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间歇性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间歇性雄激素阻断(IAD)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CAD)治疗前列腺癌(PC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44例PCa患者,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分2组:①21例行IAD治疗,T2 7例、T3 9例、T4 5例,骨转移者8例.采用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B)治疗,当血清PSA下降至<0.2 ng/ml后,维持用药2个月停药.停药后进入间歇期,当PSA>10.0 ng/ml或与PCa相关的临床症状明显加重且影像学检查提示PCa病灶进展时,则结束间歇期开始下一周期的治疗.②23例行CAD治疗,T2 7例、T3 12例、T4 4例,骨转移者11例.采用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行MAB治疗,持续用药.比较2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IAD组和CAD组患者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36±4)和(30±4)个月,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IAD组患者平均治疗周期为(15.9±2.3)个月,其中治疗期(8.6±1.5)个月、间歇期(7.3±0.8)个月.IAD组患者治疗期和间歇期的治疗相关症状评分为(55.9±16.8)分和(47.9±19.7)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治疗期和间歇期骨痛、尿路及肠道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D组患者以接受MAB治疗6个月后的首次生活质量评分为基础参考值,继续治疗5个月后,尿路症状评分明显增加(P=0.023),但骨痛、肠道症状、治疗相关症状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IAD组潮热和乳房肿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8.6%(6/21)和19.0%(4/21),CAD组分别为60.9%(14/23)和52.2%(12/2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AD治疗可减轻雄激素阻断造成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PCa疾病进展的作用与CAD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比卡鲁胺联合药物或手术去势治疗对T3期以上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CA3、Cg A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16例T3期以上前列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或手术去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比卡鲁胺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PCA3、Cg 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比卡鲁胺联合药物或手术去势治疗T3期以上前列腺癌更能降低血清PCA3、Cg A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年轻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使用戈舍瑞林保护卵巢功能的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经病理确诊为TNBC且有保护卵巢功能意愿的患者共47例,计算患者的戈舍瑞林药物占有比,通过电话随访方式调查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成功随访31例,中位年龄31岁,年龄范围为14~41岁。80.6%(25/31)的患者戈舍瑞林用药依从性好,19.4%(6/31)的患者依从性差。Fisher精确检验显示,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和医保类型对戈舍瑞林依从性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多关注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条件较差TNBC患者的戈舍瑞林用药情况,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导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做好患者的全程管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睾丸切除或药物去势(醋酸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与单纯睾丸切除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筛选2003年1月至2012年10月80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进行随访评估.其中睾丸切除联合比卡鲁胺治疗的35例为A组;药物去势(醋酸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25例为B组,单纯睾丸切除治疗的20例为C组.80例患者随访时间3 ~118个月,平均5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治疗后药物的副反应、全身情况、肝肾功能、扩散性疼痛、PSA水平、癌肿大小以及骨转移范围、2年生存率.评价上述指标在三组间的差异.结果 随访期间,80例患者在药物的副反应、全身情况、肝肾功能、扩散性疼痛、PSA水平、癌肿大小以及骨转移范围等方面都得到观察研究,上述各研究内容在A组与B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A组及B组与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而三组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92%、93%、91%,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标准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是安全的,在病变的消退和稳定、扩散性疼痛的缓解、PSA水平的恢复和骨转移范围缩小等方面较单纯睾丸切除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延长前列腺癌患者进展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时间的内分泌治疗方法。方法:经直肠活检穿刺证实前列腺癌患者93例,分为3组:22例患者接受双侧睾丸切除加比卡鲁胺联合治疗,行持续性全雄激素阻断(CAD);71例患者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方法,其中29例患者行标准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AD),42例患者行改良型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两组治疗期用戈舍瑞林或亮丙瑞林联合比卡鲁胺的用药方案,行雄激素最大阻断(MAB),当患者血清PSA下降至<0.2μg/L,维持用药3个月。