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有效控制中学生超重肥胖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3-4月在乌鲁木齐市20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8 242名中学生进行睡眠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并分析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 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睡眠质量得分为(4.97±2.48)分;睡眠质量问题检出率为28.44%,男生(26.36%)低于女生(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P<0.01)。中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8.18±1.16)h/d,睡眠不足的检出率为48.24%。中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5.47%,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初中高于高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1.04、11.21、44.36,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生性别、年龄、睡眠时间与体重指数(BMI)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睡眠时间与BMI呈现负相关关系,年龄与BMI呈现正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男生睡眠时间不足是导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23, 95%CI:1.04~1.47,P=0.02),未发现睡眠质量问题与超重肥胖存在统计学关联,亦未发现女生睡眠时间和质量问题与超重肥胖存在关联。结论 中学生睡眠时间与BMI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男生睡眠不足可能是导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疆伊宁市维吾尔族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伊宁市维吾尔族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以学校为单位,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伊宁市所有小学中随机抽取6所小学的3 416名维吾尔族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试及问卷调查,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疆伊宁市维吾尔族小学生男、女生超重人数比例分别为11.25%、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9,P<0.01);男、女生肥胖比例为分别5.40%、3.0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2.04,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维吾尔族小学男生在不同的父亲文化程度、不同的母亲文化程度、体力活动时、静坐时间等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12、10.18、75.26、21.78,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和高中)、体力活动时间(<2 h/d)是维吾尔族男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父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母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是维吾尔族女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伊宁市维吾尔族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低于全国水平,出生时体重、睡眠时间和体力活动时间是导致维吾尔族小学生超重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扬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腰围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我国学龄前儿童腹型超重/肥胖筛查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年4-5月分层整群抽取7所幼儿园2 531名儿童,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集中体检的方式,测量儿童体重、身高、腰围等;对其腰围和腰围身高比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的影响因素。结果 扬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腰围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各年龄组男童均大于女童;女童腰围身高比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男童则有波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体重指数(BMI)、母亲学历、儿童每日睡眠时间、户外活动时间、视屏时间等对儿童腰围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高BMI是学龄前儿童高腹围的危险因素(母亲BMI:OR=1.15,95%CI:1.09~1.18,P<0.001;父亲BMI:OR=1.12,95%CI:1.07~1.15,P<0.001)。结论 需逐步建立我国学龄前儿童腰围正常范围与腹型超重/肥胖腰围筛查界值点,为学龄前儿童腹型超重/肥胖筛查与防治提供依据;要控制腹型肥胖需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饮食、生活方式的综合性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儿童肥胖的预防和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于2017年9—11月抽取顺义区5所幼儿园共1 238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方式研究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顺义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3.3%、15.2%。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包括:剖宫产(OR=1.333,95%CI:1.032~1.722)、父亲超重/肥胖(OR=1.723,95%CI:1.293~2.295)、母亲超重/肥胖(OR=1.617,95%CI:1.234~2.119)、进食速度快(OR=1.403,95%CI:1.125~1.748)。而平均户外活动时间>2 h(OR=0.649,95%CI:0.549~0.771)是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制定父母参与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抽取河南省内7个市6~17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共计19 390名儿童青少年纳入研究,超重肥胖检出率为42.3%,其中超重4 415人(22.8%),肥胖3 790人(19.5%)。