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调查可手术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以及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状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住院手术治疗的202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调查,结合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判断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同时调查患者住院期间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状况。结果:所有患者中,BMI<18.5kg/m2者54例,营养不足发生率为26.7%(54/202);NRS2002评分≥3分者116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7.4%(116/202);年龄是否>65岁(χ2值分别为6.233、4.730)、术后分期(χ2值分别为7.214、7.191)、梗阻程度(χ2值分别为41.507、51.447)、文化程度(χ2值分别为5.158、10.260)是发生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城乡差异和工作性质只与营养不足发生率有关,χ2值分别为6.537、9.197,P值分别为0.011、0.010;而与营养风险发生率无关,χ2值分别为0.300、3.668,P值分别为0.584、0.160;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与食管癌发生的部位无关,χ2值分别为2.859、4.551,P值分别为0.239、0.10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术后分期、梗阻程度和文化程度是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的影响因素。全部患者中,应用了营养支持治疗者137例(72.3%),其中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enteral nutrition,EN)者48例(35.0%),肠外营养支持治疗(parenteral nutrition,PN)者89例(65.0%),EN/PN为1/1.85;EN在术后28~72h,平均为术后56h;在NRS2002评分≥3分的116例患者中,给予营养支持治疗98例(84.5%),而在NRS2002评分<3分的86例患者中,也有39例(45.3%)给予了营养支持治疗。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营养风险相关因素。总结食管癌患者确诊时的营养状况,为存在营养不良、营养风险者及时接受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胸外科收治的317例食管癌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估上述患者的营养风险,并进行营养状况评估与咨询,统计患者入院时的膳食摄入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得分为1~5分,平均(2.1±1.23)分,104例存在营养风险,营养风险发生率32.81%。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为:女性(OR=1.998)和24h膳食调查能量摄入不足(OR=6.661)。结论:食管癌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较高,女性及24h膳食调查能量摄入不足者营养不良的风险相对较高,对其应给予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服营养补充对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肿瘤科收治能经口进食、拟行直线加速器适形调强放疗(60Gy/30F)且PG-SGA评分≥4分的食管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口服营养补充组)和对照组(常规液体组),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前后能量、蛋白质摄入量、体重以及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放疗前,两组患者年龄、体重、BMI、KPS评分、PG-SGA评分、营养相关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体重均有所丢失,但研究组体重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放疗后血红蛋白、淋巴细胞、白蛋白和白细胞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放疗后淋巴细胞有明显下降(P<0.05),但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水平下降趋势不明显(P>0.05)。结论 对于能够经口进食又不能满足营养需求的食管癌放疗患者,口服营养补充有利于补充患者能量和蛋白质需要,保持放疗后体重,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对食管癌化疗患者治疗效果、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间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肠内免疫营养)与对照组(肠外营养),每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0.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臂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CD8~+水平无明显差别,但观察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内免疫营养能有效改善食管癌患者TP方案治疗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预后营养指数和老年营养风险指数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相关营养指标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检验。结果:PNI<45营养不良组有9人,占20.93%;GNRI<98风险值组17人,占39.53%。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的PNI值在体重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值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GNRI正常组、低风险组、中高风险组在体重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PNI值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NI与GNRI存在线性依存关系。结论:PNI、GNRI均为监测营养状况的良好指标且存在依存关系,可作为筛查营养风险的基本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模式在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期间对营养状况、放射性急性毒性反应、患者满意度和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应用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模式的66例食管癌放化疗患者作为实验组,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食管癌放化疗期间予常规营养干预的52例患者作对照组。建立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模式,在对对照组进行常规营养管理的基础上,根据营养不良三级诊断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诊断及干预。对患者营养指标、放化疗不良反应、住院周期以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髓抑制(χ2=9.011,P=0.003)及放射性食管炎(χ2=4.575,P=0.032)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体重(t=2.426,P=0.017)、治疗后前白蛋白(t=3.307,P=0.001)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食管癌放化疗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模式是一种可行的食管癌放化疗患者营养落实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营养风险筛查的应用对食管癌手术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6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食管癌患者进行NRS2002评分.根据是否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分为2组,每组再分为有和无营养支持2组.营养支持组术前3天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每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无论有无营养不良风险,给予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后3天、7天血清白蛋白数值高于无营养支持者(P<0.05).有营养风险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LgA数值在术后3天、术后7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LgG值在术后1天、3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无营养风险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LgA与LgG数值均在术后3天、术后7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有无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较无营养支持组短(P<0.05).无营养风险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组费用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前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提高免疫指标,同时可降低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建议在食管癌患者术前进行常规的营养风险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主要包括经鼻十二指肠营养 管和空肠造瘘管两种。