进入间歇期,IAD组停药,改良型IAD组停用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但维持使用比卡鲁胺,两组在间歇期内出现PSA持续升高,且大于4μg/L时,则再次启用MAB,直至患者进展为AIPC。比较CAD、IAD及改良型IAD 3组患者疾病随访时间、疾病进展时间及治疗周期。结果:3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基线资料及随访时间相似,中位进展时间分别为(26.50±4.15)月、(30.00±7.83)月和(34.93±5.08)月,CAD与标准I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改良型IAD组与CAD及I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改良组中位进展时间明显长于标准IAD治疗组(P=0.01)。标准IAD与改良型IAD组平均治疗周期分别为(16.13±3.33)月和(19.58±4.30)月,两组第1治疗周期间歇期分别为(9.6±3.2)月和(14.2±3.7)月,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与CAD和标准IAD比较,改良型IAD可显著延长前列腺癌患者进展为AIPC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比较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中比卡鲁胺与氟他胺的药物疗效及不良作用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行内分泌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136例,其中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联用比卡鲁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52例(A组);行LHRHa联用氟他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60例(B组);单纯行睾丸切除24例(C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在临床症状、血清PSA值、疾病进展风险、生存率、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B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0.8%(42/52)和81.7%(49/60),高于C组的70.8%(17/24);A、B组PSA平均值分别由治疗前的133.3(17.9~982.8)、142.6(20.2~1001.0)ng/ml下降到15.8(0.02~28.9)、16.1(0.07~53.8)ng/ml,较C组由治疗前的142.3(27.1~988.0)ng/ml下降到27.6(6.0~62.1)ng/ml下降得更多;A、B组生化复发率分别为34.6%(18/52)和36.7%(22/60),低于C组的58.3%(14/24);A、B组平均生化复发时间为22(5~52)和22(6~65)个月,长于C组的11(5~54)个月;A、B组病死率分别为26.9%(14/52)和31.7%(19/60),低于C组的66.7%(16/24).服用比卡鲁胺组持续用药的患者占88.5%(46/52),服用氟他胺组持续用药者占66.7%(40/60).比卡鲁胺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他胺组.结论 氟他胺和比卡鲁胺均可以有效治疗前列腺癌,降低治疗前列腺癌进展的风险;比卡鲁胺治疗前列腺癌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以比卡鲁胺作为二线抗雄激素药物,联合多西紫杉醇加泼尼松化疗治疗26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26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25例有效,有效率为96.15%.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可耐受.结论 比卡鲁胺作为二线抗雄激素药物联合多西紫...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戈舍瑞林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期间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内收治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研究组(常规化疗+戈舍瑞林)和对照组(常规化疗),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月经情况及化疗期间与化疗结束后随访1年内的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80例患者均完成化疗,化疗期间均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研究组和对照组月经恢复率分别为85%和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研究组在戈舍瑞林联合化疗期间,雌二醇(E2)水平减低到绝经后水平,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也明显降低;对照组在化疗期间E2水平逐渐降低,FSH和LH则明显增加。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戈舍瑞林,能有效地防止化疗引起的卵巢功能损伤,使大多数中青年患者维持正常月经及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9.
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短期治疗效果和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IMRT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采用IMRT技术,1.8~2.0 Gy/次,5次/周,总放射量(DT)64 ~78 Gy,平均70.4 Gy.内分泌治疗采用去势同时加比卡鲁胺抗雄激素治疗的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28例放射治疗前接受手术去势,14例应用戈舍瑞林或亮丙瑞林药物去势.结果 42例均完成放射治疗,36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PSA降至1ng/mL以下,放疗结束后尿频、排尿困难、里急后重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2、3级急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4例)、9.5%(4例)、4.8%(2例),1、2级急性泌尿生殖系统反应发生率为38.1%(16例)、9.5%(4例).结论 IMRT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疗效满意,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前列腺癌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加间歇性雄激素阻断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3例T3。期或T4期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比卡鲁胺加戈舍瑞林,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B组15例采用非那雄胺加比卡鲁胺加戈舍瑞林治疗。间歇期内B组继续服用非那雄胺。结果:治疗后9个月,A组1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无变化,有效率为88.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0.3~37.3ng/ml,平均(7.6±6.5)ng/ml。