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医学微生物学是重要的医学专业必修课程,面向二年级医学生开设.经过持续系统性课程思政建设,医学微生物学先后获批新乡医学院"首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河南省"2021年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其课程思政主要实施举措包括:教师是关键,全员培训强化意识;明确思政目标,修订教学大纲;深入发掘思政元素,编写了53个思政案例;...  相似文献   

2.
张雪薇  赵劼  李继胜 《医学教育管理》2022,(S1):209-212+217
文化育人是高校校史馆的主要价值体现和目标追求,是高校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它在传承学校传统、展现学校精神、弘扬高尚师德、树立优良学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医学院校校史馆能够坚定医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医学生医学职业精神与使命感,激发医学生爱国爱校情怀,并传承校园文化。然而部分高等医学院校校史馆展览形式单一、利用率较低、参与感不强,导致育人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激活校史文化,更好地提升校史馆的育人功能,创新工作理念,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丰富展示内容及形式,优化环境建设,加强学生讲解员队伍建设,使校史馆真正成为教育、鼓舞广大学子的文化阵地,将其打造成为师生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3.
医学院校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对于培养新时期德艺双馨的医务工作人员有重要作用。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正确的职业观念、职业素养以及高尚的医德。因此,各医学院校在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都要始终贯彻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方针,如何在病理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如何对思政教学进行探索和创新,是各医学院校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方向。文章阐述了医学院校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进而分析了如何在病理学课程中对思政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期提高医学生病理学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新医科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国内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下,结合医学学科特点和卫生系统的现实需求,医学人文教育已成为新时代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多年来持续开展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胜任力为导向推进医学人文的课程建设,同时建设物质空间、组织制度、文化心理三大类医学人文隐蔽课程,以学为中心改革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形成性评价为基础改革医学人文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此提升新时代医学人文教育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高校素质教育、人文教育深入执行下,思政教育也需基于“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开展。医学免疫学课程是现阶段医学院的核心课程,其课程开展不仅专业性极高,还是思政教育的教学载体。医学免疫学专业知识中蕴含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这为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在其中引入思政元素,可在传授学生专业医学免疫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学生爱国精神、道德品质的提升,是培养全面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医疗技术创新发展起巨大推进作用。文章将基于在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展开分析,探讨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以及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的实践路径,以期可为相关专业的教师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与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与教学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编制《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调查问卷(校内版)》,面向2012-2015级本科5年及长学制(7年和“5+3”)临床医学、儿科学、口腔医学以及2012-2015级5年制预防医学、中医学专业学生线上调查,发放问卷1 148份,回收有效问卷1 029份,有效率89.63%。主要采用SPSS 21.0描述统计。结果 总体医学人文教育满意度较高,不同学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专业医学生的医学教育认知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兴趣与课程内容是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和受欢迎程度的首要因素;大班讲授、闭卷考试占医学人文课堂主导;对医学人文学科前沿了解不多;医学生学习诉求突出表现为加强平时形成性评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医学专业课程渗透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人文社会实践、附属医院人文环境建设等。结论 医学人文教育应更新教育观念,因材施教、系统推进医学人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加强医学人文科研训练,以提升医学生医学人文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医学院校学生未来就业的特点以及授课教师情况,发现课程思政存在以下问题:课程思政元素不充分,课程思政实施过程生硬,授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足和本领不强等。将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个维度进行教学改革,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构建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案例库。授课教师不但结合课外任务、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实施课堂思政,而且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课程思政,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是第二课堂比较受学生们的欢迎,可为其他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教育是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医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将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药理学进展》课程是面向医学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旨在为广大医学研究生介绍药理学前沿知识以及药理学实验技术,为研究生开拓科研思路以及提高实验技能,然而目前课程教学面临着思政元素不足等困境。文章以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药理学进展》为例,介绍课程根据研究生人才培养特点,从医学伦理教育、时代使命感、辩证思维、人文关怀等多角度充分挖掘德育元素,力求和专业前沿知识传授同向而行、不断创新课程思政模式,进而助力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9.
