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 制备大黄素固体分散体,提高其体外溶出度并探究其释药机制。方法 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辅助筛选聚合物载体。以大黄素为原料药,Kollidon® VA64为聚合物载体,采用热熔挤出工艺制备大黄素固体分散体。通过溶出仪测定其体外溶出,利用SEM、DCS和PXRD对原料药和固体分散体的表面形态和晶型进行表征,最后采用FTIR、NMR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固体分散体的释药机制进行探究。结果 相较于大黄素原料药,大黄素固体分散体在4种介质中的溶出被明显改善,大黄素由结晶态转化为无定形态,药物与聚合物载体间形成了氢键。结论 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晶型的转变和氢键的产生是改善药物体外溶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消化道肿瘤患者奥沙利铂药物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探讨ABCB1、GSTP1、XRCC1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化疗毒性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某院使用奥沙利铂化疗,并排除同时行放疗、使用奥沙利铂肝动脉灌注及随访失败患者共112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法测定铂类药物相关基因位点,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的基因型分布进行χ2检验,判断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及化疗不良反应,使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112例消化道肿瘤行奥沙利铂静脉化疗患者的4个铂类药物相关基因位点,包括ABCB1T2677G(rs2032582)、ABCB1T3435C(rs1045642)、GSTP1 A313G(rs1695)、XRCC1 T1196C(rs25487),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奥沙利铂静脉化疗共涉及3种化疗方案,经统计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化疗后血液毒性及胃肠道反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GSTP1313A>G)AA、AG、GG基因型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化疗后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纳入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奥沙利铂药物相关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基本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中的中国汉族人群的基因频率基本相符,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化疗毒性反应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亟需进行多中心联合研究以及对机制的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预测铂类药物化疗的毒性反应,辅助精准药物治疗,从而实现患者化疗药物的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奥沙利铂药物利用评价(drug utilization evaluation,DUE)标准,并对其应用的合理性及规范性进行探讨,为医嘱审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奥沙利铂说明书为框架,结合相关标准及指南建立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奥沙利铂DUE标准,并采用加权TOPSIS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6月—12月共246份病历的奥沙利铂进行DUE,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对11项评价指标进行属性层次模型分析,结果符合一致性检验,且11项对应的权重值分别是16.915%,9.950%,10.945%,5.970%,9.950%,13.930%,2.488%,8.955%,10.945%,3.483%,6.468%;246份病例中Ci最高为100%,最低为0,Ci≥80%有200例(81.30%),60%≤Ci<80%有24例(9.76%),Ci<60%有22例(8.94%);不合理用药主要集中在适应证、预处理方案、给药方法、剂量调整及给药顺序。结论 绝大部分患者的奥沙利铂用药符合说明书及相关指南或原则,仅极小部分患者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建议依据奥沙利铂用药的原则或指南及说明书规范用药。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奥沙利铂合理性评价结果直观,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川芎嗪(Ligustrazine)逆转脂肪细胞介导的卵巢癌奥沙利铂耐药的作用,以及对肿瘤细胞中耐药相关蛋白ABCB1、ABCC1和ABCG2表达的影响。方法: MTS法研究川芎嗪逆转脂肪细胞介导的卵巢癌奥沙利铂耐药的IC50值和逆转耐药系数;流式细胞实验研究川芎嗪对脂肪细胞介导的耐药卵巢癌细胞的凋亡水平的影响;划痕实验研究川芎嗪对脂肪细胞介导的耐药卵巢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研究川芎嗪对肿瘤细胞中耐药相关蛋白ABCG1、ABCC1和ABCG2表达水平。结果: 川芎嗪能够逆转脂肪细胞介导的卵巢癌奥沙利铂耐药,其逆转耐药系数为2.8;川芎嗪能够增加脂肪细胞和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下肿瘤细胞的凋亡;川芎嗪能够抑制脂肪细胞和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下肿瘤细胞的迁移;川芎嗪能够减少肿瘤细胞中耐药相关蛋白ABCB1、ABCC1和ABCG2的表达。结论: 川芎嗪能够逆转脂肪细胞介导的卵巢癌奥沙利铂耐药的作用且其机制与减少耐药相关蛋白ABCB1、ABCC1和ABCG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土贝母皂苷甲长循环脂质体(tubeimoside A long-circulating liposomes,TA-LC-Lipo),并进行体外性质考察。