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2月本院的2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真菌性上颌窦炎18例,真菌性蝶窦炎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例中23例一次性治愈,随访1~6年无复发,1例非侵袭性真菌性蝶窦炎和1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筛窦炎分别于术后3月和1年后复发,经再次手术后完全治愈。结论对有深部头痛或一侧头痛患者伴有回吸性血痰等症状的鼻窦炎患者应进行详细的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手术中尽量扩大病变的蝶窦开口和上颌窦开口,手术后定期冲洗窦腔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冯国仿  汪军  蔡明 《人民军医》2012,(7):638-639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和CT等影像学检查的发展与普及,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们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上颌窦炎24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0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发生于蝶窦5例,上颌窦3例,筛窦2例。CT表现:受累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影,其中1例伴斑点状钙化;窦壁骨质破坏,同时伴周围骨质增生肥厚。MRI表现:T1WI为低信号(与脑实质比较,以下相同)2例,等信号7例;T2WI信号不均匀,7例以低信号为主,2例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侵犯邻近结构:眼眶9例,其中6例累及眶尖区,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与邻近眼外肌分界不清楚,7例包绕视神经;6例侵犯海绵窦,可见形态不一的软组织影;脑膜增厚、强化5例,3例侵犯脑实质,表现为水肿1例,肉芽肿2例;4例侵犯翼腭窝及颞下窝;3例鼻咽部软组织增厚;2例上颌神经和1例下颌神经明显增粗、强化;3例面颊部软组织肿胀;1例硬腭骨质破坏。结论窦壁骨质破坏伴硬化、MR T2WI低信号、易侵犯眶尖及海绵窦为本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合CT和MRI2种检查方法能够对本病的诊断、鉴别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孙丹洋 《西南军医》2011,13(4):604-606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综合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直视下鼻腔填塞法组)30例和观察组(鼻内镜下微波治疗组)3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满意率、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的凝血纤溶系统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uPA、uPAR及PT、APTT及TT均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综合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胡晓艳  奚益平 《西南军医》2010,12(4):665-666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3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4年,全部治愈,均未出现复发。结论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可获得满意疗效,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病变累及一侧上颌窦,7例累及同侧筛窦及鼻腔。病变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密度影,内见斑点斑块状钙化36例,窦腔高密度影内见气泡影19例。34例见上颌窦窦壁骨质改变,窦壁骨质增生硬化26例;窦壁骨质吸收破坏24例。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该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胸腺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CT对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胸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 2 9例侵袭性胸腺瘤和 2 4例非侵袭性胸腺瘤进行单独评价 ,分析CT诊断侵袭性或非侵袭性胸腺瘤的可靠性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侵袭性胸腺瘤 ( 2 1例 ,占 72 %)较非侵袭性胸腺瘤 ( 7例 ,占 2 9%)有明显的分叶 (P <0 .0 5 )。侵袭性胸腺瘤囊变率 ( 2 3例 ,占 79%)较非侵袭性胸腺瘤 ( 6例 ,占 2 3 %)高 (P <0 .0 1) ;侵袭性胸腺瘤增强后较非侵袭性胸腺瘤有明显强化。结论 :肿瘤边缘分叶或不规则、囊变或坏死、增强前后CT值相差 2 0HU、纵隔脂肪线消失等CT征象提示侵袭性胸腺瘤。  相似文献   

9.
