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方加减联合肠内营养对促进D2胃癌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普外二区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1例行D2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服用中药汤剂四君子汤分为联合组(51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从术后第2~9天服用肠内营养制剂,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排气时间、拔尿管时间、拔引流管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0 d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D3+、CD4+、CD4+/CD8+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排气时间提前、拔引流管时间提前、下床活动提前、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 h、48 h及60 h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尿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联合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G、IgA、IgM及CD3+、CD4+、CD4+/CD8+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8.0%。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复查,均恢复较好。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四君子汤加减联合肠内营养可以显著降低术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促进胃癌术后快速康复,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普通肠内营养与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2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普通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各14例.术后第2-第8天给予等热量营养支持,术后第1天和第9天检测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G、IgA、IgM、CD3、CD4、CD8.结果 肠内普通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术后第9天的营养学和免疫学指标比较,肠内免疫营养组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IgG、IgA、IgM、CD3和CD4水平明显高于肠内普通营养组(P<0.05).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组较肠内普通营养组更能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应用中的护理对策。方法:将6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术后1~8 d,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输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及常规肠内营养制剂。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8天采集外周血,分别测定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结果:术后第8天实验组较对照组IgA、IgG、IgM和CD3、CD4、CD4/CD8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可明显改善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对比肠内免疫营养和普通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不同作用.方法 4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在手术后第2~8天给予等热卡[125.1 kJ/(kg·d)]营养支持;在术前1 d、术后1 d和术后9 d检测血清IgG、IgM、IgA、CD3+、CD4+、CD8+、CD4+/CD8+.结果 经过7 d营养支持,与普通肠内营养组相比肠内免疫营养组的IgG、IgM、CD3+显著增加(P<0.05),IgA、CD4+、CD4+/CD8+比值显著增加(P<0.01);肠内免疫营养组IgM、CD3+术后9 d与术前1 d差值显著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0.05),IgA、CD4+、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0.01).结论 早期肠内免疫营养较普通肠内营养能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对ICU收治的5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EN+PN组,n=26)与全肠外营养组(TPN组,n=26)。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代谢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免疫功能(IgA、IgG、IgM水平;CD4+、CD8+、T细胞比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与TPN组比较,EN+PN组治疗营养代谢指标前白蛋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P<0.05);而免疫功能IgA、IgG、IgM、CD4+、CD8+、CD4+/CD8水平改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57、5.30、11.09、3.94、3.61、2.19,P均<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方面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应用中的护理对策.方法:将6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术后1~8 d,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输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及常规肠内营养制剂.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8天采集外周血,分别测定IgA、IgG、IgM、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 比值). 结果:术后第8 天实验组较对照组IgA、IgG、IgM和CD3、CD4、CD4 / CD8 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可明显改善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外周血蛋白及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由同一组医生行标准胃癌根治术。研究组术后补液至恢复通气,待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通过输液泵滴入5%葡萄糖250mL,通过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术中行中心静脉置管,用于术后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LB、TFN、PA、Hb、CD3~+、CD4~+、CD4~+/CD8~+、IgA、IgG、IgM、CD8~+的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ALB、TFN、PA、Hb、CD3~+、CD4~+、CD4~+/CD8~+、IgA、IgG、IgM水平明显升高,CD8~+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拔引流管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加快胃肠功能恢复,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术后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肠癌根治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胃肠癌根治患者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IEDs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各29例,IEDs组使用含谷氨酰胺、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EN组使用常规的制剂能全力.分别检测术前1d、术后1,9d2组患者的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结果 2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术前、术后1d2组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2组的各项免疫指标均降低,术后9d均回升.术后9 d IEDs组CD3+、CD4+、CD4+/CD8+、NK细胞、IgA、IgG与IgM较术后1d均显著增加.术后9 d IEDs组CD3+、CD4+、CD4+/CD8+、NK细胞、IgA、IgM较EN组分别增加了6.57%、27.97%、26.47%、36.05%、22.75%、2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肠癌根治患者术后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优于常规的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9.
