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 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股动脉PWV测定,依据MBPS值分为MBPS组和NMBPS组,分析比较2组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差、平均动脉压及不同PWV值患者动态血压指标以及PWV异常发生率。结果 MBPS组平均收缩压、平均脉压差、平均动脉压、MBPS值较NMBPS组增高(P<0.05);PWV快速组患者平均收缩压、平均脉压差、平均动脉压、MBPS值高于PWV正常组;MBPS组PWV发生率(66.7%)高于NMBPS组(41.1%)(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BPS值与PWV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种动脉弹性功能参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AI)]与脉压(PP)间的关系,寻找能敏感反映动脉弹性改变的指标。方法:选择429例高血压患者,同时检测PWV、C1和C2、AI,根据PP水平分成4组,然后分析PP与动脉弹性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PP水平组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差异。观察60例PP≥60mmHg高血压患者,治疗后PP下降程度与各动脉弹性功能参数改善间的相关性。结果:PP与PWV正相关,与C1负相关。在不同脉压水平4组间,PWV、C1﹑C2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I值仅在脉压≥60mmHg与<60mmHg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P减小与PWV降低呈正相关,与C1升高呈负相关,而与C2﹑AI改变无显著相关。结论:PWV、C1是敏感反映动脉弹性改善与PP减小的大动脉弹性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动态脉压(pulse pressure,PP)、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入选的1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PWV检测。测量并计算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舒张压(24 h DBP)、PP及PWV。结果:根据PWV,将198例患者分为:动脉僵硬度正常组(PWV20%预测值)、轻度动脉硬化组(20%预测值≤PWV30%预测值)、中度动脉硬化组(30%预测值≤PWV50%预测值)及重度动脉硬化组(PWV≥50%预测值)。4组患者的PP、PPI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动态脉压(PP)、脉压指数(PPI)增大。结论:PP、PPI可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动态血压检测获得的PP、PPI对于临床高血压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射频数据处理技术(RF-data)评价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管弹性改变及脉压(PP)与血管弹性的关系.方法 比较39例ISH患者与41例正常人颈总动脉舒张期内径(Dd)、收缩期内径(Ds)、PP、IMT、颈总动脉扩张性(CD)、单点脉搏波传播速度(PWVβ)、僵硬度(β)的改变,并分析PP与CD、PWVβ、β之间的关系.结果 ISH组SBP、P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SH组颈总动脉Ds、Dd 、IMT、PWVβ、β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D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01) .ISH组PP与PWVβ呈显著正相关(r=0.298,P<0.05),PP与β呈显著正相关(r=0.291,P<0.05),而PP与CD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RF-data技术能够自动、实时、准确检测ISH患者颈总动脉IMT和血管弹性的变化.ISH患者颈总动脉IMT和血管僵硬度明显高于健康者.随着脉压的增大,PWVβ增快,血管僵硬度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ET)技术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4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5例,子痫前期患者20例)及正常妊娠女性60例,应用ET技术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及肱动脉的硬化度(β)、弹性系数(Eρ)、动脉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子痫前期组β、Eρ、AI、PWVβ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AC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痫前期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比较:β、Eρ、AI、PWVβ明显升高,AC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早期,简便、准确地反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以及危险因素分层与动脉脉搏波速度(PWV)的关系.方法 应用动脉脉搏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入选的6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PWV(330例测定颈-股动脉PWV值,330例测定肱动脉-踝动脉PWV值),并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比较不同血压水平及危险程度患者的脉搏波速度.结果 1级与2级高血压患者的cfPWV与baPW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股动脉PWV(10.24±1.9)m/s比(10.78±0.9)m/s,P=0.324;baPWV(1 638±160)cm/s比(1 720±170)cm/s,P=0.288];伴有一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PWV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颈-股动脉PWV(10.28±1.6)m/s比(12.16±1.4)m/s,P=0.001;baPWV(1 735±138)cm、s比(1 584±160)cm/s,P=0.001].结论 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PWV值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脉搏波速度的影响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Doppler血流速度检测仪测定406例正常人,73例高血压病人和50例冠心病患者主动脉(AORTA)、臂(ARM)和腿(LEG)部动脉的血流脉搏波速度(PWV)。正常人的PWV随年龄和平均动脉压(BP)增高而加速,PWV~(aorta)(a)、PWV~(arm)(a)和PWV~(leg)(a)分别随年龄(b)和平均动脉压(c)的三变量复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心功能与动脉僵硬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其心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确诊高血压患者,其中男80例,女40例,平均年龄(64.9±10.4)岁(范围42~85岁),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根据不同的心功能分四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作为实验组,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匹配的10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自动测定系统对上述人群测定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作为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比较正常人与不同心功能状态高血压患者间动脉僵硬度的差异。结果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血糖和血脂参数之后,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与PWV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随心功能的恶化PWV值逐渐增加。正常人和纽约心功能Ⅰ、Ⅱ、Ⅲ、Ⅳ及患者的PWV值分别为(8.59±0.79)m/s,(10.02±1.31)m/s,(11.94±1.91)m/s,(14.68±1.38)m/s,(16.38±1.71)m/s。