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评价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DTM)模式在肿瘤营养规范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亳州市人民医院肿瘤营养不良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五阶梯营养治疗法,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CDTM模式干预。比较2组肿瘤患者综合营养(PG-SGA)评分、总热量及蛋白质摄入量、生活质量(QO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营养治疗成本。结果:治疗后,2组PG-SGA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且干预组PG-SG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首日总热量及蛋白质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蛋白质摄入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干预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头晕、乏力、皮疹、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检查费用、总药物费用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M模式应用于肿瘤营养规范化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成本,在肿瘤营养规范化治疗药学服务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静脉麻醉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某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62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结肠癌根治术与静脉麻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记录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实验组的肛门排气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等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肠梗阻、腹胀、腹痛等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和13.3%,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的血清胃泌素含量都比术后1 d要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的CD4+值比术后1 d要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时间点不同的CD8+值之间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静脉麻醉能加快结肠癌患者在术后的胃肠动力恢复,在分泌胃泌素时起到促进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药物性肝损伤使用不同保肝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历,收集病历信息,统计不同保肝药物治疗不同类型药物性肝损伤的疗程、费用及疗效。结果:对于肝细胞损伤型肝损伤的治疗,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疗程最短[(5.47±1.94)d,P<0.05],总有效率最高(95.5%,P<0.05),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费用最低[(664.62±273.05)元,P<0.05];对于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疗程最短[(5.38±2.02)d,P<0.05],费用最低[(575.70±215.56)元,P<0.05],总有效率最高(91.1%,P<0.05);对于混合型肝损伤,3种保肝药物治疗疗程及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费用较低[611.35±206.47)元,P<0.05]。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肝损伤,针对性的治疗能缩短治疗疗程,降低平均治疗费用,提高保肝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心舒微丸联合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力农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益心舒微丸,2组疗程均为14 d,于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实验室生化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IL-6、BNP及cTn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值和FS值均升高,而LVESD值和LVEDD值均降低(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1年随访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舒微丸联合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利于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在某院收治的糖尿病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式分为口服降糖药组(A1、A2组)、注射胰岛素组(B1、B2组)、口服降糖药联合注射胰岛素组(C1、C2组),其中A1、B1、C1组为实验组,A2、B2、C2组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与用药教育、电话随访等精准药学服务。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相应对照组之间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A1组、B1组患者血糖水平均优于C1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均显著提高,且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A1组、B1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均优于C1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黄芩苷对大鼠皮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又分为低、中和高剂量组。方法:按照longa方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12,24,72 h,5 d进行神经运动功能评分,5 d后HE染色观察皮层神经元死亡情况,Western bloting观察SDF-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2,24,72 h时段内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5 d时,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行为学评分降低明显(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的SDF-1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各相应时间点SDF-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1);不同剂量组之间相比,各相应时间点SDF-1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芩苷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具有一定脑保护作用。我们推测这种脑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上调了缺血区SDF-1蛋白表达有关,但这种促进作用不具有明显剂量依赖性,高剂量黄芩苷对SDF-1的表达呈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唑吡坦对中青年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SAP)伴自述失眠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青中年冠心病SAP伴自述失眠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9例。2组均给予SAP一般用药,治疗组在SAP一般用药基础上加用唑吡坦10 mg睡前口服,对照组则给予同等样式安慰剂。治疗4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C反应蛋白(CR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评价SAP治疗效果。并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公式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H-FABP、CRP和Lp-PLA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H-FABP、CRP和Lp-PLA2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PSQI各因子及总计评分均有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较前下降明显(P<0.05),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治疗组自述失眠临床总有效率为91.5%,优于对照组的67.8%(P<0.05);治疗组SAP治疗总有效率为91.5%,优于对照组的71.