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足阳明经上下对应的四白、内庭穴对胃蠕动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规律。方法:选择12 例正常人及3 例胃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四白、内庭及左右旁开对照点进行针刺,并以B超显像观察针刺前后胃蠕动波频率、电子标尺测蠕动波幅,同时摄片记录。结果:针刺足阳明经的四白、内庭穴对胃蠕动功能有特异性影响。结论:足阳明经四白、内庭穴对其相应的内脏有特异性,为临床调整消化系统功能的有效穴  相似文献   

2.
针刺四白及内庭穴对胃蠕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足阳明经上下对应的四白、内庭穴对胃蠕动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规律。方法:选择12例正常人及3例胃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四白、内庭及左右旁开对照点进行针刺,并以B超显像观察针刺前后胃蠕动波频率、电子标尺测蠕动波幅,同时摄片记录。结果:针刺足阳明经的四白、内庭穴对胃蠕动功能有特异性影响。结论:足四明经四白、内庭穴对其相应的内脏有特异性,为临床调整消化系统功能的有效穴。  相似文献   

3.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健康人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与胃运动内在联系的物质基础,方法:对50例健康人针刺前后各采用5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量血浆胃动素,胃泌素的含量,结果:针刺四白,足三里穴后,血浆胃动素的含量明显升高,与针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针刺四社对照点后血中胃泌素明显升高,与针刺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穴位可使血浆胃动素含量上升,与胃运动增强呈平行关系,提示胃运动增强有胃动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健康人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与胃运动内在联系的物质基础。方法对50例健康人针刺前后各采血5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量血浆胃动素、胃泌素的含量。结果针刺四白、足三里穴后,血浆胃动素的含量明显升高,与针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四白旁对照点后血中胃泌素明显升高,与针刺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穴位可使血浆胃动素含量上升,与胃运动增强呈平行关系,提示胃运动增强有胃动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运动及脑肠肽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的调整作用与脑肠肽的关系。方法:以乙醇灌胃造成大鼠胃粘膜损伤模型,气囊法测量胃运动频率和波幅的变化率,采用放免分析法(RIA)检测大鼠胃窦及延髓内P物质(SP)、胃动素(MTL)及胃泌素(GAS)含量。结果:模型组胃运动频率和波幅呈抑制状态,针刺四白、天枢、足三里穴可促进胃运动恢复,与此同时胃窦、延髓内SP、MTL、GAS含量出现相应变化。三穴比较:四白主要影响胃窦MTL含量,天枢主要影响胃窦SP及延髓GAS含量,足三里穴对SP、MTL及GAS均有影响。结论:推测针刺足阳明经对胃运动的调整作用有脑肠肽参与,但上述三穴对胃运动的影响所涉及的脑肠肽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电针足阳明经“四白”、“天枢”、“足三里”穴对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窦和延髓内生长抑素(SS)含量的影响及与胃粘膜损伤、胃粘膜血流量的关系 ,以探讨经脉 -脏腑相关的物质基础。方法 :健康 SD大鼠 6 0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对照组 ) ,模型组 ,针刺四白组、天枢组及非穴点组共 6组 ,以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大鼠模型 ,观察电针大鼠足三里、天枢、四白穴对胃粘膜血流量 (氢气清除法 )的影响 ,用放免分析法检测大鼠胃窦及延髓 SS含量。结果 :胃粘膜血流量在胃粘膜损伤后明显降低 ,针刺四白、天枢、足三里及非穴点后 ,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尤以足三里和四白组升高明显 (P<0 .0 1) ;胃窦及延髓 SS模型组较对照组升高 (P<0 .0 5 ,<0 .0 1) ,而针刺四白、足三里组升高不明显 (P>0 .0 5 )。结论 :胃窦、延髓 SS含量变化与胃粘膜血流量的改变有一定关系 ,电针足阳明经四白、足三里穴可能通过对胃窦及延髓 SS含量的改变来影响胃粘膜血流量 ,促进胃粘膜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兔胃粘膜损伤前后胃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兔胃粘膜损伤前后胃运动的观察 ,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规律。方法 :对 40只大耳白兔运用无水乙醇灌胃 ,造成胃粘膜损伤模型 ,然后观察针刺对胃粘膜损伤前后胃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胃粘膜损伤造模前后 ,胃运动振幅指数百分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造模后振幅指数显著下降 ,与造模前比较 P <0 .0 1,针刺四白、足三里穴能增强胃运动 ,针刺后比刺前胃运动振幅指数显著升高 (P <0 .0 1) ,尤以四白穴最为显著 ,且在胃粘膜损伤后 ,同样能增强胃的运动。