其中10 390名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0%和20.8%,9 000名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2.5%和18.1%,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高中生和初中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超重(OR=1.842),母亲超重(OR=2.586),儿童青少年喜爱吃甜食、膨化食品(OR=3.161),进食速度过快(OR=3.268),经常在外就餐(OR=1.882),每天看电视、玩手机时间超过2 h(OR=2.376),每天睡眠时间不足(OR=2.640)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河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较高,应积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避免超重肥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天津市5~6岁儿童的空腹血糖(FPG)水平现状,分析儿童空腹血糖水平及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成人慢性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8年3—6月对天津市除滨海新区外的15个行政区的49所幼儿园的5~6岁儿童进行了横断面调查。调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采集空腹指尖血 2 ml检测FPG,问卷收集儿童的饮食、运动情况以及生活方式。结果 5 942名5~6岁儿童FPG平均水平为(4.77±0.38)mmol/L,IFG(FPG≥5.6 mmol/L)检出率为0.82%。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男童的FPG水平高于女童(β=0.140,P<0.001),居住在市区儿童的FPG水平高于郊区儿童(β=0.126,P<0.001),超重和肥胖儿童FPG水平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β=0.059、0.072,P<0.001),白天运动时间<0.5 h/d儿童FPG水平高于白天运动时间≥2 h/d儿童(β=0.0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童(OR=2.245,95%CI:1.204~4.186)、居住地为市区(OR=2.112,95%CI:1.169~3.817)和含糖饮料摄入频次≥3次/周(OR=7.724,95%CI:1.725~34.579)是儿童IFG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开展学龄前儿童空腹血糖早期筛查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于成人慢性病的早期预防具有重要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上海市早产儿与足月儿3~6岁睡眠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为改善早产儿的睡眠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5-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20所幼儿园8 586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儿共848名,采用自填方法对入选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儿童睡眠习惯等。结果 早产儿晨醒时间[(6:58±0:28)时]明显早于足月儿[(7:06±0:27)时](t =-2.675,P<0.05);夜间睡眠总量[(9.19±0.92)h] 和全天总睡眠时间[(10.78±1.11) h]明显少于足月儿[(9.29±0.77) h]和[(10.88±0.99) h](t=-3.191、-2.363,P<0.05);早产儿睡眠不足的发生率(16.3%)明显高于足月儿(11.7%)(χ2=14.624,P<0.001)。早产儿与足月儿均随着年龄增长,睡眠不足发生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24、207.074,P<0.001)。儿童睡眠不足与儿童年龄、早产、父母职业、人均可支配收入、父母婚姻状况有关。结论 上海市早产儿在3~6岁睡眠模式较足月儿差,睡眠模式的完善和固化较延迟,提示早产儿在3~6岁神经系统成熟度较足月儿差,早产儿随访工作中应重视睡眠指导及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上海市早产儿与足月儿3~6岁睡眠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为改善早产儿的睡眠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5-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20所幼儿园8 586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儿共848名,采用自填方法对入选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儿童睡眠习惯等。结果 早产儿晨醒时间[(6:58±0:28)时]明显早于足月儿[(7:06±0:27)时](t =-2.675,P<0.05);夜间睡眠总量[(9.19±0.92)h] 和全天总睡眠时间[(10.78±1.11) h]明显少于足月儿[(9.29±0.77) h]和[(10.88±0.99) h](t=-3.191、-2.363,P<0.05);早产儿睡眠不足的发生率(16.3%)明显高于足月儿(11.7%)(χ2=14.624,P<0.001)。早产儿与足月儿均随着年龄增长,睡眠不足发生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24、207.074,P<0.001)。儿童睡眠不足与儿童年龄、早产、父母职业、人均可支配收入、父母婚姻状况有关。结论 上海市早产儿在3~6岁睡眠模式较足月儿差,睡眠模式的完善和固化较延迟,提示早产儿在3~6岁神经系统成熟度较足月儿差,早产儿随访工作中应重视睡眠指导及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现状,为进一步筛查学龄儿童超重、预防学龄儿童肥胖提供方向。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0月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1 738名学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与问卷调查,分别采用国内外不同BMI、腰围和腰高比标准对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 仅使用BMI标准进行超重肥胖评价会遗漏有中心性肥胖风险的儿童,漏查率为7.6%~16.2%;而仅使用中心性肥胖判定标准,也会漏查2.8%~10.9%的全身性肥胖学龄儿童。上海市浦东新区郊区中心镇的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最高(28.6%~39.4%)。男童全身性超重肥胖率为26.2%~35.5%,明显高于女童的18.1%~26.4%,但女童腰围高于正常值的人数(254/766)与男童(316/946)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05),应引起关注。此外,一、二年级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明显低于三年级(P<0.05)。 结论 应同时使用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标准对学龄儿童进行筛查,尽早预防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并制定相应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婴幼儿超重肥胖的现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早期预防儿童超重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9—12月出生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母亲孕产期和儿童0~12月龄生长发育相关信息。