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和5.1%(P>0.05),2组均无明显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唑吡坦治疗中青年冠心病SAP伴自述失眠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SAP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生产厂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全肠外营养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NA)中的稳定性和相容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相同的调配方法,分别将3种不同生产厂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加在相同配方TNA中,在室温(25℃)下,分别考察0,1,2,4,12,24,48,72 h各时间点溶液外观、pH值、渗透压、乳粒粒径大小、不溶性微粒、Zeta电位及无菌等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溶液外观均无油滴析出、聚集、分层等破乳现象;渗透压、乳粒粒径大小、无菌结果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pH值在放置0~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有显著性差异(P<0.05);Zeta电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NA配制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微粒直径≥ 10 μm和≥ 25 μm的微粒数都有所增加,放置0~4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制后无菌考察均合格。结论: 3所不同生产厂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TNA中稳定性、相容性无较大差异,24 h内均符合《中国药典》对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标准要求,故建议24 h内完成输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多奈齐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及脑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收集10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观察组给予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血清炎性因子、脑神经递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χ2=3.962,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6.722,10.246,4.090,P<0.05,P<0.01);脑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明显高于对照组(t=10.162,7.887,3.884,P<0.05,P<0.05,P<0.01);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1.54% vs 7.69%)(χ2=0.443,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多奈齐有助于提高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炎症状态、调节脑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疼痛疗效、炎症指标、疼痛相关物质及神经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院治疗的100例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舒肝散。观察比较各组疼痛疗效、炎症指标、疼痛相关物质及神经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同时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炎症指标、疼痛相关物质及神经相关因子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状况减轻明显(P<0.05)。同组治疗1,2周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白介素-2(IL-2)、β-内啡肽(β-EP)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肽Y (NPY)、P物质(SP)、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同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1周后相比,IL-2、β-EP及BDNF水平升高明显(P<0.05),IL-6、TNF-α、NPY、SP、S100β及NSE水平下降明显(P<0.05)。与对照组治疗1,2周后分别比较,观察组治疗1,2周后IL-2、β-EP及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IL-6、TNF-α、NPY、SP、S100β及NSE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HN患者能显著缓解疼痛状况,减轻炎症并保护神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调配质量。方法: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调配全流程中各个环节进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选出高风险等级的失效模式和中等风险等级中S≥4的失效模式,整理分析其失效原因,提出并实施改进措施。整改措施实施5个月后,统计失效模式错误率,分析改进效果。结果:在PIVAS肠外营养液调配全流程中,共找出19个高等和中等风险等级的失效模式,并从培训、流程、医院信息系统和质控管理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整改。经过5个月干预后,19项失效模式合计RPN值由806降至308,降幅61.8%。其中非蛋白热量不适宜、热氮比不适宜和糖脂比不适宜等9项失效模式经改进后错误率明显降低,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应用于PIVAS肠外营养调配全流程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其肠外营养液调配质量,降低差错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丸辅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栀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医药护联合门诊对腹膜透析(P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连续复诊的PD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使用常规门诊工作流程,观察组使用临床药师参与医药护联合门诊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前(T1)、干预后4个月(T2)、6个月(T3)、1年(T4)的用药依从性、对药物认知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在干预期间,临床药师总共接诊观察组患者515人次,提供药物咨询509次,其中咨询血压的控制占29.47%,居于最高位。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和药物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PD患者的医药护联合门诊,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对药物的认知水平,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激活改善FK506诱导的血脂代谢紊乱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和15 μmol·L-1 FK506处理组,孵育24 h和48 h后,检测血脂生成基因(CHREBP、SREBP-1c、SCD-1)表达.qRT-PCR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环丙沙星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接受治疗的72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环丙沙星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以及对患者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56%);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咳嗽、肺部啰音消失以及体温恢复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指标PCT、IL-6及CRP和肺功能FEV1、FVC以及PEF之间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指标明显更低,肺功能指标明显更高,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产生头晕、胃肠道不适、皮疹以及身体疲劳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19.44%)(P<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环丙沙星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对降低患者炎性因子,促进肺功能恢复,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艾滋病病毒/结核分枝杆菌(HIV/MTB)双重感染合并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凉山州布拖县人民医院诊治的200例HIV/MTB双重感染合并ATB-DIL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99例。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每日1次,对照组则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2 g,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生化指标、症状和体征、临床总有效率、CD4+T淋巴细胞数、血清炎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血清ALT、AST、TBIL、ALP和γ-G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CD4+T淋巴细胞数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且治疗2周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WBC、PCT、Hs-CRP和ESR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HIV/MTB双重感染合并ATB-DILI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还可以促进肝功能恢复,并对机体免疫重建有一定作用,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