B组1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无变化,有效率为93.3%。PSA为0.1~10.5ng/ml,平均(4.2±2.8)ng/ml。B组PSA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7(31~82)个月,B组停药间期(25.1±10.1)个月长于A组(15.7±8.6)个月(P〈0.05)。A组5年生存率为55.6%(10/18),B组为66.7%(1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年,A组仍有6例有效(33.3%),B组8例有效(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加上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能使晚期前列腺癌PSA进一步降低,停药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术后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特点。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经手术治疗后伴有浸润性乳腺癌的6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AC→T方案化疗,对照组为TAC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1 d、化疗后7 d免疫功能、血象及细胞因子变化、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其临床特点。 结果化疗后观察组的CD4+、CD8+、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3.22±2.76)% vs(37.32±1.78)%、(42.45±4.32)% vs(34.22±3.26)%、(1.96±0.35)vs(1.43±0.42),均P<0.000 1],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11)g/L vs(2.01±0.26)g/L、(8.21±1.22)g/L vs(11.34±2.33)g/L、(1.24±0.21)g/L vs(1.76±0.34)g/L,均P<0.000 1]。观察组患者的PLT、WBC、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5±24)×109/L vs(159±25)×109/L、(8.43±2.42)×109/L vs(7.11±1.78)×109/L、(46.32±4.22)U/ml vs(34.21±3.87)U/ml、(34.21±4.21)U/ml vs(25.45±3.87)U/ml(P=0.009、0.013、<0.000 1、<0.000 1)。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与减少性的中性粒细胞发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12%、26.47%,明显比对照组低(79.41%、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7、10.019,P=0.003、0.002)。 结论乳腺癌术后采取不同化疗方案均存在不良反应,然而大多数为Ⅲ度以下的不良反应,并均能耐受,予以有效的处理后不良反应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期监测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水平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的预警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6例行肾移植术后新发感染受者临床资料(感染组,感染发生在移植后1~240个月)。选择129例同期肾移植术后无感染、健康受者作为对照组。感染组连续或定期测量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绝对计数,并与对照组检测数据进行比较。根据移植后采样时间将感染组和对照组各分为6个亚组,分析感染亚组与其相应对照亚组之间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差异。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在肾移植术后预警感染性疾病的最优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感染组和对照组受者CD4/CD8比值分别为(1.2±0.5)、(1.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0,P>0.05)。感染组受者CD3、CD4和CD8 T细胞绝对计数[(367±212)、(189±117)和(161±92)个/μL]均低于对照组[(1 374±663)、(695±334)和(626±377)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036、13.541和12.311,P均<0.05)。CD3、CD4和CD8 T细胞绝对计数在6个感染亚组受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亚组1受者CD3、CD4和CD8 T细胞绝对计数均低于对照亚组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4、CD8和CD3绝对计数预测肾移植术后感染性疾病最优截断值分别为712、362和255个/μL,敏感度分别为94.6%、92.2%和96.1%,特异度分别为92.3%、96.2%和88.5%。 结论肾移植受者低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水平具有预示及预警感染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患儿的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青海红十字医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EBV感染患儿为病例组,同时选取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82例为健康对照组。采集血液样本,分别检测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儿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和IgG、IgM、IgA、CD4 T细胞等免疫指标水平。 结果EBV感染患儿TT、PT、APTT分别为(19.31 ± 2.72)s、(15.93 ± 1.96)s和(40.43 ± 5.68)s,均显著长于对照组[(16.65 ± 2.10)s、(13.46 ± 1.72)s、(37.15 ± 5.14)s,t = 7.010、8.577、3.877,P均= 0.001];FIB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1.17 ± 0.19)g/L vs. (1.53 ± 0.21)g/L,t = 11.511、P = 0.001)],D-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76 ± 0.11)mg/L vs. (0.16 ± 0.06)mg/L,t = 43.362、P < 0.001];P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105.32 ± 13.54)× 109/L vs. (177.47 ± 14.27)× 109/L;t = 33.213、P < 0.001),而PDW和MP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0.43 ± 2.89)fL vs. (18.92 ± 3.14)fL,t = 24.423、P < 0.001;(35.13 ± 2.79)fL vs. (24.53 ± 2.36)fL,t = 26.267、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BV感染患儿的IgM [(3.68 ± 0.91)g/L]、IgG [(7.75 ± 2.73)g/L]和IgA [(5.83 ± 1.46)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5 ± 0.28)g/L、(5.23 ± 2.16)g/L和(4.35 ± 1.18)g/L](t = 23.112、6.555、7.139,P均= 0.001);补体C3和C4水平[(0.63 ± 0.26)g/L和(0.43 ± 0.18)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5 ± 0.25)g/L和(0.65 ± 0.21)g/L](t = 15.565、P = 0.001,t = 7.203、P = 0.001),较对照组,EBV感染患儿的CD4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18.24 ± 4.40)% vs. (24.87 ± 5.61)%],而CD8T细胞显著增加[(62.83 ± 7.21)% vs. (46.34 ± 6.45)%](t = 8.421、P = 0.001,t = 15.435、P = 0.001)。 结论EBV感染导致患儿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和免疫功能失衡,临床诊治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 B细胞占单个核细胞比例变化情况及其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ACR)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的80例成人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CR,将受者分为ACR组(25例)和非ACR组(55例)。术前、术后各个时间点抽取参加研究者静脉血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单克隆鼠抗人CD19抗体、藻红蛋白-单克隆鼠抗人CD24抗体和别藻蓝蛋白-单克隆鼠抗人CD38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19+CD24hiCD38hi B细胞百分比。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CR组、非ACR组受者术前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分别为(3.13±0.91)%、(3.49±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6,P>0.05)。ACR组术后发生ACR前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为(1.87±0.70)%。非ACR组受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分别为(1.64±0.52)%、(1.63±0.56)%和(2.04±1.24)%,术后3、6个月平均值均低于术前和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R组受者发生ACR时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为(0.8±0.5)%,低于发生ACR前的平均水平(t=5.752,P<0.05),且低于非ACR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平均水平(P<0.05)。ACR组受者接受抗排斥反应治疗后,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也逐渐增加,ACR发生后7 d为(0.84±0.08)%,与ACR发生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30 d后达(1.65±0.18)%,与ACR发生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截断值为1.015%时,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预测ACR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6和0.702,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95%CI: 0.671~0.879,P<0.05)。 结论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下降与肝移植术后ACR反应发生有关,并可作为预测ACR发生的细胞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胰陷胸汤联合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2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抑酸、抑制腺体分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清异常糖链糖蛋白(TAP)表达和细胞免疫功能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9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肺癌根治术加术后辅助化疗,n=28)和对照组(单纯化疗,n=21)。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AP表达和细胞免疫功能指标,采用卡氏(KPS)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AP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TAP表达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3个月,TAP表达阳性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TAP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CD4/CD8比值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3个月,CD4/CD8比值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PS评分显示,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有效率为57.1%,对照组为38.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结论血清TAP和细胞免疫功能可作为评估肺癌预后疗效、复发的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乌司他丁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水平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60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次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29例),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乌司他丁(31例)。