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浩  庞露  徐英宏  菅凌燕  肇丽梅 《中国药房》2012,(32):3030-3032
目的:探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重症感染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药学监护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CRRT重症感染患者的万古霉素监护实践,辅助医师进行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调整。结果:对CRRT患者进行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测定,可以优化万古霉素剂量调整方案。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开展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测定,能够提高万古霉素剂量调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沈艳琳  卜书红 《中国药房》2012,(30):2790-279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重症感染患者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知识以及测定血药浓度,对1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调整。结果:对万古霉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使其控制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则万古霉素在脓毒症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中使用是安全而有效的。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会清除较大部分的万古霉素,故需要提高药物剂量。对重症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在15~20μg·mL-1时,抗感染疗效比在10μg·mL-1以下更好。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保证了临床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患者治疗过程顺利,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在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兼顾疾病、药物与机械治疗间的矛盾,协助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倪春艳 《抗感染药学》2020,17(3):384-386
目的:分析车祸致重症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不达标的原因,探究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过程。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制订,对重症感染患者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和药学服务。结果: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受患者体质量、年龄、肾功能、体液量及表观分布容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万古霉素的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生和药师应对万古霉素TDM,关注其谷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9,(18):2551-2555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万古霉素治疗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MRSA肺部感染且使用国产万古霉素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作为国产万古霉素组,将2015年7月-2018年12月使用进口万古霉素者作为进口万古霉素组,应用倾向性评分的方法按1∶1匹配两组基线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30 d全因死亡率、重症患者90 d全因死亡率、7 d细菌有效清除率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国产万古霉素组共纳入108例患者,进口万古霉素组纳入279例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两组均纳入108例患者。国产和进口万古霉素组患者的30 d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0.19%(11/108)、7.41%(8/108),22对重症患者90 d全因死亡率均为63.64%,7 d细菌有效清除率分别为75.00%(48/64)和81.94%(59/7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组和进口组的血肌酐升高>1倍的发生率分别为25.93%(28/108)和12.04%(13/108),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63%(32/108)和15.74%(17/10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MRSA的患者,使用进口和国产万古霉素疗效相当,但临床需密切关注其安全性,尤其是血肌酐升高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万古霉素在重症肺炎患者的肺组织渗透性进行探索,了解万古霉素在肺组织内分布情况,为研究万古霉素组织浓度与疗效相关性,制订更精准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月间入住老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因肺部感染使用万古霉素,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且治疗期间需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患者.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感染患者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用药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结合临床病例、病原学检查及肾功能指标等情况,对2008年2月—2009年12月212例重症感染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性别与血药浓度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年龄与患者的肾功能、血药浓度均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老年患者与肾功能不全患者更需要治疗药物监测(TDM),并适当增加监测次数来实现给药个体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负荷剂量对重症患者血万古霉素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4)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9月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319例临床怀疑或证实存在严重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重症患者,根据医嘱中是否使用万古霉素25mg/kg体质量的负荷剂量,将患者分为普通用药组和负荷剂量组,计算万古霉素的AUC24>400为目标AUC24。