鼻窦炎、鼻息肉79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与柯-陆手术联合进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79例Ⅱ、Ⅲ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施行鼻内镜加柯-陆手术联合进路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病灶。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62例(78.5%),好转11例(13.9%),无效6例(7.6%),总有效率92.4%。结论:对Ⅱ、Ⅲ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加柯-陆手术联合进路,可彻底清除上颌窦病变,防止复发。弥补了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在处理上颌窦病变时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在CT扫描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 将自2000-01-2006-07就诊我科的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患者66例(70侧,均术后证实),仔细阅CT片,总结特点及变化.结果 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多个鼻窦窦腔内充填软组织密度影,以单侧多见,病变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呈斑点状或团块状、条带状高密度钙化影.部分病例可伴有鼻窦骨质吸收破坏.结论 病变内钙化影的出现是本病的主要CT表现,是诊断该病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根据不同的出血位置、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 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 针对249例鼻出血患者,根据出血位置的不同,分别采用前鼻孔填塞、后鼻孔气囊压迫、鼻内窥镜下区域填塞和双极电凝、射频止血等方法.结果 249例鼻出血患者都得到了有效止血,一期治愈率为96.8%.结论 根据出血位置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大大提高鼻出血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渔民职业,环境,生活习惯对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及其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鼻内镜及部分柯-陆手术联合进路术式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50例;术后换药清洗局部给药及鼻窦冲洗,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或肥厚粘膜切除术87例,下鼻甲手术56例;对常年变应性鼻炎16例进行微波下鼻甲鼻丘及鼻中隔点射气化治疗。结果:手术后随访6-12个月,其中治愈102例,占68%;好转26%,占17%,无效22例,占14%。结论:鼻窦内镜手术+柯-陆手术联合进路术式操作治疗,术后医患双方重视换药,清理,冲洗避免不良刺激,是提高慢性鼻窦炎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患者中发生鼻出血者不到2.5%,但往往是致命性的,多数患者在死亡前未能明确诊断。笔者总结近年来治疗的4例TCCF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真菌性鼻窦炎较为少见,随着鼻窦疾病检查与诊断技术的进展,其诊断率逐渐提高。现将我科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住手术的38例渔民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与气候因素、职业特征、生产环境、生活习惯、就诊条件的关系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治疗非侵袭型霉菌性上颌窦炎(fungal non-invasive maxillarysinusitis,FNIMS)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996—2007年我科64例非侵袭型霉菌性上颌窦炎行FESS治疗。对手术径路及使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 64例在术后不同时间内均获治愈。复合术式(经上颌窦前壁开孔加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术后愈合期(3.56±1.87)周;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术式愈合期为(8.25±2.42)周,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术式术后各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氟康唑和(或)0.9%生理盐水冲洗术腔,氟康唑Ⅰ组愈合所需时间为(8.40±3.76)周;对照Ⅰ组愈合时间为(8.33±3.88)周。氟康唑Ⅱ组所需时间为(4.26±2.56)周;对照Ⅱ组愈合所需时间为(4.18±2.26)周。两种冲洗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上颌窦前壁开孔加上颌窦自然窦口复合术式的疗效比单一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术式好;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冲洗术腔对疗效无影响;术后坚持在鼻窦内镜下换药,换药时间不少于6周。  相似文献   

16.
采用鼻内镜手术对不同临床分型分期的慢性鼻窦炎(CRS)124例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电动鼻腔冲洗与传统鼻腔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治疗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电动鼻腔冲洗,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腔冲洗。观察2组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善程度以及客观测定鼻腔黏膜形态和功能的恢复程度来评价鼻腔冲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鼻腔冲洗第5天)和术后(鼻腔冲洗)1个月时的主观感受各项指标分值及总分值、鼻内镜下观察记录鼻腔黏膜恢复各项指标分值、总分值(P<0.05)均优于对照组。电动鼻腔冲洗器术腔冲洗较传统鼻腔冲洗能明显缩短鼻腔换药、通气的改善时间,减少出血、减轻鼻塞、头痛程度、改善流涕,缩短鼻腔黏膜术后上皮化时间、降低粘连率及水肿。结论相较于传统鼻腔冲洗方式,电动鼻腔冲洗可明显改善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状和缩短鼻腔黏膜恢复时间,是一种更有效的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冲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10~2008-06我科收治的43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再次复发的资料。结果:43例患者在我科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及术后综合规范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均症状消失,无鼻息肉复发。结论:鼻内镜术中的正确处理、术者娴熟的手术技巧、术后规范的综合治疗等是减少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胸腺瘤的CT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胸腺瘤是前纵隔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是胸腺的内皮性肿瘤,大多数的胸腺肿瘤有完整的包膜,但是有部分侵袭性胸腺瘤包膜不完整和可以侵袭周围邻近组织,由于愈后不同,在治疗前鉴别侵袭性胸腺瘤和非侵袭性胸腺瘤,对手术、放疗、化疗的方案的制定是极为重要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侵袭性胸腺瘤和非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及特征,为鉴别侵袭性胸腺瘤和非侵袭性胸腺瘤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