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Fas/APO-1和bcl-2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5例肾癌组织和26例远离肾癌的正常肾组织Fas/APO-1和bcl-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肾癌组织Fas/APO-1蛋白表达率为57.14%,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率(84.62%,P<0.05),且表达强度也明显低下;而bcl-2蛋白表达率为80.00%,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率(53.85%,P<0.05)。结论Fas/APO-1与bcl-2基因共同参与了肾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选择估价肾细胞癌预后的指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4例肾细胞癌中bc1-2、P53蛋白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bc1-2阳性38例(70.4%),Ⅰ、Ⅱ级肿瘤阳性33例,Ⅲ、Ⅳ级肿瘤阳性5例(P<0.05);P53蛋白阳性10例(18.3%),对照组无一例阳性(P<0.05);ER、PR阳性分别为29例(57.7%)、39例(73.7%)。bc1-2蛋白表达与ER、PR呈正相关(P<0.01,r=0.452),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r=-0.421)。结果提示:bc1-2蛋白的表达有助于肾细胞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Li H  Yu L  Yang B  Kong X  Mi P  Guo Y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7):409-411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基因Fas/APO-1和bcl-2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5例肾癌组织和26例远离肾癌的正常肾组织Fas/APO-1和bcl-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肾癌组织Fas/APO-1蛋白表达率57.14%,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率(84.62%,P〈0.05),且表达强度也明显低下;而bcl-2蛋白表达率为80.0%,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率(5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中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和35例前列腺癌(Pca)组织中P53、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1)BPH组与Pca组中P53、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3.3%和34.3%、42.9%,显示Pca组P53、bcl-2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BPH组(分别P〈0.05、P〈0.05)。(2)Pca组中P53蛋白阳性12例,其中Ⅰ、Ⅱ级肿瘤阳性5  相似文献   

5.
肾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ang B  Gu F  Li H  Kong X  Yu L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6):373-375
目的探讨肾癌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原位DNA片断末端标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肾癌组织细胞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48例肾癌组织中bcl2蛋白低表达22例,凋亡指数(AI)均值为135;高表达26例,AI均值为104。两组AI均值间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ax蛋白低表达34例,AI均值为103;高表达14例,AI均值为163。两组AI均值间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bcl2蛋白表达越强,bax蛋白表达越弱,凋亡细胞数就越少。结论bcl2和bax蛋白均参与了肾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调节,并在肾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抗癌药物对乳腺癌细胞动力学及凋亡基因Bcl-2/Bax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乳腺癌细胞核DNA含量(DI)、S期细胞比率(SPF)、细胞凋亡指数(AI)、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及雌激素受体(ER)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DI、SPF及Ba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AI(P<0.05)、Bcl-2(P<0.001)则高于对照组,ER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②AI与SPF、Bcl-2及ER的表达均呈正相关,而与Bax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抗癌药物主要通过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用药后的生物学指标可表现为AI及Bcl-2升高,SPF、DI值及Bax下降;AI与SPF、Bcl-2及ER均呈正相关。根据这些指标可判定药物的疗效,并可用于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探讨骨巨细胞瘤(GCT)的细胞学性质、肿瘤发生以及生物学行为。方法用免疫组化(标记的链霉卵白素生物素──LSAB)法检测51例GCT中PCNA和bc1-2蛋白表达,并用TUNEL法检测其凋亡细胞。结果全部标本PCNA阳性表达,随病理分级增加,PCNA表达有增高趋势。bc1-2在Ⅰ与Ⅲ级及Ⅰ与Ⅱ+Ⅲ级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GCT中多为单核基质细胞凋亡,GCT的凋亡率(AI)为0.86%,各级间及PCNA标记指数间AI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GCT的AI与bc1-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bc1-2表达与否的AI差异有显著性。结论GCT是以增殖为特征的肿瘤;bcl-2在GCT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胆囊癌组织中p21、p53及bcl-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探讨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p21,p53及bcl-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以及在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测定了40例胆囊癌及8例胆囊腺瘤型息肉组织中p21,p53及bcl-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胆囊癌组织中p21,p53及bcl-2癌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5%,52.5%和70.0%,在胆囊腺瘤型息肉中3者分别为0%,0%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胆囊良病变的潜能以及胆囊癌与多基因改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58例胆囊良、恶性病变的EGFR、P53、bcl-2的表达。结果:全部病例均呈bcl-2阴性表达;EGFR和P53在单纯增生病变、腺瘤、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是0%、28%、62.5%和0%、42.8%、43.8%,差异增有显著意义(P〈0.01);EGFR阳性表达与腺癌的分级、转移有关(P〈0.05,P=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肝细胞肝癌发生过程中bcl2蛋白的变化规律及与细胞凋亡变化的关系,运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保存的肝细胞肝癌组织(hepatocelularcarcinoma,HCC)、肝硬变组织(livercirhosis,LC)和正常肝组织(normalliver,NL)中细胞凋亡发生率和bcl2的表达。结果:从NL、LC到HCC组织,细胞凋亡活性出现增强;bcl2蛋白的表达逐渐下降,LC和HCC组比较,P<0.05。结论:bcl2的表达可能与肝细胞凋亡的抑制有关;在肝癌发生过程中,bcl2表达下降可能是引起肝癌细胞凋亡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 2 和凋亡促进基因bax 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0 例胆管癌(CHC)和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组织中bcl- 2和bax 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20例CHC中有1例bcl- 2 蛋白表达阳性(5% ),7例CCC中bcl- 2均表达阴性。20例CHC中有11 例bax 蛋白表达阳性(55% ),7例CCC中仅1 例表达阳性(14.29%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1)。结论 bcl- 2 和bax 蛋白的改变在胆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CD15抗原和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关系,并探讨CD15与bcl-2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波-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甲状腺癌、45例甲状腺腺瘤和2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15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在甲状腺癌组织中CD15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0%和46.0%,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  相似文献   