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和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负荷剂量组纳入患者68例,普通用药组纳入患者156例。普通用药组AUC24明显低于负荷剂量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负荷剂量和普通用药组患者住院死亡率存在差异,分别为20.59%、35.26%。将多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后发现,使用万古霉素负荷剂量患者的死亡率为普通用药组的47.8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两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存在显著差异(P=0.02)。结论用万古霉素25mg/kg负荷剂量给药方案能有效提高临床怀疑或证实存在严重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重症感染患者万古霉素AUC24的水平和达标率,同时降低ICU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ICU患者和PICU患者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以成人血药浓度为基准,为儿童患者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测定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PICU病房治疗的49例重症感染患儿使用万古霉素后的血药浓度值,以及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于我院ICU病房治疗的68例重症感染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后的血药浓度值。将浓度值、年龄、肝肾功指标等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人患者和儿童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进一步分析显示,成人患者中,当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520μg/mL时,其疗效最好(P=0.03);儿童患者中,当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020μg/mL时,其疗效最好(P=0.03);儿童患者中,当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015μg/mL时,其疗效最好(P=0.00)。结论以成人血药浓度为基准,儿童万古霉素给药剂量偏低,血药浓度偏低,应给予足量万古霉素,以使其血药浓度尽快达到有效抑菌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高肌酐清除率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变化,探讨该类患者最优化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使用并监测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重症患者,对其中肌酐清除率大于120ml/min的患者的一般资料、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疗效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7例患者,共计96次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仅21.88%(21/96)达到目标浓度(15~20mg/L),其中低于15 mg/L者62.50%(60/96),高于20 mg/L者15.62%(15/96)。肌酐清除率相对偏低组(120~149 ml/min),谷浓度达标率及超标率均高于其他组,肌酐清除率>240ml/min与Ccr120~149 ml/min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给药剂量及血浆白蛋白时影响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主要因素(P<0.05),性别、年龄、SOFA评分、血肌酐、总胆红素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万古霉素达标者与未达标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0,P=0.406)。结论:高肌酐清除率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临床达标率低,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肌酐清除率、给药剂量及血浆白蛋白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影响较大,制定给药方案时需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儿童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肾损伤的关系,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101例重症感染患儿病历信息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数据,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变化与肌酐和尿素氮、胱抑素C、清除率的关系。结果万古霉素血药浓度>20μg·m L~(-1)患儿的治愈率与血药浓度<10μg·mL~(-1)的患儿相比有增高趋势(94%vs.85%,P=0.052)。其中,22例重症感染患儿在万古霉素治疗前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但胱抑素C水平[(1.76±0.33)mg·L~(-1)]明显高于正常范围(0.51~1.09 mg·L~(-1))。重症感染的新生患儿(年龄<28 d)万古霉素的清除率明显低于非新生患儿[(2.94±3.70)vs.(4.09±3.58)m L·mim~(-1)·kg~(-1),P<0.05]。但不同性别儿童患者的清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监测重症感染患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和肾功能,给药个体化,能减轻早期肾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功能对利奈唑胺谷浓度及代谢物PNU-142300浓度的影响,评估利奈唑胺谷浓度及PNU-142300浓度对血小板减少(linezolid induced-thrombocytopenia,LIT)的影响及预警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住院期间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2组利奈唑胺谷浓度和PNU-142300浓度的差异,分析不同利奈唑胺谷浓度下LIT的发生风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利奈唑胺谷浓度及PNU-142300浓度对LIT的预警价值。结果:共收集92例患者,肾功能不全组40例,肾功能正常组52例。肾功能不全组利奈唑胺谷浓度及PNU-142300浓度更高(P<0.01;P<0.01),两者与肾功能均存在一定的负相关(Spearman's r=-0.371,P<0.01;Spearman's r=-0.451,P<0.01)。