方法 乙醇注入法制备TA-LC-Lipo;采用HPLC测定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率;通过Marlvern激光粒径分析仪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肉眼观察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评价其溶血作用。结果 确定处方为大豆磷脂浓度10 mg·mL-1、药脂比1:10、大豆磷脂:胆固醇=4:1、DSPE-PEG 2000的摩尔含量为5%。制备得到的TA-LC-Lipo的平均粒径、PDI、电位、包封率分别为123.0 nm,0.134,-1.20 mV,86.2%。结论 制得的TA-LC-Lipo粒度分布均匀,包封率较高,有较好的缓释作用,并能有效改善土贝母皂苷甲的溶血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可稳定分散的载药纳米黑磷,并将其用于光热/化疗协同的纳米制剂。方法:采用液相剥离法,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剥离剂,聚乙二醇二胺(H2N-PEG-NH2)、壳聚糖(CS)及A型明胶(Gel)为修饰剂,筛选并载带化疗药物盐酸阿霉素(DOX)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载药黑磷纳米片。通过透射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流式细胞仪等仪器,进行形貌结构表征及体外细胞学评价。结果:剥离方法筛选试验表明BPNSs最佳制备工艺为:水浴超声300 W,10 h,探头超声180 W,6 h,温度<30℃,表现出外观形貌均一;修饰剂筛选试验表明H2N-PEG-NH2/BPNSs质量比为10:1,BPNSs/DOX质量比为1:1,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及负载率;体外释放试验表明,DOX在弱酸性条件下结合近红外光照(NIR)释放迅速,展现出光控释药特性;体外细胞学试验表明PEG-BPNSs-DOX具有良好的抗骨肉瘤活性。结论:PEG-BPNSs-DOX可稳定分散,制备简单,具有NIR光控释药特性及良好的光热性能,有利于光热/化疗协同治疗骨肉瘤,在纳米递送系统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并进行药剂学性质研究。方法:采用湿法介质研磨制备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用扫描电镜观察晶体形态;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XRP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晶型和化学结构有无变化;用透析袋法测定纳米晶体的溶出度。结果:制备的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平均粒径为104 nm,PDI值为0.215;羟基喜树碱纳米化前后晶型和化学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纳米化后的药物溶出度明显提高,药物溶出参数T50TD(药物溶出50.0%和63.2%所需时间)显著减少。结论:湿法介质研磨制备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方法可行,平均粒径较小且分布较均匀;研磨后的羟基喜树碱晶型未被破坏,仍为结晶态;制成的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溶出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影响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体外药物释放的关键因素。方法 以pH值3.5缓冲液为溶出介质,采用桨法+沉降篮(转速50 r·min–1)测定体外溶出量。HPLC色谱柱为Kromasil 100-10 C8,流动相为0.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pH值2.5)-乙腈(2∶3),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20 μL,流速为2.3 mL·min–1结果 研究发现,证实自研片和原研片在该介质中释放差异的主要原因系包衣粉中着色剂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喹啉黄铝色淀本身的形态和性质在酸介质中有延缓药物释放的作用,此外包衣粉中的水溶性聚合物羟丙纤维素与pH值3.5缓冲液的相互作用也是延缓药物释放的重要因素。结论 速释薄膜包衣粉中着色剂和水溶性聚合物实际上对药物的体外释放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多西紫杉醇联合化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多西紫杉醇联合化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讨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铂类制剂和非铂类第3代药物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多西紫杉醇联合化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结论 联合化疗方案有望解决单药方案有效率略低的问题,并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盐酸咪达普利片的制备方法,以期得到与原研制剂Tanatril®相似的体外溶出曲线。方法 采用参比制剂逆向研究和单因素试验等手段,考察盐酸咪达普利片处方比例。并采用湿法制粒工艺制备盐酸咪达普利片。以原研制剂作为参比制剂,考察自制制剂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情况,以评价其体外溶出相似性。结果 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对比,4条溶出曲线相似因子(f2)均>50,说明体外溶出相似。结论 自制制剂处方和工艺研究为盐酸咪达普利片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可行性提供依据,并对工业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腺苷钴胺胶囊溶出度检查方法,评价其与原研药体外溶出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HPLC测定腺苷钴胺胶囊溶出度,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分别以水、pH 1.2的盐酸溶液、pH 4.5的醋酸盐缓冲液、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溶出介质体积为500 mL,转篮法,转速50 r·min-1,分别测定腺苷钴胺胶囊仿制药与原研药的溶出曲线,比较其体外溶出的一致性。