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性别月龄别体重指数(BMI)为超重肥胖的评价标准,采用χ2检验、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婴幼儿超重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儿童3 018人,其中男童1 566人(51.89%),女童1 452人(48.11%)。6月龄儿童超重、肥胖率为10.80%(326/3018)、3.48%(105/3 018),12月龄儿童超重、肥胖率为10.11%(305/3 018)、 2.85%(86/3 0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前BMI≥25 kg/m2(OR=1.297)、妊娠期糖尿病(OR=1.215)、剖宫产(OR=1.617)、巨大儿(OR=1.154)、6月龄内非纯母乳喂养(OR=1.586)及6月龄内体重快速增长(OR=1.845)是12月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管理孕前体重、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及巨大儿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避免6月龄内体重快速增长对预防婴幼儿超重肥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父母视屏时间和限制儿童屏幕使用行为对儿童视屏时间的联合作用, 探究父母控制自身视屏时间结合对儿童视屏时间的限制行为是否能更有效地控制儿童视屏时间,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2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市、广东省、湖南省、重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天津市和辽宁省7个省市中共抽取93所学校,对抽中学校班级的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父母视屏时间结合限制儿童视屏时间的行为对学生视屏时间的影响。 结果 共37 984名6~17岁儿童青少年纳入调查,平均年龄为(10.7±3.2)岁,其中有8 543人(22.5%)视屏时间超过2 h。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不限制儿童视屏时间和父母视屏时间超过2 h组的儿童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25%(OR=1.25,95%CI:1.09~1.43,P=0.002)和52%(OR=1.52,95%CI:1.44~1.60,P<0.001);父母视屏时间超过2 h且不限制儿童屏幕使用的,其视屏时间超过2 h的风险是对照组的1.93倍(OR=1.93,95%CI:1.72~2.17,P<0.001),调整了性别、城乡、年龄、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后和亚组分析显示相同的结果。 结论 父母控制视屏时间和限制儿童的视屏时间都能降低儿童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且二者同时作用时效果更明显。为了进一步减少儿童青少年因视屏时间过长而导致的肥胖等健康问题,家长不仅应对儿童的视屏时间做出限制,也需要控制自身的视屏时间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学龄前期及学龄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的临床及睡眠结构特点.方法 纳入2016年12月-2019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就诊,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OSAHS的12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诊断为鼾症(PS)的313例患儿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将两组患儿分为学龄前期组及学龄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静安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及高血压的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参加2017年上海静安区幼儿园体检的3 608名3~7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和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进行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调查,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海市静安区3~7岁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3%和9.2%,男童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童,6~7岁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高于其余年龄组(P<0.05),而超重检出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的总检出率为1.5%,男童高于女童,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显著高于超重及非超重肥胖儿童(P<0.001),而高血压检出率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静安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相关慢性病的预防应早在学龄前期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村学龄儿童营养及体格发育状况,为改善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于2019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抽取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村10~12岁学龄儿童进行研究,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和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超重与肥胖检出率,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结果 临夏州农村10岁男女童平均体重分别为33.3、31.7 kg,平均身高分别为139.8、138.7 cm; 11岁男女童平均体重分别为33.8、33.2 kg,平均身高分别为141.1、141.7 cm; 12岁男女童平均体重分别为34.6、35.2 kg,平均身高分别为143.2、143.8 cm。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5.1%(男36.9%,女33.0%),其中中重度消瘦检出率为23.4%,轻度消瘦检出率为11.7%;儿童超重检出率为4.7%,肥胖检出率为4.6%;儿童营养状况性别间(Z=368 213.0)和年龄间(H=0.1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总生长迟缓检出率为5.8%,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童为4.2%,女童为7.4%,儿童生长迟缓检出率性别间(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骨龄与年龄的差值(BAD)在不同年龄儿童的分布特点,探讨超重和肥胖儿童骨龄发育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年1月-2020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门诊体检的21 699名6~18岁儿童进行体格评价和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骨龄评估。