医学学术型研究生作为未来的科研型学术人才,培养的重心是学术科研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但随着科技文化交融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医患纷争、医德缺失、学术不端等负面新闻增多,改善和加强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新的挑战.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解决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中重科研、轻思政的弊端是...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为推进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工作,充分掌握医学生思政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发现思政素养及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特开展本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某医学院校2 145 名本科生思政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研。思政素养共涉及国家方针政策、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职业兴趣与职业发展、专业伦理和道德法制、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5 个方面。结果 医学生思政素养总体得分为4.20±0.77,学生在思政素养的5 个方面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得分最高,职业兴趣与职业发展得分最低;对医学生总体思政素养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所在年级、专业类型、是否为学生干部、高考医学志愿是否为本人选择以及就读专业是否为意向志愿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医学生思政素养的总体水平待提升,职业兴趣与职业发展教育是未来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课程思政教育十分必要,要充分把握医学教育发展规律,考虑学生专业学习的阶梯式成长特征,科学系统、循序渐进设计思政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死亡教育是一个探讨生死关系的教育历程,了解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面对死亡/濒死患者的现状、接受死亡教育的现状及需求,并对开展死亡教育提出建议。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被调查者7.9%接受过系统的死亡教育,被调查者在临床工作中,57%处理濒死/死亡患者困难,被调查者51.5%认为非常有必要对临床医学生开展死亡教育。结论  医学生的死亡教育匮乏、临床面对死亡/濒死患者的现状不理想,亟需开展死亡教育。建议设置科学的死亡教育课程目标;将死亡教育渗透到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对医学生及时开展有效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3.
将思政教育融入国际法课程教学,是卫生法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作为国际法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以国际法治为主题实现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并重,围绕“新时代”的国际定位构建课程思政从理论到现实的桥梁。编写融入充足思政元素的国际法课程配套案例集,转变国际法教师队伍课程思政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对国际法课程思政的教学考核评价。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经调查发现,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自愿服务基层的意识不强,服务期满后继续服务基层率低。通过从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教师榜样的引领作用、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校院支持等方面研究,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引导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自愿服务基层的意识,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基层卫生人才,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根据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要求,落实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目标,以第二课堂为载体,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与开展居民健康管理为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通过建立档案、病种筛选、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健康管理、家庭访视、信息维护等方式,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打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坚实基础,并促进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合理设置课程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融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人才培养以及信息化与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内在要求。基于我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如何在医学生培养中发挥作用进行归纳和总结,包括如何选择虚拟项目,如何融入课程体系等,并以问卷等方式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应用有助于知识的拓展,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有助于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临床思维和科研素质,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有助于掌握信息技术等相关技能。但如何更好地实现虚实融合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促使社会各界以更为前瞻性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审视并思考我国医学教育的未来改革之路。我国现行医学教育的学制学位体系存在多学制学位并存、培养年限长、培养内涵急需优化等问题。通过比较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医学教育模式,建议我国借鉴和遵循医学教育统一学制和独立设置医学学位的一般规律和经验,在现行“5+3”为主体的医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重构医学教育的学位体系,以“5+3”一体化项目为载体推进新医科的改革,对8 年整体教育进程中医学教育的内涵、目标和教学方式进行系统化的调整、优化和完善,“5+3”一体化和医学8 年制统一授予独立设立的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增强医学教育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并为培养具有多学科素质和全球竞争力的专科医学人才建立体系保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面临的教学瓶颈,如何确保新冠疫情非常时期的教学质量,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索医学统计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疫情防控需要医学科学的严谨,也需要医学人文的温暖。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时有医学人文缺失的现象。疫情防控中重视和发挥医学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特殊作用,践行医学人文对于落实以人为本具有现实意义和作用。高等医药院校应积极发挥医学人文学科专业优势,通过心理援助、疫情防控依法合规建言献策、承担委托课题等提供智力支持,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医学院校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精神,利用各类直播软件和网课平台开展在线教学,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线上教学模式。医学影像学在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门课程的线上教学质量对疫情时代医学生的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回顾了医学影像学网络教育现状和疫情期间面临的挑战,并以此为背景对医学影像学网络教育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