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 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回顾 95例 AMI患者 ,通过测量入院时及入院后不同时间心电图。对比分析其中 6 8例 PTCA再通患者 (PTCA组 )与 2 7例未行 PTCA或溶栓患者 (对照组 )不同时间 QTd的变化。结果 :PTCA组再通即刻 QTd、Q Tcd较再通前明显延长 (P <0 .0 1) ,2 h后恢复到入院时水平 ,4h后较入院时明显缩短 (P <0 .0 1) ,以后 2 4h内相对稳定。对照组入院后 2 4h内 QTd、QTcd变化不大 (P >0 .0 5 )。结论 :AMI后成功的 PTCA治疗可以缩短心室复极的 QTd,但再灌注即刻可延长 QTd  相似文献   

2.
氯沙坦钾致血管神经性水肿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素华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1):761-761
患者男 ,66岁。因头晕、右口角流涎、口齿不清、右侧肢体麻木 1d ,于 2 0 0 2年 3月 2 3日入院。入院体检 :口齿欠清、右侧上、下肢肌力 5- 级 ,余神经系统无明显定位体征。头颅磁共振MRI示右基底节区及双半卵圆中心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入院诊断 :右基底节区、双半卵圆区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病Ⅲ期。入院后给予血塞通、脑复康静滴、尼莫地平、阿司匹林、卡托普利口服 ,治疗半个月 ,患者前述症状明显缓解 ,血压 1 65~ 1 80 / 80~ 1 1 0mmHg(1mmHg =0 1 33kPa)。 4月 1日起停用卡托普利。给予氯沙坦钾 (商品名 :科素亚 ) 50…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MPAR)及血尿酸 (UA)和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急诊入院ACS患者 2 6 8例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 1 2 2例 (A组 )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1 4 6例 (B组 ) ,B组再分为存活组 (B1组 ) 1 32例和死亡组 (B2组 ) 1 4例 ;同期正常对照组 2 82人 (C组 )。测定A、B两组入院后 2h的MPAR、UA、FIB和C反应蛋白 (CRP)含量并与C组比较 ,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 A、B组入院后 2hMPAR、UA、FIB和CRP含量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1 ) ;A、B组入院后 3周MPAR、FIB和CRP含量与入院后 2h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 (P <0 0 5 ) ,但UA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K)峰值较A、C组均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1 )。结论 ACS患者MPAR、UA和FIB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 ,其含量高低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的病情、梗死面积及预后呈明显正相关 ;而充分的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可使MPAR和FIB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例 1 男性 ,69岁。主因心悸、气短2年 ,加重 1 0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 0年。入院时心电图示 :心房颤动 (Af) ,室性早搏 (PVS) ,左心室肥厚劳损。心电监护发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VT)。入院诊断 :①冠心病 ,心衰 ,心律失常 ,Af,频发PVS ,短阵VT。②高血压病Ⅲ期。予2 %利多卡因以 1 6mg min速度持续静点5d后 ,PVS明显减少 ,将 2 %利多卡因改为 0 8mg min速度静点 ,莫雷西嗪 2 0 0mg6h 1次口服。 (拟待莫雷西嗪达到治疗浓度后停利多卡因 ) ,联合用药 3d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应用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 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回顾 95例 AMI患者 ,通过测量入院时及入院后不同时间心电图 ,计算校正 QTd(QTcd)。对比分析其中 68例 PTCA再通患者 (PTCA组 )与 2 7例未行 PTCA或溶栓患者 (对照组 )不同时间 QTd与 QTcd的变化。结果  PTCA组再通即刻 QTd、QTcd较再通前明显延长 (P<0 .0 1 ) ,2小时后恢复到入院时水平 ,4小时后较入院时明显缩短 (P<0 .0 1 ) ,以后 2 4小时内相对稳定。