4433-443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CRP水平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做为观察组,选择110例无颈动脉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脂、hs-CRP水平及颈动脉中层厚度(IMT),给予观察组患者阿托伐他汀20 mg/d,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IMT及血脂、s-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IMT、血清hs-CRP、TG、LDL及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TG、LDL、TC水平及IMT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CRP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阿托伐他汀的应用可显著降低CRP及血脂水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5.
血清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及其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方法测定42例正常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41例2型糖尿病肾病(UAER>20μg/min)患者的血清CRp的含量,并与41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的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2型糖尿病肾病组的CRP值高于正常人组,也高于糖尿病组(均为P<0.01).结论血清CRP与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42例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的对照组41例,分析两组人群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APN和CRP,测定IMT,同时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糖尿病组TG、LDL-C、FPG、CRP、FINS、IM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与BMI、FPG、FINS、HOMA-IR、TC、TG、LDL~C、CRP呈正相关(P<0.01),而与APN呈负相关(P<0.01),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组IMT与胰岛素抵抗的增加、糖脂代谢紊乱及CRP的升高与APN降低有关,提示血清脂联素和CRP水平是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可以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高敏C反应蛋白(hs - CRP)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138例T2DM患者和46例健康对照组的WBC、hs- CRP,分析两指标与IMT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M组WBC、hs- CRP明显升高(P< 0.05):IMT异常组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Sperman相关分析显示,WBC、hs- CRP与IMT有正相关关系(r=0.4295,r=0.9588,P<0.01).结论 在T2DM患者中WBC和hs - CRP与IMT呈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选择58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纳入观察组,58例未合并脑梗塞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Hcy及颈动脉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患者中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735,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情况较单纯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Hcy参与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窦念涛  李莉  余国庆 《安徽医学》2013,34(9):1363-136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同期选择未合并脑梗死的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观察血清胱抑素C、CRP及IMT,观察各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合并脑梗死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RP及IMT的水平均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清胱抑素C、CRP水平,并加以干预,对减少脑梗死的发生与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糖尿病与肾病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3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32例、临床白蛋白尿组(C组)28例;另选我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D组);全部对象均测定血清CRP,比较2型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CRP水平.结果:糖尿病各组血清CRP及血肌酐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UAER的增高而升高(P<0.05).结论:CRP增高为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增高.  相似文献   

11.
冀黎明  张舂槐  柴军土 《浙江医学》2011,33(12):1775-1776,18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对138例T2DM患者的WBC与IMT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IMT异常组的年龄、病程、WBC、hs-CRP、BMI、HbA1c与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WBC与IMT成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WBC的升高(虽然在正常范围内)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一个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健康体检者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以颈动脉超声IMT≥0.9 mm作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动脉粥样斑块指标。测定C反应蛋白(CRP)、IL-6、TNF-α及血脂、血糖、血压等。结果老年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P<0.01)。老年高血压组CRP、IL-6、TNF-α、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CRP(r=0.422;P<0.01)、IL-6(r=0.313;P<0.01)、TNF-α(r=0.296;P<0.01)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除与血压增高、血脂异常有关外,炎症因子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家盆  仇圣刚 《右江医学》2013,(6):810-812,816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脑梗死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65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cy、hs-CRP测定,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程度,并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进行对比.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hs-CRP及IMT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斑块组Hcy、hs-CRP、IMT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cy与hs-CRP、IMT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浆Hcy、hs-CRP与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均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68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68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类型,同时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脑梗死组不稳定性斑块、稳定性斑块及无斑块组血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CRP组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低C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IMT、粥样硬化斑块类型、血清CRP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CRP能间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是脑梗死病情轻重和预测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胫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的相关性。方法:将62例T2DM患者,根据双下肢胫后动脉IMT分为两组.分别测定hs—CRP、ET-l,同时测定血脂、血压等指标,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hs—CRP、ET-1均明显增高(P〈0.05,P〈0.01);在糖尿病组中,胫后动脉IMT≥1mm组hs-CRP、ET-1均明显高于IMT〈1mm组(P〈0.01)。结论:hs—CRP、ET-1是影响T2DM患者胫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独立相关因素。炎症反应与内皮损伤可能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琴 《实用医技杂志》2013,(11):1162-1164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颈动脉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3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并与4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进行监测,可以直观反映出患者颈部血管硬化程度及斑块形成,对糖尿病病情进展情况及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前期(perhypertension)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改变。方法 122例患者,分为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组(62例)和正常血压糖尿病组(60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两组的差别。结果 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正常血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组较血压正常糖尿病组更易引起颈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18.
姜健  华建江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33-123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高血压病患者65例,健康查体者(正常对照组)60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GF-1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RP含量,高分辨超声测定IMT作为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的指标,分析IGF-1、CRP与1MT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H组的血清IGF-1、CRP水平均显著增高(P〈O.01),IMT显著增厚(P〈0.01)。随着高血压分级水平的增高,IMT逐步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逐渐加重,IGF-1和CRP浓度也增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GF-1、CRP与IMT呈正相关(r=0.227,0.318;P〈0.05,P〈0.05)。结论血清IGF-1、CRP水平与EH患者IMT正相关,是EH患者]MT增厚的危险因素,提示IGF-1、CRP参与了EH患者AS病理过程,且其水平的高低与AS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EH患者并发AS的早期预测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所选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B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组(C组),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A组),对各组脂联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和C组脂联素水平均低于A组(P〈0.05),C组最低(P〈0.01);脂联素与CIMT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子,参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口服,连用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计算斑块数目的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颈动脉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不稳定斑块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降低颈动脉IMT和减少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能够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在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