结论 PWV所反映的动脉僵硬度增加在高血压患者中与心功能状态恶化相关,改善动脉僵硬度可能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功能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于ISH模型鼠及SHR大鼠接受MSC移植干预后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脉压变化的研究,探讨MSCs在改善病变动脉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左心室直接注射的方法进行干细胞移植,在体条件下对于实验动物的血压及脉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SCs移植对于实验动物收缩压的变化没有影响,并不改变血压变化的趋势,但能够降低ISH动物脉压水平(32.407±2.55),同时降低PWV(178.6526±18.5494),与同组对照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SHR组接受细胞干预的亚组并没有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PP与PWV的变化具有正向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65。结论MSC移植治疗能够改善损伤动脉的传导速度,降低动脉的僵硬程度,部分逆转血管重塑的过程,从而延缓高血压动脉损伤的进程,降低心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和脉搏速度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60岁)60例,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ISH组)36例和舒张期高血压组(DH组)24例,正常老年人30例作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测量三组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M型超声记录颈总动脉(CCA)前、后壁的运动幅度变化,测量舒张期和收缩期内径,计算内-中膜横截面积(IMSCA)、僵硬度指数、扩张性和顺应性等参数.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脉冲多普勒记录彩窗两端点的频谱,测量心电图Q波顶点至频谱起始点时间,计算脉搏速度(PWV).结果 ISH组比DH组及健康老年组内-中膜横截面积、僵硬度指数增大,脉搏速度加快,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P<0.05).IMSCA、僵硬度指数与脉压正相关(P<0.01),而与收缩压、舒张压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PWV与僵硬度指数正相关(P<0.05).结论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僵硬度指数增大,弹性功能降低,脉搏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相关性。方法对153例MS患者和153例体格检查的健康人进行PWV检测,并检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MS组动脉弹性指标PWV平均值(11.3±2.85)显著高于对照组(9.6±3.28,P0.05);MS组血压、脉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WV升高是MS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对MS高危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丽  谢建洪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069-4071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糖变化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动脉弹性的影响是否有叠加作用。方法 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糖耐量试验分成糖耐量正常组(NGT组)、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糖耐量减低组(IGT组)和糖尿病组(DM组),2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颈-股动脉脉搏波的传导速度(PWV)。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IMT、PWV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由NGT组到IFG组、IGT组、DM组,IMT、PWV逐渐增加,IFG组IGT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无血糖紊乱的情况下,脉压和年龄是影响IMT、PWV的主要因素。当存在糖代谢异常时,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可影响IMT、PWV。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IMT增厚,动脉弹性降低。血糖代谢异常加重了老年高血压患者IMT增厚及动脉弹性的减退,使其心血管并发病的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 tracking,ET)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指标β、Ep、AC、AI、PWVβ的改变及其意义.资料及方法:应用ET 检测高血压患者共58例(平均年龄62.5岁)的颈动脉的弹性指标,包括僵硬度参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动脉顺应性AC、脉搏波放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递速度PWVβ.58例次中,有17例为高血压控制者,41例为高血压未控制者;58例中有33例为高血压不合并其他疾病,25例为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比较高血压组合并及不合并其他疾病组与147例正常人颈动脉弹性有无差异;高血压控制组与未控制组颈动脉弹性有无差异.并用SAS 6.12做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其颈动脉的β、Eρ、AC及PWVβ与正常人均有差异,AI无差异;高血压控制组与未控制组颈动脉的AI及PWVβ有差异,β、Eρ及AC无差异.结论:ET技术能够较敏感的检测高血压的颈动脉弹性功能;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其颈动脉弹性功能都减低,血压比其他疾病对弹性影响更加明显;控制血压可部分改善颈动脉弹性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追踪(E-Tracking)技术评价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颈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及60例正常者,应用E-Tracking技术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弹性模量(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Ep、β、AI、PWV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A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易发生早期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损伤,E-Tracking技术有助于早期发现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和外周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5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脏彩超、血清B型钠尿肽(BNP)和外周动脉的PWV的检测,根据超声、血清BNP检测结果分成舒张功能正常组33例和舒张功能不全组22例,另取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PWV,并分析超声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与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的比值(E/E’)与PWV、BNP与PWV的相关性.结果 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动脉PWV较其余两组明显增高[ (770.00±82.11)、(1080.00±158.27)、(1780.00±288.44) cm/s,F =481.605,P<0.05).调整年龄、性别、血压和血脂后,相关性分析显示E/E’与PWV、BNP与PWV均呈正相关(r=0.58,P<0.01;r=0.63,P<0.05).结论 PWV可相应地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PWV可作为一种无创性临床指标提示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背景:动态血压监测能较敏感、客观的反映实际血压水平, 与靶器官损害及预后的关系密切.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以血管内皮损害最常见.动态血压与大动脉弹性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是否有一定相关性?