结果 腺苷钴胺质量浓度和峰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进样精密度、溶液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均符合要求(RSD均<2%);4种介质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99.6%,99.3%,101.2%,RSD分别为1.2%,0.9%,1.5%,1.8%(n=9)。在4种溶出介质中,3批腺苷钴胺胶囊与2批原研药在15 min内,累积溶出度均能>85%,均与原研药溶出曲线一致。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腺苷钴胺胶囊溶出度的检查,3批腺苷钴胺胶囊仿制药与2批原研药的体外溶出均相似,可作为体外一致性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藏药新药正乳贴凝胶贴膏(以下简称“正乳贴”)的体外透皮特性,并采用不同种属动物(豚鼠、新西兰兔)实验对其皮肤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试验,以巴马香幼猪皮肤作为透过屏障,分别采用HPLC和GC测定接收介质中山栀苷甲酯+8-O-乙酰山栀苷甲酯、冰片和樟脑的浓度,计算累积透过量及透过率,考察正乳贴的体外透皮特性;采用Buehler试验,研究正乳贴敷于豚鼠皮肤后的致敏情况,并观察正乳贴单次或多次给药敷于新西兰兔完整及破损皮肤处后皮肤的刺激情况。结果 正乳贴在24 h内山栀苷甲酯+8-O-乙酰山栀苷甲酯、冰片和樟脑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14.14,348.21,490.97 μg·cm-2,累积透过率分别为6.2%,10.2%,15.3%,平均透过速率分别为0.59,14.51,20.46 μg·cm-2·h-1。正乳贴对豚鼠皮肤未发现致敏反应,对新西兰兔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结论 正乳贴体外透皮性能良好,各指标成分体外透皮过程均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对豚鼠及新西兰兔皮肤无刺激及致敏作用,皮肤外用安全可靠,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对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体外及体内血清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别.方法:采用Accucore C18(100 mm×2.1 mm,2.6 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2mL·min-1,进样量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紫杉醇原位凝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对体内肿瘤骨转移的作用。方法 冷溶法制备紫杉醇原位凝胶,考察其稳定性及体外释放特性;建立裸鼠乳腺癌骨转移MRMT-1细胞模型,通过瘤内局部给药,研究其体内抗肿瘤骨转移的作用。结果 制得的紫杉醇原位凝胶的胶凝温度为32.3℃,其体外释药曲线为Q=2.557 9 t +28.067,r=0.999 5,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紫杉醇原位凝胶给药后能有效降低裸鼠肿瘤体积,其抑制作用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X射线检查显示,空白凝胶组裸鼠骨质受损严重,紫杉醇原位凝胶给药后,裸鼠骨受损情况显著改善;与空白凝胶组相比,紫杉醇原位凝胶高浓度组骨密度显著上升(P<0.05)。结论 制备的紫杉醇原位凝胶体外释放良好,能够显著抑制乳腺肿瘤骨转移,改善肿瘤引起的骨质受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合成药物-聚合物偶联物透明质酸-二硫键-甲氨蝶呤-亚油酸(hyaluronic acid-disulfide bond-methotrexate- linoleic acid,HA-SS-MTX-LA),并以其为载体包载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制备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HA-SS-MTX-LA@HCPT NPs),考察该NPs的体外释药行为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催化下,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药物-聚合物偶联物HA-SS-MTX-LA,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确证其化学结构。采用超声法制备HA-SS-MTX-LA NPs,以临界聚集浓度和粒径为指标,筛选获得LA和HA-SS-MTX的最佳投料比。以HCPT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包载药物,考察HA-SS- MTX-LA NPs的共载药性能。通过体外释放试验考察HA-SS-MTX-LA@HCPT NPs的还原响应性,采用MTT法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成功制得HA-SS-MTX-LA NPs,LA和HA-SS-MTX的最佳摩尔投料比为1∶1,临界聚集浓度为60.50 mg×mL-1,NPs粒径为(226.6±2.5)nm,PDI为0.180±0.036。HA-SS-MTX-LA@HCPT NPs的粒径为(257.59±1.41)nm,PDI为0.132±0.009,包封率为(72.46±0.73)%,载药量为(11.51±0.32)%。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药物在高浓度谷胱甘肽条件下可快速释放,MTT试验结果表明HA-SS-MTX-LA@HCPT NPs对HepG2细胞和Bel-7402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制得的HA-SS-MTX-LA@HCPT NPs粒径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具有良好的共载药性能、还原响应性和抗肿瘤活性,同时可进一步提高HCPT和MTX的体外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盐酸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提高其体外溶出度,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纳米混悬剂,以粒径、多分散性指数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初步优化纳米混悬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拟中心复合设计,对处方用量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扫描电镜、差式扫描量热法和粉末X射线衍射法对固化后的粉末进行表征,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齐拉西酮体外溶出度。