以WHO推荐的界值点将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BAD在不同年龄不同营养状况儿童的分布特点,探讨超重肥胖儿童骨龄提前的关键时点。结果 就诊儿童以6~12岁学龄期儿童为主。男童占48.6%,女童占51.4%。正常、超重和肥胖儿童BAD>1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 703.70,P<0.05),超重及肥胖组儿童BAD均值在多个年龄均大于正常组,6~11岁肥胖男童及6~10岁肥胖女童BAD均值>1。肥胖男童在6~12岁与13~15岁组之间B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P<0.05),且6~12岁肥胖组男童BAD均值>1。超重及肥胖女童在6~12岁与13~15岁组间BA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95、13.118,P<0.05),且6~12岁超重及肥胖组BAD均值>1。结论 6~12岁儿童的BAD明显大于13~15岁儿童,且超重和肥胖儿童的BAD明显大于正常儿童,说明超重和肥胖儿童骨龄加速在6~12岁就已开始,骨龄提前对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及终身高的影响较大,应引起重视并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体重状态、肥胖类型学龄儿童的体成分差异,探讨体重状态和肥胖类型对瘦体重与脂肪质量比值(MFR)、体脂百分比(FMP)的影响。 方法 2019-2020年随访山东莱州湾出生队列440名7岁儿童,用体成分仪测量并计算得到总体成分、去脂体重和体脂肪相关的12种体成分指标。依据BMI分为3种体重状态,依据体重指数(BMI)及腰围身高比分为4种肥胖类型,分析其与体成分的关系。 结果 体成分性别差异分析表明,男女生的MFR、F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0.39,P>0.05)。MFR在正常、超重、肥胖组间递减,在非肥胖、腹型肥胖、一般性肥胖、复合型肥胖组间也递减(F=141.65、63.96,P<0.05),而其他体成分指标在各组间呈递增趋势(P<0.05)。多重线性回归表明肥胖组比正常组儿童的MFR低3.28(95%CI:-3.69~-2.87,P<0.001),FMP高17.25%(95%CI:16.07~18.43,P<0.001);复合型肥胖组比非肥胖组儿童的MFR低3.18(95%CI:-3.65~-2.71,P<0.001),FMP高17.55%(95%CI:16.15~18.95,P<0.001)。 结论 肥胖儿童的增重主要归于体脂肪的增加,复合型肥胖儿童的肌肉和脂肪平衡失调,提示在儿童期防控复合型肥胖对降低其健康风险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江门市6~18岁儿童青少年学生超重与肥胖的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门市随机抽取2个区,每个区再随机抽取2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监测该10所学校的所有在校学生2017—2021年5年间的身高及体重资料,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参照2018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行业标准WS/T 586-2018),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等分析儿童青少年学生超重率与肥胖率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21年江门市儿童青少年学生超重总体检出率11.57%(2 181/18 857),肥胖总体检出率9.29%(1 751/18 857)。其中,男生的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82%、9.17%;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29%、9.41%;男、女生及总体儿童青少年的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均存在年龄差异,均表现为低龄段(6~12岁)的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高龄段(13~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女生及总体儿童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纵向队列研究探索足月小于胎龄儿(SGA)幼儿期增长速率与学龄期肥胖风险,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2004-2011年的队列研究,对出生时入组随访至6岁的2 079名SGA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基本信息,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采用体重指数(BMI)评价儿童体格状况。结果 根据生后前4个月的体重变化的Z分数(ΔWAZ)分为4组:增长速率缓慢(ΔWAZ<-0.67),增长速率适中(ΔWAZ-0.67~0.67),增长速率快(ΔWAZ 0.67~1.28),增长速率极快(ΔWAZ>1.28),生长速率增快的同时超重肥胖的风险成倍增加,增长速率极快组以及增长速率快组超重肥胖风险分别是增长速率适中组儿童的11.91、2.34倍(OR=11.91,95%CI:9.04~15.76,P<0.001; OR=2.34,95%CI:1.80~3.03,P<0.001)。增长速率缓慢组的消瘦风险明显增高(OR=2.48,95%CI:1.81~3.39,P<0.001)。增重速率的快速增加不能降低消瘦/生长迟缓的发生(OR=0.68,95%CI:0.48~0.95,P>0.05)。结论 SGA儿童幼儿期增长速率过快将会显著增加学龄期超重肥胖风险,应重视SGA儿童体格发育情况的早期监测,及早确定SGA儿童在幼儿期是否存在增长速率过快的特征,可能会有助于制定相关的预防策略,以减少生长速率过快可能带来的远期不良代谢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新疆农牧区青少年静态行为状况及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为农牧区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提供帮助和参考。方法 2019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新疆对1 482名农牧区中学生进行静态行为、身高及体重测试,并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新疆农牧区青少年体型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的比例分别为18.96%、71.05%、9.99%。在学段、民族、年龄方面不同体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9.14、11.52,P<0.05或<0.01)。新疆农牧区青少年做作业>2 h/d、上网>1 h/d、看书>2 h/d、通勤时间>0.5 h/d、玩游戏>1 h/d、看电视>1 h/d的比例分别为88.39%、81.85%、87.65%、83.94%、84.41%、84.68%。不同民族间做作业、上网、看书、通勤时间、玩游戏、看电视的青少年静态行为检出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96、12.70、95.35、38.5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