目的:应用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和超声技术评价原发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和内皮功能的变化,分析患者动态脉压与大动脉弹性、内皮功能的关系.设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临床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三○五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对象:选择2005-06/2007-04在解放军第三○五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门诊和住院156例新近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114例,女42例,年龄40~75岁,平均(56±4)岁.纳入标准:①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②近1月内在门诊或住院诊断原发高血压.③未服任何降压、降脂以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患者均对检测知情同意,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①实验分组:根据24 h平均脉压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 24 h脉压< 40 mm Hg组(n=92), 40 mm Hg≤24 h脉压< 60 mm Hg组(n=39)及24 h脉压≥60 mm Hg组 (n=25).②项目检测:采用美国Meditech公司ABPM-04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护仪检测各组患者白昼及夜间脉压及24 h平均脉压;应用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评价大动脉扩张性;应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分别通过对肱动脉进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和硝酸甘油依赖性的血管扩张测定来评价内皮功能.主要观察指标:患者动态脉压与大动脉扩张性及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纳入患者15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动态脉压与大动脉扩张性的相关分析: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与白昼脉压、夜间脉压及24 h平均脉压均呈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0.281和0.303 (P均< 0.01), 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与白昼脉压、夜间脉压及24 h平均脉压均无显著相关(P > 0.05).②动态脉压与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分析:动态脉压与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两变量在数值上呈直线关系.以动态脉压为自变量,以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为因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与白昼脉压、夜间脉压及平均脉压呈显著性负相关(r=-0.684,-0.597,-0.668,P < 0.01).动态脉压与非内皮性依赖性血管扩张无相关性.结论:动态脉压升高与原发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降低和内皮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动脉分析技术定量评估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结构与弹性相关参数。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共140例,根据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72例和高血压组68例,同时期另选74例同年龄水平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动脉分析技术定量获取颈动脉结构参数最大内径、最小内径、内-中膜厚度(IMT)及弹性参数硬度指数β、动脉顺应性、弹性模量、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纵向应变、纵向应变率、周向应变及周向应变率等,比较上述参数在各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组与高血压组最大内径、最小内径、IMT、硬度指数β、弹性模量、PWVβ均增大,顺应性、径向应变、径向应变率、周向应变、周向应变率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血压组相比较,脑卒中组最小直径、最大直径、IMT、硬度指数β、PWVβ均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患者比单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参数最大内径、最小内径、IMT更大,功能参数硬度指数β及PWVβ更大,动脉分析技术可以定量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受损情况,为临床完善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分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片(Telmisartan,T)40 mg联用氢氯噻嗪片(Hydrochlorothiazide,H)12.5 mg(T+H)对高血压病患者24 h脉压(24 hP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的影响,探讨血压平稳后继续降压治疗能否继续改善24 hPP、PWV、LVMI.方法:经2周安慰剂洗脱后(0周),152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入4周的T单剂筛选期,评定无效的72例患者,进入8周"T + H"试验期并继续用药12周.结果:(1)12周末与4周末比较24 hPP、PWV、LVMI均显著降低(P < 0.001);(2)24周末与12周末比较,只有PWV、LVMI进一步显著降低(P < 0.001).结论:替米沙坦联用氢氯噻嗪片能继续改善血压平稳后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及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的动脉僵硬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透析中心的PD患者165例。所有患者均测量血压、容量,采用大动脉僵硬度测定仪测定脉搏波速度(PWV),测定血清学指标。根据PWV的均数分为高PWV组(80例)和低PWV组(85例)。结果高PWV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发生率、收缩压(SBP)、脉压(PP)、细胞外液(ECW)、体重标化的ECW(ECW%)、E/T、E/I、PWV均明显高于低PWV组(P〈0.05),而在血自蛋白(ALB)、肌酐、尿素氮均明显低于低PWV组(P〈0.05)。高PWV组男性患者的比例略高于低PWV组,但未达到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6)。PWV与年龄、SBP、PP、ECW%、E,T、E/I、血糖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ESRD的病因(糖尿病肾病)、SBP、E/I均是PWV的预测因素(r^2=0.556,P〈0.001)。结论PD患者表现更高的动脉僵硬度,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状态、容量超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20.
穆林  吴永全 《新医学》2011,42(11):734-73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DL-C水平降低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将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就诊患者188例分为血压正常的对照组(n=53)、高血压HDL-C正常组(n=48)和高血压HDL-C减低组(n=87),测其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清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LDL-C.应用自动动脉弹性分析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cf- PWV).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的LDL-C、收缩压、舒张压、cf-PWV均升高(P<0.05);高血压HDL-C减低组和高血压HDL-C正常组比较,舒张压、cf-PWV升高(P<0.05);HDL-C与cf-PWV呈负相关(r=-0.804,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DL-C水平下降与动脉僵硬度增加密切相关,提示HDL-C是动脉硬化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