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0 例 我院2014 年 1 月至2016 年 10 月期间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 组和B 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 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A 组术中经鼻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常规行X-ray 检查确认 营养管位置;B 组行空肠造瘘术。两组患者均在术后24 小时后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结果  A 组患者术中均顺利置入十二指 肠营养管,平均置管时间为15 分钟,术后经X-ray 证实A 组营养管末端均位于合适位置。B 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空肠造瘘 术,平均置管时间为20 分钟,两组患者对营养管的耐受程度、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 > 0.05)。结论  经 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和空肠造瘘管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中各有利弊。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肠内营养 的应用是安全、经济、可行的,尤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人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是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营养不良会降低食管癌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增加治疗不良反应,延长住院时间,延缓身体康复,增加医疗费用,降低患者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因此,开展规范化的营养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均没有专门针对食管癌患者的营养治疗指南。因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营养与支持治疗学组的肿瘤营养专家,通过对食管癌营养治疗最新国内国外文献的全面检索与分析,并经过反复讨论与修改,制定了本指南。指南从食管癌患者的营养诊断、营养治疗适应证、治疗途径、治疗通路、营养素和疗效评价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进行了证据论述和意见推荐。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为第 5 位和第 4 位,并且呈逐年上 升趋势。营养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具有重要作用。食管癌患者由于梗阻、吞咽困难、肿瘤消耗等因素易造成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液体摄入量不足,引起营养不良的情况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和后续治疗。营养治疗的正确使用,是外科医生和医学肿瘤学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科医生应该意识 到食管癌患者是营养不良相关并发症的高危人群。而超重和肥胖明确的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体重降低不仅与手术的风险 有关,还与化疗、放疗和综合治疗依从性差有关。这最终转化为在较差的恢复率和较低的治愈率。口服营养补充是一个简 单的程序,但需与营养专家紧密配合。管饲喂养,随着商业配方的使用,为不适合口服营养补充的患者提供适量的宏观和 微量元素。在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条件下,应有限应用经皮胃造瘘术,因为它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胃肠道肿 瘤的外科手术。充分利用 EN 或 PN 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评价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状态,同时评价NRS-2002在这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4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确诊为食管癌并接受放疗的 97例患者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差异,Pearson法分析NRS-2002评分与血液指标的相关性,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27%患者在放疗前就存在营养风险,这种风险随放疗进行而逐渐升高。入院时NRS-2002评分≤3分、≥4分的 1年OS分别为91%、62%(P=0.010)。治疗期间NRS-2002评分最高分≤2分、≥3分的 1年OS分别为94%、78%(P=0.012),最低分≤3分、≥4分的 1年OS分别为91%、55%(P=0.018)。入院时、放疗第1周NRS-2002评分与前白蛋白有关(P=0.000、0.002),放疗第3周NRS-2002评分与白蛋白有关(P=0.036)。多因素分析发现食管癌TNM分期、治疗期间NRS-2002评分最高分是预后影响因素(P=0.001、0.005)。结论 食管癌放疗患者存在较高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可提示食管癌放疗患者的预后,可作为营养风险初筛工具。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发病率高、存活率低.食管癌由于自身的生理功能及解剖位置,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比其他部位肿瘤更高.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营养治疗有诸多好处,如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术后康复,维持体重,减缓骨骼肌丢失,降低围手术期营养不良患者的死亡率等.对食管癌患者常规给予营养治疗,患者难以从中获益,但如果食管癌患者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治疗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2017年安徽省肿瘤医院确诊为食管癌行放疗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营养干预组(各23例),观察两组患者放疗前后体重指数(BMI)、主观整体评估(PG-SGA)、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等客观营养指标的变化及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放疗前两组年龄、性别、BMI、ALB、PLT、临床分期等具有可比性(P>0.05);营养干预组放疗后BMI较放疗前改善(21.52±2.67、21.13±2.73,P=0.000);干预组放疗后PG-SGA评分较放疗前明显降低(P=0.000);常规组放疗后BMI、HB、ALB、PLT、WBC水平较放疗前明显下降,且PG-SGA评分较放疗前更差(P<0.05);此外,干预组患者出现3级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降低(4.34%∶8.68%,P=0.000)。结论 食管癌放疗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营养干预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治疗对全胃切除老年患者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我院普外科2015 年 1 月至2016 年 6 月期间接受全胃切除术的68 例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70 岁)作为研究对象,手 术后随机分为EN+PN 和 PN 组。PN 组患者在半流饮食后停用PN 液。EN+PN 组患者在手术后第1 天经鼻饲管行生理 盐水250ml,第2 天经鼻肠管行肠内免疫营养制剂400ml(瑞能,华瑞制药有限公司,200ml / 瓶),术后第4 天增加至 800~1200ml/d,并停用PN 液。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术前1 天、术后第1 天和 第 7 天检测相关的营养和免疫血清指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比较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 1 天 TP、PA、ALB、 IgG、IgM 水平以及CD4+、CD8+、CD4+/CD8+ 较术前1 天有显著下降(P < 0.05)。术后第7 天 EN+PN 组血清TP、 ALB、PA、IgG、IgM 以及CD4+、CD8+、CD4+/CD8+ 与 PN 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术后EN+PN 组和PN 组术后 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改善营养及免疫 功能,是高龄患者术后营养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及其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1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营养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48例)和肠外营养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前后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变化;根据放疗剂量和血红...  相似文献   

16.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肝癌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影响其首次住院时营养状态主要原因是肝损害程度和荷瘤状态,肝切除手术、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措施均可进一步加重肝功能损伤和恶化营养状态,医学营养干预是肝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肝癌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的规范化诊疗步骤包括:“筛查、评定、干预”,通过营养风险筛查(如营养风险筛查 2002)确定需要接受营养治疗的患者;通过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等方法诊断营养不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Child-Pugh分级评定肝脏功能等;根据肝癌患者的代谢能力和机体需求确定能量与蛋白质供给目标;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肝癌患者首选口服营养补充,对肠内营养不能满足60%能量供给或不能接受肠内营养者,适时给予补充性肠外营养,以期达到维持营养状态,提高抗肿瘤治疗依从性,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肝癌患者合并的肝功能异常可导致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适时适量补充微营养素对肝癌患者提升营养状态和维护肝功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