结论 :胃粘膜损伤后 ,胃运动振幅指数显著下降 ,针刺足阳明经穴后可使胃运动振幅指数上升 ,提示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胆囊穴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经乳头胆管插管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足阳明胃经组(足三里、上巨虚)、足少阳胆经组(阳陵泉、胆囊穴)和空白对照组各50例,记录3组患者手术中胆管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术后淀粉酶水平、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及术后症状等。结果:足阳明胃经组和足少阳胆经组患者术中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术后24 h淀粉酶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患者(P<0.05),且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降低(P<0.05);3组患者经手术后疼痛程度均有所下降,足少阳胆经组患者术后48 h疼痛程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患者(P<0.05),3组患者术后腹胀程度明显高于术前,足阳明胃经组和足少阳胆经组患者术后24 h腹痛程度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患者,且足阳明胃经组患者腹胀程度最低(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前、术中电针刺激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胆囊穴能明显减少手术插管时间和插管次数,降低术后淀粉酶水平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肝损伤的选配穴规律。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中的英文文献及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的中文文献,分别对其穴位、穴位分部、穴位归经及穴位所属特定穴规律进行统计。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54篇文献,对选穴频次≥10次以上的穴位进行分析,其中足三里选穴频率最高为37次,针灸治疗肝损伤多选下肢部腧穴,其次为胸腹及背部腧穴,经脉以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针灸五腧穴的选择明显高于其他特定穴,其次为交会穴。结论足三里为治疗肝损伤的首选穴位,与太冲、阳陵泉、丰隆等穴位交替配合使用,为临床治疗肝损伤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总结,为临床选穴和合理组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文献,对选用的腧穴、使用频次及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文献48篇,使用频次≥5次且排序前10位的穴位依次是阳陵泉、照海、丘墟、足三里、三阴交、解溪、悬钟、阴陵泉、申脉、太冲;各经脉使用腧穴个数排序前5位的经脉分别是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阴脾经。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以局部取穴、足阴阳经取穴、跷脉取穴、经筋节点取穴等为主,针刺手法多样,并可结合运动、康复等手段,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针刺调整实验性家兔胃节律紊乱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实验性家兔胃节律紊乱模型,观察腧穴之间针刺调整胃节律紊乱的差异性,以期为临床针刺治疗提供选穴的实验依据.方法家兔60只,体重20kg~25kg,禁食12h~14h,浆膜下双极胃电引导,用旋转的方法建立家兔节律紊乱模型,观察针刺足三里、内关、条口、天泉穴对胃电紊乱波及胃电频率调整效应的差异.结果足三里与内关穴组针刺前紊乱波百分数分别为570785±102644和555173±60500,针刺后分别为437823±101518和435147±68983;针刺前频率分别为22870±03800和24020±03536,针刺后分别为27090±05865和29220±04923.均呈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组穴位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非特定穴条口、天泉针刺前后对照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特定穴足三里与同经非特定穴条口,特定穴内关与同经非特定穴天泉调整效应呈现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模型适用于针刺调整胃节律紊乱的研究;特定穴足三里、内关对胃节律紊乱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有关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2年2月—2022年2月,统计分析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主配穴使用频次、中医证候分布及穴位归经等。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1篇,涉及穴位处方95个,其中主穴94个,配穴99个,主穴总取穴频次为438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依次为百会、太冲、合谷、三阴交、四神聪、风池、印堂、神门、内关、神庭;配穴总取穴频次为427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依次为地仓、迎香、廉泉、太阳、颊车、足三里、丝竹空、攒竹、丰隆、肩井。