胡细玲  凌聪  周雪玲 《全科护理》2012,(20):1881-188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GLN)的作用。[方法]将96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GL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d、术后8d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费用。[结果]GLN组术后第8天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IgA、IgG、CD4、CD8较EN组明显增高,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应用GLN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型肠内营养血清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瑞能组)和对照组(能全力组),每组各40例。均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血清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IgA、IgM、IgG)变化。结果两组在术后第1天CD3+、CD4+、CD8+、CD4+/CD8+免疫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术后第7天,实验组CD3+、CD4+、CD8+、CD4+/CD8+的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在术后第7天IgA、IgM、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免疫型肠内营养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术后患者的抵抗力,在改善老年胃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明显优于普通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1.
史丽 《天津护理》2018,26(6):66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为主,结合肠外营养的营养方式对腹腔镜下巨大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行腹腔镜下巨大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完全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肠内结合肠外营养方式;对比术后3 d、5 d和7 d营养学指标(血清白蛋白、前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免疫学指标(包括IgG定量、CD3+、CD4+和CD4+/CD8+),炎性指标(血清白细胞计数、IL-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和临床指标(排气时间、大便潜血和切口感染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 d、5 d和7 d血清白蛋白、前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均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5 d和7 d血清IgG定量、CD3+、CD4+和CD4+/CD8+百分比均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5 d和7 d血清白细胞计数、IL-6、C反应蛋白、降钙素水平均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排气时间明显缩短,大便潜血和切口感染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肠内营养为主,结合肠外营养的营养方式可改善腹腔镜下巨大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后营养和免疫状况,减轻炎性水平,提高临床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及观察组均随访至术后30 d。检测对照组及观察组的营养状况、炎症因子水平、免疫水平,统计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 d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d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护理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后MicroRNA-101、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变化及局部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右半结肠癌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与研究组(n=43)。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采取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统计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和3 d血清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手术前后MicroRNA-101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12个月,统计两组局部复发率。结果①围术期情况: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用时、住院时间和开始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②T细胞亚群:术后第1天两组血清CD3~+、CD4~+和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CD8~+水平较术前增高(P 0.05),术后第3天两组血清CD3~+、CD4~+和CD4~+/CD8~+水平均较术后第1天增高,CD8~+水平较术后第1天降低(P 0.05),且研究组术后各时间段血清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 0.05);③MicroRNA-101:术前两组MicroRNA-10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MicroRNA-101水平较术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④局部复发率:研究组术后6和9个月局部复发率(0.00%和4.65%)与对照组(6.98%和13.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局部复发率(4.65%)低于对照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⑤并发症: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清除效果较好,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的损伤,提高MicroRNA-101水平,可降低疾病局部复发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利于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对ICU重症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ICU住院患者6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CD_4~+、CD_4/CD_8)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APACHAⅡ评分、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IL-2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营养状况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_4~+、CD_4/CD_8、IgG、IgM、IgA水平均显著升高,ET、DAO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升高及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NK细胞活性、IL-2浓度及IL-2分泌细胞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升高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患者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联合术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照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胸、腹腔镜联合术组(观察组)和传统手术组(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7 d的CD4+和CD4+/CD8+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对照组术后7 d的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术后7 d的CD8+、CD4+/CD8+和NK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术在治疗老年食管癌方面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术后恢复快,且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护理对策. 方法 将60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留置胃管、禁食、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12h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8d后分别抽空腹血检测2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等护理指标.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结果 术后8d,前清蛋白、血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总蛋白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8d观察组的淋巴细胞计数、IgA、IgG、IgM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营养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观察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胃大部分切除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增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于腹腔镜下接受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或缩短(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血清PCT、IL-6和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第1天WBC、NEUT低于对照组,而CD3~+、CD4~+较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0%低于对照组27.91%(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有微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好、炎症反应轻、安全性高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两年间腹部手术后并发胃瘫的12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体重、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对既往腹部手术后12例胃瘫患者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评价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与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均获痊愈。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相比,在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和合并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肠内营养总体上能够减少平均胃瘫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治疗2周及4周时检测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肠外营养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机体营养状况改善,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周后族 《华西医学》2009,(10):2654-265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接受肠外营养支持(PN)和肠内营养支持(EN)。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肝肾功能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术后7d的营养支持治疗,EN组术后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升高程度明显大于PN组,胃肠功能较PN组更快恢复。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肝肾功能指标方面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安全有效地促进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