对照组入院后 2 4小时内 QTd、 QTcd变化不大 (P>0 .0 5 )。结论  AMI患者应用成功的 PTCA治疗可以缩短心室复极的 QTd,但再灌注即刻可加重心室复极的 QTd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42岁。因头晕、心悸、胸闷 11h ,晕厥 1h入院。入院诊断为 :迷走神经性晕厥。入院时心电图 (图略 ) :窦律 ,HR 10 0次 min ,Ⅱ、Ⅲ、aVF、V3~V6 导联T波直立。入院后突然出现室速 (VT) (图略 ) :Ⅱ导联呈宽大的QS型 ,宽 0 12s,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经静注利多卡因 10 0mg后转为窦律。恢复窦律后第 1d ,Ⅱ、Ⅲ、aVFT波浅倒 ,2d后心电图 (图略 )示 :窦律 ,Ⅱ、Ⅲ、aVFT波明显倒置 ,V2 ~V6 T波仍直立。未经特殊治疗 ,7d后心电图 (图略 )示 :Ⅱ、Ⅲ、aVFT波转为直立。讨论 患者在VT发作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 ,1 7岁。发热 4d ,用PG类抗菌素 3d ,体温仍为39 8℃ ,胸闷胸痛 1 4h ,门诊心电图示 :STV2~ 6上抬 0 2~0 4mV。遂以“急性心肌梗死 (AMI) ?急性心肌炎”收入院治疗。入院后ECG见图 1A :STV2~ 6上抬 0 2~ 0 6mV ,T波直立。次日ECG见图 1B :STV2~ 6上抬 0 1~ 0 3mV ,T波倒置。呈现出AMI时ST抬高、回落及T波由直立变为倒置图形。酶学检查 :CK 985U L(正常 <1 50U L) ,LDH 2 98U L(正常 <2 4 0U L)。CK明显增高为心肌损伤所致。入院第 3d、第 4d血清酶无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过程中心房肽和脑钠素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过程中血浆心房肽 (ANP)、脑钠素 (BNP)浓度的变化。  方法 :1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第 1天至第 7天、第 14天和第 30天及 6 0名对照者的血浆 ANP、BNP浓度。 2用放射性核素 99m锝心血池扫描测定发病后 7天及 30天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 :2 7例患者血浆 ANP浓度仅于入院时、入院后第 1天和第 2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而 BNP浓度则在所测各时间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ANP、BNP的正常值分别为 35 .6± 4.6 pg/ ml和 11.7± 2 .3pg/ ml)。血浆 ANP浓度入院时已达到峰值 ,而血浆 BNP的峰值在入院后第 2天出现。血浆 BNP浓度和与时间对应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存在较密切的负相关 (r=- 0 .5 2 ,P<0 .0 5 ;r=- 0 .6 5 ,P<0 .0 1)。  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后血浆 ANP、BNP浓度显著升高且后者入院后出现峰值 ,心肌缺血损伤和收缩功能降低可能是引起血浆 BNP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65岁。因阵发性咳嗽 1 0余年 ,加重伴喘憋 3天入院。 1 0多年来患者每于受凉后出现咳嗽 ,以干咳为主 ,阵发性加剧 ,有时伴有黄脓痰 ,无明显憋气 ,曾于 1 997年行胸部CT发现双肺纹理粗重 ,多次诊断为“支气管炎”、“肺炎” ,抗炎治疗效果欠佳。此次入院前 3天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 ,并伴有喘憋 ,轻微活动后明显。入院查体 :口唇轻度紫绀 ,双下肺可闻及湿音 ,无杵状指 (趾 ) ,无其他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动脉血气分析 (未吸氧 )示 :pH 7.40 9,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 38.5mmHg(1mmHg =0 .1 33kPa) ,动脉血氧…  相似文献   

10.
肺恶性蝾螈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2 9岁 ,因反复咳嗽 ,胸痛 1个月于 2 0 0 0年 6月 2 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 1个多月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胸痛、咳嗽、咳痰并低热 (35℃ ) ,持续 1周。在外院检查结果未明 ,未做治疗。查体 :胸廓无压痛 ,胸右上部叩诊为实音 ,双肺呼吸音清 ,右上肺呼吸音减弱 ,未闻及音。胸片示 :右上肺有一约 17cm× 14cm× 7.5cm的肿块 ,边缘不整、有分叶、内有坏死 ,液化。实验室检查 :碱性肌磷酸酶 (CK)为 32 2IU/L(正常参考值 10~ 190IU/L)。临床初步诊断 :右上肺癌。于入院 1周后 (2 0 0 0年 7月 2日 )行右上肺癌切除术。术中所…  相似文献   

11.