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肝亢风动证、脾虚肝亢证、阴虚风动证、脾虚痰聚证、风痰扰动证。腧穴归经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足阳明胃经、督脉、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对12个高频主配穴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6个新组合:百会、风池;太冲、合谷;三阴交、足三里;肝俞;神门、内关;四神聪、神庭、印堂。结论: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以调神为主,祛风扶正为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中枢性呃逆的选穴规律。方法:以相关中英文主题词,从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并下载相关文献,阅读并筛选文献后摘录处方,形成数据库,通过SPSS 25.0软件进行高频选穴、特定穴、分布部位、归经频次、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72篇,处方296首,腧穴111个,总频次为1 462次,涵盖毫针、电针、皮内针、灸法、穴位按摩等疗法。高频选穴由高到低排列为足三里、内关、中脘、膈俞、攒竹;选穴归经以任脉、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等为主。特定穴通常选用五输穴、八会穴、络穴等。选穴主要分布在下肢。高频选穴组合为内关+足三里,内关+中脘,足三里+中脘。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中枢性呃逆选穴多从顾护胃气、和畅血行的角度考虑,可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结肠镜检查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是临床上的常见现象,通过穴位揿针埋针预防性干预能减轻疼痛程度和缩短检查时间,预防和缓解胃肠道反应,简单、实用,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肠镜检查有很大的临床价值.目的观察穴位揿针埋针预防和缓解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胃肠道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将2016-10/2018-10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行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时间顺序编号,按照随机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检查前常规护理,对检查后出现的胃肠道症状采用药物对症干预.观察组给予穴位揿针埋针预防性干预,选取神门穴、天枢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检查前先用5%聚维酮碘对选取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再用蘸有75%乙醇的棉球脱碘消毒后30 s,轻轻刺入所选穴区内,每穴2-3枚,待各穴埋针完毕,即予按压,每日按压3次,每次每穴30 s,一般留置24 h.观察2组检查者疼痛评分,检查时间及结肠镜检查后6 h、24 h的腹胀,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评分为0.87分±0.26分,明显减轻(P0.05),且观察组进镜时间和退镜时间分别为4.8 min±1.4 min、5.1 min±2.7 min,均明显缩短(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6 h、24 h腹胀、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穴位揿针埋针能有效预防和缓解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胃肠道反应,减轻疼痛程度和缩短检查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调控家兔胃肠动力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实验用家兔30只,分为对照组、针刺足三里穴组及针刺非穴位组。在针刺前后多点(针刺前及针刺后15、30、45、60min)采血测定胃动素含量,并在针刺1h后处死动物,取胃和空肠组织进行胆碱酯酶染色、一氧化氮合酶染色并电镜观察神经末梢囊泡。结果针刺足三里穴后家兔血浆胃动素含量增多,并在针刺后45min达高峰。胃及近端空肠平滑肌组织内的胆碱酯酶活性在针刺足三里穴组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15571±2876)像素点比(9081±801)像素点,近端空肠:(18588±4909)像素点比(11703±2050)像素点,P〈0.01]。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在针刺足三里穴组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1.38±0.74比4.71±1.06,近端空肠:2.10±0.94比4.81±1.08,P〈0.01)。针刺足三里穴后,胃肠道平滑肌组织神经末梢内含乙酰胆碱递质的无颗粒囊泡数目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31.12±9.99比57.45±9.18,近端空肠:21.89±4.35比56.70±9.35,P〈0.05)。