共19例患者发生LIT,肾功能不全组12例(30.00%),肾功能正常组7例(1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利奈唑胺谷浓度≥7mg·L-1相比于<7mg·L-1发生LIT的风险增加(Log-Rank P=0.010);肾功能不全者LIT风险增加(Log-Rank P=0.036)。LIT组利奈唑胺谷浓度和PNU-142300浓度更高(P<0.01)。利奈唑胺谷浓度和PNU-142300浓度折点分别为12.10mg·L-1、4.63mg·L-1结论:肾功能不全者利奈唑胺谷浓度及PNU-142300浓度更高。利奈唑胺谷浓度>12.10mg·L-1、PNU-142300浓度>4.63mg·L-1时LIT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缺血性脑卒中(IS)合并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患者中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34例IS合并CMVT患者根据利伐沙班剂量分为低剂量(10 mg·d-1和15 mg·d-1)组(n=80)和标准剂量(20 mg·d-1)组(n=54),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随访记录治疗后的无效事件和出血事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低剂量组患者肌酐清除率(CrCl)<50 mL·min-1、合用阿司匹林比例显著高于标准剂量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1比例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患者治疗无效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标准剂量(20 mg·d-1)是影响无效事件和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合并冠心病是影响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出血事件联合预测因子Z=-3.642+1.341X剂量+0.153XNIHSS+1.334X合并冠心病,ROC曲线的AUC值为0.833,表明有良好的预测性能。结论:低剂量利伐沙班(10 mg·d-1和15 mg·d-1)可能更适合IS合并CMVT患者,临床应结合剂量、NIHSS评分、合并冠心病3种危险因素综合评估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万古霉素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安全用药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某院使用万古霉素成人患者的数据,根据2012年发布的KDIGO AKI临床指南标准,对使用万古霉素前后的患者血肌酐进行比较,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对比2组患者基础生理、病理状态、疾病程度、感染部位、是否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万古霉素谷浓度、用药剂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373名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中有62例发生AKI,发生率为16.6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KI组和非AKI组,发现万古霉素谷浓度、用药疗程、是否联合使用呋塞米、患者是否有心功能不全(IV级)、呼吸衰竭(I/II型)、休克、是否入住ICU,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得到万古霉素谷浓度、联合使用呋塞米、是否入住ICU以及休克是引起万古霉素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经ROC曲线分析得到本研究中万古霉素发生AKI的血药谷浓度折点为19.50 mg·L-1,在此基础上,分析万古霉素谷浓度10~20 mg·L-1和>20 mg·L-1亚组结果显示:2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略有差别,10~20 mg·L-1亚组万古霉素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联合使用呋塞米,而>20 mg·L-1亚组中万古霉素谷浓度则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万古霉素谷浓度监测是避免发生万古霉素相关AKI的重要防治措施之一,临床药师应协助临床医师全程监护该药使用情况,尤其关注高龄、入住ICU患者、以及联合应用呋塞米的患者,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寻找影响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发生无法耐受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针对接受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的非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共收集1857名患者的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药物治疗方案,结合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1857名患者中,共有537...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肾功能不全及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给予替考拉宁高负荷剂量用药方案的谷浓度水平,以及CRRT对其清除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重症监护室使用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的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50 mL·min-1·(1.73 m)-2]患者,分为CRRT (CVVH模式)组和非CRRT组,给予高负荷剂量8~10 mg·kg-1,q12h×3剂。在替考拉宁给药第3剂及第6~8剂前测定血清谷浓度,CRRT组同时测定滤出液浓度,并计算替考拉宁滤过系数。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给予替考拉宁高负荷剂量后,非CRRT组和CRRT组的第3剂前血清谷浓度达标率分别为79.17%和86.36%,第6~8剂前谷浓度达标率分别为83.33%和90.91%。用药前白蛋白水平<30 g·L-1的替考拉宁第3剂及第6~8剂前谷浓度显著低于白蛋白≥30 g·L-1组[11.88(8.99,14.26) mg·L-1 vs.16.92(12.46,24.30) mg·L-1,P=0.024;12.42(11.84,14.55) mg·L-1 vs.20.2(12.42,24.18) mg·L-1,P=0.007]。CRRT患者超滤率为(46.66±12.72) mL·kg-1·h,测定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和同时间点的滤出液浓度分别为:18.08(11.99,24.18) mg·L-1和(3.49±1.09) mg·L-1,替考拉宁滤过系数为0.180±0.049。结论:肾功能不全及行CRRT的危重症感染患者在替考拉宁高负荷剂量给药方案下可快速达到谷浓度目标范围,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影响替考拉宁血清谷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建立药物神经发育毒性筛查模型选择可评价药物毒性的指标。方法:以受精后6 h(6 hpf)的斑马鱼胚胎为实验模型,E3培养液为溶剂对照组,不同药物不同浓度的暴露液为染毒组。计算受精后24,72,96,110 h的死亡率;受精后48,54,60,72,96 h的孵化率;观察受精后6 d(6 dpf)的幼鱼对强光刺激的惊恐逃避反射、黑暗状态下的运动行为及趋触性。