先证者 ( 5) ,女 ,2 2岁。因心慌、胸闷伴大汗淋漓 0 .5 h于 2 0 0 0年 8月 1 1日入院治疗。入院后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 ,逐渐出现神志不清。体检 :血压6 0 /2 2 mm Hg(1 mm Hg=0 .1 3 3 k Pa) ,神志恍惚 ,长头 ,鸡胸 ,主动脉及肺动脉瓣区可闻及 3 /6级收缩期杂音。四肢细长 ,蛛状指。患者呈现心源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尸解见主动脉根部及肺动脉明显扩张 ,主动脉升部呈囊状瘤样并破裂出血。患者死于主动脉破裂。家系调查 :见图 1。先证者之外祖母 ( 2 )于 3 0年前因心慌、气急在我院诊断为心力衰竭 (心衰 ) ,后心脏彩超证实为“马方综…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 ,5 0岁 ,因突发胸闷、心悸并晕厥 1次急诊入院 ,入院前 4h误服大剂量阿司咪唑 (息斯敏 ,3mg× 85片 )2 5 5mg。入院时体格检查 :神志清醒 ,血压 12 0 /70mmHg(1mmHg =0 133kPa) ,心率 72次 /min ,心电图示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 (室早 )、QT间期延长 (0 6 4s)、短阵多形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患者有慢性过敏性鼻炎病史 ,无心脏病史。入院后立即予以洗胃、利尿、吸氧、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并维持静脉滴注以及补镁补钾治疗 ,心电监护示室性早搏明显减少 ,但QT间期长。入院后第 6h患者小便时再发晕厥 1次 ,心电…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5 5岁。入院前 1d活动后感心慌、心前区不适 ,休息数分钟后症状消失 ,未予重视。此后上述症状再次发作2次 ,均休息后缓解。入院前 30min ,晨起后突然感心前区不适 ,较前明显加重 ,有紧缩感 ,并感头昏、眼花、心悸、胸闷、大汗 ,休息后上述症状未缓解来院急诊。以冠心病、心律失常。于 2 0 0 1年 5月 19日急诊入院。既往体健 ,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家族史无特殊。心电图 (急诊室 8∶10 )示 :二度Ⅰ型AVB(图 1A)。心肌酶谱 (5月 19日应用阿托品后 ) :CK 4 3U L ,AST 83U L。 5月 2 0日CK 116 4U L…  相似文献   

14.
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旨在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患者入院后血清肌钙蛋白Ⅰ (cTnI)和肌红蛋白 (Mb)变化 ,探讨其对心脏事件的近期、远期预报价值。1.资料和方法 :60例UA患者分别在入院、入院后 12、2 4、48h、10d各采血 1次。用免疫发光法 (IMMULITE系统 )测定cTnI、Mb和CK MB浓度 ,分析其与心脏事件的关系。分近期 (3 0d)、远期 (6~ 12个月 )随访 ,记录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包括入院 2 4h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顽固性心绞痛。2 .结果 :在近期cTnI≥ 0 4ng/ml组与cTnI <0 4ng/ml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48 2 %和 9 1% ,P <0 0 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全身纤溶状态及内皮纤溶储备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2 1例 AMI患者于入院第 1天和入院后第 10天采集静脉血测定纤溶指标 ,并与 15例正常人作对比 ,同时做静脉闭塞试验以确定最大内皮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释放。结果 :AMI患者 t PA含量、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 1(PAI- 1)活性均较正常人明显为高。最大内皮 t PA释放于入院第 1天降低为 (2 .3± 0 .9) μg/ L(P<0 .0 1) ,第 10天恢复至(4.5± 1.2 ) μg/ L(P >0 .0 5 )。结论 :内皮纤溶功能紊乱与血管内血栓形成的联系要比全身纤溶指标的变化更为密切 ,在 AMI早期纠正内皮纤溶功能异常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脑钠素评价左心室重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心肌梗塞后血浆脑钠素 (BNP)浓度与左心室重构间的关系。  方法 :用左心室造影投影系统计算出心肌梗塞急性期及恢复期左心室容积指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 BNP浓度 ,并根据左心室容积指标分组 ,左心室容积增加率 >2 0 %为左心室重构组 ,否则为非重构组。  结果 :重构组恢复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非重构组 (P<0 .0 0 1) ,亦显著高于本组急性期左心室容积 (P<0 .0 0 1)。重构组急性期血浆 BNP浓度明显高于非重构组 (入院即刻、入院后 2 4、48、72小时的组间比较分别为 P<0 .0 1,P<0 .0 1,P<0 .0 0 1,P<0 .0 0 1) ;恢复期血浆 BNP浓度重构组较非重构组的增加更为明显 (P<0 .0 0 0 1)。重构组的血浆 BNP浓度与恢复期左心室容积及左心室容积变化量之间存在密切相关。  结论 :血浆 BNP浓度在急性心肌梗塞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患者中显著升高 ,并与左心室重构的程度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它对心肌梗塞预后的预测价值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以及BNP对术后远期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评价。