结论胃动素、胆碱能神经及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参与了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肠道运动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和梁门穴对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足阳明经穴抗胃黏膜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60只完全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足三里等穴组和艾灸非穴对照点组,采用水浸-束缚应激法制备应激性溃疡模型.按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UI),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胃黏膜血流量(GMBF),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染色法对处理后大鼠检测其胃黏膜HSP70的表达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和艾灸非穴组比较,艾灸足三里等穴可使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下降(14.100±5.425vs26.800±9.807,26.200±7.729,P<0.01),HSP70表达上调(0.133±0.035vs0.077±0.057,0.059±0.038,P<0.01)、血流量增高(279.827±172.862mL/minvs139.489±33.133,141.512±58.450mL/min,P<0.05)、MDA含量减少(2.586±0.252μmol/Lvs3.906±0.768,3.464±1.502μmol/L,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和梁门穴能诱导胃黏膜HSP70高表达并降低MDA含量,以达到其抗氧化损伤作用,并有相对的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电针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对家兔胃胆运动及脑肠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经脉-脏腑相关理论及经穴对相应脏腑的特异性作用.方法:静脉滴注阿托品造成家兔(n=50)胃和 Oddi括约肌运动抑制状态,观察电针家兔足三里穴及阳陵泉穴对胃电及Oddi括约肌肌电的影响并检测血浆和胃窦平滑肌及Oddi括约肌组织中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结果:静滴阿托品后家兔胃电和Oddi括约肌肌电慢波高活动相平均振幅(P=0.001和快波平均振幅(P=0.028,P=0.001)明显降低;慢波平均频率变化不明显.电针足三里穴和阳陵泉穴对家兔胃电(P=0.020,P=0.0001及Oddi 括约肌肌电(P=0.021,P=0.001)平均振幅有不同程度的兴奋作用,表明经脉-脏腑之间既有直接相关又有间接相关.电针足三里穴和阳陵泉穴可升高胃窦平滑肌、Oddi括约肌组织及血浆中MTL(P=0.000)、CCK((P=0.001)含量.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窦平滑肌和血浆MTL (P=0.020,P=0.001)及血浆CCK(P=0.001)含量升高最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Oddi括约肌MTL及胃窦平滑肌、Oddi括约肌CCK以电针阳陵泉穴明显.提示MTL和CCK是参与针刺调整消化道运动的重要脑肠肽物质.结论:电针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可促进胃和 Oddi括约肌运动,其机制之一可能为针刺影响外周MTL、CCK的释放,进而调整消化道运动.这种经穴对相应脏腑的调整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电针人体穴位对胃肠动力产生重要影响,足三里是最常用穴位之一,其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在特定频率下电针足三里对胃肠功能性疾病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能改善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等.尽管临床研究中未有定论,但更多证据支持电针足三里对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最近电针足三里对胃肠功能性疾病的调...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患者78例,取双侧曲泽穴、内关穴或足三里穴、内庭穴,与化疗同步采用SPWA型白细胞增长仪进行体表穴位电脉冲治疗,于治疗结束后多次抽取静脉血检查血常规取最低值与化疗前最低值进行自身对照。发现化疗后患者最低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化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防治白细胞下降有效率高达88.46%,无严重不良反应。认为体表穴位电脉冲法可有效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20.
针刺胃经穴对M受体阻断大鼠胃电及脑肠肽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针刺足阳明经对胃电活动影响的外周通路及物质基础。方法 :将 33只大鼠分为 4组 ,对照组、足三里组、阿托品组、足三里加阿托品组。以胃电慢波振幅变化率、高活动相时程比、快波峰簇数及胃动素(MTL)、胃泌素 (GAS)、P物质 (SP)等脑肠肽为指标 ,观察 M受体阻断后针刺足三里对胃电及脑肠肽的影响。结果 :针刺足三里使大鼠胃电慢波振幅变化率、高活动相时程比及快波峰簇数增高 ,血浆及胃窦组织内 MTL、SP升高。M受体被阻断后 ,胃电活动及脑肠肽呈下降趋势。若再施加针刺可部分取消 M受体阻断对胃电的抑制效应 ,同时 MTL、SP释放增加。结论 :迷走胆碱能神经 M受体被阻断后 ,针刺足三里信号可能通过外周 SP等肽能神经调整胃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