结果:基于纳米混悬技术制备的盐酸齐拉西酮胶囊的体外溶出度与市售胶囊相比得到显著的提高。结论:以Soluplus和SDS为稳定剂成功制备盐酸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提高其体外溶出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金花止咳巴布剂的离体小鼠的透皮性能及其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行为。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屏障,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金花止咳巴布剂处方君药金银花中有效成分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透过离体皮肤的含量,计算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拟合方程。结果:金花止咳巴布剂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在24 h后的体外经皮渗透速率分别为33.44%,31.32%,27.33%,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拟合度最高的方程分别为:(1)绿原酸:Higuchi方程,Q=2.546 6t1/2+3.625 1,拟合度=0.971;(2)异绿原酸A:Higuchi方程,Q=1.455 5t1/2+1.787 2,拟合度=0.973;(3)异绿原酸C:Higuchi方程,Q=0.307 4t1/2+0.363 1,拟合度=0.948。结论:金花止咳巴布剂的离体小鼠体外经皮渗透行为以符合Higuchi方程拟合为优,拟合度最高,表明金花止咳巴布剂中有效成分逐步释放,释放速度平缓,释放曲线不会发生时滞现象,具有骨架型缓释制剂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利福布汀(rifabutin,RFB)制成利福布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RFB-NLC),提高其水溶性、缓释性.方法:首先进行RFB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以乳化剂用量、药物与脂质用量比、固液脂质用量比为处方因素,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单因素考察基础上,以Box-Behnken效应面法进行处方优化,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霸王花不同部位粗多糖的结构组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利用水提醇沉法制备霸王花4个不同部位(花瓣、花萼、雌蕊、雄蕊)的粗多糖,通过苯酚-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凝胶排阻色谱联用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和示差折光仪法[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 coupled with multi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 (MALLS) and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RID),SEC-MALLS-RID]、高效液相色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分析比较霸王花不同部位粗多糖结构特征;以对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霸王花不同部位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霸王花不同部位粗多糖中多糖含量为52.20%~61.52%,蛋白质含量为1.17%~3.21%;霸王花不同部位粗多糖均含有D-甘露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D-阿拉伯糖,但单糖的比例有差异; 4个不同部位粗多糖的SEC色谱图、重均分子质量及其分布、FTIR色谱图具有相似性;霸王花不同部位粗多糖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结论 霸王花不同部位粗多糖结构组成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在保健食品和药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余甘子软膏并考察冰片对余甘子软膏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耐寒试验、耐热试验、离心试验及感官评价为指标优选余甘子软膏的制备工艺,并进行皮肤刺激性考察;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没食子酸、柯里拉京的体外透皮为指标,通过HPLC考察不同含量冰片对余甘子软膏的促渗作用;并对余甘子软膏经皮渗透及体外释放规律进行探究。结果:余甘子软膏的最佳处方为石蜡油0.5 g,凡士林1 g,羊毛脂5 g,硬脂酸3 g,纯净水1 g,丙三醇1 g,余甘子浸膏4 g;5%的冰片对余甘子软膏中没食子酸和柯里拉京的促渗效果最佳,24 h时的经皮累计渗透量分别为1.163 6,0.073 8 mg·cm-2,经皮吸收速率为0.046 3,0.003 1 mg·cm-2·h-1,增渗倍数为1.738 0,1.822 5;24 h时余甘子软膏中没食子酸和柯里拉京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58.91%,45.47%;含5%冰片的余甘子软膏中没食子酸和柯里拉京的经皮渗透均符合一级方程,体外释放分别符合Higuchi方程、Hixson-Crowell方程;单次给药1,24 h后均无明显皮肤刺激性。结论:制得的余甘子软膏具有良好的性状及体外经皮渗透、体外释放性能,无明显皮肤刺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