方法:入选AMI住院治疗的患者32例作为试验组,在诊断为AMI后2~4周时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另入选同期AMI未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入院时、介入术后72h检测BN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并于入院时,介入术后72h以及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LVMI变化值(Δ1LVMI、Δ2LVMI)。结果:2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BNP及LVMI2组间相似(P>0·05);介入术后72h试验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较入院时降低(P<0·05),而LVMI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术后6个月试验组LVMI,Δ1LVMI和Δ2LVMI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对照组LVMI较入院时升高。相关分析表明介入术后72h BNP水平与Δ2LVMI呈正相关(r=0·56,P<0·01)。结论:AMI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可使血浆BNP水平下降,术后BNP水平与LVMI的变化呈正相关,即BNP对远期心室重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急性单纯及混配有机磷农药中毒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J  Zhao J  Sun S  Ma H  Zhao C  Guo Z  Wang F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8):544-546
目的 探讨急性单纯及混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的差别。方法 对单剂中毒组(S组 ,5 4例 )与混配中毒组 (C组 ,5 0例 )的症状体征、血液三项胆碱酯酶 (ChE) (分别对全血、红细胞、血浆 )活性受抑制程度、血清AST、ALT、磷酸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变化、血清总胆汁酸 (TBiL)浓度、心电图改变等多项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S组与C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 :(1)入院时症状体征比较 :C组恶心、呕吐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组 (P <0 0 5 ) ,其他症状体征则差异无显著性。(2 )两组入院时血液 3项ChE活性 <0 30分别为 16、14例 ,18、14例 ,2 8、2 5例 ;>0 30~为 2 4、19例 ,2 2、2 1例 ,10、12例 ;0 5 0~ 0 70为 14、17例 ,14、15例 ,16、13例 ;χ2 依次为 0 85 2、1 4 4 4、0 5 0 9,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3)S组与C组入院后 72h内的血清AST、ALT、CK、LDH、TBiL的阳检数依次是 :S组为 2 4、18、4 2、2 2、2 1例 ;C组为 2 0、11、32、18、17例 ,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4)S组与C组入院后 72h内心电图的ST T改变、Q T延长、房室传导阻滞、早搏等变化的总阳性例数分别为 :S组 2 4例 ,C组 19例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5 )两组病死率 :S组 7 4 1% (4/ 5 4 ) ,C组 6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早期应用的价值。方法  10 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n =5 0 )和对照组 (n =5 0 ) ;治疗组入院后即予辛伐他汀 2 0毫克每日 1次 ,对照组不予降血脂药物 :随诊 6个月 ,观察 2组梗死后心绞痛、主要心血管事件 (再梗死、血管重建、死亡 )、以及血脂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梗死后心绞痛例数分别为 6例和 16例 (P <0 .0 5 ) ,主要心血管事件分别为 3例和 10例 (P <0 .0 5 ) ,治疗组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6个月时较入院时明显下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上升 ;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结论 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梗死后心绞痛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5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 ACS)的血脂。方法  2 6例急性心肌梗死 ( AMI)和 2 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 U AP)患者在入院即刻、2周和 6周时分别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AMI患者 2周和 6周时的总胆固醇 ( TC)为 ( 4.86± 0 .96) mmol/L和 ( 5 .17± 0 .75 ) mmol/L,明显高于入院即刻的 TC水平 ( 4.34± 1.0 4) mmol/L( P<0 .0 5和 P=0 .0 0 1) ;2周和 6周时三酰甘油 ( TG)分别为 ( 2 .12± 0 .48) mmol/L和 ( 2 .2 7± 0 .43) mmol/L ,明显高于入院即刻的 TG水平 ( 1.62± 0 .39) mmol/L (均为 P<0 .0 0 1)。 UAP患者入院即刻和 2周时的 TG水平分别为 ( 1.5 3± 0 .48) mmol/L和 ( 1.81± 0 .43) mmol/L ,并有统计学意义 ,P=0 .0 2 ,TC、HDL -C和 LDL-C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ACS患者在入院 2 4小时测定的 TC和 TG水平明显低于真实的基础值 ,应在 8周后重复测定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