13.
Yang B  Gu F  Wang X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0):602-604
为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凋亡促进基因bax表达产物在膀胱癌组织中的分布及意义,作者应用抗bcl-2单克隆抗体和抗bax多克隆抗体分别对34例膀胱癌和9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9例正常膀胱粘膜有4例bcl-2蛋白表达阳性(44.44%),34例膀胱癌有28例bcl-2蛋白表达阳性(82.3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随肿瘤分级的增加,阳性表达增强。9例正常膀胱粘膜有8例bax蛋白表达阳性(88.89%),34例膀胱癌有18例表达阳性(52.9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作者认为,bcl-2和bax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及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了5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全切标本中bcl2和P53在正常、异生上皮和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bcl2表达在正常和轻度异生上皮仅限于基底层,在中度和重度异生则可见于中上层,27例癌标本bcl2阳性,并与癌分级显著相关;随着异生恶性度的增加,P53阳性病例也逐渐增多(P<0.01),38例癌组织P53呈阳性,并与肿瘤分期分级和生存率明显相关;低分级或浅表型肿瘤的“bcl2丢失”现象明显增多,“P53逞现”现象则在高分级或浸润型肿瘤更显著;双抗体免疫组化显示,bcl2和P53通常表达于不同的异生或癌细胞;癌组织中bcl2和P53均阴性的患者其生存率显著高于两者均阳性者(P<0.05)。结果提示bcl2在T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bcl—2基因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bcl2基因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和移行细胞肿瘤中表达程度的差异及该蛋白表达与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用抗体bcl2(N19)及流式免疫学技术对6例正常膀胱粘膜、6例炎性增生粘膜、6例乳头状瘤和45例移行细胞癌的bcl2蛋白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bcl2蛋白在4种组织标本中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50.0%、83.3%、100.0%。FI值呈移行细胞癌>乳头状瘤>炎性增生粘膜>正常粘膜。肿瘤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非肿瘤组(P<0.00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bcl2蛋白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无关(P>0.05)。提示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凋亡基因bcl—2在膀胱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链菌素亲和素-过氧化物酶(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9例膀胱肿瘤石蜡切片bcl-2原癌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各级(期)膀胱肿瘤中均为bcl-2基因表达,随着肿瘤分级,分别的增加,bcl-2基因表达增多,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50岁以上患者中bcl-2基因表达率明显高于≤50岁者(P〈0.05)。虽然在复发肿瘤和多发肿瘤及男性患者bcl-2基因表达有增加趋势,但其  相似文献   

17.
Ki-67及bcl-2基因产物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基因Ki67和bcl2产物在肾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关系,了解肿瘤增殖与凋亡的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3例肾癌与10例正常肾组织的石蜡包埋标本切片对照,进行与产物表达的统计研究。结果bcl2在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与正常肾组织(4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其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无关(P>0.05)。Ki67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随恶性程度增加,其表达强度也增加。Ki67与bcl2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241)。结论检测肾癌组织中Ki67产物表达可以作为预后的评价指标;bcl2可能参与了肾组织由良性向恶性转化的过程,但与癌细胞恶性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8.
人结直肠肿瘤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结直肠正常粘膜、腺瘤和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探讨COX-2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以β-actin基因为参照,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10例遥瘤、30例癌及相应正常粘膜组织中COX-2 mRNA表达。应用密度扫描技术定量分析RT-PCR产物电泳带密度。结果 COX-2 mRNA在90%的癌组织(27/30)中表达明显增高,全距0.020~0.85,中位数0.5;在正常粘膜组织中无表达或表达不明显,全距0~0.074,中位数0;在部分腺瘤中表达明显增高,全距0~0.56,中位数0.01。癌与正常粘膜或腺瘤间COX-2 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秩和检验,P〈0.05)。结论 COX-2 mRNA表达在部分结直肠腺瘤中增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凋亡促进基因bax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对肾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采用抗bcl-2单克隆抗体和抗bax多克隆抗体分别对42例肾癌和20例远离癌的正常肾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20例正常肾组织有11例bcl-2蛋白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率55.0%,表达部位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42例肾癌组织有37例bcl-2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88.1%,且染色强度明显增强。经统计学处理,肾癌组织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1)。20例正常肾组织有19例bax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95.0%,表达部位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42例肾癌组织有22例bax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52.4%。经统计学处理,肾癌组织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P<0.01)。bcl-2和bax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使肾癌细胞凋亡处于抑制状态,细胞寿命延长,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化疗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中p53和bcl-2基因的调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建立化疗药物丝裂霉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模型,初步探讨在该凋亡过程 中重要凋亡相关基因p53和bcl-2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丝裂霉素诱导人肝癌细胞系HepG2凋亡,我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肝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凋亡细胞DNA片段的梯状条带,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检测凋亡不同时期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8mg/ml丝裂霉素作用12,24,48h后,P53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尤以12h明显,而后逐渐下降。Bcl-2蛋白在整个凋亡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化疗药物丝裂霉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p53基因参与了调控,并为凋亡信号传导途径中的早期事件。丝裂霉素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途径为p53依赖方式,而在该凋亡过程中,bcl-2基因的调控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