结果:对6 hpf的斑马鱼胚胎染毒,氯丙嗪质量浓度>4.0 mg·L-1、丙戊酸钠质量浓度>2.0 mg·L-1可引起斑马鱼胚胎出现浓度依赖性死亡。氯丙嗪染毒时,与对照组、0.25 mg·L-1染毒组相比,高浓度染毒组斑马鱼幼鱼总移动距离和平均速度均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丙戊酸钠染毒时,与对照组相比,随浓度增加呈现移动距离和平均速度先增后降趋势,高浓度组2.0 mg·L-1移动距离和平均速度明显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氯丙嗪和丙戊酸钠染毒时,中间1 min光照期与前3 min钟黑暗期相比,运动平均速度均有所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3 min黑暗期与中间1 min光照期相比,运动平均速度均有所上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丙戊酸钠染毒时各组后3 min黑暗期运动平均速度均大于前3 min黑暗期。结论:药物氯丙嗪和丙戊酸钠可能导致斑马鱼胚胎发育障碍以及幼鱼神经行为异常,且药物丙戊酸钠毒性大于氯丙嗪。初步认为模式动物斑马鱼作为一种高通量筛选模型,其死亡率、孵化率、半数致死浓度LC50、斑马鱼幼鱼总移动距离和平均速度可作为评价药物神经毒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终末期肾病患者万古霉素用药及治疗药物监测数据,为规范此类特殊人群万古霉素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1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终末期肾病患者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病例,调查患者基本情况、肾脏替代治疗、万古霉素用药及治疗药物监测,分析不同肾脏替代治疗万古霉素用药及治疗药物监测状况。结果:纳入患者51例,32例(62.7%)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13例(25.5%),连续肾脏替代治疗6例(11.8%)。所有患者均采用固定剂量的给药模式,均未给予负荷剂量,给药频次和给药时机存在差异。监测时机合理率仅27.5%,49.1%患者住院期间仅监测1次。血液透析初次监测时机把控较为严格,腹膜透析及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监测时机随意性较大。所有51例患者共进行监测101例次,其中93例次为谷浓度,谷浓度<10 mg·L-1为31例(33.3%),10~20 mg·L-1为40例(43.0%),>20 mg·L-1为22例(23.7%)。依据监测结果,用药剂量或频次调整比例分别为23.9%,20.0%,45.5%。万古霉素谷浓度达标率由27.5%升至96.1%。结论:终末期肾病万古霉素用药应采取标准的负荷剂量和个体化维持剂量,配合治疗药物监测可提高治疗达标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重症感染患者使用美罗培南造成的不良反应是否与浓度有关并确定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浓度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某院重症监护室连续使用美罗培南治疗重症感染并进行了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的患者。不良反应的考察包括神经毒性、肾毒性、肝毒性以及抗生素所致的难辨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是否发生美罗培南相关的不良反应是通过观察分级法、临床评估以及血清相关标志物来判断的。最后将获得的不良反应数据和TDM数据进行相关性的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获得了87人次美罗培南的药物浓度数据,发生神经毒性反应和肾毒性的患者其美罗培南谷浓度(Cmin)都显著性高于未发生的患者(P<0.01),但是未发现肝毒性和CDI的发生与美罗培南谷浓度(Cmin)有相关性。进一步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得到,神经毒性的美罗培南谷浓度阈值为Cmin>27.4 mg·L-1;而造成肾毒性的阈值为Cmin>27.1 mg·L-1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重症感染患者美罗培南谷浓度与神经毒性、肾毒性的相关性,并获得了造成毒性反应的美罗培南谷浓度阈值。临床在应用美罗培南治疗重症感染时,一方面要考虑疗效,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美罗培南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运用TDM定期进行药物浓度监测或许是一个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胸部创伤术后机械通气并发肺部多重耐药菌(MDR)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21例重症胸部创伤术后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MDR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MDR感染率为46.61%,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药敏结果显示,G-菌对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阿米卡星耐药率较小,G+菌对莫西沙星、利福平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小,未检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G+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昏迷时间≥7 d(OR=3.321)、APACHE-Ⅱ评分≥25分(OR=2.716)、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OR=2.378)、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OR=2.108)、机通气时间≥7 d(OR=1.846)和低蛋白血症(OR=1.772)是MDR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胸部创伤术后机械通气并发肺部MDR感染率较高,其中昏迷时间≥7 d、APACHE-Ⅱ评分≥25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腹水患者联合使用呋塞米与甘露醇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使用呋塞米和甘露醇的115例肝腹水住院患者资料,对可能发生AKI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s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发生AKI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发生AKI的患者34例(29.57%),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胆汁酸2个影响因素对发生AKI有显著性影响(P<0.05)。进一步得到发生AKI的联合预测因子Y,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09,表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胆汁酸是肝腹水患者联合使用呋塞米与甘露醇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将上述因素代入联合预测因子的计算公式,应注重AKI风险的评估,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