比较两组的血肌酐、血尿素、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免疫指标等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均P<0.001),CD8+低于治疗前(P<0.001),且研究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肌酐与血尿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血肌酐与血尿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的TNF-α、IL-10与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丙二醛(MDA)低于治疗前(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的MDA低于对照组(P<0.05),SOD、CAT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尿源性脓毒血症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水平,提高肾功能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及腹腔镜辅助保胆取石术两种术式对胆囊结石患者炎性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间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腹腔镜辅助保胆取石术的辅助组和采用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的完全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水平以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 结果(1)完全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7.6±0.8)ml、手术时间(51.38±0.9)min,显著低于辅助组的(13.5±2.9)ml、(61.27±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44.229、4.651,P=0.016、0.023)。(2)与术前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时CD3+和CD4+水平均显著降低,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5 d时辅助组患者CD3+和CD4+水平虽然有所回升,但仍显著低于术前,CD8+水平有所下降,但依旧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完全组术后1、5 d时CD3+和CD4+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辅助组,CD8+水平低于辅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术前水平比较,术后1 d时两组患者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术后5 d时完全组三项指标水平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辅助组三项指标虽然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术后1、5 d时完全组显著低于同期辅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较辅助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效果更好,对患者机体各项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联合负压吸引鞘治疗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在兴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研究组按照PCNL流程分别采用剥皮鞘、负压吸引鞘治疗,比较两组术中肾盂内压、清石时间、一期清石率、总清石率、并发症及手术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术中肾盂内压[(2.0±0.6)kPa vs(16.6±3.7)kPa]、术后降钙素原[(0.34±0.10)μg/L vs (0.87±0.22)μg/L]、白细胞[(6.04±1.55)×109/L vs (9.35±2.17)×109/L]及C反应蛋白水平[(11.56±3.16)mg/L vs (20.35±4.10)mg/L]相比,研究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石时间[(79±10)min vs (108±22)min]相比,研究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期清石率(96.67%vs 73.33%)、总清石率(100.00%v...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的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普外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SAP患者4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及对照组(25例):试验组采用联合Gln的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单纯早期肠内营养。在入院后第1、6、11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指标(CD 3+ 、CD 4+ 、CD 4+ /CD 8+ )等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及免疫指标在第1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第6天,炎症指标CRP [ (56.31±18.04)mg/L vs (98.12±11.54)mg/L,P=0.037]、IL-6 [ (45.87±10.99)pg/mL vs (54.72±4.77)pg/mL,P=0.026]、IL-8 [ (45.15±9.27)ng/mL vs (59.03±4.87)ng/mL,P=0.013]、TNF-α [ (24.35±7.15)pg/mL vs (32.41±4.22)pg/mL,P=0.010]以及PCT [(1.11±0.49)ng/mL vs (1.50±0.30)ng/mL,P=0.024],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免疫指标CD 3+ [(63.42±2.86)% vs (54.67±1.76)%,P=0.035]、CD 4+ [ (43.69±1.83)% vs (40.08±1.08)%,P=0.014]以及CD 4+ /CD 8+ [ (2.25±0.39) vs (1.87±0.22),P=0.006],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3)第11天,炎症指标CRP [(16.81±7.56)mg/L vs (43.01± 2.74)mg/L,P=0.009]、IL-6 [ (29.39±7.92)pg/mL vs (38.29±5.33)pg/mL,P=0.020]、IL-8 [ (30.73±9.26)ng/mL vs (39.69±5.26)ng/mL,P=0.018]、TNF-α [ (13.87±5.67)pg/mL vs (20.35±3.82)pg/mL,P=0.019]以及PCT [ (0.34±0.11)ng/mL vs (0.95±0.29)ng/mL,P=0.035],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免疫指标CD 3+ [ (69.68±1.87)% vs (61.14±1.21)%,P=0.017]、CD 4+ [ (54.27±3.23)% vs (45.30±1.59)%,P=0.007]以及 CD 4+ /CD 8+ [ (2.98±0.51) vs (2.01±0.28),P=0.012],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Gln的早期肠内营养比单纯的早期肠内营养能更好地降低SAP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